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网膜素-1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2012-11-22 06:54琳,李保,王馨,冯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年4期
关键词:网膜脂蛋白硬化

张 琳,李 保,王 馨,冯 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的粥样硬化或痉挛,导致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引发心肌缺血缺氧或梗死的一种心脏病[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涉及许多因素,其中有脂质代谢障碍、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黏附聚集和血栓形成等[2],其中脂质代谢异常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病变程度的进展起着重要作用。长期大量的临床资料统计表明,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25岁~65岁,男性的发病率约为女性的两倍,65岁以后,这种比率逐渐减小。网膜素是2003年发现的一种特异性表达于网膜脂肪组织的细胞因子。网膜素有两种亚型,网膜素-1(omentin-1)和网膜素-2(omentin-2),其中网膜素-1是循环血中的主要亚型[3]。网膜素-1是由网膜脂肪组织的血管基质细胞合成分泌,通过促进脂肪细胞的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转运和Akt的磷酸化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性[4],参与肥胖、2型糖尿病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胰岛素抵抗与脂代谢紊乱被认为是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冠心病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代谢综合征是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由此推测网膜素-1也可能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本研究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12月—2011年5月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132例,年龄(56±2)岁。对照组52例,为同期住院冠脉造影阴性者,且排除冠心病诊断,其中男32例,女20例,年龄(56.78±12.89)岁。冠心病组80例,其中男56例,女24例,年龄(58.43±13.34)岁。诊断符合1979年WHO关于冠心病诊断标准,并经冠脉造影证实:左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至少有一支血管管腔直径狭窄≥50%。所有研究对象均排除高血压、糖尿病、炎症、肿瘤、肝肾疾病等系统性疾病。

1.2 方法 记录研究对象的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详细记录直系亲属的患病年龄,个人史等);记录研究对象的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心脏正位片、Holter等结果;记录一般实验室检查结果:空腹血糖(FBG)、血浆总胆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所有受试者均为清晨未起床前空腹平卧位采取肘静脉血2mL,收集血清并置于-70℃环境下保存,以备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按照说明书严格操作检测各组病人血清网膜素-1浓度。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网膜素-1与冠心病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相关性分析。

2 结 果

2.1 两组血清网膜素-1浓度比较 冠心病组血清网膜素-1浓度为(53.58±8.14)mg/L,对照组血清网膜素-1浓度为(101.10±10.07)mg/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0,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血清网膜素-1浓度比较(x±s) mg/L

2.2 相关性分析 结果显示,血清网膜素-1水平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520,P<0.05)、三酰甘油(r=-0.564,P<0.05)呈负相关。血清网膜素-1水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r=0.693,P<0.05)。

3 讨 论

多种因素参与冠心病的发生及发展,其主要病理改变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此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传统理论认为,冠心病是脂肪沉积造成血管管腔阻塞而引起的,以往诊断冠心病多选用测量TG、TC、低密度脂蛋白指标[5]。脂肪组织可以分泌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现统称为脂肪因子或脂肪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与胰岛素信号转导、糖脂代谢及血管生物学改变关系密切,它们在肥胖及其相关疾病如2型糖尿病、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脂质代谢紊乱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网膜素是一种新近发现的特异性表达于内脏脂肪组织的分泌性多肽,在人及恒河猴的内脏脂肪中含量丰富[6]。由于网膜-1是网膜素在循环血中的主要亚型,且网膜素-1的血清水平可以反映其基因的表达水平,所以有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血清网膜素-1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且与LDL-C、体质量指数(BMI)、腰围、FBG等代谢性指标呈负相关。血清网膜素-1水平的降低,可能是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发生和发展的共同的重要环节[4]。代谢综合征是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代谢综合征中的中心型肥胖、高三酰甘油血症、糖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与血清网膜素水平密切相关[7]。此研究进一步分析发现,糖尿病斑块组的网膜素-1水平比糖尿病非斑块组显著降低,提示网膜素-1密切参与糖尿病及其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血清网膜素-1与高血糖、血脂异常以及中心型肥胖等与胰岛素抵抗有关指标有着不同程度的相关,说明网膜素-1可能是提示代谢综合征的一项血清学标志物[8]。另有研究经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HDL-C是血清网膜素-1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而且是相关性最好的因素,提示网膜素-1可能与脂代谢紊乱有关。

本研究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血清网膜素-1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且在校正年龄、性别后,血清网膜素-1水平与LDL-C、TG呈显著负相关,与HDL-C呈显著正相关,是保护性因素。因为HDL-C可以完成胆固醇的逆向转运,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血浆低水平HDL-C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血清网膜素-1水平与HDL-C水平变化的高度一致性,提示血清网膜素-1水平也可能成为评价冠心病危险度的良好指标。这与国内外的研究结果一致,但其具体机制仍待进一步探讨。

[1] Levenson JW,Skerrett PJ,Gaziano JM.Reducing the global burde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The role of risk factors[J].Prev Cardio1,2002,5:188.

[2] Libby P,Ridker PM,Maseri A.Inflammation and atherosclerosis[J].Circulation,2002,105(9):11-35.

[3] De Souza Batista CM,Yang RZ,Lee MJ,et al.Omentin plasma levels and gene expression are decreased in obesity[J].Diabetes,2007,56(6):1655-1661.

[4] 矫磊,刘金波,凌明英,等.网膜素-1、内脂素与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J].山东大学学报 (医学版),2010,48(1):8-11.

[5] 高淑芳,姜维洁,董静懿.高敏CRP、vWF和CD62P联合检测在冠心病患者的应用[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08,3:136-138.

[6] Winkler G,Cseh K.Molecular mechanisms of insulin resistance in obesity and type 2diabetesmellitus[J].Orv Hetil,2009,150(17):771-780.

[7] 蔡润策,魏丽,吴海娅.肥胖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网膜素水平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6):1096-1099.

[8] 毕艳,朱大龙,龚大为.网膜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7,15(9):574-575.

猜你喜欢
网膜脂蛋白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脂蛋白(a):携带武器的坏蛋
GDM孕妇网膜脂肪组织中Chemerin的表达与IRS-1及其酪氨酸磷酸化分析
磷脂酶相关脂蛋白A2在冠心病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时的应用
常规超声及弹性成像在大网膜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现状
LN17模具钢预硬化热处理正交试验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大网膜恶性间质瘤1 例并文献复习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低密度脂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