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山县早春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2012-12-08 11:54陈秀花张晓花
云南农业科技 2012年6期
关键词:贡山覆膜籽粒

陈秀花,张晓花

(1.贡山县茨开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云南贡山673500;2.贡山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云南贡山673500)

早春玉米由于适应性广,效益高,近年来在贡山县深受广大农户和消费者的欢迎。要种好早春玉米不仅要掌握好串粉技术,同时还要掌握好其栽培技术。为了让广大农民增加收入,在有限的田地里种出高产优质的早春玉米,贡山县茨开镇农技站经多年试验示范推广,总结出了贡山县早春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1 整地、选种、施肥

1.1 精细整地做畦

玉米是喜肥水、好温热、需氧多,但怕涝渍的C4高光效作物,过酸、过黏和瘠薄的土壤都会使玉米生长不良。玉米根系发达,产量高,对肥水要求较多,因此,要选择耕层深厚、排灌方便、有机质含量较高的疏松壤土和砂壤土,前茬最好是晚稻或其他蔬菜作物。同时,要与其他普通玉米种植隔离400 m以上,或与其他普通玉米错开播种期1个月以上,以达到隔离串粉的目的,保证优质玉米品质的纯正性。

采用地膜覆盖栽培的土地,整地必须精细,土壤要深翻细碎,土细墒平,清除前作残留物和石块。墒面做成板瓦形为宜,既有利于地膜紧贴地面,又可以增大地膜采光面。

1.2 精选种子

地膜覆盖栽培早春玉米,大大改善了玉米的生长发育条件,这是玉米增产的外部因素。而地膜覆盖栽培玉米增产的内部因素是品种和种子质量,因此选好优良品种是地膜栽培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杂交种比地方种有明显的增产优势,但早春玉米要充分考虑到鲜食玉米的适口性和市场需求,以甜脆玉米 (水果玉米)、糯质玉米为宜,贡山县种植的玉米品种主要有云超甜1号、泰国晶晶乐。

1.3 施足底肥

覆盖地膜后,地温升高,水分充足,微生物活动旺盛,土壤养分分解快,加之全生育期覆膜给中后期追肥带来困难,因此播种前必须施足底肥,做到氮、磷、钾三要素齐全。一般每公顷施腐熟农家肥22.5~30 t、 磷肥 225~450 kg、 尿素 150 kg。

1.4 种子处理

晒种2~3 d,以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然后进行筛选或粒选,剔除破损和病虫种子,并把大小种子分开,进行分级播种,以利于管理。将种子放入温开水 (约55℃)中6~10 h,让其自然降温,可加速种子吸水萌发和杀灭种皮上的病菌。最好能买包衣种子,买回来就可以直接播种。

2 播种盖膜

2.1 理墒播种,合理密植

早春玉米采用田间覆膜直播,也可先育苗后移栽,但移栽要选择灌溉条件好的地块,贡山县3月雨季就来临,可趁雨季移栽,大部分采取直播,拉线开沟理墒,做到沟直墒匀。墒宽视地膜宽度而定,一般墒面宽70 cm,墒高10 cm。株行距为45 cm×80 cm,塘播,每塘播种3粒以上,确保不补苗,一般每公顷用种量37.5 kg。种子出苗到4叶期进行间苗、定苗,如缺苗要进行补苗,每塘留2株。

一般每公顷栽5.25~6万株,紧凑型玉米每公顷达到6~6.75万株以上,每公顷基本苗不能低于5.25万株。

2.2 适时播种,保证质量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一般比露地栽培早播1个月以上。当耕层5~10 cm温度稳定在8~10℃时就可播种。高寒山区的水浇地或夜潮地,可在初春节令 (2月上旬)采用 “三潮” (种子潮、肥料潮、土壤潮)播种。有灌溉条件的,前作收后及时 “三潮”播种;没有灌溉条件的地块,要在播种前做好整地工作,等雨水透地后抢墒播种,以防止过早播种接不上雨水而造成的缺苗或苗弱。播种时每塘种子的数量要均匀,籽粒分散于塘底,不能积堆,更不能播在塘壁上。盖土厚度关系到玉米出苗的质量,盖土过厚,苗难出土;盖土过薄,胚芽易被灼伤,失去发芽力,造成缺塘。一般盖土厚度以3~4 cm为宜。

