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4例临床观察

2012-12-08 07:41赵复琴
中外医疗 2012年34期
关键词:血气呼吸衰竭呼吸机

赵复琴

江西省上饶县人民医院呼吸科,江西上饶 334100

慢性阻塞性肺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是指一种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的统称,主要包括不可逆性气道阻塞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两种疾病[1]。 传统的治疗方法通常采用创机械通气,然而因需要插管、费用高、家属难以接受等因素缺陷影响降低了治疗效果,亦延误了患者治疗的最佳时机[2]。 该院于2008年1月—2012年1月应用BiPAP 呼吸机行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 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34 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该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的COPD 患者34 例,所有病例均符合全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会议诊断标准[3]。 其中男28 例,女6 例,年龄56~74 岁,平均年龄(68.56±4.35)岁,病程4~20年,该组患者排除严重心脏疾病、 肺大疱及多种原因所致鼻腔阻塞等疾病。 随机均分为对照组(17 例)和观察组(17 例)。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给予低流量(1~2 L/min)吸氧,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祛痰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经抗感染、解痉、祛痰、止咳、营养支持、纠正水电紊乱等对症常规治疗。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采用BiPAP 无创呼吸机面罩正压通气治疗,设置呼吸模式(S/T),备用呼吸频率12~18 次/min,吸气压8~20 mmHg,呼气压4~12 mmHg,氧流量5~8 L/min,氧浓度30%~50%,通气时间2 h/次,3~4 次/d。 调整压力从小到达的调节,逐渐增加压力,以患者耐受无不适为最佳,维持氧饱和度在90%以上,氧浓度<35%,最终使吸气压达8~12 mmHg,气道峰压≤30 mmHg。 观察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的参数,包括pH、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p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指标变化,24 h 后呼吸频率,气管插管率及住院天数。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呼吸频率、血气参数比较

观察组17 例经治疗,24 h 后患者的呼吸频率、血气参数变化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 对照组17 例经治疗,24 h 后的呼吸频率、血气参数变化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改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24 h 前后血气分析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24 h 前后血气分析比较(±s)

注:两组治疗前后相比,P<0.05。

组别时间PH PaO2(mmHg)PaCO2(mmHg)SpO2 HR(次/min)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7.2±0.03 7.4±0.05 7.3±0.03 7.3±0.02 52.3±2.2 65.5±2.3 51.4±2.3 55.2±2.1 75.1±6.5 50.2±7.8 74.2±5.7 70±4.8 0.74±0.02 0.95±0.02 0.75±0.03 0.80±0.04 126±10 82±9 121±10 108±10

2.2 两组治疗前后通气功能比较

观察组治疗的无创通气时间3~8 d, 平均6.5 d, 通气后PaO2、SpO2均显著上升,PaCO2降低明显,pH 值有所改善,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通气功能都达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见表1。

2.3 两组插管情况及住院天数比较

观察组行气管插管术机械通气者1 例,对照组5 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为(15.5±3.4) d,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23.5±2.6) d,观察组的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

3 讨论

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已成为一个世人所关注的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患病率和病死率仍呈上升趋势。 COPD 患者由于气道阻力增加,呼吸功增大,从而导致呼吸肌疲劳,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引发呼吸衰竭发生,如不及时抢救则危及患者生命。COPD 的病因是因为患者长期大量吸入有害颗粒、烟雾或气体(如吸烟),引起肺部异常炎症反应,导致支气管狭窄阻塞以及肺组织弹性回缩力降低从而使气流受限有关。

无创正压通气是指利用正压通气技术不经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通气方式,经面罩BiPAP 通气作为连接方式而进行无创的机械通气方法治疗[4]。 双水平气道正压(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呼吸机作为一种无创通气的呼吸机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它能克服气道阻力,减轻患者的吸气肌负压,呼吸肌得到充分的休息[5], EPAP 则可对抗内源性呼气末正压,提高通气量,使呼吸肌疲劳得到缓解,从而达到改善血气参数,提高PaO2、降低PaCO2的治疗目的[6]。 无创正压通气还能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可使他们免于气管插管还具有操作简单灵活、使用方便,患者及其家属均易于接受[7],另外对于老年COPD 患者,因为其身体机能减退,抵抗力弱,在上机后尽量安排人员定期对吸机管道消毒,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当患者的全身状况得以改善,肺部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时,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均稳定在正常水平方可停机,一般采取间断性停机,通常是白天停机,晚上再上机,并且逐渐缩短带机时间,在停机前应向患者解释说明。

该文结果显示,无创正压通气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王玫红.BiPAP 呼吸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5,21(14):78-79.

[2] 胡永琼.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73 例观察与护理[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5(12):56-57.

[3] 李秀,王同,丁震,等.无创正压通气救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高碳酸血症昏迷的疗效观察[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7,6(2):114-118.

[4] 唐小葵,王健.机械通气对重症慢性呼吸衰竭治疗失败的原因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1,26(3):279-281.

[5] 牟江,邹智胜.BiPAP 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 合并Ⅱ型呼衰50 例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07,12(1):29-30.

[6] 孙丽华,谭焰,乔岩,等.慢性阻塞型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无创通气最佳时机的探讨[J].中国急救医学,2006,28(2):205-206.

[7] 梁月新,覃梦琳,刘金风.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监护[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9(1):69-70.

猜你喜欢
血气呼吸衰竭呼吸机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衰血气分析与预后探讨
徒手和心肺复苏机用于心肺复苏对血气分析的影响对比研究
两种不同方式供氧对新入高原某部官兵血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