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工合作、知识转移与技术学习

2012-11-27 05:43陈国绪和金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代工客户能力

陈国绪 和金生

(1.天津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部,天津300072;2.天津财经大学 人文学院,天津300222)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竞争加剧、技术变革快速发展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传统“纵向一体化”的生产经营模式使企业的资源和精力分散,难以聚焦于核心业务,削弱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在此背景下,代工合作成为国际先进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的新趋势。它们把加工、制造职能委托给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完成,以获取更大的成本优势及更快地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自20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以其巨大的市场和低廉的劳动成本,吸引了众多的国际企业在华开展代工业务。

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本土后进企业而言,以代工方式参与国际先进企业所主导的全球价值链,也成为其进入国际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由于在技术能力上与国际公司存在着较大的落差,无法在研发、设计等方面与其进行正面竞争,这决定了后进企业现实的战略选择,其战略可以概况为以劳动力密集的规模经济优势降低生产成本,争取国际品牌企业甚至本国先进企业的代工订单业务,在它们所开发的产品趋于成熟阶段进入市场。目前,代工生产普遍存在于纺织、服装、玩具、家电、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等行业。

二、代工为后进企业提供技术学习与技术能力升级的重要路径

(一)代工企业实现技术能力升级的必要性

我国的代工企业已越过了简单组装而进入加工阶段,并不断向价值链的上游延伸,但总体技术水平不高,多数代工企业仍缺少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主要依靠低成本优势,从事劳动密集型的低附加值加工制造环节。由于处在全球价值链的较低层级,它们对高层级主体依存度很高,容易受到市场和技术变化的冲击,可以说是“利润薄,风险大”。国际经验也表明,单纯依赖低端代工会出现“三明治”效应:上游面临发达国家和先进企业的压力,下游面对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和企业竞争,从而被挤在中间,处境艰难。近几年由于发达国家经济不振、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出现了大量代工企业减产、停产甚至倒闭的现象。大部分中小企业已经认识到,低端代工难以持久,而通过发展技术能力进而拥有自主品牌才是企业发展必由之路。尽管从企业角度看,由于核心资源和基础不同,企业发展方向不尽然一致,也有专注于代工而取得成功的(如我国台湾地区的鸿海集团),但是,从产业整体看,如果国内代工企业长期从事劳动密集型组装加工制造活动,则不利于产业升级与竞争力提升。中国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质的飞跃,依靠自主技术创新和创立自主品牌来提升在“国际经济链”中的地位。因此,利用代工合作平台,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习来增强自身技术能力,进而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增值活动,应该成为众多低层级代工企业的使命与战略选择。

(二)代工合作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学习机制

从本质上说,技术学习是指企业从外部搜寻、获取有用的技术知识,进行消化吸收,进而积累和提高自身技术能力的过程或行为[1][2]。Bierly认为,技术学习是组织学习的子集合,具有组织学习特性,并从组织学习的角度,把技术学习定义为运用于新产品开发或产品生产工艺改进的显性和隐性知识的获取和产生[3]。

在代工合作过程中,双方存在知识转移或学习的动力。对于代工企业来说,一方面,由于与委托方(品牌客户)在价值创造能力上的差距及合作过程中的模仿效应,会产生通过技术学习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的强烈动机;另一方面,为满足品牌客户对产品高质低价与及时交付的要求,也必须通过学习来提高生产管理和技术水平。创新战略推动了企业成本核算方法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提升了成本信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决策地位。对于品牌客户而言,基于保证产品质量、缩短产品上市周期及降低产品成本等方面的考虑,亦有动力向受托方(代工企业)转移一定程度的生产工艺、产品设计、质量控制和物流管理等知识。因此,品牌客户的指导和代工企业的学习,是代工合作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一种互动。合作关系引致学习,学习改进代工企业技术能力,进而创造更优质的产品、合作关系,从而形成了一个基于代工合作引发的有效学习循环[4][5]。

