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粘浅层油藏压裂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以乌尔禾油田乌16井区为例

2012-12-07 04:49王艳芬张永晖李佳琦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2年3期
关键词:支撑剂石英砂井区

王艳芬,刘 炜,李 泌,张永晖,李佳琦

(1.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2.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石西油田作业区)

乌16井区位于乌尔禾油田东南,其主力储层为三叠系克拉玛依组。油藏中部埋深1335.75 m,储层平均孔隙度16.4%,平均渗透率3.41×10-3μm2,地层平均温度38.56℃,地层压力系数0.94。岩性以砾岩为主,其次为绿灰色砂砾岩和灰色细中粒岩屑砂岩。粘土矿物成分以高岭石为主(40.3%),其次为伊蒙混层(30.5%)、绿泥石(15%)和伊利石(14.3%)。50℃下,平均原油粘度为39.9~49.8 mPa·s,凝固点平均为-5~-7℃,含蜡量平均为2.4%~4.3%,属于粘度高、凝固点低的含蜡原油。

近年来本区的压裂改造效果不明显,主要原因是低压、低渗及地层能量偏低,原油粘度高,压裂改造后返排能力差,压裂液在地层滞留时间长,对地层造成了二次伤害,另外,储层属中强水敏、极强酸敏,压裂施工时,注入地层的冷流体使井底周围的原油冷却,粘度进一步增高,堵塞了部分流动通道。

1 压裂优化技术研究[1-5]

乌16井区储层的地质特征表明,压裂工艺技术要想取得好的改造效果,低伤害的压裂液是关键。要使其在水敏、低温、高粘原油的条件下,快速破胶并快速排液。通过研究,形成了低渗低温水敏高粘油藏压裂优化技术。

1.1 自生热清洁压裂液体系

自生热清洁压裂液是在表面活性剂压裂液中加入了生热剂NaNO2、NH4Cl以及催化剂,其基本配方为:NaNO2+NH4Cl+APV+WT-60。生热剂和催化剂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能和气体。热能通过径向的传导作用,加热油层的近井地带,使其温度大幅度升高,解除油层的有机物堵、水堵、高界面张力堵,同时也能解除因低温压裂液进入油层后造成的原油析出蜡质堵塞,从而降低原油的粘度,提高裂缝的导流能力。惰性气体N2可均匀地分散在己交联的压裂液中,形成类似泡沫压裂液,可以降低压裂液的滤失性,气举井筒内的压裂液,有利于油气井压裂后压裂液的返排,同时,N2能够进入液体无法进入的孔隙,冲散“架桥”,破坏毛细管阻力,解放出油孔隙,从而提高渗流能力[1]。

表1是不同压裂液配方下的黏弹性能,其中,NaNO2和NH4Cl是生热剂,APV和WT-60是增稠剂。配方3的储能模量大于2.0Pa,耗能模量大于0.3 Pa,符合SY/T6376-2008黏弹性表面活性剂压裂液通用技术指标。因此,确定配方3为乌16井区三叠系克拉玛依组压裂液基本配方。

表1 不同压裂液配方下的黏弹性能

实验表明,生热剂量越大,浓度越高,反应产生的热量和气体越多。

图1是配方3在剪切速率为170 s-1(60 min内),以HAAKE MARS旋转粘度仪测定的压裂液,粘度为40~65 mPa·s。在40℃条件下,加入一定量的原油,2~3 h后完全破胶,破胶液表观粘度为2.14 mPa·s,符合SY/T6376-2008黏弹性表面活性剂压裂液通用技术指标。

图1 配方3的剪切性能

1.2 大粒径支撑剂尾追技术

根据软件计算,乌16井区三叠系克拉玛依组储层岩石杨氏模量在(1.215~2.1)×104MPa之间,小于3.3×104MPa,此时,需考虑支撑剂嵌入对人工裂缝的影响[2-3]。对于相同的支撑剂,地层岩石越软,闭合压力越高,铺砂浓度越小,嵌入越严重。支撑剂嵌入会降低压裂充填后的裂缝宽度,同时,嵌入区地层碎屑也会使支撑剂充填层的导流能力下降。根据三维模拟软件(FracPrPT)模拟20~40目石英砂支撑剂嵌入值为0.21,16~30目石英砂支撑剂嵌入值为0.14,可见大粒径的支撑剂嵌入程度较低。在不同闭合压力下,将20~40目石英砂和16~30目石英砂的导流能力进行对比(图2)。从中可看出,在25 MPa的闭合压力下,16~30目石英砂导流能力为148μm2·cm,20~40目石英砂导流能力为93μm2·cm,采用16~30目石英砂具有较高的导流能力。另外,组合支撑剂的承压能力比单一大粒径支撑剂强,组合支撑剂导流能力的下降幅度比单一大粒径支撑剂更小[4];20~40目石英砂尾追16~30目石英砂,在平均砂液比达到40%时,裂缝导流能力为34.7μm2·cm,这时可满足储层对导流能力的需要。

2 现场应用

图2 不同粒径支撑剂导流能力对比

为检验上述技术成果,选择W8705井开展了先导性压裂试验。W8705井加砂压裂施工排量为3.5 m3/min,井口施工压力为20~25 MPa,入井压裂液368.0m3,加石英砂62.0m3,其中,20~40目石英砂50.0m3,16~30目大粒径石英砂12.0m3,平均砂液比为23.2%,最高砂液比40.0%。W8705井压前不出液,压后平均日产液9.7 m3,日产油8.2 m3,含水15.4%,压裂液返排率74.6%,压裂增产效果十分明显。

3 结论

(1)自生热压裂液适用于地层原油粘度高、原始地层温度低、目的层压力较低和地层返排能力较弱的油藏。

(2)大粒径支撑剂尾追技术,提高了裂缝的导流能力,适应浅层油藏储层改造与生产的需要。

(3)压裂取得了良好增产效果,为低渗、低温、水敏和高粘浅层油藏的经济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

[1]宋永芳.自生热压裂技术在中原油田胡庆区块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2):81-82.

[2]孙海成.支撑剂嵌入对水力压裂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J].油气井测试,2009,18(3):8-10.

[3]朱文.地层温度、岩石杨氏模量对支撑剂导流能力影响的定量评估[J].石油钻采工艺,1998,20(4):59-61.

[4]卢聪.支撑剂嵌入及对裂缝导流能力损害的实验[J].天然气工业,2008,28(2):99-101.

[5]王艳芬.新疆油田百110井区佳木河组压裂优化技术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0,24(3):88-90.

猜你喜欢
支撑剂石英砂井区
水平井多簇支撑剂分布数值模拟
粉煤灰陶粒石油压裂支撑剂的制备与表征
鸣律
滇东北地区中泥盆统缩头山组石英砂岩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基于三维地质建模的定录导一体化技术在J 58 井区中的应用
黄257井区叠前纵波方位各向异性裂缝分布预测
石英砂岩矿浮选降铁试验研究
石南21井区水淹解释方法对比及应用
从密井网区到探评井区沉积微相平面图的编制
诏安县田厝—下河矿区石英砂矿地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