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段突发性聋患者听力损失特征及疗效分析*

2012-12-04 02:31陈平唐安洲尹时华蔡红武方勤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2年6期
关键词:突聋双耳年龄组

陈平 唐安洲 尹时华 蔡红武 方勤

1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南宁 530021)

突发性聋(以下简称突聋)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急症,已有大量研究证实,年龄、耳别、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曲线类型等因素均与突聋的预后密切相关[1~3]。然而关于不同年龄段突聋患者之间的听力学表现及疗效的分布有何特征以及是否存在差异,却少有研究。为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比较了近10年来广西医大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 023例不同年龄段突聋患者的听力损失特征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广西医大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治疗且资料完整的1 023例(1094耳)突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制定的突聋诊断标准[4]。其中,男586例,女437例;左耳481例,右耳471例,双耳(指双耳同时突聋)71例;年龄4~84岁,中位年龄43岁;发病至治疗的时间为1小时~58天,平均7.2±10天;伴耳鸣者887例(86.71%),伴眩晕者249例(24.34%),平均住院天数12±7天。根据不同年龄分为4~岁、15~岁、30~岁、40~岁、50~岁、≥60岁共六个组。所有患者均排除了药物性聋。

1.2 研究方法

1.2.1 听力损失的判断标准 每例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约2周时进行纯音听阈测试。将听力损失分为轻度、中度、中重度、重度和极重度聋5级(语言频率平均听阈≤25dB HL为语频听力正常)[5]。

1.2.2 治疗方法及疗效判定标准 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降纤、糖皮质激素、营养神经及高压氧等综合治疗,疗程1~2周。参照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制定的《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4],将疗效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4级。

1.3 统计学方法 全部统计数据均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的描述性统计用均数士标准差来表示,计数资料用构成比表示。统计分析方法包括:各组间构成比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秩和检验。多重两两比较使用Bonferroni法校正检验水准,调整后检验水准=0.05/[6(6-1)/2]=0.003。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段突聋患者构成比、性别和耳别的分布(表1) 1 023例患者中,以15~岁、30~岁、40~岁年龄组居多(共占68.23%),4~岁组较少(占3.91%);男女比例为1.3:1,其中15~岁组分别与40~岁、≥60岁组相比,前者男性较后两者少(P≤0.001);4~岁组分别与15~岁、30~岁、40~岁、50~岁组相比,前者双耳发病居多(P<0.001),≥60岁组与40~岁组相比,前者左耳发病较少,双耳发病居多(P=0.000)。其余任意两年龄组的性别、耳别构成比比较,P值均大于0.0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不同年龄段突聋患者的听力损失程度比较1 023例突聋患者中不同听力损失程度的例数由高到低依次是:极重度333例(30.44%)、重度249例(22.76%)、轻度170例(15.54%)、中重度137例(12.52%)、中度137例(12.52%)、语频区正常68例(6.22%)。其中4~岁组与其他各年龄组相比,前者重度与极重度听力损失较后者多(P<0.002),其余任意两年龄组听力损失程度例数的构成比比较,P值均大于0.0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2)。

2.3 不同年龄段突聋患者的听力曲线类型分布1 023例患者中不同听力曲线类型耳数分布由高到低依次是:平坦型298耳(27.24%)、全聋型269耳(24.59%)、下降型247耳(22.58%)、上升型215耳(19.65%)、峰谷型65耳(5.94%);其中,4~岁与30~岁、40~岁年龄组比较,前者上升型、下降型较后者少,而平坦型、全聋型较后者多(P<0.001);其余任意两年龄组听力曲线类型耳数的构成比比较,P值大于0.0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3)。

表1 不同年龄段突聋患者的性别、耳别分布(例,%)

表2 不同年龄段突聋患者的听力损失程度比较(耳,%)

表3 不同年龄段突聋患者的听力曲线类型比较(耳,%)

2.4 不同年龄段突聋患者的疗效 1 023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51.01%,15~岁组最高(61.42%),4~岁组最低(28.85%),其中4~岁组的总有效率较15~岁、40~岁组低(P≤0.001),15~岁组的总有效率较较50~岁、≥60岁组高(P≤0.001)。其余任意两年龄组疗效比较,P值均大于0.0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4)。

表4 不同年龄段突聋患者的疗效分布(耳,%)

3 讨论

由于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突聋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影响因素多年来一直倍受学者关注。从文中结果看,突聋住院患者主要以15~50岁年龄段居多(共占68.23%),4~岁年龄段最少(占3.91%);男女比例为1.3:1;86.71%患者伴有耳鸣,24.34%患者伴有眩晕;治疗总有效率为51.01%。

徐秀娟等[6]曾报道10年间收治的501例突聋患者中,小儿21例,占4.19%,任基浩等[7]报道小儿突聋占同期突聋住院患者的5.7%,本研究中小儿患者(4~14岁,中位年龄9岁)在突聋住院患者中比例最少,仅占3.91%;男女比例为1.4:1,其性别分布与其他各年龄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由于该组患者相当部分是幼儿,因此具有小儿突聋的特点,如双耳发病者多,重度与极重度听力损失者较多,平坦型、全聋型者多,这些特点与多数文献报道[6~8]一致,也因此导致该年龄段突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在各年龄段患者中最低,仅为28.85%。此外,小儿突聋患者发病年龄低,幼儿不能准确表述症状,程度不重的双耳突聋家长不易发现,单侧耳聋更易被患儿本人及家长忽视,这部分患儿突聋真正发生的时间可能比发现及就诊的时间更早,从而贻误了最佳治疗时机,也可能是导致疗效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本组儿童患者中,早几年(约前3年)的极少部分患儿未做影像学检查,近几年的患儿都做了影像学检查,常规排除了大前庭水管综合征,但遗传学方面的检查尚欠缺。由于儿童尤其是低龄患儿的特殊性,医生和家长无法准确甄别听力损失发生时间,因此小儿突聋患者中,可能存在部分非突聋患儿,这也可能是影响其疗效的原因之一。

