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活血灸法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和NO影响

2012-12-16 07:55费爱华
上海针灸杂志 2012年12期
关键词:艾灸血糖标准

费爱华

(安徽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合肥 230061)

糖尿病肾病(diabetes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可发展为终末期肾衰竭。DN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虽有许多方法用于延缓DN的进展,但仍有大量的DN患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因此新的预防和延缓DN进展的方法亟待解决。笔者自2009年至2011年对早期DN患者采用艾灸治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早期DN患者均为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安徽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30例,其中男 19例,女11例;年龄最大69岁,最小45岁,平均(57±3)岁;病程最长105个月,最短55个月,平均(105±5)个月。对照组30例,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43岁,平均(58±4)岁;病程最长100个月,最短50个月,平均(101±7)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方面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糖尿病诊断标准按 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1999年)。①空腹血糖≥7.0 mmol/L;②或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中服糖后2 h血糖≥11.1 mmol/L;③或随机血糖≥11.1 mmol/L。

DN诊断根据Mogensen分期标准,将Mogensen分类Ⅰ、Ⅱ、Ⅲ期明确为早期DN[1]。

1.3 排除标准

①年龄18岁以下或75岁以上者;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无感染、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低血糖症;④合并原发性及其他继发性肾脏病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包括糖尿病教育、控制饮食、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使血糖控制在空腹<8.0 mmol/L,餐后血糖<10.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8.0%);予贝那普利10 mg,每日 1次口服降压(使血压基本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若控制不理想者可以加用其他降压药物);予阿托伐他汀20 mg,每日1次口服降脂,疗程4星期。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艾条行温和灸法灸肾俞、膈俞,每穴每次15 min。每日1次,每星期6次,2星期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在治疗前后观察记录临床症状,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标本检测一氧化氮(NO),采用硝酸还原法测定血清NO水平,试剂盒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于治疗前后各检测1次。

3.2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有关内容。

痊愈 治疗后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值下降≥95%;UAER恢复正常或比治疗前减少70%以上。

显效 治疗后中医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值下降≥2/3;UAER比治疗前减少50~69%。

有效 治疗后中医症状、体征有好转,证候积分值下降>1/3但<2/3;UAER减少20%~49%。

无效 治疗后中医症状体征积分值下降≤l/3或增加;UAER疗效评定标准未达到上述有效标准者。

3.3 结果

3.3.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0.0%,对照组为 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3.3.2 两组治疗前后UAER比较

两组治疗前 UAE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UAER均有下降(P<0.01,P<0.05),但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P<0.01)。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UAER比较 ( ±s,μg/min)

表2 两组治疗前后UAER比较 ( ±s,μg/min)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1,2)P<0.05;与对照组比较3)P<0.01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0 182±26 135±211)3)对照组 30 181±28 165±242)

3.3.3 两组治疗前后NO比较

两组治疗前 N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O均有下降(P<0.01,P<0.05),但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P<0.01)。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NO比较 ( ±s,μmol/L)

表3 两组治疗前后NO比较 ( ±s,μmol/L)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1,2)P<0.05;与对照组比较3)P<0.01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0 75.23±4.56 38.31±3.731)3)对照组 30 73.52±4.68 70.47±4.382)

4 讨论

中医学认为DN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为脾虚、肾虚、气阴两虚渐至阴阳俱虚,标实为水湿、瘀血、痰浊、浊毒。研究认为,艾灸的作用机理是由燃艾时所产生的物理因子和化学因子,作用于腧穴感受装置与外周神经传入途径,刺激信号传入中枢,经过整合作用传出信号,调控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循环系统等,从而调整机体的内环境,以达到防病治病的功效[2-5]。

本研究在有效的降血糖基础上,应用艾灸治疗DN,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而对照组为60.0%,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两组均能很好地改善症状和降低UAER和NO水平,治疗组对于UAER的改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本研究还观察到早期DN患者血清NO水平显著升高,与文献报道一致[6]。治疗组降低血清NO水平较对照组明显。近年研究认为在DN中,NO的作用随病程不同有所差异。糖尿病大鼠早期肾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及NO含量增加,认为可能与早期的肾血流量增加有关。在糖尿病大鼠后期的肾组织,iNOS表达无明显增加,结构型NOS表达及NO含量均明显下降,提示在糖尿病后期,NO主要起保护作用。通过本研究,我们认为艾灸可能通过降低NO水平,纠正早期DN肾血流动力学的异常来达到延缓DN进展的作用。

[1] Mogensen CE, Chaehati A, Microalbuminuria: an early marker of renal involvement in diabetes[J]. Uremia Invest, 1986,9(2):85-95.

[2] 钟蓝.传统艾灸作用机理初探[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5(6):46-47.

[3] 陈汉平.关于针灸调节作用规律与机制的思考[J].上海针灸杂志,1992,11(1):39-40.

[4] 余爽,宋小鸽,胡玲.艾灸对实验性关节炎影响的研究概况[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4):187-190.

[5] 张青元,胡淑萍.艾灸机理研究现状与探析[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5):47-50.

[6] Chiarelli F, Cipollone F, Romano F,et al. Increased circulating nitric oxide in young pati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 and persistent microalbuminuria: relation to glomerular hyperfiltration[J]. Diabetes, 2000,49(7):1258-1263.

猜你喜欢
艾灸血糖标准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一款多功能便巧艾灸辅助器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冬病夏治 三伏艾灸效果好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