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25例临床诊治分析

2012-12-08 13:1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110004杨智勇
辽宁医学杂志 2012年5期
关键词:动脉血肺栓塞二聚体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110004) 边 毅 杨智勇

肺栓塞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杀手之一,有资料显示,1979~1998年美国肺栓塞平均病死率为33.3%[1]。但肺栓塞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患者所表现症状的严重程度亦有很大差别,可以从无症状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甚至发生猝死。因此对肺栓塞的漏诊率和误诊率普遍较高,现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近1年余收治的肺栓塞患者共25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1例,女14例。年龄29~84岁,平均56.3岁。既往有冠心病4例,其中近2个月有心肌梗死1例,伴有心房颤动2例。既往有心力衰竭3例,原发性高血压病5例,糖尿病1例,下肢静脉曲张2例,脑梗死4例,外伤性骨折4例,慢性支气管炎2例,术后6例(其中5例术后时间<1个月)。有同时合并上述2种以上疾病者7例,既往健康者3例。

1.2 临床表现 25例中23例有程度不等的呼吸困难症状,尤以活动后明显,胸膜炎性胸痛10例,心绞痛样胸痛3例,晕厥7例,昏迷1例,死亡3例,伴有发热17例,烦躁不安、惊恐、甚至濒死感9例,咯血7例,均为少量咯血,未见大量咯血者,咳嗽17例。血压<90/60 mmHg 4例,呼吸>20次/分者17例,颈静脉充盈4例,肺部听诊有哮鸣音、细湿罗音者8例。单侧下肢或双侧下肢水肿或伴有肢体疼痛或沉重感者9例。

1.3 辅助检查 25例均有心电图记录,符合典型的SⅠQⅢTⅢ征5例,右束支传导阻滞5例,有3个以上导联T波倒置7例。本组资料25例中有11例进行了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6例。24例有X线胸片或肺CT记录,肺部有癍片浸润影21例,肺纹理稀疏,肺透亮度增高2例,胸腔积液11例,局限性肺不张4例,X线胸片未见异常者4例;14例行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呈肺段分布的肺灌注缺损合并通气显像不匹配者12例;21例行肺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13例发现肺动脉内血栓,9例行心脏超声检查,3例发现右心室扩大,3例有肺动脉扩张及有右心室壁运动减弱;25例均进行了D-二聚体检查,其中>500.0μg/L 20例,D-二聚体的平均水平为2373.9μg/L。发病后25例中有24例检测动脉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Pa O2)为43.3~92.8 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为24.6~45.0 mmHg,平均Pa O2为64.28 mmHg,Pa CO2为35.52 mm Hg。

1.4 典型病例

例1 以左下肢肿胀1个月余,咯血20余天,呼吸困难,伴胸痛4天为主诉,首诊以肺栓塞收入呼吸内科,次日于活动中,突然晕厥、抽搐、呼吸停止,急行心肺复苏术,意识恢复,当时测血压60/0 mmHg,D-二聚体为1079.0μg/L。动脉血气分析:Pa O2为71 mm Hg,Pa CO2为32.1 mm Hg,确诊为大面积肺栓塞,立即行尿激酶溶栓等治疗,抢救无效死亡。

例2 女,以胃癌术后9天,胸闷、气短2天余,加重10小时,晕厥1次为主诉,以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收心内科病房。体温36.4℃,呼吸36次/分,血压73/47mmHg。心电图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V1、V2T波倒置。肺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示:左肺动脉主干及下肺动脉分支内血栓,双侧胸腔积液。D-二 聚 体 8340.0μg/L。动 脉 血 气 分 析:PaO264.2mmHg,PaCO226.4mmHg,心肌酶谱轻度升高,确诊为大面积肺栓塞予肝素、华法林抗凝治疗,好转出院。

例3 以左髌骨骨折半月,胸痛1周,咳嗽、咯血4天为主诉,以"咯血原因待查"收入呼吸科,既往健康。入院诊断肺炎。D-二聚体749μg/L。动脉血气分析:PaO262.6mmHg,PaCO245.4mmHg。肺增强CT示:肺动脉内血栓。确诊为肺栓塞予抗凝等治疗,好转出院。

