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贴压防治强阿片类药物相关便秘的疗效观察

2012-12-16 07:55郑美珍
上海针灸杂志 2012年12期
关键词:麻仁耳轮阿片类

郑美珍

(浙江省肿瘤医院分院,杭州 310022)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其中 1/3患者为重度疼痛。阿片类药物是中、重度疼痛治疗的首选药物。而便秘是阿片类药物最不易耐受的重要不良反应之一,其较高的发生率(高达 90%~100%),严重影响了患者用药的依从性,从而减低了中、重度癌性疼痛的控制率[1]。目前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的治疗主要为泻药、中药、微生物制剂以及灌肠[2]。这些疗法主要是通过导泻的方式达到通便的效果,一旦停药,便秘会再次出现,而且某些方法如泻药、灌肠等长时间应用还会引起电解质的失衡。自2012年1月至今,我科在创建卫生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的过程中,采用耳穴贴压防治强阿片类药物导致便秘51例,并与单用麻仁丸的5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2年1月至2012年5月期间,在我科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行镇痛治疗的患者 10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所有患者疼痛强度为中、重度疼痛(疼痛强度采用0~l0数字分级法,轻度0~3分,中度4~6分,重度7~l0分),疼痛强度≥4。所观察病例均对阿片类药物无过敏史。对照组50例,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39~71岁;肺癌24例,结直肠癌9例,乳腺癌7例,胃癌10例。治疗组51例,其中男36例,女25例;年龄36~75岁;肺癌19例,结直肠癌13例,乳腺癌12例,胃癌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癌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根据《成人癌痛临床实践指南》,经即释吗啡滴定后,予口服盐酸羟考酮控释片镇痛治疗(剂量范围10~70 mg,12 h1次)。

2.1 对照组

在口服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同时常规予麻仁丸8粒,每日2次口服。

2.2 治疗组

在口服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同时予耳穴贴压。主穴取便秘点、直肠下段、大肠,配穴取脾、胃。便秘点在与坐骨神经(在对耳轮下脚的前2/3处)、交感(在对耳轮下脚末端与耳轮内缘相交处)呈等边三角形的对耳轮下脚的上缘处;直肠下段在耳轮起始端,近屏上切迹处;大肠在耳轮脚上方的前1/3处;胃在耳轮脚消失处;脾在耳甲腔的后上方。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医者一手用拇指及食指握住耳轮后上方,另一手持探棒由上而下在耳廓相应穴位按压找到敏感点,然后在耳穴敏感点处用75%乙醇棉球消毒,将备用的莱菔籽附在0.5 cm×0.5 cm大小的医用胶布中央,贴敷于耳穴敏感点处,并予适当按压,至耳廓有发热、胀痛感为止。嘱患者自行按压,每次每穴5 min,每日4次。两耳轮流贴压。

所有患者如出现Ⅱ度及以上便秘超过7 d者,予增加泻药或磷酸钠盐灌肠液灌肠。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与疗效标准

观察患者便秘情况,根据化疗毒副反应的 WHO分级标准,并结合我们的临床观察将便秘分为如下4级。0级为无便秘;Ⅰ级为便意减少,但定时排便仍可正常排出;Ⅱ级为无便意,排便困难,需用泻药;Ⅲ级为腹胀,毫无便意,需灌肠。

有效为0~Ⅰ级;无效为Ⅱ~Ⅲ级。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并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治疗结果

两组便秘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便秘程度较对照组轻。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便秘分级情况 (n)

4 讨论

根据WHO三阶梯镇痛原则,中、重度疼痛需使用强阿片类药物进行治疗。便秘是强阿片类最常见的副反应之一。研究发现阿片类药可直接兴奋胃肠平滑肌阿片受体,并作用于脑干相关部位的阿片受体,通过自主神经调节产生作用抑制排便反射,改变肠道蠕动功能[3]。便秘一旦发生,不会产生耐受,故指南中建议使用强阿片类药物的同时常规需使用缓泻剂[4]。我科在使用强阿片类药物时常规使用麻仁丸预防患者的便秘。但有部分肿瘤晚期患者进食困难,勉强服用止痛药,不愿或拒绝口服辅助用药。故笔者应用耳穴贴压治疗阿片类相关性便秘,并与单纯麻仁丸进行前瞻性对照,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灵枢·口问》:“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十二经脉都直接或间接上达于耳,六阳经脉和经别分别入耳中、上耳前至耳上角;六阴经虽不直接入耳,但都通过经别与阳经结合,而与耳相联系。这说明耳与经络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厘正按摩要术》:“耳珠属肾,耳轮属脾,耳上轮属心,耳皮肉属肺,耳背玉楼属肝。”说明耳与脏腑在生理功能上是息息相关的。这为耳穴治疗疾病提供了客观依据。在临床上,根据耳与经络、脏腑紧密联系运用耳穴诊治疾病,早在《灵枢·五邪》中就有记载:“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取耳间青脉以去其掣”。故通过刺激耳穴,推动经络气血运行,调整脏腑功能。现代医家对此研究也颇多,如季林香[5]应用耳穴按压法治疗化疗后胃肠道反应,取得较好的效果;Lin Y等[6]采用耳穴贴压调整胃肠功能来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本研究中,笔者所选便秘穴为临床治疗便秘的要穴;大肠以运化糟粕、理气排浊;直肠下段以泻便排浊。同时辅胃穴以和胃降逆止呕;脾穴以运化水谷、和胃降气。结果显示耳穴贴压可防治强阿片类药物导致的便秘,该方法价廉、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较小,且对于不能进食的晚期肿瘤癌痛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孙燕,顾蔚萍.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S].第2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63-64.

[2] 冯作明,柴艳冬,白兆琴,等.阿片类药物致便秘的对策[J].中国药师,2008,11(3):352-354.

[3]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97.

[4] 车薛华,梁伟民.NCCN成人癌性疼痛控制指南解读[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3):84-85.

[5] 季林香.耳穴按压法联合止吐药预防64例乳腺癌化疗后胃肠道反应[J].肿瘤学杂志,2010,16(2):148-149.

[6] Lin Y, Chen XJ. Clinical study on functional dyspepsia by auricular point sticking therapy[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11,9(1):39-41.

猜你喜欢
麻仁耳轮阿片类
麻仁蛋白及其水解活性肽的研究进展
无阿片类药物的全身麻醉策略在围术期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Systematic Evaluation of Maren Runchang Pill (麻仁润肠丸)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enile Constipation
再论炙甘草中麻仁的作用
耳廓无创矫正对婴幼儿耳轮粘连的疗效分析
阿片类药镇癌痛应避开四大误区
对侧耳舟软骨游离移植联合耳后乳突皮瓣修复长段耳轮缺损的临床体会
加味增液承气汤治疗阿片类镇痛药所致肠燥津亏型便秘的疗效观察
黄芪麻仁陈汤治便秘
耳穴按摩健康三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