本组病例中,15~29岁年龄段突聋患者约占23.36%;其男女比例为1:1.1,女性较男性多;双耳发病及听力损失为重度及以上者相对较少;听力曲线的分布与其他各年龄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值得一提的是,该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1.42%,在各年龄段患者中最高,可能由于该年龄段青年既不似小儿易受病毒感染、也不似中老年人较易罹患心脑血管疾病致内耳微循环障碍有关;而且双耳发病较少,程度较轻,所以疗效相对较好。而文中30~59岁年龄段突聋患者占61.39%,可见该年龄段可能是突聋的高发年龄段,与多数文献报道一致[9,10];男性较女性多;与4~14岁年龄段比较,该年龄段双耳发病者、重度与极重度、平坦型和全聋型者均较少;故治疗总有效率为50.3%,疗效好于4~14岁年龄段。

关于年龄对突聋疗效的影响,各家报道不一,Pajor[11]、施紫光等[12]认为突聋患者的年龄对疗效无影响,而 Tiong[13]、来长荣等[14]的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疗效差于其他年龄段。本研究中≥60岁者占突聋住院患者的11.34%,与侯志强等[15]报道的14.6%接近,男女比例为2.1:1,男性较女性多;双耳发病居多;治疗总有效率为43.08%,与作者此前报道的一致[16]。该组疗效除了比15~29岁年龄段差以外,与其他各年龄段相比疗效并无统计学差异;原因之一可能是因为该年龄段患者听力损失程度及听力曲线类型的分布与其他年龄段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其次该组的性别分布与15~29岁年龄段有差异,不除外其疗效可能与性别有关;再者,影响突聋预后的因素复杂,且自愈率高达45%~65%[17],因此老年突聋患者的疗效是否与年龄相关,尚需全面评估。

本组1 023例患者总体疗效不佳,考虑原因可能为:①听力损失程度较重或在外院初治后疗效不佳的突聋患者通常会转来我院治疗,可能会导致总体疗效不佳;②本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宽泛,不论发病时间长短、听力损失程度轻重、年龄长幼、有无合并症等,均入组统计,也可能影响总体疗效。加之突聋发病机制复杂,影响其疗效的因素太多,本研究结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总之,不同年龄段突聋住院患者在性别、耳别、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曲线类型、疗效分布等方面各有其特点,尤其是小儿及老年突聋患者,与年轻及中年患者有较大区别,因此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应注意这些特点,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需要说明的是,本研究对象仅包含了一家三甲医院近10年的突聋住院患者,其特征并不能代表严格意义的突聋流行病学表现。

1 马芙蓉,谢立峰,赵一鸣.突发性耳聋预后因素回归树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12:577.

2 叶放蕾,帅华,张改霞.影响突发性聋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1,19:66.

3 吴继春,刘业海,黄新生.治疗前听力图形状与突发性聋预后关系分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1,9:34.

4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委会.突发性聋诊断和疗效分级[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6,41:325.

5 顾瑞.有关听力减退、残障、残疾的几个问题[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8,16:355.

6 徐秀娟,许耀东,刘翔.小儿突发性聋临床特征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6,14:461.

7 任基浩,刘斌,卢永德.儿童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发病特点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18:17.

8 罗仁忠,余炎林,黄振云,等.小儿突发性聋的临床特征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7,15:13.

9 张晓彤,许珉,段茂利,等.突发性聋临床流行病学分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2009,7:152.

10 凌宁,杨英,李善红.青海地区突发性聋发病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0,17:355.

11 Pajor A,Durko T,Gryczynski M.Prognostic factors in sudden deafness[J].Otolaryngol Pol,2003,57:271.

12 施紫光,管明,李勇.年龄和治疗前听力对突发性聋治疗效果的影响[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10,24:33.

13 Tiong TS.Prognostic indicators of management of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in an Asian hospital[J].Singapore Med J,2007,48:45.

14 来长荣,刘童军,张玉燕,等.老年前期与老年期突发性聋[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0,8:171.

15 侯志强,兰兰,王大勇,等.老年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特征和转归[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0,8:141.

16 陈平,唐安洲,孙华,等.老年人突发性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1,18:481.

17 Mattox DE,Simmons FB.Natural history of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J].Ann Otol Rhinol Laryngol,1977,86:463.

猜你喜欢
突聋双耳年龄组
轻叩双耳好处多
轻叩双耳好处多
“突聋”的年轻人多了
突聋 三周内请务必就诊
哥窑青釉双耳彝炉
对广东省成年男子BMI指数的分析
突发性耳聋的基因学研究进展
2005年与2010年河北省经济较好与经济一般城市成年女子健身程度的比较与分析
轻叩双耳好处多
历次人口普查中低年龄组人口漏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