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对急性脑梗死风痰阻络型患者血清iNOS、HO-1的影响

2012-12-16 07:54吴文忠李忠仁程洁沈梅红周俊灵吴晓亮
上海针灸杂志 2012年12期
关键词:电针气血疗程

吴文忠,李忠仁,程洁,沈梅红,周俊灵,吴晓亮

(1.江苏省中医院,南京 210029;2.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南京 210046)

针刺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方法,针刺的早期介入会很好地改善病情[1-2]。针刺能够激发机体自身抗氧化能力的提高,增强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抑制细胞凋亡,减轻缺血神经细胞的损害[3-4]。针刺通过调控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血红素氧合酶-1(HO-1),从而对内源性NO、CO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也逐渐为人们所关注[5-6]。本试验根据前期动物实验结果,对急性脑梗死风痰阻络型患者针刺干预后血清iNOS、HO-1变化进行观察,为针灸调衡气体信使分子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8例患者均为江苏省中医院神经内科、针灸科住院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18例,对照组20例。电针组中男15例,女3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54岁,平均(73±10)岁;病程最长7 d,最短2 d。对照组中男16例,女4例;年龄最大80岁,最小56岁,平均(73±12)岁;病程最长5 d,最短7 h。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梗死诊断标准[7]。中医诊断标准根据《脑卒中中医诊断、疗效评价标准》[8]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第2次会议通过的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试行)[9]。

1.3 纳入标准

①急性起病,发病在72 h之内,根据CT/MRI检查及临床表现,WHO标准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且血压稳定者;②年龄40~80岁;③起病24 h后遗留有神经局灶功能缺损者;④没有其他内科严重病变者;⑤中医辨证分型为风痰阻络型,表现为半身不遂,神志清楚,舌强或不语,偏身麻木,口眼歪斜,头晕目眩,舌质黯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1.4 排除标准

①病后无肢体瘫痪,生活能自理者;②本次病前有肢体瘫痪,日常生活需要照顾者;③合并有严重心、肝、肾病变,不能配合检查与治疗;④不能完成基本疗程,依从性可能不好者;⑤治疗前处于昏迷、休克者;⑥无法判断证型者。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常规对症、支持和防并发症等治疗。

2.1 电针组

取百会、大椎,患侧肩髃、曲池、合谷、丰隆、足三里、解溪。患者取健侧卧位,选用0.30 mm×25 mm毫针,百会、大椎进针后以小幅快速捻转,持续行针1 min,然后加用G6805型电针仪;其余穴位进针得气后,曲池、丰隆行泻法,其他穴位行平补平泻,留针30 min。每日1次,5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d,共治疗2个疗程。

2.2 对照组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将血栓通注射液[广西梧州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 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5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d,共治疗2个疗程。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测定血清iNOS、HO-1,标本由江苏省中医院检验科检测,血清iNOS采用比色法检测,试剂盒由南京建成生物研究所提供;血清HO-1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试剂盒由R and D systems提供。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3.3.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NOS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NOS比较 (±s,U/mL)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NOS比较 (±s,U/mL)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1;与对照组比较2)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电针组 18 11.35±1.85 9.06±1.641)2)对照组 20 10.99±3.08 11.00±2.39

由表1可知,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NOS无显著性差异(P>0.05);电针组患者治疗后血清 iNOS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两组治疗后血清 iNOS有显著差异,电针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提示电针组抑制血清iNOS优于对照组。

3.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O-1比较

由表2可知,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HO-1无显著性差异(P>0.05);电针组治疗后血清 HO-1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 HO-1有显著性差异,电针组较对照组上升明显(P<0.05),提示电针组促进血清HO-1优于对照组。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O-1比较 (±s,ng/L)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O-1比较 (±s,ng/L)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电针组 18 4304.53±1306.48 5414.01±1301.291)2)对照组 20 4065.66±933.15 4291.49±932.82

