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杜诗在稼轩词中之接受

2012-12-18 19:42
杜甫研究学刊 2012年1期
关键词:稼轩杜诗杜甫

单 芳

作者:单芳(1965-),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730070。

杜甫在艰难困苦中,穷毕生精力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然而在诗人生前,他的作品并未被时人所重。到中唐时期,虽然有韩愈、白居易、元稹等人的大力揄扬,但杜诗受到广泛关注却是在宋代。《新唐书·杜甫传赞》曰:“至甫,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他人不足,甫乃厌余。残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宋诗人几乎无一不学杜甫。尤其在靖康之变后,面临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文人遭遇了心灵的震颤,杜诗中的忠君恋阙与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对当时的爱国人士起着巨大的鼓舞作用。陆游、文天祥等爱国人士皆高度推崇杜诗。杜诗成为影响爱国诗歌的中坚力量。词是有宋一代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样式,有关杜诗在宋词中的接受,目前学界的重视程度尚显薄弱,这应是杜诗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杜诗在南宋词坛的接受,以爱国词人辛弃疾的词作最具有典型意义。清人吴衡照曰:“(稼轩词)别开天地,横绝古今。《论》、《孟》、《诗小序》、《左氏春秋》、《南华》、《离骚》、《史》、《汉》、《世说》、《选》学、李杜诗,拉杂运用,弥见其笔力之峭。”①注意到了杜诗对稼轩词的影响。笔者通过对现存的六百二十余首稼轩词予以粗略统计,发现直接引用杜甫诗句、诗意的词作竟然有九十余首之多,几占全部词作的六分之一。无论是题材内容、艺术风格还是具体到遣词造句,都能看出稼轩词在整体创作过程中对杜诗的接受、继承与创新精神。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此略作陈述。

一、以诗言志与以词言志。杜甫出身于“奉儒守官”之家,自幼即誓以先祖杜预为楷模,渴望在政治上取得重大成就,以天下为己任。而辛弃疾的爱国精神也是深受前辈影响,其《美芹十论》曰:“臣之家世,受廛济南,代膺阃寄,荷国厚恩。大父臣赞,以族众,拙于脱身,被污虏官,……每退食,辄引臣辈登高望远,指画山河,思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②因此,通过作品抒发自己的理想与豪情,成为辛词接受杜诗的一个重要特点。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一诗中提出他的政治宣言:“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稼轩也在词中说:“男儿事业,看一日须有致君时。”(《婆罗门引》)“忠言句句唐虞际,便是人间要路津。”(《鹧鸪天·和张子志提举》)表现出强烈的功名事业心。杜甫亲身经历了安史之乱给国家人民带来的灾难,其《洗兵马》曰:“二三豪俊为时出,整顿乾坤济时了。”“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期待有志之士能挽狂澜于既倒;而稼轩面对南北分裂、中原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现实,其词云:“从容帷幄去,整顿乾坤了。”(《千秋岁》)“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水调歌头·寿漕介庵》)“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且归来,谈笑护长江,波澄碧。”(《满江红·建康史帅致道席上赋》)均通过赠友酬唱的方式表达收复之志。杜诗有《壮游》诗:“归帆拂天姥,中岁贡旧乡。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对自己的才华充满自信。稼轩则作《沁园春·答杨世长》:“看君才未数,曹刘敌手;风骚合受,屈宋降旗。”用以赠友。杜诗《三韵》曰:“高马勿捶面,长鱼无损鳞。辱马马毛焦,困鱼鱼有神。君看磊落士,不肯易其身。”表现自己磊落的人格。稼轩则在《水调歌头·席上为叶仲洽赋》中云:“高马勿捶面,千里事难量。长鱼变化云雨,无使寸鳞伤。……须作猬毛磔,笔作剑锋长。”表现豪迈情怀。在这些作品中,辛弃疾一改词为“小道”的传统观念,将词作为“陶写之具”,用以抒发报国理想与恢复之志,表现出较高的视野与胸怀。

