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汤剂联合针刺治疗胞轮振跳临床分析

2012-11-21 07:12王真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7期
关键词:攒竹风邪苍术

王真珍

胞轮振跳即是胞睑不时跳动,《目经大成》有目瞤之称,若偶然一发,不必为虑,若频频跳动,则为目疾,不可轻视,当与调治。笔者运用中药汤剂联合针刺治疗胞轮振跳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1年5月至2010年5月门诊治疗200例胞轮振跳患者,其中男44例,女156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3.3岁,病程1周~2年,其中治疗组120例,对照组80例。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确诊,纳入标准的患者均经视力、裂隙灯、眼底、带状光检影等眼科检查,除外屈光不正、倒睫、结膜炎、结膜及角膜异物、角膜溃疡、虹膜炎等眼部疾患。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汤剂加针刺,方用《审视瑶函》当归活血汤加减:当归15 g,苍术15 g,薄荷3 g,川羌3 g,熟地黄 15 g,川芎10 g,白芍10 g,黄芪15 g,防风9 g,甘草6 g。若胞轮振跳不止,伴耳鸣头胀,烦躁易怒,舌红,脉弦者,酌加天麻、钩藤、全蝎、僵蚕;若胞轮振跳时疏时频,劳累后加重,舌淡脉细者,加茯苓10 g、炒白术6 g。日l剂,水煎分2次温服,10剂为1疗程。针刺治疗取穴:采用远近配穴法,近端取穴:太阳、攒竹、四白、丝竹空、阳白、翳风、下关、承浆、颊车、地仓;远端取穴:合谷、太冲、内关、足三里、三阴交。面部穴位以取患侧穴为主,远端穴均取双侧。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头稍偏向健侧,以75%酒精常规消毒,选用一次性无菌28~30号毫针,太阳向后下方斜0.8寸,攒竹向丝竹空方向平刺0.5寸,四白向下平刺0.8寸,丝竹空向攒竹方向平刺0.5寸,阳白向下平刺0.8寸,翳风直刺0.8寸,下关直刺0.8寸,承浆向患侧平刺0.8寸,颊车向前下斜刺1.0寸,地仓向颊车方向平刺1.0寸;直刺合谷、太冲、内关、足三里、三阴交。每天针刺1次,每次留针30 min,留针期间行针3次(每10 min行针一次),均用平补平泻的捻转手法行针,采取近端取穴轻刺激、远端取穴强刺激手法,以患者得气为度。1次/d,10次为1疗程。对照组采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用5 ml注射器抽取复方樟柳碱注射液2 ml,常规消毒患眼颞侧皮肤,术者一手持注射器,另一手绷紧皮肤,针面向上,对准注射部位迅速刺入皮下。注射部位选择:眉梢上1 cm与发际缘连线,眶下缘外端与耳前发际缘连线,在4×5 cm范围内,以45°角刺入皮下,抽无回血即可注射,1次/d,10 d为一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 ①痊愈:胞轮振跳消失,随访3个月无复发。②显效:胞轮振跳基本停止,偶尔出现且持续时间较短,不影响正常工作。③有效:胞轮振跳每日出现次数减少且持续时间明显缩短。④无效:胞轮振跳症状无明显改善,亦无加重倾向。

2 结果

疗效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结果(例)

3 临床验案

患者,女,28岁。2006年7月8日初诊:产后两月,于半月前因外出当风,右目上胞跳动不已,虽视物尚清,但心烦意乱。检查:右目无有异变,唯上睑不时跳动,患者面白体弱,倦怠乏力,舌淡脉细。此为产后气血两亏,风邪乘虚客于胞睑所致。治以当归活血汤去川羌、苍术,加白术9 g,力参、荆芥穗各6 g,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针刺合谷(双)、内关(双)、足三里(双)、三阴交(双)、攒竹(右)、太阳(右)、鱼腰(右)、阳白(右),治疗5日胞轮振跳即止。后以八珍汤调补气血,直至康复,共服21剂。本例是产后气血双亏,风邪侵入胞睑所致。用当归活血汤去川羌、苍术是嫌其性燥烈,虽苍术能补中,苍术能除风,但二者皆能伤阴。以白术易苍术取其性缓而不减补中之力,以荆芥穗易川羌取其和平更增除血分风邪之能。加力参大补元气,以治五脏之虚。

4 讨论

胞轮振跳表现为胞睑振跳不已,欲止不能,虽以手按压可止,但手起即复,查视眼部端好,不肿不胀,亦不红赤。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言眼睑痉挛,多见于中老年人。它是由于眼轮匝肌及面部表情肌的阵发性痉挛所致,是不自主的、强迫性的肌肉收缩,病情严重者给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烦躁。由于病因不明确,所以目前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审视瑶函》曰:“此症谓目胞不待人之开合而自率拽振跳也,乃气分之病,属肝脾二经络之患。人皆呼为风,殊不知血虚而目不和,非纯风也。”由此可知,胞轮振跳病位在目胞(眼睑),属脾土,脾主肌肉,肝主筋。脾为生血之源,筋赖血养。脾胃不足,气血亏虚,肌腠不固,筋脉失养,风邪乘虚而入,风性善动,风虚搏于胞睑,故使筋惕肉瞤,跳动不止。因而肝脾血虚是本,风邪外袭是标,故治宜补中益气,养血祛风。方中当归、熟地、川芎、白芍,调血补血,以充筋脉之虚,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气为血之帅”,方用黄芪补益气血,调养百脉经络,佐以防风、薄荷、川羌共奏疏散风邪,以求邪祛正复,甘草调和诸药。针刺太阳、攒竹等近端穴位可调节局部经气,改善气血运行。远端的合谷穴为手阳明大肠经穴,善治头面疾病,《四总穴歌》曰:面口合谷收,合谷、太冲相配伍,一气一血、一阳一阴、一升一降,相互为用,有祛风活血之功;内关、足三里,补气宁心,疏通经脉,缓解振跳;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之交会穴,滋养肝肾,疏风解痉。因此上述针药配合,使得气血充裕,肌腠固密,筋脉得养,风邪得祛,目自不瞤,疗效显著。笔者通过对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观察认为中药汤剂联合针刺治疗本病明显优于复方樟柳碱皮下注射,且中药标本兼治使伴随诸症一并痊愈。

猜你喜欢
攒竹风邪苍术
治风邪 按摩风府穴
HPLC测定苍术中的3种成分研究
掐攒竹止打嗝
苍术行情疲软运行
从湿毒挟风论治炎症风暴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程演进
掐攒竹止打嗝
一碗苍术饮,整夏都安康
图解常见病刮痧疗法(十八)
宣肺止嗽合剂辅助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风邪犯肺证患者
高血压的简易按摩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