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人力资源研究

2012-12-04 06:06徐亨屹黄文英
黄山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运动队高水平职称

徐亨屹,黄文英

(1.黄山学院 体育学院 安徽 黄山245041;2.江西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 江西 南昌330027)

1 引 言

体教结合试办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是发展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有效途径,是建设和谐体育的一部分,我国已实行20多年,取得了一定成效。[1]教练员是运动队成绩好坏的一个关键,本文对江西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队伍的人力资源现状进行研究,提出发展对策,为进一步提高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水平提供借鉴。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江西省普通高校高水平教练员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文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的内容需要,在江西省图书馆、江西师范大学图书馆、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资料室等地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还查阅了《体育科学》等体育核心期刊。这些文献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

2.2.2 问卷调查法

针对本课题涉及的内容,设计了《江西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人力资源问卷》,并经有关专家审阅,根据专家意见对问卷进行修改,向江西省部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教练员进行调研,并对问卷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符合研究要求。

2.2.3 专家访谈法

针对课题研究的内容,制定专家访谈提纲,广泛征求体育学专家意见,并请专家对江西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提出对策。

2.2.4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所获取的资料通过SPSS15.0进行统计处理,并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教练员的年龄结构与执教年限

共调查江西省7所开展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高校,被调查的教练员执教的运动队包括篮球、足球、排球、田径、武术、跆拳道、健美操、羽毛球、攀岩。其中男教练员18人,占81.8%,女教练员4人,占18.2%。

教练员年龄结构见表1,年龄最大的为55岁,最小的为23岁,平均年龄为36岁。显示江西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主要以中青年教练员为主。

对教练员执教年限的调查显示(见表1),执教10年以下的教练员有17名,占到总数的77.3%,说明江西省高校教练员的执教年限不是很长,一名优秀的教练员成长一般要10年以上的执教经历。[2]

表1 教练员年龄结构及执教年限(n=22)

3.2 教练员的学历及职称现状

教练员中研究生学历的有3人,占被调查教练员总数的13.7%;正高职称的教练员有2人,占被调查教练员总数的9%,说明高学历高职称的教练员不是很多,见表2。

表2 教练员学历及职称状况(n=22)

3.3 教练员的运动经历及所获运动等级现状

教练员的运动经历和所获运动等级调查显示,教练员的运动经历不是很丰富,获得高运动等级的教练员比例不高,见表3。

表3 教练员运动经历及获运动等级情况(n=22)

3.4 教练员的执教形式和选拔任用现状

教练员的执教形式多为兼职,调查显示,除赣南师范学院男子篮球队教练为外聘专职教练外,其他教练员都为本校教师兼任。他们除了运动队的训练和比赛的指导工作以外,还有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

对教练员的选拔任用标准的调查显示,多数高校对高水平运动队的教练员采用竞聘上岗的形式,此形式对教练员的选拔能较好的体现 “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也能更好的把责任落实到个人,对调动教练员的积极性很有帮助(见表4)。

表4 教练员的任用标准(n=22)

3.5 教练员的激励措施

江西省高校对高水平教练员都有一定的激励措施,把教练员带队训练比赛计入教练员工作量是对教练员激励的主要措施,其次把教练员带队训练比赛的成绩作为教练员评定职称的业绩。但也有教练员反映在对教练员的激励方面存在随意性较强,无常规系统的管理制度等问题。[3]现列举两高校对教练员具体的激励措施,表5是江西省某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竞赛获奖与科研工作量折算方法,所获分数可折成奖金数,表6是某高校高水平教练员竞赛成绩在职称晋升评审中的业绩换算方法。

表5 教练员竞赛成绩与职称评审业绩换算方法

表6 教练员竞赛获奖科研工作量折算方法

4 结论与对策

4.1 结论

江西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教练员队伍爱岗敬业,但知识结构不合理,运动经历不够丰富,理论知识强于实战指导能力,教练员中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数不多。对教练员的激励措施已初步形成体系,但仍需完善。

4.2 对策

高校要努力培养自己的教练员,为教练员进修和深造创造良好的条件,使教练员的指导水平不断提高。同时要面向社会引进高水平的教练员,使江西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教练员队伍执教水平整体得到提升。制定合理的教练员管理办法和激励措施,对教练员的岗位聘任、工作量计算、业绩考核、做出明确的规定,从而调动教练员的工作积极性,为教练员全身心的投入到高水平运动队训练工作创造条件。

[1]虞重干.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体教结合”[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9(5):19-22.

[2]徐岩,王丽君.山东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聊城大学学报,2005,18(3):12-13.

[3]袁惠生.探析我国体育发展的新动向[J].教育与职业,2006,(24):113-114.

猜你喜欢
运动队高水平职称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六部门: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
跨界、跨项选拔高水平运动员要重“体”更要重“心”
中学创办二线运动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蒙古高校运动队培训机制研究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集体性项目运动队的集体效能及其培养
山西省高校健美操运动队现状及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