代工合作之所以成为后进企业技术学习的重要途径,其原因正如Cyhn所说,当合作企业之间的关系安排有利于学习者与指导者密切互动时,学习是最为有效的[4]。核心企业是某个产品生产中掌握核心环节的企业,核心企业一般是因为其掌握的某项产品的核心技术而形成的,可以控制其他相关企业的生产[6]。在市场需求与技术革新快速变动的环境下,任何企业都难以完全依赖内部学习获取自身所需的全部知识,组织间的各种合作(如合资、特许、授权、技术转移、研发联盟、代工等)成为企业学习外部新知识和技术的主要渠道。由于合资、特许、授权等方式分别在不同的方面对企业资源有较高的要求,而代工则只需凭借某一方面的比较优势即可与先进企业建立经济联系,从而成为缺乏资金、技术的后进企业的一种现实选择。而且,这种合作方式更有利于合作双方之间的知识交流:在代工过程中,品牌客户为使代工企业按照合同规定的技术指标和质量标准进行生产,通常不仅提供有关产品设计、技术标准、质量控制方法与物流程序等方面知识,还要经常派工程师到代工企业去指导解决困难,这为代工企业提供了较多的机会去观察、模仿及学习先进企业的知识、技术,促进了自身技术能力的构建或提升。最能了解代工企业生产运作缺陷以及技术学习所需路径的是其委托客户而非他人,这使代工企业的技术学习更为明确有效。

三、技术学习的影响因素

后进企业基于代工合作的技术学习过程,包括外部技术知识的辨识、获取与所获取知识在内部的分享、消化及应用,应结合这一过程来分析技术学习的影响因素。在现有相关文献基础上,本文从学习意图、学习能力、合作能力与内部学习环境四个方面分析其对代工企业技术学习的影响。

(一)学习意图

学习意图是指建立合作关系的企业将合作视为学习机会的倾向。学习意图能体现出企业学习的主动性和目的性,因而成为技术学习的驱动因素。学习并不是自动发生的,如果参与合作的企业不具有将伙伴知识内化的意图和动机,则不会发生系统的学习[7]。一个明确的以知识学习为目的的企业战略可以增进集体性理解和行动的功效,使企业员工专注于从品牌客户那里获取潜在的有用知识,通过管理和控制创造一种机制,驱使员工去学习。因此,具有强烈的学习意图是代工企业进行技术学习的前提,如此才能在代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系统性的学习,促进知识的获取——例如对伙伴产品进行逆向工程分解、投入研发资源来了解伙伴的产品设计原理、在共同活动中观察、记录或模仿活动等。进一步地,使学习行为融入到组织学习的每个阶段,主动地去理解、吸收和应用知识。

学习意图是企业整体的行为倾向,因此,企业领导和企业背景是影响企业学习意图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如果高层管理者具有较高教育程度和较长时间的专业经历,他们就会更重视对研发和技术学习的投入。规模大的企业有实力支持更多的研发项目,也就更可能投资花费大、风险大的合作研究;历史长的企业可能对外部技术机会更为敏感,拥有更广泛的外部知识网络。这些都为企业创造更多和更复杂的技术学习机会,有助于企业获取技术知识。

(二)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可以定义为企业辨识、取得、消化和运用外部知识的能力。它包含三种基本能力:对外部有价值的新知识的辨识和获取能力、对新知识理解与消化的能力、以及将内外部知识共同运用而开发出新知识的能力。代工企业能否有效地获取并内化品牌客户的先进技术知识,自身的学习能力是关键决定因素。

笔者认为,影响代工企业学习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既有知识和制造和研发投入。其一,企业的学习能力具有累积性和路径依赖的特点,是企业所拥有相关既有知识的函数。企业获取的新知识大都与其既有知识相关,既有知识的广度决定了企业评价外部知识范围的能力。既有知识的深度影响其学习能力提高的速度。代工企业相关既有知识越多,与品牌客户的沟通就越没有障碍,就能更好理解和掌握伙伴的先进知识。其二,后进企业一般都先通过从事成熟产品的生产制造来学习产品知识,然后才有能力进行更深层次的技术学习。所以,制造活动的投入可以获取许多相关产品和技术知识。研发投入的增加对于强化企业的学习能力也具有显著效益,例如,研发活动中的基础研究、合作研发等都会有助于企业获取新知识,扩大和深化知识储备,提升学习能力。

(三)合作能力

由于技术知识包含了较多的隐性知识,代工企业在短期内难以完全地从品牌客户中学习过来,只有在长期且紧密的合作关系下,相关人员通过正式与非正式的互动交流,才可能完整地学习、获取该技术知识。因此,代工企业的合作能力——企业与品牌客户基于信任、沟通而达成的合作关系程度,对于企业技术学习的成效有重要影响。密切的合作关系能增进双方的互动,这种互动包括合作伙伴对代工企业进行技术指导、培训或交流,双方技术人员相互参观访问,共同解决产品问题等。互动为合作双方提供了更多接触和了解的机会,互动的频率越高,越有利于品牌客户的知识溢出和代工企业的知识学习。

