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配合走罐治疗失眠症疗效观察

2012-12-16 07:54郭清华宇王海琴刘绍云季玲琳
上海针灸杂志 2012年12期
关键词:走罐失眠症电针

郭清,华宇,王海琴,刘绍云,季玲琳

(上海市华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231)

失眠症已成为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目前临床上治疗本病的针灸方法众多[1-2],近3年来,笔者采用电针配合走罐治疗失眠症42例,并与电针、药物治疗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06例失眠症患者均为本院针灸门诊患者,根据生成的随机数字表将患者依次纳入到 3个研究组,针罐组42例、电针组32例、药物组32例。针罐组中,男20例,女22例;平均年龄(57±11)岁;平均病程(889±290)d。电针组中,男 16例,女 16例;平均年龄(57±11)岁;平均病程(806±325)d。药物组中,男17例,女 15例;平均年龄(57±10)岁;平均病程(915±365)d。

1.2 诊断标准

采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3)[3]中失眠症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符合以上诊断标准并坚持按时完成疗程者。

2 治疗方法

2.1 针罐组

2.1.1 电针

主穴取照海、申脉、神门、印堂、四神聪、安眠。肝火扰心者加行间、侠溪;痰热内扰者加丰隆、内庭、曲池;心脾两虚者加心俞、脾俞、足三里;心肾不交者加太溪、水泉、心俞、脾俞;心胆气虚者加丘墟、心俞、内关;脾胃不和者加太白、公孙、内关、足三里。四神聪[4]、安眠穴[5]交替取穴,接G6805型电针仪,频率2 Hz;照海用补法,申脉、神门、印堂用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操作。留针30 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1.2 走罐

自项至腰部足太阳背部侧线,局部涂凡士林后,用火罐自上而下走罐,以背部潮红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2 电针组

取穴、配穴、电针操作同上。

2.3 药物组

阿普唑仑片0.4~0.8 mg,睡前服。10 d为1个疗程。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治愈 症状消失,阿森斯失眠量表总分<4分。

显效 症状改善,阿森斯失眠量表总分4~6分。

无效 症状无改善,阿森斯失眠量表总分>6分。

3.2 统计学方法

使用EPIDATA3.1双遍录入数据,确保无误后导入到SPSS12.0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卡方检验。

3.3 治疗结果

3.3.1 3组临床疗效比较

由表1可见,针罐组总有效率为90.5%,电针组为75.0%,药物组为62.5%。3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7,P<0.05);针罐组与电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2,P<0.05);电针组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1,P>0.05);针罐组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0,P<0.05)。提示针罐组总有效率优于电针组和药物组。

表1 3组临床疗效比较 (n)

3.3.2 3组有效患者随访结果比较

由表 2可见,针罐组、电针组和药物组治疗后 4星期和8星期的复发率分别为15.8%、20.8%、55.0%和18.4%、25.0%、80.0%。治疗后4星期,3组间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8,P<0.05);针罐组与电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P<0.05);电针组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0,P<0.05);针罐组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2,P<0.05)。治疗后 8星期,3组间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33,P<0.05);针罐组与电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P>0.05);电针组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0,P<0.05);针罐组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76,P<0.05)。结果表明针罐组治疗后 8星期复发率与电针组相近,均低于药物组。

表2 3组有效患者随访结果比较 [n(%)]

4 讨论

失眠症属中医学“不寐”、“目不瞑”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机体阴阳平衡紊乱所致。《论治治则·不寐论治》:“阳气自动而静,则寐;阴气自静而动则寤;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也。”《灵枢·根结》:“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合行与气,使神内藏。”因此调和阴阳,镇静安神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

笔者所选四神聪、安眠穴交替电针治疗,可起到镇静安神的作用[6-7];心藏神,神门为心经原穴,印堂可调脑神,两穴相配可安神利眠;照海、申脉为八脉交会穴,分别与阴跷脉、阳跷脉相通,阴、阳跷脉主睡眠,失眠乃阳跷脉功能亢盛,故补阴泻阳使阴阳跷脉功能协调,不眠自愈。再施以膀胱经走罐法,应用负压吸附,起到温热刺激及循经调节等作用,改善膀胱经以及背俞穴的功能,起到调和阴阳、行气活血、疏通经络、强壮体质的作用,从而改善睡眠。针罐并用,调节阴阳,从而使机体达到“阴平阳秘”,恢复其生理功能,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失眠状态。

[1] Zhang XL, Xing YL.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electro-spoon needle for insomnia[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10,8(1):32-34.

[2] Zhang YY, Liu LY, Ma C.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acupuncture therapy for insomnia[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10,8(1):20-22.

[3]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第 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

[4] 赵立刚,史榕荇,吴茜,等.电针四神聪穴治疗失眠疗效及脑电地形图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6):35-36.

[5] 杨立峰,朱月芹.电针安眠穴为主治疗失眠 40例[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5,7(6):613.

[6] 陈力.电针不同穴位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比较[J].上海针灸杂志, 2005,24(11):13-14.

[7] 王敏,王敏华,华启海,等.针刺“头三神”穴为主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5,24(6):12-14.

猜你喜欢
走罐失眠症电针
走罐疗法联合放血疗法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临床观察
新九针治疗失眠症验案1则
除湿祛痛,走罐更管用
除湿祛痛,走罐更管用
浅谈蒙医诊治失眠症
蒙医药治疗失眠症30例临床观察
宁神定志汤治疗失眠症临床观察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
电针“远心”穴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