例4 发生在我院妇产科,行下腹部肿瘤切除术后17天,起床时,突然晕厥、咳嗽、无咯血、气短、胸闷。当时血压 150/90mmHg,平素血压 140/90mmHg;当时血氧和饱度(SaO2)85%。进行肺通气/灌注扫描检查,发现呈肺段分布的肺灌注缺损,并与通气显像不匹配。D-二聚体2435.0μg/L。心电图动态观察,无心肌梗死表现,心肌酶谱轻度升高,最后确诊为肺栓塞给予吸氧、多巴胺、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

例5 女,52岁。以阵发性右上腹胀痛20余年,剑突下烧灼痛9个月,干咳2个月,胸痛、气短20余天为主诉,首诊在我院普外科门诊,以肝内外胆管结石为诊断收入普外病房。入院诊断:胆囊结石、胆囊炎、肝内外胆管结石、肺内感染、胸腔积液、腹腔积液。肺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示:双侧肺动脉多发肺栓塞。D-二聚体6265.0μg/L,动脉血气分析:PaO250.1mmHg,PaCO228.9mmHg。心 电 图V1~V6T波倒置,确诊为肺栓塞后转入呼吸内科,经吸氧、抗炎、抗凝等治疗,好转出院。

总之,在本组资料中,首诊急诊科4例。门诊初步诊断为右房、右室肥大1例,血压病、急性左心衰1例。首诊心内科5例,其中门诊初步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1例;冠心病、心功能不全1例;急性右室心肌梗死1例。首诊呼吸内科7例,其中门诊初步诊断为咯血原因待查3例,肺内感染1例。首诊外科4例,其中门诊初步诊断为肝内外胆管结石收入外科病房1例。

2 结 果

25例患者中,确诊为大面积肺栓塞者3例,余22例均为非大面积肺栓塞或伴有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者,给予低分子肝素及华法林抗凝治疗,维持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0~3.0,患者均有程度不等的症状缓解,多数患者24~72小时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接近正常值。9例患者出现呼吸衰竭,其中3例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抢救无效死亡。其余患者经低分子肝素、华法令等抗凝治疗好转后出院。

3 讨 论

急性肺栓塞的病死率较高,但由于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其误诊率高达90%[2],因此早期诊断、并采取积极的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可明显降低病死率。而近几年我院疑似大面积肺栓塞患者起病急骤、在溶栓治疗之前死亡,病死率很高。

3.1 病因 目前研究发现,静脉血栓形成是引起肺栓塞的主要原因,尤其以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占首位,这与血流淤滞、血流高凝状态以及血管损伤等有关。常见的诱因:卧床少动、创伤、术后、慢性心肺疾病、肥胖、恶性肿瘤、妊娠、口服避孕药以及某些凝血纤溶机制的先天性缺陷。在本研究中,我们观察到25例患者中有9例伴有下肢肿胀,11例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发现6例下肢静脉血栓者;术后及骨折后长期卧床者8例,恶性肿瘤者6例。提示我们应重视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和诊治,特别是老人、糖尿病、肿瘤及外伤后长期卧床者,遇到有下肢肿胀的患者要引起临床重视,及早进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并采取积极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对发现有深静脉血栓者,应给予积极正确的处理,因为它是预防肺栓塞的一个重要环节。对长期卧床者,尤其是老年肿瘤患者,特别是外伤或手术后长期卧床者,应积极鼓励他们早期下床活动,及早使用低分子肝素等抗凝药物,防患于未然,对确定有深静脉血栓者,需嘱患者避免用力排便或活动,以防栓子脱落,造成肺栓塞。

