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和唱在滑稽戏人物塑造中的运用

2012-11-22 01:53沈志芳
剧影月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把握住滑稽戏舞台艺术

■沈志芳

不知不觉中,我从事表演工作已经二十多年,转眼间已是步入知天命之年的人了。但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还是觉得积累了一些粗浅的心得和体会,现把这些心得体会记录成文字,其意在于总结自己的表演经历,以利于自己今后的提高,若是对他人有一些启发的话,那可是欣慰之极的事了。

滑稽戏和其它戏曲一样,都在追求剧目的思想性,表演的真实性,人物的准确性,情节的合理性,观赏的娱乐性,总之,都在追求艺术的完美性。滑稽戏又和其它戏曲不一样,滑稽戏是用喜剧的表演手法,在合情合理下追求更大的喜剧效果,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观赏需求。

滑稽戏在创作演出现代戏上具有很大的优势,它的灵活性决定了它有强力的时代感,只要对戏有帮助,就可以在合适的戏情中用夸大不失真、变形不歪曲、讽刺不损人、以幽默、诙谐的表演,丰富剧情和人物,提高剧目的观赏性和娱乐性。

滑稽戏的表演没有规定的程式动作,生活化、人物化,演员可以自由发挥,滑稽戏的唱,也没有明确的规定,只要符合人物、符合情景,什么唱腔、曲调都可以运用。

滑稽戏的人物,没有戏曲那样行当明确,但也有它独特的规律,分配滑稽戏的人物可以因人而异,人物的语言可以用不同的方言,但,有时对人物性格和语言也作一定的规定,这是为了能产生更好的语言效果,也是滑稽戏的又一特色。

滑稽戏虽然有灵活性,表演上生活化,但,真正要把握好人物性格特征,人物的走向,做到夸大不失真、变形不歪曲、讽刺不损人、幽默、诙谐的表演是很难很难的,尤其是现在,繁荣的影视艺术和各种综艺晚会及歌手演唱会,给观众提供了选择的更大化。

如何使滑稽戏在当今繁花似锦的舞台艺术中绽放光彩,吸引和满足观众审美需求,不仅需要剧目上的创新,形式上的多样化,更需要演员的表演具有体验人物既真又圆、理解人物既准又松、分析人物既深又活,并利用现代科技化的舞美艺术,提升舞台艺术的完美性。

如何提升舞台艺术的完美性,这是一个系列工程,从剧目创作到舞台呈现,是作者、导演、演员、舞美、灯光、音乐、服装、道具、化装等等人员的共同创造的过程,而我在这里就演员塑造人物中要把握的要素谈谈我肤浅的认识。

舞台艺术以表演为中心,而表演艺术即指演员的表演,这充分说明演员在舞台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事实上观众在观看演出时主要也是看演员。通过演员的表演来综观整个舞台艺术,没有演员的表演,就没有可观赏的,也不成为舞台艺术,因此,演员的表演是舞台艺术的灵魂,其它艺术都环绕演员的表演而发挥其作用的。由此可见,在舞台艺术中演员的表演是关键,而演员的表演必须从以下三个大的方面去追求、去实践。

一.体验人物既真又圆

滑精戏演员想让观众觉得真,首先必须找到人物的原形,而舞台上的原形又不是生活中的真人,它只是给演员的表演找到一点元素,舞台人物虽来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所以,剧中的人物是演员对生活中的人物的再创造。那演员心中就必须有“真”,真就是心中有人物。心中有真,就是说你要把握住人物的真实情感,把你融入到角色之中去。圆就是有情有理的圆滑,就是滑稽戏人物的夸张、幽默的表演技巧,只有把真实情感和夸张、幽默有机地结合,才能达到滑稽戏人物的舞台效果。

因此滑稽戏在演戏之前,要去想这个人物的脉络是如何的,他的情感是怎样的?在不同的环境之下,他当时的反应应该如何?又如何在表演上出笑效果,回答这些问题,就是你在表演之前体验着角色的真实情感,将它们化为自己的情感。最后做到“我”就是“人物”,这时你才有“真”的感觉。

