红蓝光照射治疗重症痤疮97例疗效分析

2012-11-21 07:12姜洪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7期
关键词:丙酸红光蓝光

姜洪杰

痤疮是青少年易患皮肤病,尽管目前治疗方法较多,但或因所需治疗时间长,或因不能坚持长期服药而中断治疗,尤其是重症痤疮患者心理压力大而对医嘱的依从性差更使其疗效不尽人意。LED红蓝光综合治疗仪的问世为痤疮患者治疗提供了新方法。利用我科引进的LED红蓝光综合治疗仪具有的同时或分别红、蓝光照射特点,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差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7例患者均为我科2010年5月至2011年10月门诊就医者中的病情较重病例。其中男54例(55.68%),女43例(44.32%),年龄 17~44岁,平均 24.3岁。病程在3.5~17年,所有观察病例都是以痤疮国际改良分级标准筛选出来的Ⅲ级和Ⅳ级重症痤疮患者,其中Ⅲ级60例(约61.86%),Ⅳ级37例(约38.14%)。9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53例)为红蓝光同时混合治疗组(简称混治组);另一组(44例)为先后红蓝光治疗组(简称分治组)。两组患者在接受红蓝光治疗前3周内均无内服外用治疗痤疮及有碍疗效判定的药物史。痤疮国际改良分级标准:级别,临床表现,Ⅰ级:粉刺为主,少量丘疹和脓疱,总病灶数<30个。Ⅱ级:有粉剌,并有中等数量的丘疹和脓疱;总病灶数在31~50个之间。Ⅲ级:大量丘疹和脓疱,偶见大的炎性皮损;分布广泛,总病灶数在51~100个之间。结节<3个。Ⅳ级:为结节、囊肿性痤疮或聚合性痤疮,伴有疼痛并形成囊肿,病灶数>100个,结节>3个。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于每次接受治疗前,先予以洗面奶洁面后再用清水洗净。采取仰卧位,光源距面部为15 cm,戴上防护眼罩。每次的照射时间为25 min,混治组使用红蓝光混合同时照射1次完成;分治组则先蓝光后红光给以分别照射。两组患者均每周照射2次,4周1个疗程,连续8周即2个疗程结束观察治疗效果,作治疗评价。

1.3 疗效观察与判定标准 根据治疗痤疮临床诊断及疗效的常规评价标准来判定。基本痊愈为:皮损消退,或仅遗留少许色素沉着,红肿热痛症状消失≥95%;显效为:皮损大部分消退,症状明显减轻≥70%;有效为:皮损部分消退,症状改善≥50%;无效为:皮损消退不明显,或临床症状反见恶化,症状改善不足50%。采用百分比评价治疗的有效率,有效率公式如下:有效率=(基本痊愈+显效+有效)/患者总100%

2 结果

采用LED红蓝光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痤疮的发病与诸多因素有关,如毛囊过度角化、皮脂分泌过盛、痤疮丙酸杆菌以及局部炎症、遗传、环境因素、生活作息异常、情绪不佳、压力过大、饮食习惯不良等因素都在本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而其中痤疮丙酸杆菌起主要作用,它能作用于甘油三酯并释放能够引发炎症反应并加重毛囊漏斗部角质化的细胞因子[1]。目前痤疮的治疗无论对皮肤科医生还是患者而言均是一个难题。因病灶部位深在,传统药物内、外治疗都存在副作用及病情绵延反复发作等。

研究表明[2,3]红光影响细胞因子释放巨噬细胞,从而促进纤维细胞增殖;呼吸链中吸光分子吸收红光可使细胞产生氧化还原反应,促进核酸合成,从而加速细胞的增殖;低能量的可见红色光能对生物体产生积极的反应,如促进细胞增殖,释放成长因子,促进胶原蛋白再生和伤口愈合等。蓝光作用于痤疮丙酸杆菌正常代谢产物粪卟啉Ⅲ,通过光动力学反应产生的自由基和单态氧,达到杀灭痤疮丙酸杆菌的作用[4-6]。

而近年来发展起来的LED红蓝光疗法治疗痤疮引起普遍的关注。LED红蓝光治疗具有非接触性、治疗可及深度理想,副作用小,患者易于接受等其他治疗方法所不具备的优点,是一种较好的痤疮治疗方法。

红光和蓝光结合起来治疗囊肿型痤疮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在已有的报道中多为先后给以红光和蓝光进行痤疮的治疗,而无红蓝光同时混合治疗的痤疮的尝试。我们把蓝光红光同时混合使用,一周2次,持续8周,即节省了治疗时间,又很好的清除了炎性及囊肿型痤疮病灶,收到理想疗效。

[1]Ross EV.Optical treatments for acne.Dermatol Ther,2005,18(3):253-266.

[2]http://www.tradekey.com/product_view/id/687719.htm

[3]Young S,Bolton P,Dyson M,et al.Macrophage responsiveness to light therapy.Lasers Surg Med 1989,9(5):497-505.

[4]Elman M,Lebzelter J.Light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acne vulgaris.Dermatol Surg 2004,30(2):139-146.

[5]Bhardwaj SS,Rohrer TE,Arndt K.Lasers and light therapy for acne vulgaris.Semin Cutan Med Surg,2005,24(2):107-112.

[6]http://www.tradekey.com/product_view/id/687719.htm

猜你喜欢
丙酸红光蓝光
发红光的蔬菜
正丁醇/丙酸与腐殖酸相互作用的NMR研究
饲料中丙酸、丙酸盐的测定方法改进研究*
尊严
移风易俗的路径探索——基于涴市镇红光村乡村振兴促进会的分析
蓝光特别推荐
食醋固态发酵中丙酸含量变化及生成机理研究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二丙酸倍他米松乳膏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