代工企业合作能力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建立信任关系的能力与沟通的能力。其一,信任是一种降低不确定性的有效机制,能够降低品牌客户转移知识的风险,从而促进知识共享的发生;同时,信任可以使合作双方发展起一种共享的价值、信念和目标,即实现双方目标与文化的内化,这种内化有利于代工企业获取、理解和共享品牌客户的知识[8]。信任程度越高,合作双方越能形成对彼此行为的正面预期及信赖感,从而使品牌客户积极涉入对代工企业的知识转移或技术指导活动。其二,沟通能力有助于降低合作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减少冲突和摩擦,使知识能够在组织间顺畅流通。而且,沟通也有利于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双方的亲密程度,增强品牌客户知识转移的动机。

(四)学习环境

Ruppel和Harrington指出,组织环境、员工自主性程度、领导者对员工价值观与信念的影响是影响知识学习与管理的重要因素[9]。笔者认为,为促进企业员工的学习行为与意愿,管理者需要培育鼓励知识学习与分享的价值观,并将其反映到奖酬制度与组织结构上。

1.企业文化。企业内部的文化氛围将影响员工的学习行为与意愿。Murray和Myers的研究结果指出,有85%的企业强调必须从组织文化氛围着手,营造成员对追求新知识的渴望,而不是一直让成员都处于被动学习的习惯中[10]。所以,组织必须考虑企业本身的文化特质,才能促进成员的知识学习与分享。

什么样的文化类型能够鼓励员工的知识学习呢?Davenport提出,领导者对待成员的态度不倾向于科层或威权式的控制力,而是转向授权与充分信任的开放态度,将会提高组织知识学习与管理的成效[11](P50)。Scott在其研究中也提出,乐于接受创新风险与团队合作的文化特质对组织推动知识管理活动有很大影响[12]。如果一个组织具有无法容忍错误的文化特质,则成员会担心自己的意见可能会造成某些错误并承担责任,那么知识学习与交流的意愿就会降低。借鉴Davenport、Scott及赖明丰的观点[11](P18-22),本文把企业文化细分为创新弹性与领导风格开放性两个方面。创新弹性是指组织内部授权制度、员工参与决策的程度、员工对上级的信任感、组织内团队的合作程度,以及组织对外部环境变迁敏感程度等方面的整合,高创新弹性的文化有利于促进代工企业技术学习;领导风格开放性是指管理者自身是否具有创新求胜的积极态度以及不断吸收新知识的学习精神,能否在组织中发挥创业家的精神、鼓励组织成员勇于探索创新不怕失败。高开放性领导的文化有利于促进代工企业技术学习。

2.奖酬制度。Davenport和Prusak曾以知识市场来形容组织内或组织间知识交换或流动的现象。在知识市场的概念中,组织成员的知识分享并非全都是志愿性行为,而是建立在“知识”与“报酬”间的交易期待上[1]。Kim和Lee也发现,绩效导向的奖酬制度对于公、私立部门组织成员的知识学习均具有重要影响[14]。不过,也有学者认为,如果组织提供有形诱因(如升职或加薪等)作为组织成员知识学习与分享的激励机制,可能会促使组织成员将知识的分享转化为自利基础的行为,从而降低内在动机且破坏公有财产的机制与认同,这样的设计将反而会鼓励知识私藏与竞争行为,且降低组织中知识的自由流动[15]。

虽然上述后一种观点值得研究者与管理者深入探讨与思考,但本文认为,鉴于在组织内部促进知识学习行为并不容易,通过适时的奖酬来激励知识学习仍是一种重要的策略,这将会有助于消除员工对权利丧失的顾虑、增进组织成员的知识学习与分享意愿。

3.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影响组织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组织结构会影响知识的分享。过多的组织层级将会阻碍知识的传播与分享。另一方面,组织结构也会影响知识的整合。组织结构决定企业内部专业人员的分工与部门化程度,代表着企业内部专业知识的分布及整合结构。机械式的组织结构如功能型组织,强调的是知识的分化,而非知识的整合;而有机式的组织结构如矩阵型、团队型组织,人员的调动较为弹性,也就是说,可用的工具和人才可以被分配至不同的团队,从而使知识整合的范围和弹性增加。现有以组织结构为对象的研究都认为,“团队”或“社群”为主要运作的有机式组织结构更有利于知识学习。通过团队结构塑造成员间的相互依赖感,将可以促进成员彼此间的知识分享与交流[16]。

代工企业为了快速将知识传播至组织内部,可以在任务团队结构上实行人员流动的方式。这种方式使任务团队成员在不同的任务中,由于所从事的工作不尽相同,可以学习不同的知识;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彼此通过社会化互动,将知识与信息互相传播。此外,企业也可采取实体或虚拟社群方式,鼓励成员在社群中进行彼此经验与知识的交流和学习。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一个如图1的影响代工企业技术学习的概念模型。