当然除了心里有“真”的感觉,还必须真做。所谓假戏真做,这个真做就是说你要把在台下你所体验理到的“真”感觉带到台上。这个道理说说容易,但做起来并不简单。尤其是演自己反复演了上千次的戏时,最怕的就是“熟掉了”,要时刻保持住这种初次体验的“真”,这样才能常演常“新”。

二.理解人物既准又松

没有一个演员会不去体验理解角色,但并不是说体验理解了就能演好。不光要理解,还要理解得准。理解人物不准,就好像缘木求鱼。不管你演得多卖力,感情有多充沛,观众就是没有反应,也不会买你的帐,只能是白费力气。

准,首先要找到人物性格能产生笑料的基点准。人物最本质的性格、最根本的情感不能偏位,滑稽戏可以在人物的性格、情感不受影响的前提下,设计能产生笑料的行为和动作,使戏在轻松愉快中进行。

滑稽戏的人物既要准又要松驰,松,就是表演自然,没有刻意去做,松能把握住舞台上的节奏,滑稽戏的舞台演出节奏到位,就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喜剧效果。

那怎么才算准呢?我觉得关键是看你的理解能不能自圆其说。所谓自圆其说,就是你对于人物要有自己的诠释。而要做到自圆其说包括许多方面。

其一,你所理解的人物性格及气质与其身份背景和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是否相吻合。

其二,你所理解的人物情感与性格特征必须贯穿于整个表演之中,自己设计的每个动作细节都必须符合这个人物。

其三,人物关系要准。理清人物关系可以帮你抓准人物性格,也可以帮你理清戏的脉络,找到产生矛盾和误会的出发点,好多笑料就是因矛盾和误会产生的。

那怎么才算松呢?就是把握住分寸,就是把握住表演节奏和主动调节观众的气氛。滑稽戏没有观众的互动,演员的表演激情就会受到压制,观众的刺激、笑声、掌声会激发演员的热情。有的演员对于人物的理解并没有什么偏差,说起来也是头头是道。但表演出来就是不到位,这就是没有把握分寸,有的分量不够,有的火候太过。滑稽戏的语言多一字少一字都会影响效果。而当观众有笑声、掌声时,演员就要放慢,让观众的情趣全部释放后再讲台词,否则会影响后面的戏情发展,只有观众能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效果才会更好、更强烈。

三.分析人物既深又活

我们经常说表演要有深度。这个深度就是指你对人物分析的程度。这也是区分一个演员高下的重要因素。要做真、找准,一般演员稍加用心及努力就可以做到,但要做到“深”,就非一日之功了。

所谓“深”就是要求你对于人物的分析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一般化,要细致、全面,一层一层如剥笋般地把人物的内心世界最深处展现出来。具体来说,就是一要透;二要细;三要精。

透,就是要把人物吃透。就是你必须从字里行间去体味那些隐藏在人物表面情态之下的内心感觉,并且找出他行动的心理依据,人物就会突现于你的心中。

细,就是要细致,要有层次。好的演员演戏,人物必有层次,且层次分明、合理,逐步深入。那层次是什么呢?层次其实是人物情感的变化,性格的发展。所以说分析情感越细致,性格剖析得越精确,层次就越多,表演也就越深入。

精,就是人物的分析要有新意,要有思想深度。所谓“活”就是要求你把握滑稽戏的表演特色,滑稽戏虽属戏,但又不同于其它戏曲,滑稽戏更大程度上是语言的艺术,在把握住一透、二细、三精的基础上必须使人物轻松活泼,讲究语言技巧,要有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中的人物行为和动作,滑稽戏的最终目的是让观众在快乐愉悦中欣赏。

体验与理解人物是演员的内功。这其中有天赋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勤奋。只有细观察、勤思考、多实践、善总结,才能塑造一个又一个的舞台人物形象。

猜你喜欢
把握住滑稽戏舞台艺术
舞台艺术中演出监督的重要性分析
滑稽戏和评弹表演的异曲同工
2019年上海市舞台艺术作品评选展演获奖名单
笑的艺术
——谈与时俱进的滑稽戏
常州“抒情滑稽戏”的江南诗性文化特色及其发展
现在就做
演绎生活 诠释艺术
——浅谈滑稽戏中的演员表演
黄梅戏《雷雨》荣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剧目
黄梅戏《风雨丽人行》荣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年度资助剧目
李敖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