2.3 施除草剂并盖膜

地膜玉米杂草生长比较繁茂,地膜覆盖栽培虽有抑制杂草繁殖生长的作用,但往往由于盖膜不严、追肥管理不善等原因,易造成地膜破裂,杂草生长旺盛,消耗养分而影响产量。为防止杂草危害,用百草枯 1 500~3 000ml/hm2对水 375~750 kg喷雾, 杂草生长不超过15 cm前喷施效果更佳。也可用异丙草·莠2 625~3 000 ml/hm2对水 675~900 kg喷施, 可防治1年生杂草。施药后立即盖膜,采用横纵拉力强、透明度好、不易老化、幅宽100 cm、厚度0.005~0.008 mm的低压高密度聚乙烯无色透明膜,每公顷用75 kg左右。覆膜方式有2种:一种是先覆膜后播种,主要是为了提高地温,冷凉山区比较适用,干旱地区抢墒、添墒覆膜,适期播种。播种时用扎孔器扎孔播种,播后注意封严播种口;另一种是先播种后覆膜,采用这种方式要连续作业,做床、播种、打药、覆膜一次完成,可抓紧农时,利于保墒。

2.4 开好三沟,防涝排渍

贡山县春季雨水较多,为防止田间渍水而影响玉米根系生长,应结合地形、土质等条件,开好 “三沟” (墒沟、腰沟、围沟)。

3 田间管理

3.1 及时破膜,助苗生长

地膜玉米播后7~10 d,要经常到田间检查,见苗出土,及时破膜放苗,破孔要小 (直径2 cm左右),随即用土沿幼苗茎基四周封紧破孔,以提高保湿增温效果。破膜放苗时间以早、晩为宜,防止幼苗萎蔫和死亡。

3.2 施足苗肥,重施穗肥

玉米苗长到4叶至5叶1心,结合田间间苗、定苗施一次苗肥,每公顷施尿素225~300 kg,以保苗全苗壮。大喇叭口期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是雌雄小花分化盛期,也是玉米生长需肥最多的阶段,此期施穗肥是增产的关键。追肥量应根据玉米长势、叶色深浅而定,一般每公顷施尿素375~450 kg。追肥时在玉米行边20~25 cm处打孔,把肥料施在孔内,随即用细土封严孔口。

3.3 病虫害防治

穗期主要虫害是玉米螟,危害叶片、茎秆及雄穗,若不及时防治,会严重影响鲜食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应在玉米大喇叭口期 (抽雄前),用毒土或地虫杀星颗粒剂撒入心叶内。毒土可用3%辛硫磷颗粒剂8~10 kg加细土30 kg拌匀即可。大、小斑病防治可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每隔7 d喷施1次,连喷2~3次。

4 适时收获,清除残膜

确保鲜食优质玉米品质的关键是适期采收,采收过早,籽粒太嫩,水分多;采收过迟,籽粒变老偏硬,风味差。当花丝顶端转黑褐色变干、外层苞叶即将变黄、穗顶籽粒压软而不破,即可采收。一般在籽粒含水量为66%~71% (乳熟期)采收为宜,生产实践中,授粉后20 d籽粒含糖量最多,应及时收获,使早春玉米地膜覆盖栽培发挥较好的经济效益。经实地产量验收,早春玉米产量 (鲜重)达11.25~15 t/hm2,按市场价5元/kg计,产值达5.625~7.50万元/hm2。茎叶还可作青饲料。

此外,地膜是一种高分子树脂,又软又韧,在土壤中不易分解腐烂,年年盖膜,残膜将积累在土壤中,不仅给耕、耙、锄带来不便,而且地膜在土壤中形成大小不等的隔离层,破坏了土壤结构,减弱了土壤的通透性,阻止水分上下运行,既不利于抗旱排涝,又阻碍作物根系生长,影响植株生长发育;同时残膜被耕牛误食后还会造成中毒,因此,收割后要及时清除残膜。

猜你喜欢
贡山覆膜籽粒
“旱优73”覆膜直播栽培技术研究
山西省主推小麦品种籽粒形态性状分析
籽粒苋的饲用价值和高产栽培技术
苹果秋覆膜 树体营养好
云南贡山县6~80岁独龙族居民营养不良影响因素分析
高粱种子胚乳完整程度对芽苗建成的影响
这个叫“贡山”的岛,你爱了吗?
不同覆膜时期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
贡山高山峡谷气候下人工种植羊肚菌的技术与管理
玉米籽粒机械直收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