图1 代工企业技术学习影响因素

四、结语

代工生产是后进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并学习先进企业技术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后进企业如果长期从事劳动密集型组装加工制造活动,则不利于自身竞争力提升和整体产业升级。代工生产过程中,合作双方既存在知识转移和学习的动力,也发生着密切的互动交流,这为代工企业提供了较多的机会去观察、学习先进企业的知识、技术,促进自身技术能力的构建或提升。

代工企业的学习意图、学习能力、合作能力与内部学习环境是影响知识获取、知识传播和分享、以及知识的整合创新的关键因素,决定着企业技术学习的成效。为此,本文提出如下相应策略:(1)企业可以通过设定比较高的技术发展挑战标杆,来增加学习新知识与新技术的意愿与强度。(2)学习能力的增强需要企业不断提高资源投入力度,包括参加合作人员的知识、技能水平以及高层管理者的重视程度等。(3)代工企业可以运用既有的制造优势或研发能力给客户提供更高的产品附加值而提升客户对自己的信任度,或通过对客户作保密承诺、不为客户竞争对手代工相同产品、不推出自有品牌与客户竞争等做法,降低客户转移或分享技术知识的风险,以此来增强客户对自己的信任。代工企业还应该努力建立密切的沟通渠道,以增加合作接触的机会。(4)提升企业的内部学习效果需要做到:首先,营造一种高创新弹性及高开放性领导的文化——企业要有完全的授权体制,管理者本身要有创新求胜的积极态度,也能鼓励成员勇于创新不怕失败;其次,设计适宜的奖励报酬制度——企业可以运用财务奖励、升职或职位轮调以及赋予工作自主权等策略来有效刺激员工的知识学习;最后,构建一种有机式组织结构——企业可以通过组建产品或工艺改进任务团队、跨职能部门培训、工作轮调、设置跨职能联络员、鼓励跨职能部门的参与决策等方法,建构或提升水平协调能力,以促进知识的分享与整合。

[1]Figueiredo P.N.Learning,Capacity Accumulation and Firms Differences:Evidence from Latecomer Steel[J].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2003,12(3):607—643.

[2]赵晓庆.技术学习的模式[J].科研管理,2003,(3):39—44.

[3]Bierly,Chakrabarti.A Generic Knowledge Strategies in the US Pharmaceutical Industry[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6,(17):123—135.

[4]苏文兵.企业竞争战略、成本核算方法复杂度与成本信息使用效果[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8—83.

[5]陈国绪,和金生.代工合作中后进企业知识学习的平台、机制与特征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2011,(5):64—68.

[6]马光秋.产品价值链中企业的核心——外围关系探析[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1,(5):59—67.

[7]Hamel,G.Competition for Competence and Inter-partner Learning within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Allianc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1,(12):83—103.

[8]Li Y.,Liu Y.,Li M.,Wu H.Transformational offshore Outsourcing:Empirical Evidence from Alliances in China[J].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8,26(2):257—274.

[9]Ruppel C.P.,Harrington S.J.Sharing Knowledge thought Intranets:a Study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Intranet Implementation[J].IEEE Transactions on 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2001,44(1):37—52.

[10]Murray P.,Myers A.The Facts about Knowledge[Z].Singapore:C4IT Services of DSTA,2005.

[11]赖明丰.企业文化对组织推动知识分享与管理的影响[D].台湾科技大学博士论文,2006.

[12]Scott J.E.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and the Internet[J].Decision Support Systems,1998,23(1):3—17.

[13]胡龙腾.组织成员知识分享行为之影响因素:文献、概念与命题[C].台北:2008TASPAA年会暨伙伴关系与永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14]Kim,S.,Lee,H.The Impact of Organizational Context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 Employee Knowledge-Sharing Capabilities[J].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2006,66(3):370—385.

[15]Cabrera,E.F.,Cabrera,A.Fostering Knowledge Sharing through People Management Practic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2005,16(2):720—735.

[16]Quigley N R,Tesluk P E,Locke E A.A Multilevel Investigation of the Motivation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Knowledge Sharing and Performance[J].Organization Science,2007,18(1):71—88.

猜你喜欢
代工客户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陈时中抛出“代工议题”
为客户节省时间
OEM的危机与转机
陪客户喝酒后死亡是否算工伤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三星开设芯片代工业务研发中心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做个不打扰客户的保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