二、抒发怀才不遇的苦闷与悲愤。杜甫为实现其政治理想,曾献《三大礼赋》向皇帝陈情,又在长安困守十年,安史之乱时历经艰辛,虽因投奔肃宗得到左拾遗一职,但很快就因为替房琯辩护而触怒肃宗,被迫离朝,此后在长期漂泊无依的境况中结束了凄凉的一生。辛弃疾在二十二岁时即率众南归,希望在南宋朝廷的支持下实现抗金收复的愿望,但他南归后,多次遭到投降派的排斥与朝廷的猜忌,在壮年时即被投闲置散,时间长达二十余年,其抗金复国的理想最终无法实现,满腔悲愤无处诉说,只好借词来浇心中之块垒。因此对杜诗中所流露的苦闷深有同感。以作品为例,杜甫《醉时歌》云:“相如逸才亲涤器,子云识字终投阁。”以司马相如、扬子云自喻。稼轩《贺新郎·韩仲止判院山中见访》云:“作赋相如亲涤器,识字子云投阁。……吾有志,在丘壑。”于失意中自振。杜甫有《曲江二首》写仕宦风波:“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仇注:“见堂空无主,任飞鸟之栖巢,冢废不修,致石麟之偃卧,物理变迁如此,尤须借花酒以行乐,何必恋恋于浮名哉。公殆将解职而有慨叹。”③稼轩《水调歌头》不仅引用杜诗诗句“头上貂蝉贵客,苑外麒麟高冢”感慨世事变迁,而且特别用小序交待了写作背景:“淳熙丁酉,自江陵移帅隆兴,到官之三月被召,司马监、赵卿、王漕饯别,司马赋《水调歌头》,席间次韵。时王公明枢密薨,坐客终夕为兴门户之叹”。词序中的“王公明”指抗战派将领王炎。王炎曾任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地位仅次于当时的丞相,在蜀时任四川宣抚使,进驻在南郑抗战前线,积极筹备抗战事业,但不久就被调回临安,他抗战复国的理想终未实现。因此,稼轩在词序中由王炎壮志未酬身先死的不幸遭遇联想到自己的不被信任、年华空逝,借饯别抒内心的不平。杜甫与稼轩均饱读诗书,却无法实现自己经邦济世的大志。杜诗《奉赠韦左丞丈》云:“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稼轩则云:“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白发怜君,儒冠曾误,平生官冷。”(《水龙吟·寄题京口范南伯家文官花》)杜诗常借饮酒自遣,其《乐游园》:“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流露出仕途坎坷的迷茫。而稼轩《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独立苍茫醉不归。日暮天寒,归去来兮。”以归耕田园的无奈作为排解。杜诗《曲江三章》:“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以故将军李广被黜隐居南山事自喻。而稼轩《八声甘州·夜读李广书,不能寐》:“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通过对李广不幸遭遇的同情,深刻领会了杜甫内心的愤闷不平,也倾诉了自己被投闲置散的无奈。传统词源于胡夷里巷、歌楼酒馆,以娱乐寓情为主要功能。而辛弃疾却一改闺阁之情为志士之怨,这是对词题材与风格的另一拓展。

三、赠友论艺,心慕意许。杜甫一生困窘,常以“寄食友朋”为生。他接交的朋友遍布于各个阶层,有驸马张垍、汝阳王李琎这样的皇亲贵戚,有王维、李白、高适、岑参等才华横溢之人,而在他潦倒无依时,还有许多生活在社会下层的民众给予他温暖和无私的帮助。杜甫又是对艺术精益求精的一位诗人,因此在杜甫诗集中,赠友论艺也是一个重要内容。稼轩结交的朋友与杜甫相比,虽然更多的是与他志同道合的一批主战人士,但是,在抒发友情与对艺术的探索中,他们两人具有多方面的相似之处。

(一)于酬唱赠答中勉励亲朋或自勉。杜甫在《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中云:“酒酣夸新尹,畜眼未见有。……语多虽杂乱,说尹终在口。”通过田父之口赞美严武的政绩。而稼轩《水调歌头·送信守王桂发》一词云:“我辈情钟休问,父老田头说尹,泪落独怜渠。”赞扬朋友在信州任太守时的深得民心,又为他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而深感同情。杜甫从侄落第归家,杜甫作《醉歌行》:“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勉励因求取功名失败而沮丧的晚辈。稼轩《水龙吟·用瓢泉韵》:“被公惊倒瓢泉,倒流三峡词源泻。”赞扬自己与朋友的才华。杜诗《送李八秘书赴杜相公幕》:“南极一星朝北斗,五云多处是三台。”希望李秘书此次赴幕府任职能扶摇直上。稼轩也作《西江月·和李兼济提举》:“休唱阳关别去,只今凤诏归来。五云两两望三台,已觉精神聚会。”祝愿李提举能大展宏图。杜诗《奉赠韦左丞丈》:“甫昔少年时,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自赞。稼轩则在《念奴娇·用韵答傅先之》词中赞朋友:“君诗好处,似邹鲁儒家,还有奇节。下笔如神强押韵,遗恨都无毫发。”此类作品不局限于简单的酬唱赠答,而是从侧面反映出稼轩和杜甫共有的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