3.2 诊断 由于肺栓塞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可以从无症状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甚至发生猝死。通过对以上患者的分析,如有以下症状或体征应予重视:1)呼吸困难,难以用心功能不全或肺炎解释。2)呼吸频率偏快。3)不明原因血压偏低或有休克征象。4)两侧肺呼吸音不对称,一侧肺呼吸音明显减低或有局限性干湿罗音。5)肺动脉高压或右心功能不全表现,如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或分裂 ,P2>A2,颈静脉充盈或怒张。临床上对疑有肺栓塞,应尽快进行筛查:1)血D-二聚体检查:其特点是敏感性高但特异性低,作为筛查指标,可具有排除诊断的价值[3]。2)X线胸片:能提示重要线索,但缺乏特异性,且敏感性较低。3)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其敏感性最高,特异性也较低[3]。4)动脉血气分析:简捷易行,但无特异性。通过对25例肺栓塞患者的诊治有如下体会,对有易患因素者,如长期卧床、创伤、骨科手术、术后合并慢性心肺疾病、肥胖、恶性肿瘤、妊娠、口服避孕药以及某些凝血纤溶机制的先天性缺陷,当疑似肺栓塞时,应先检查D-二聚体,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摄X线胸片或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如有3项结果阳性,则临床可基本判定肺栓塞,应采取积极治疗。进一步行肺动脉螺旋增强CT扫描或增强磁共振检查,能发现肺动脉内的栓子,可使诊断的准确率提升到90%。但以上检查对肺动脉亚分段以下肺栓塞诊断较困难[4],但其发生率低占6%,且对生命指标威胁较小。X线肺动脉造影是诊断肺栓塞的金标准,但此项检查为有创性检查,发生致命性或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分别为0.1%和1.5%[5],必须从严掌握适应证。如不考虑进行介入治疗,螺旋CT增强肺动脉扫描和三维增强磁共振肺动脉造影已基本可以取代X线下肺动脉造影[6]。心脏超声检查,反映右心负荷重时,也可作为肺栓塞的筛选手段之一。因此,螺旋CT增强肺动脉扫描可作为肺栓塞诊断的首选。

3.3 治疗 应该说溶栓治疗比单独应用肝素抗凝能更快减轻肺血管阻塞,大面积肺栓塞主张溶栓治疗[5],且溶栓治疗可迅速溶解部分或全部血栓,迅速逆转血流动力学改变造成的机体的损害,特别是对于突然出现休克征象者,尤为重要。它可迅速减少闭塞的血管床数量,使肺动脉血流恢复,从而挽救生命。但近几年我院疑似大面积肺栓塞者大部分未及溶栓治疗,就已死亡。本组患者中3例确诊大面积肺栓塞患者,1例经积极溶栓治疗等,仍抢救无效死亡;1例因家属不同意而给予抗凝治疗,最后死亡;1例给予抗凝等治疗,病情好转出院。对于次大面积肺栓塞者,我院广泛采用抗凝治疗,均收到了较好的疗效。即抗凝初期应用低分子肝素5000IU,每天2次,7天后停用,并同时应用华发林2.5mg,每天1次,口服。第1周测3次INR,调整华发林剂量,以后每周测1次INR,直到维持INR在2.0~3.0,或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至1.5~2.5倍。这时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临床症状缓解,多数患者24~72小时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接近正常值。病情好转出院后继续抗凝治疗3~6个月,定期到门诊随访。

[1] 吕翠平,董小黎.肺栓塞的治疗进展[J].临床荟萃,2005,20(4):836

[2] Goldhaber SZ,Visani L,De R osa M.Acute pulmonary embolism;clinical outcomes in the Intemational cooperative pulmonary embolidm registry(I-COPER)[J].Lancet,1999,353:1386

[3]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52

[4] 戴汝平.肺栓塞的影像诊断[J],中华心血管杂志,2001,29(5):243

[5]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J].中华结核与呼吸病杂志,2001,24(5):259

[6] 吴恩惠.医学影像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79

猜你喜欢
动脉血肺栓塞二聚体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勘误声明
致死性肺栓塞的防治需要从源头抓起——精准预防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
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Trendelenburg体位不同通气模式对直肠癌患者上下肢动脉血PaO2及乳酸的影响
孕产妇分娩前后D-二聚体变化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警惕隐形杀手“肺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