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CT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SPN)定性的临床分析

2012-12-08 07:41肖香佐曾献军
中外医疗 2012年34期
关键词:放射学肺结核结节

鲁 勇 肖香佐 曾献军

1.新建县人民医院CT 室,江西南昌 330100;2.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江西南昌 330000

孤立性肺结节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疾病, 多种疾病均可以导致其出现,该项疾病的临床诊断十分重要。 然而,孤立性肺结节在临床的影像学诊断中一直是困扰着人们的一个难点, 也是研究的重点[1-2]。 为了进一步研究最为有效的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方式,分析动态CT 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定性价值,特以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期间该院及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集的50 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了较为科学与全面的分析与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项研究的研究资料主要为该院及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期间共收集的50 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在所有的患者中,男性患者为31 例,女性患者为19 例,其年龄为18~82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5 岁。所有的患者均经过病理或临床证实,其中,肺癌患者为24 例,肺结核结节患者为16例,错构瘤患者为2 例,肺炎性结节患者为7 例,硬化性血管瘤患者为1 例。

1.2 诊断方法

运用GE Brightspeed16 排螺旋CT 机和100 mL 的非离子型对比剂,联合高压注射器,以注射流率为2.5~3.0 mL/s 的速率对患者进行扫描,运用以下的两种方式来对患者进行扫描,即其中的6 例患者在注射药物之后的15 s、75 s 以及155 s 对其进行科学的病灶动态扫描,一共将其分为3 个主要的序列,第1 序列以及第2 序列分别对患者扫描10 层,扫描的间隔时间为3 s,而第3 序列则对患者扫描4 层,扫描的间隔时间为6 s,并且在每个序列之间延迟30 s。 第2 种扫描方式所应用的患者为剩余的44 例患者,选择3 个中心的层面来进行扫描,在为患者进行药物注射之后的15 s、75 s、135 s 以及195 s 分别对患者的病灶中心来进行扫描,且各个序列之间延迟30 s。 第1 序列以及第2 序列分别对患者扫描10 层,层厚为10 mm,螺距为1.0~1.2。取患者结节最大的层面来进行CT 值的测量, 兴趣区包括患者结节70%以内的区域,观察患者病灶的时间—密度曲线,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3-6]。

1.3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均采用SPSS16.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增强前后的CT 值变化情况

小肺癌、肺炎性结节以及肺结核结核的平扫CT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增强扫描可以较为清晰的显示小肺癌与结核瘤的CT 强化程度,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小肺癌、肺炎性结节以及肺结核结节3 种疾病的密度曲线形态不同。 所有的50 例患者在孤立性肺结节增强前后的CT 值变化,见表1。

表1 患者在孤立性肺结节增强前后的CT 值变化情况(±s)

表1 患者在孤立性肺结节增强前后的CT 值变化情况(±s)

组别平扫15 s 75 s 135 s 195 s小肺癌肺结核结节孤立性肺结节23.3±10.5 25.5±16.8 20.9±17.5 53.2±21.2 50.8±18.5 23.5±18.0 61.5±20.5 44.6±21.8 67.3±32.4 59.8±16.9 41.3±24.1 78.2±31.7 62.1±17.9 44.2±36.8 81.3±29.1

2.2 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时间—密度曲线情况

肺炎性结节呈现出了逐渐上升的趋势,其强化高峰在135 s,肺癌性结节则呈现出了缓慢的增高趋势,其强化的高峰在75 s,肺结核结节无显著的增高趋势,且无明显的强化高峰。

3 讨论

该项研究的研究结果显示,运用动态CT 增强扫描来诊断孤立肺结节是十分有效的,其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47.5%,与相关的文献报道结果相一致[7]。由此可见,动态CT 增强扫描所得出的强化值对于良性与恶性结节的诊断具有十分明显的积极意义,特别是对于小肺癌与肺结核结节的鉴别。 在该项研究中,肺结核结节自始至终均无明显的强化, 时间—密度曲线呈现出较为平坦的发展态势, 而小肺癌则在注药之后的75 s 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与相关的文献报道一致[8-9]。

综上所述,动态CT 增强扫描对于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诊断具有积极的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与应用。

[1] 储成凤,徐秋贞,杨明,等.周围型肺癌与肺结核球的同层CT 动态增强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3(2):22-24.

[2] 刘淑萍,苏秉亮,刘丽芬,等.螺旋CT 增强扫描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3(1):22-26.

[3] 杨有万,刘宏霞,臧任丽.孤立性肺结节的CT 诊断与评价[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6(1):78-79.

[4] 赵树伟,赵坛,张恩红,等.孤立性肺结节CT 与HRCT 表现的对照评价[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4(10):24-26.

[5] 许建雄.CT 动态增强扫描的层面优化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3):125-126.

[6] 陈明荣,张燕丽,徐亮.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CT 增强扫描增强程度探讨[J].肿瘤研究与临床,2004(4):36-37.

[7] 孙鹏飞,肖湘生.孤立性肺结节的影像学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2006(5):10-13.

[8] 丁毅,张镭,钱晓军,等.64 层螺旋CT 灌注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7(2):60-64.

[9] 张敏鸣,周华,邹煜.动态增强CT 对孤立性肺结节的定量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3):39-43.

猜你喜欢
放射学肺结核结节
《放射学实践》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
肺结节,不纠结
发现肺结节需要做PET/CT吗?
从气、虚、痰、瘀辨治肺结节术后咳嗽
《介入放射学杂志》投稿须知
《介入放射学杂志》投稿须知
体检查出肺结节,我该怎么办
爱情是一场肺结核,热恋则是一场感冒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疣状皮肤结核合并继发型肺结核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