(二)品评诗画与艺术。杜甫对绘画有很高的鉴赏能力。他曾作诗《丹青引》,为盛唐著名的画马大师曹霸立传,诗中不仅用浓墨彩笔生动描绘了曹霸笔下神奇雄骏的玉花骢形象,而且用“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澹经营中。”总结了画家精湛绝伦的画技来源于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是杜诗评画论画的名篇。杜甫的见解使稼轩深为服膺,其《鹧鸪天》云:“点尽苍苔色欲空,竹篱茅舍要诗翁。花余歌舞欢娱外,诗在惨澹经营中。”用杜甫的画论来评诗并推而广之,概况出一切艺术技巧皆源于作家呕心沥血的真谛。杜诗曾自言学诗作诗的艰辛,其《解闷》诗云:“陶冶情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熟知二谢将能事,颇学阴何苦用心。”稼轩《西江月》亦云:“诗在阴何侧畔,字居罗赵前头。锦囊来往几时休?”强调在创作交流中切磋技巧的重要。杜诗《戏为六绝句》云:“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以庾信为榜样。而稼轩《鹊桥仙·席上和赵晋臣敷文》云:“问东湖带得几多春,且看凌云健笔。”更是以庾信的凌云健笔自许。可见稼轩和杜甫在艺术品味和创作追求方面的共通之处。

(三)抒写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杜甫在开元盛日与著名歌唱家李龟年相识,几十年后,经历了安史之乱,杜甫辗转漂泊到潭州,晚境凄凉。李龟年也流落江南,“每逢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④。当两人在飘流颠沛中于江南重逢时,杜甫写下了《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友情中蕴含着无限沧桑。杜甫与李白的交谊也是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两人互有诗赠。杜甫《春日忆李白》:“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因忆其人而及忆其诗,赞诗亦赞人,体现出杜甫对李白的真挚情谊。而稼轩则将这两首诗随手拈来用于词中:“看天上多少浮云?江南好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夜来风雨,春归似欲留人。尊如海,人如玉,诗如锦,笔如神。更能几字尽殷勤。江天日暮,何时重与细论文?绿杨阴里,听《阳关》门掩黄昏。”(《上西平·送杜叔高》)表现出对杜诗的追摹。杜诗《酬郭十五判官》云:“药里关心诗总废,花枝照眼句还成。”自谦因病废诗,《有客》云:“自锄稀菜甲,小摘为情亲。”写待客真情。稼轩《水调歌头·严子文同傅安道和前韵》亦云:“多病关心药里,小摘亲锄菜甲,老子政须哀。”将两者兼之。杜诗《秋述》云:“秋,杜子卧病长安旅次,多雨生鱼,青苔及榻,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写寂寞中对朋友的思念,其《南邻》诗:“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写村居收成。而稼轩《雨中花慢·登新楼,有怀赵昌甫等》亦云:“旧雨常来,今雨不来,佳人偃蹇谁留?幸山中芋栗,今岁全收。贫贱交情落落,古今吾道悠悠。怪新来却见,文反离骚,诗发秦州。”借杜诗抒贫贱交情。杜诗《赠蜀僧闾丘师兄》云:“夜阑接软语,落月如金盘。”回忆与朋友深夜款谈之情景。而稼轩《菩萨蛮·赠张医道服为别,且令馈河豚》云:“软语到更阑,绨袍范叔寒。”杜诗有《戏为六绝句》:“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赞初唐四杰。稼轩有《感皇恩·读庄子,闻朱晦庵即世》:“白发多时故人少。子云何在,应有玄经遗草。江河流日夜,何时了。”据《宋史》稼轩本传云:“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书‘克己复礼,夙兴夜寐’题其二斋室。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在朱熹学说被视为“伪学”并遭遇迫害时,门生故旧皆迫于政治压力无人为其送葬,稼轩却借用杜甫对初唐四杰的评价来赞誉朱熹才如江河,将垂名不朽,表现出光明磊落的人格。