4 讨论

现代中医学结合现代医学的先进理论,提出了“脑气血循行”理论[10],认为脑中气血正常循行是脑府发挥其生理功能的物质基础。《灵枢·海论》:“脑为髓之海。”精、气、血互生,精生髓,气血旺盛,精化有源,脑有髓汇,则脑之髓海满盈,脑气血充盛,则脑主神明的功能正常;脑气血循行失调则带来一系列病理变化,表现为气血亏虚、气血瘀滞、气血逆乱等不同病理状态,因此气血失衡为中风的根本病机,从初始阶段的气血轻微失调到急性发病期的气血逆乱,经历了量变到质变、自身调控到失控的过程。由气血失衡所产生的风、痰、火、湿、瘀等病理产物相互交织,进一步影响了气机的升降出入,加重了气血的失衡状态。我们同样发现在脑缺血损伤过程中氧化应激产生了大量的有毒物质,包括氧自由基、花生四烯酸、兴奋性氨基酸、钙离子超载、一氧化氮等,它们与机体自身抗氧化系统的动态变化导致了氧化应激损伤级联反应。因此观察脑缺血再灌注不同阶段氧化、抗氧化指标的动态变化为我们研究中风气血失衡的动态变化及判断不同证型提供了新的客观量化指标。随着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氧化应激机制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内源性NO、CO参与了缺血损伤过程。与NO生成密切相关的iNOS在损伤后期诱导NO大量生成,能够加重脑损伤,导致脑神经元细胞的迟发性损害[11]。而与CO密切相关的HO-1可能参与了修复受损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6]。本课题组前期实验结果也提示iNOS在CIRI过程中明显上升,与加重缺血性神经细胞损伤相关;而HO-1与减轻缺血性神经细胞损伤相关,因此对于这两项指标的检测有利于评价针刺对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我们观察了电针对血清iNOS、HO-1的调控作用。我们于临床研究中选择了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中最常见的风痰阻络型,进行针刺百会、大椎穴并加用电针,同时针刺患侧曲池、丰隆等穴位,2个疗程后发现血清iNOS明显下降,HO-1明显上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临床观察结果提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NOS活性明显升高,而电针能够抑制iNOS,尽管血清中iNOS来源于包括脑在内的不同脏腑,但是在针刺的调衡作用下所产生的即刻整体效应是抑制效应;同样对血清中活性较低的HO-1起到了整体促进的效应。

针刺对血清iNOS和HO-1的调控作用为针刺行气、活血、化痰的中医理论提供了物质研究的基础。针对风痰阻络型中风患者我们不能只从滋阴、熄风、化痰的临床常见方法入手,而应当以调衡人体气血运行为基本治则,选用百会、大椎等督脉经穴位为主穴,通过振奋一身之阳气,调畅全身气血的运行,精微物质通过经络循行输布全身,脏腑功能恢复正常。

[1] 吴绪平,黄伟,吴洪阳,等.针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t-PA和PAI-1含量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9):1195-1197.

[2] Lü GF.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early acupuncture in treating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06,4(3):148-149.

[3] 李忠仁,崔龙,郭志力,等.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损伤的抗氧应激研究[J].针刺研究,2005,30(2):67-71.

[4] Zhao YH, Sun ZR. Effects of acupuncture pretreatment on ischemic cardiac muscle cell apoptosis and gene expression in ischemiareperfusion rats[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09,7(2):71-74.

[5] 林旭明,李忠仁,沈梅红,等.电针对脑缺血大鼠血清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成酶影响的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07,23(1):46-48.

[6] 李海鹏,肖波,杨期明,等.血清血红素氧合酶-1在脑梗死急性期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5,12(3):169-171.

[7] 宋红梅,俞昌德.针灸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03,19(12):50-51.

[8]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9]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4,17(3):64.

[10] 张凤祥.脑气血循行理论探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5):1058-1059.

[11] 张会珍,房家毅,佘延芬,等.电针对VD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J].针刺研究,2005,30(3):150-151.

猜你喜欢
电针气血疗程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女性与气血的不解之缘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炎验方
气血亏虚 日常如何“补”救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
电针“远心”穴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疗效观察
福尔电针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