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结点电针加刺络拔罐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

2012-12-16 07:55张泽荣
上海针灸杂志 2012年12期
关键词:经筋结点肩周炎

张泽荣

(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蚌埠 233000)

肩周炎为临床常见病,属中医学“痹证”范畴,亦称“五十肩”、“冻结肩”、“肩凝症”等。笔者于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运用筋结点电针加刺络拔罐综合治疗肩周炎40例,并与常规取穴针刺加拔罐治疗相比较,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0例患者均来自我院康复科门诊,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中男14例,女26例;年龄40~75岁;病程最长5年,最短2个月;单肩36例,双肩4例。对照组中男13例,女27例;年龄40~70岁;病程最长3年,最短1个月;单肩37例,双肩3例。

1.2 诊断标准

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肩周炎的诊断标准[1]。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疼痛时间在1个月以上;③年龄40~75岁;④知情同意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患者侧卧位,患侧在上,医者立于患者正面,根据壮医经筋“查灶”取穴的方法,查找阳性筋结点(一般在喙突尖、喙肱肌、三角肌、肱二头肌的长短头、三角肌附着骨粗隆处、肘内外侧肌群起始端、肱桡肌、伸指总肌起始端、前臂肌群等查及“痛性结节”,局部触压异常疼痛点,或形成条索样变筋结状态等定为“筋结病灶点”,即是阳性筋结点),这些阳性病灶类似于“阿是穴”,局部常规消毒后,医者左手拇指切按固定上述筋结点,根据患者体形选用0.30 mm×40~50 mm毫针,右手持针行无痛快速进针,边进针边捻转,根据筋结点病灶的大小、深浅进行探刺,刺入直达筋结点之基底部,要求患者出现酸胀、麻或向周围放射感,然后将针退至皮下,调整进针角度,分别刺入筋结点的前后左右,气达病所后针柄接G6805-2B型电针仪,用连续波,频率2 Hz,刺激强度以肩部肌肉收缩,患者无痛能耐受,感觉舒适为度,通电30 min。留针同时,用TDP治疗仪照射病变部位,温度以患者耐受为宜。起针后在上述筋结点处常规消毒,用皮肤针叩刺,将皮肤针头对准筋结点,使针尖叩刺皮肤后,立即弹起,如此反复进行数10次,叩刺强度以局部微红稍有渗血,患者耐受为度。叩刺后立即用闪火法加拔大小适中的火罐并留罐。10 min后取下火罐,擦干血迹,用碘伏或75%乙醇棉球再次消毒。24 h禁止沾水。

2.2 对照组

按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2]中肩关节周围炎针刺加拔罐方法进行治疗。

2.3 疗程

治疗组电针加TDP治疗仪照射及拔罐每日治疗1次,皮肤针叩刺放血5日1次,10 d为1个疗程;对照组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 d,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1]

治愈 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好转 肩部疼痛减轻,肩关节活动功能改善。

无效 症状、体征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3.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治愈率经统计学处理,χ2=7.2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3.2.2 两组疗程与痊愈率关系比较

两组第1疗程治愈所占百分比比较χ2=5.4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组取效快,疗程短。详见表2。

表2 两组疗程与痊愈率关系比较 [n(%)]

4 讨论

肩周炎属中医学“肩痹”范畴,多与感受风寒湿邪、痹阻经络有关,也有经筋受损、气血不和、不通则痛者,从而出现局部疼痛,活动受限,为肩关节经筋之病[3]。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灵枢·大惑》提出“筋与脉并为系”,说明经筋与经脉紧密相连。筋肉不荣则经脉失养,筋肉受损则经脉不通。经筋本身无腧穴分布,治疗时应“以灶为腧”、“以痛为腧”。“以痛为腧”即以痛点作为治疗的穴位、部位,但由于病者的痛感差异,痛点可能是病症之标,亦可能为本,缺乏固定的治疗穴位,常规疗法难以确立,而“以灶为腧”法则,则具有病灶定位的规律性,具备施治直达病所、效力集中、疗效显著等优点[4]。由于筋结点之处即为气血阻滞之所,所以以“活血散结,通络止痛”为治疗原则。《灵枢·刺节真邪》提出“坚紧者,破而散之,气下乃止,此所谓以解结者也。”笔者采用经筋针刺方法,固灶行针,一孔多刺,使针尖直达病所,充分消除筋结病灶点。加上TDP局部照射具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功效。刺络放血,在传统的认识中,是从“祛瘀”和“放坏血”的角度来认识的,旨在祛瘀生新,散结通络。现代研究也证明,刺络放血能有效改善肩周炎症状[5],同时刺络放血还可以直接把富含致痛物质(K+、H+、缓激肽等)的血液放出,同时放血形成的负压促使新鲜血液向病灶流动,稀释了致病物质的浓度,改善了局部微循环,并有利于损伤组织修复,可以说放血起到了“祛瘀血,生新血”作用。刺络放血疗法具有改善血液流变相关指标、显著降低瘀血证的血液黏稠状态、改善局部微循环的作用[6]。拔罐疗法通过负压作用,吸附机体的穴位或治疗部位,促进血脉的疏通,对机体的功能调节起良性刺激作用,起到祛病健体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拔罐的物理刺激可导致局部肌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血液供应,从而改善全身血液循环;拔罐还可以使淋巴循环加强,淋巴细胞的吞噬能力活跃[7]。以上多法结合,针对病因病机,共奏松筋解结,祛瘀生新,结解则通,通则不痛之功,因而速收良效。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方法相似,立意不同,从两组对比得出,治疗组无论在治愈率和疗程上都优于对照组,该法依据古代经筋理论,结合现代解剖知识,构思独特,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187.

[2] 王启才,杨骏,高树中,等.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201.

[3] 周秉文.颈肩痛[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90-295.

[4] 韦英才.壮医经筋疗法[C].南宁: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培训班,2008:82-83.

[5] Wang QF. Treatment of 50 cases of 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 by pricking collateral plus cupping[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03,1(1):59-60.

[6] 陈建军.电针加刺络拔罐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l):27-28.

[7] 陆寿康,杨华元,黄迪君,等.刺法灸法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02.

猜你喜欢
经筋结点肩周炎
经筋排刺法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中老年肩周炎的临床观察
肩痛≠肩周炎!一起来正确认识肩周炎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8个动作缓解肩周炎
Efficacy of blood-lettingpuncture and cupping in the treatment ofperiarthritis ofshoulder:a systematic review
Ladyzhenskaya流体力学方程组的确定模与确定结点个数估计
壮医针刀经筋解结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弹拨颈外横突治疗点治疗颈源性肩周炎126例
基于Raspberry PI为结点的天气云测量网络实现
经筋手法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