四、写景咏物,意接笔随。杜诗以语言凝炼、生动准确著称。稼轩对杜诗语言风格的追摹在写景诗中体现得尤为典型。以作品为例,如杜诗《漫兴九首》“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吟咏杨柳。稼轩《婆罗门引》则云“东风摇荡,似杨柳十五女儿腰”。杜诗《夜对月诗》“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咏月光。稼轩《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则云“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杜诗《漫兴》“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咏湖面青荷。稼轩《鹧鸪天·离豫章》则云“萦绿带,点青钱。东湖春水碧连天”。杜诗《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咏图画中之山水。稼轩《点绛唇》则云“孤鸿起,丹青手里,剪破松江水”。杜诗《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咏洞庭湖宏奇伟丽的壮观气象。稼轩《满江红·江行》“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则借此歌颂历史人物的英雄业绩。杜诗《发潭州诗》“岸花送飞客,樯燕语留人”抒离别之留恋。稼轩《贺新郎》则云“千里潇湘葡萄涨,人解扁舟欲去。又樯燕留人相语”。杜诗《将赴成都草堂寄严郑公诗》“休怪儿童延俗客,不教鹅鸭恼比邻”写村居风情。稼轩《六么令》则云“放浪儿童归舍,莫恼比邻鸭”。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一重一掩吾肺腑,山鸟山花吾友于”抒发人与自然的亲和,稼轩《鹧鸪天·博山寺作》则云“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兄弟”。杜诗《移居公安山馆》“山鬼吹灯灭,厨人语夜阑。”写投宿之景。稼轩《山鬼谣·雨岩有石》亦云“四更山鬼吹灯啸,惊倒世间儿女”。杜诗有《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稼轩则作《行香子·三山作》“好雨当春,要趁归耕。况而今已是清明”。杜诗《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巡檐索共梅花笑,冷蕊疏枝半不禁”咏梅花。稼轩也作《丑奴儿》“年年索尽梅花笑,疏影黄昏”。杜诗《春望》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以花鸟拟人。稼轩《酒泉子》则云“三十六宫花溅泪,春声何处说兴亡”,感慨历史盛衰。杜诗《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写登高所触之满目秋景。稼轩《南乡子》“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则借滚滚江水叹千古兴亡。在以上作品中,稼轩在充分吸收杜诗语言精髓的基础上腾挪变化,于写景咏物中既蕴含着自然理趣,又使词像诗一样呈现出开阔的境界和宕荡的气势,是以诗为词、革新词体的成功实践。

综上所述,杜诗在稼轩词中能得到如此广泛的接受,首先缘于两人有众多的相似之处,杜甫一生怀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辛弃疾则终生以收复中原为己任,杜诗中的爱国主义精神使稼轩深为服膺。二是两人都处于动乱的时代,杜甫亲历了安史之乱,其忧国忧民的情怀及个人理想不能实现的失意和苦闷充溢于字里行间。而稼轩空有报国之志,英雄终老,满腔悲愤只能借词来浇内心之块垒。三是杜诗中丰富多彩的语言给稼轩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宝库。“杜诗的语言,堪称古典诗歌语言的典范。”⑤杜甫从不讳言自己写诗的辛苦和精益求精的写作态度:“新诗改罢自长吟”、“颇学阴何苦用心”(《解闷》),甚至要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的程度。而稼轩词能达到“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⑥的巨大成就,也是他“转益多师”的结果。稼轩词对杜诗的接受,正是他以诗为词、提高词品的革新精神在创作中的成功实践。辛弃疾在接受杜诗的过程中,不仅能博约宏取,而且能有所革新和深化。杜甫有多首干谒及叹老嗟贫之作,诗意平庸,如《奉赠韦左丞丈》:“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表明向韦济陈情之意。稼轩《水调歌头·送施枢密圣与帅江西》则云“贱子亲再拜:西北有神州”,虽用杜诗诗句,表达的却是对收复神州的期待。在这类作品中,稼轩词的境界是高出杜诗的;同时,稼轩性格中的刚毅果敢和词中的英雄主义气概也是杜诗中所缺乏的,这是稼轩词的优长之处。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杜甫长期生活困窘,对百姓疾苦有切身的体验,“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表达出对人民的深切同情,这是杜诗中最有光彩的部分。而稼轩因社会地位、政治地位明显高于杜甫,他与贫苦百姓的生活尚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很难深刻体察到百姓的艰辛。稼轩虽也创作了多首意境优美的农村词,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但农村生活在稼轩眼中只是一幅优美的田园画卷。可以说,稼轩词在反映社会生活的广阔性与深刻性方面,与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类揭露贫富分化、阶级对立的具有高度概括性的优秀诗篇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注释:

①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卷一,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②杨士奇等《历代名臣秦议》卷九十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卷六,商务印书馆1933年初版。

④郑处诲《明皇杂录》卷下,丁如明等校点《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⑤萧涤非、郑庆笃《杜甫传》,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所主编《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⑥刘克庄《辛稼轩集序》,《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十八,《四部丛刊》本。

猜你喜欢
稼轩杜诗杜甫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稼轩词锤炼字句与对仗的艺术
明志
剑歌
杜甫改诗
杜诗学文献研究的重要创获
——评王新芳、孙微《杜诗文献学史研究》
贫困无田杜太守
绝句
清初杜诗研究二题——钱谦益《解闷》诗笺与仇兆鳌“四句分截”说
在当代我们如何读杜甫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