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并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观察

2012-12-16 07:55任文肖刘广才刘伟志王晓军
上海针灸杂志 2012年6期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病程

任文肖,刘广才,刘伟志,王晓军

(石家庄平安医院风湿免疫科,河北 050021)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主要侵犯中轴关节的全身性、慢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脊柱和外周关节,以及眼、心、肺等多器官,病情顽固,致残率高。发病年龄多在20~30岁,青年男性多见,男女比例约为5:1。笔者自2010年4月至2011年5月,应用针灸配合药物治疗AS35例,并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较,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0例患者均为风湿免疫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其中男31例,女4例;年龄17~45岁,平均年龄26岁;病程0.5~12年,平均病程8.6年。对照组35例,其中男29例,女6例;年龄16~48岁,平均年龄26岁;病程1~14年,平均病程7.9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根据1984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纽约标准诊断为AS。①下腰背痛的病程至少持续3个月,疼痛随活动改善,但休息不减轻;②腰椎在前后和侧屈方向活动受限;③胸廓扩展范围小于同年龄和性别的正常值;④双侧骶髂关节炎Ⅱ~Ⅳ级,或单侧骶髂关节炎Ⅲ~Ⅳ级。如果患者具备④并分别附加①~③条中的任何1条可确诊为AS。

1.3 排除标准

①并发严重心肾功能不全者;②精神病患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④晕针、极度恐惧针刺及火灸者;⑤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定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口服柳氮磺吡啶片,每次1 g,每日2次;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英太青),每次0.1 g,每日1次。40 d为1个观察周期。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结合火灸。

2.2.1 针刺

患者俯卧位,取其相应病变脊柱的华佗夹脊穴,如病变广泛可取疼痛比较敏感部位夹脊穴,配委中、大杼、悬钟、环跳、阳陵泉等穴。局部艾尔碘棉球消毒后,用0.35 mm×40 mm毫针于相应脊椎棘突下旁开0.5寸进针,针尖向脊椎方向斜刺,令患者感到针处酸胀得气后,留针30 min。隔日1次,40 d为1个观察周期。

2.2.2 火灸

患者俯卧位,充分暴露脊背部,将一条热毛巾平铺于患病的脊椎段,止血钳夹持无菌纱布沾取适量药酒,均匀铺洒于毛巾之上,点燃纱布,用燃烧的纱布引燃毛巾上的药酒,稍稍燃烧即可用手快速将火扑灭。如此反复数次,以患部皮肤潮红,患者自感热透为度,时间约20 min。隔日1次,40 d为1个观察周期。

3 治疗效果

3.1 中医证候疗效评估标准

参照2002《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中的疗效判定标准进行评估。

临床缓解 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基本缓解,证候积分减少≥95%。

显效 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

有效 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

无效 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3.2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采用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

3.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从表1中可以看出,治疗组临床缓解率为5.7%,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临床缓解率为0.0%,总有效率为45.7%,经卡方检验,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3.4 不良反应

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出现轻度恶心2例,未经任何处理自行缓解;对照组服药初期出现轻度恶心5例,未经任何处理自行缓解。两组无退出及脱落病例。

4 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的慢性进行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中轴关节病变为主,不仅累及脊柱骨骼系统,而且影响外周关节及眼、心、肺、血管等器官组织,特征性病理改变为肌腱端附着点炎。男性发病多于女性,以年轻男性患者为多,致残率较高,对工作、婚姻、家庭等造成一定影响。

中医学认为AS属于“痹证”范畴。我们认为本病归属于上世纪80年代焦树德教授提出的“大瘘”更为恰当。AS发病既有外因,又有内因,正气不足是其根本内部原因,外感六淫诸邪是其外部因素,瘀血痰浊使其纷繁复杂[2]。

针灸治疗AS的临床报道较多[3-6],李桂等[7]应用刺灸通督理脊法治疗AS患者取得良效。我们根据中医学经络理论,通过选取适当的穴位,施以适量的刺激,一方面通过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运行全身气血,营养脏腑组织,联络脏腑器官,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以调节人体各部分功能使之协调平衡的作用,达到舒经活血、通络止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病变组织的功能恢复;火灸法集火、药、酒为一体,所用药物为我院李学增主任医师创制的外治经验处方,其中酒性通脉活络,火性温热势猛,酒助药性,火助酒行,并通过特殊施治手法,使药力通透穴位,舒经搜络,达到祛邪排毒、逐瘀消痰、软坚散结的目的。该疗法能改善脊柱与关节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缓解肌肉、肌腱、韧带痉挛及僵直状态,阻止骨化发生或加重,使脊柱与病变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恢复或保持良好的功能状态。

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临床缓解率、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证实针灸配合药物治疗AS疗效确切,毒副反应少。

[1]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19.

[2] 张华东,赵冰.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发病机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1):1420-1421.

[3] 张海峰,李立红.穴位贴敷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镇痛效果的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4):236.

[4] 邓玉霞,马本绪,崇桂琴.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8):447-449.

[5] 齐昌菊.温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9):541-542.

[6] 成秀芳,吴玲,李长凤,等.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3):172-173.

[7] 李桂,戈海青,王晓军,等.刺灸通督理脊法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干预[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10):1860-1862.

猜你喜欢
强直性脊柱炎病程
推拿联合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2例经验体会
中药治强直性脊柱炎有优势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高频超声评价糖尿病膝关节病变与病程的关系
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28例
中医外治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7例
壮督除痹汤内服联合活血化瘀膏外敷治疗强直性脊椎炎64例
颞叶癫痫脑灰质和白质减少及其与病程的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