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的预设》课堂教学实录

2012-12-01 02:06邹欣
教育艺术 2012年10期
关键词:邻人广告词农场主

邹欣

一、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种非常有趣的语言现象。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位农场主丢了一匹马,有人说马被住在附近的某人牵走了。他上门寻找,邻人称这匹马是自家的。农场主上前双手蒙住马的眼睛,问:“请说出马的哪只眼睛是瞎的。”邻人说:“左眼。”农场主放开一只手,马的左眼并不瞎。邻人忙说:“我记错了,是右眼。”当然,马的右眼也是好好的。这时警察前来带走了这位邻人。

师:为什么农场主的一句问话就能让偷马人自动暴露了偷窃行径呢?

生:农场主问“马的哪只眼睛是瞎的”,也就是说这匹马肯定有一只眼睛是瞎的。邻人不熟悉马的情况,结果中了圈套。

师:是的,这里就牵涉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种语言现象,叫做“言语的预设”。

二、明确概念

师:这一组句子除字面意思外,你还看到了哪些前提。(PPT展示)

我参观过康有为故居。

我没参观过康有为故居。

生:两个句子都是一个前提“有康有为故居这样一个人文景点”。

师:预设就是“预先设定”,指的是一句话,一个言语行为,除了它在字面直接表达的意思以外,还包含了有关说出这句话的一系列的前提,这一系列的前提就称之为预设。从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预设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生:首先,预设隐含在言语中,是言语交流双方都已知的信息,或是根据语境可以推断出的信息。其次,无论以肯定否定或疑问的方式表达,言语中的预设都是存在的。

三、预设的作用

师:学习和研究预设,对我们会有哪些帮助呢?我先给大家举个例子。一天,我碰到一位邻居。她笑眯眯地对我说:“你女儿真刻苦,昨天晚上快11点了我们还听见她在弹钢琴。”我应该怎么回应?

生(笑,齐声):赶紧道歉呗!

师:为什么要道歉?

生:邻居的话里的预设是“我们快11点了还没睡着”,因为“你女儿快11点了还在弹钢琴”。邻居是为了告诉您,您扰民了!

师:是的,作为听话者,我们更要留意言语中的预设,正确领会他人意图,所谓“锣鼓听声,听话听音”。这样才会使我们的表达交流顺畅,人际关系和谐。

(板书:表达交流——顺畅和谐)

师:除了日常生活的表达交流,学习预设对于我们阅读鉴赏文学作品也大有帮助。

给大家展示两条广告用语,请找出其中的预设,并分析一下预设在此处的妙用。(PPT展示)

1 新一代的选择。(某品牌可乐广告)

2 好东西和好朋友分享(某咖啡广告)

生:“新一代的选择”,它的预设是“我们的可乐最适合新一代”,喜欢这种可乐的人最“潮”,最“IN”。

生:我认为第二条广告词的预设有多重。一是,我们的产品是好东西;二是,你有好朋友;第三,你乐意与朋友分享。它是在鼓动消费者多买这种品牌的咖啡,不光自己喝,还要跟朋友一起喝。

师:短短几个字组成的广告词。却具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引发人们的无限联想,充分调动了人们的购买欲望,达到了宣传促销的目的,这其中起着强大作用的正是预设。

师:接下来要给大家看一段视频。是周立波主持的电视节目片段“立波梦话”。

(播放视频)

张艺谋导演的《三枪》陆续在全国上映。有专家认为,这部电影将成为中国电影史上新的里程碑。从此以后,观众们免费看晚会小品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以后看电影,都得到电影院交钱看。

师:大家看得乐不可支。请分析这段“梦话”最突出的预设是什么,它是怎样利用预设取得幽默讽刺效果的?

生:它的主要预设是:张艺谋的《三枪》不是电影,是晚会小品。借用这个预设来讽刺张艺谋导演江郎才尽,已经沦落到靠晚会小品骗钱敛财的地步。

师:或许以前我们看到这些讽刺作品只是哈哈一笑,但是现在我们可以通过解读预设更好地领会欣赏一些讽刺幽默作品的精髓所在,提高我们的审美鉴赏能力,使我们的阅读鉴赏准确到位。

(板书:阅读鉴赏——准确到位)

师:能否结合生活实际来举例说说预设的作用呢?

生:某洗发水的广告词说“去屑就是这么简单”,这句话的预设是顾客有头屑,我们的产品专门去头屑,并且去屑效果非常好。

生:心理老师说,安慰一个人的时候不要说“别紧张,别紧张”,因为其中的预设是“你紧张”。

师:那应该怎么表述?

生:可以说:“你完全具备这个实力,又做了充分的准备,你一定能成功!”

师:是的,安慰别人时应该正面表述,消除言语中可能包含的消极预设,给对方以积极的心理暗示。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二中)

(本栏责任编辑 张煜)

猜你喜欢
邻人广告词农场主
邻父伐树
Farmer Rescue营救农场主
漫天撒谎
农场主和理发师
泥塘广告词
还可以转转
广告词等
警察光临
在风暴声中安睡
心穷无人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