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药房退药原因分析及对策

2012-12-08 07:41张丽华
中外医疗 2012年34期
关键词:药房不合理药学

张丽华

德宏州医疗集团药剂科,云南德宏 678400

长期以来,医院门诊药房经常会遇到患者要求退药的情况。《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 第六章第二十七条明确指出: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药品一经发出,不得退换[1]。 由于各种特殊原因,医院考虑到患者的方便和利益,同时防止医患纠纷,体现人性化服务,制定了退药程序。 现对该院门诊药房2008年3—5月登记的38 例退药记录进行分析, 同时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以降低门诊退药率,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1 资料和方法

收集该院2008年3—5月的门诊处方登记的退药记录38例,根据退药原因分别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由表1 可知,导致退药的主要因素是患者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为退药总数的32.6%;其次为患者病情发生变化而退药,占21.3%;因治疗效果不明显而改变治疗方案造成退药占15.6%;因重复开药退药占10.5%;溶剂选用不合理退药占7.6%;用药剂量不合理而退药占4.6%; 认为药价过高而退药占4%;联用不合理而退药占3.8%。

3 讨论

3.1 退药原因分析

因药物发生不良反应是该院门诊药房退药的主要原因。在使用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的抗菌药物前都需要做皮肤敏感性试验,但有的患者皮肤敏感试验为阴性,用药后却出现不良反应、药物过敏,因而要求退药,所以要注意应用此类药物的迟发性过敏反应[2]。 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也很多,因为中药成分比较复杂,又缺乏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常常是导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增多的原因。 患者注射后发生头晕、头痛、皮肤瘙痒、发热等不良反应而导致退药。 药物的用量不合理主要以儿童和老年人为主[3]。 儿童的肝脏、肾脏和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等各方面发育都不完善,对药物的代谢能力远远低于成人;老年人的一些主要脏器功能也已在衰退,药物在体内代谢减慢,均容易发生不良反应。 临床发现,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为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多发的原因,氨基苷类抗菌药物耳毒性和肾毒性,因此选用时要慎重,尤其对儿童要禁用,老年人要慎用[4]。非甾体抗炎药物易引起胃肠道反应, 因此有胃肠道疾病患者因不适用而不得不退药的。 溶剂选择不恰当由药房药师发现而主动要求退药的也占一定比例。

表1 退药原因统计

因重复开药而退药在该次调查中占一定比例,这是由于市场上的药品名称繁乱,患者的药物知识有限,无法准确地判断药品的通用名和商品名,拿到药后才发现家中有药而请求退药;还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在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后,对药品的不良反应产生恐惧、担忧心理,因此拒绝使用该药品要求退药;还有部分患者因为经济原因拒绝使用自费药品或价钱较昂贵的药品;也有一部分患者因药品离失效期太近而拒绝使用该药品要求退药。

3.2 解决办法

加强医务人员的责任心,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差错,可降低门诊药房退药率,使由医务人员失误造成的退药降至最少。临床医生要加强对新药的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的学习,严把处方质量关,真正做到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 加强处方监管,避免不当用药造成退药。

药师要把好发药关, 提高服务意识, 配方时做到 “四查十对”,及时发现错误或不合理处方,并且主动与处方医师联系,及时纠正。 充分发挥药师的专业优势,加强处方的审核,及时对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通报,落实处方点评制度,并注意在发药时向患者交代清楚药品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加强药房有效期药品的管理,做到先进先出、近期先用的原则,以免过期失效、造成损失。 药师要严格按照退药程序退药,拒退药品时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以免发生纠纷。

[1]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2(5):309-311.

[2] 黄晓英,梁荆芬,刘翠兰.172 例门诊留查患儿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07(1):23-25.

[3] 李林波.迟发性头孢菌素过敏性休克1 例[J].儿科药学杂志,2004(2):62.

[4] 龚燕波.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注射液致迟发性过敏反应1 例[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8):791

[5] 张克敏,张君莉,贾亦芊.儿童医院门诊药房退药原因分析及对策[J].儿科药学杂志,2007(4):35-36.

猜你喜欢
药房不合理药学
我院2018年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分析
向“不合理用药”宣战
药房托管
陈勇:我不看好这样的药房托管
药房托管 好还是不好
药房托管动了谁的“奶酪”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
药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药学进展》在国内66种药学类期刊中篇均下载量排名第1位
高职高专药学专业教学改革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