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心理的形成原因及其防治

2012-12-21 14:04周育中黄贤军
党史文苑 2012年7期
关键词:腐败领导干部

周育中 黄贤军

(中共上饶市委党校 江西上饶 334000;铅山县监察局 江西铅山 334500)

当今社会各种诱惑层出不穷,是否能保证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在成为主要领导之前直至退休一般都要经历四个时期。在这四个时期,领导干部个体往往会有各种各样的矛盾心理,其核心不外乎是廉洁自律还是贪污腐败两种心理之争。多数领导干部成功地战胜了邪念,而少数人则在错误的思想认识指导下,堕落为腐败分子。因此,领导干部要带头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除了要认真学习理解制度、正确认知我国健康的主流政治环境之外,还要洞察任职前后可能腐蚀自己的不良心理,特别要谨防这四个关键时期最容易出现的酿成腐败的心理。

一、四个阶段腐败心理分析

(一)下属员工时期——投机心理

任何领导干部都有作为下属的工作经历,都有一段历练提高的时期。大多数人是靠着勤恳、细致、认真的态度和非凡的个人能力以及突出的工作业绩逐渐得到组织、领导的赏识和提拔重用的,但也有少数人凭着关系、嘴皮子功夫等旁门左道飞黄腾达。这让一些人特别是年轻的下属迷惑了,他们往往陷入是努力工作还是投机钻营的心理困境之中。在一个廉洁高效的组织中,本应是“平者让、劣者下、能者上”,但在某些地方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却出现了“跑官要官”这种非正常现象,如“套近乎”:以认老乡、同学或攀亲戚为名接近上级领导;“礼尚往来”:逢年节、婚丧嫁娶、生日乔迁等送“红包”、名人字画、古董等给领导以求提拔;“形象工程”:通过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向上级邀功,企求打通上升的通道。投机钻营者的种种跑官要官行为很容易引起示范效应,恶化选人用人环境,使得很多普通干部陷入矛盾心理:是投机取巧还是真抓实干?耳闻目睹跑官要官者的所言所行,处于下属位置的一般干部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投机取巧既非主流大多数,也不能经受长久的考验,因而不能让投机心理主导自己积极进取的思想并轻率盲从。在实际工作中服从领导,锻炼自己,通过本人对组织和单位的贡献赢得领导的关注和信任,获得奖励和提升。

(二)担任领导初期——“帮派”心理

拉帮结派是少数人为谋求个人或小集体的权力和利益,通过私下勾结串通结成“利益共同体”,对帮派外的人进行排挤打压或利益掠夺。个别领导干部借助拉帮结派——俗称“小圈子”的暗招谋取权力和利益。毛泽东曾经描述过拉帮结派者的行为表现:“因为是熟人、同乡、同学、知心朋友、亲爱者、老同事、老部下,明知不对,也不同他们作原则上的争论,任其下去,求得和平和亲热。或者轻描淡写地说一顿,不作彻底解决,保持一团和气。”这是怀有帮派心理者在帮派内部的无原则性表现。另一种是在干部考核、民主选举与测评时投“帮派票”。第三类行为是排除异己,打击在工作中实事求是、坚持原则的“圈外人”等等。

目前并不鲜见的“群体腐败”或“集体腐败”等往往就是拉帮结派形成“小圈子”后造成的恶果。新任领导为了迅速打开工作局面,很容易急躁冒进,一旦失败或迁延时日,往往担心大权旁落、自己被架空,所以会产生拉帮结派、争取支持的念头,“帮派”心理就趁虚而入了。这其实是领导者不自信的表现。因此,领导干部在初掌大权时要克服自卑心理,同时在工作中循序渐进、稳打稳扎,要靠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赢得尊重,要努力凭借能力胆识来获得信任,要通过谋求工作局面的新突破来树立权威。

(三)担任领导中期——攀比心理

很多领导在岗位上兢兢业业,为单位作出了贡献,也得到了组织和上级的赏识与认可、同事和下属的信任与支持以及亲朋好友的尊重。领导干部事业有成之后,往往有志得意满之感,埋头工作之余,放眼四顾之下,眼界所及的可能不再是组织重托、下属期望、工作压力等等,而是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花花世界,攀比与享受心理也就悄然而至了。

心理失衡—权力失衡—权力腐败,似乎是腐败分子堕落的共同路径。客观地讲,攀比心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领导干部将攀比心理与享受心理结合之后,利用手中的权力去搞“权力寻租”。因为此时攀比的不是能力,不是工作,更不是贡献,而是私欲的满足,攀比的结果必然是心理失衡,所以接踵而至的就是权钱交易、权色交易了。当领导干部功成名就之后,面对心底的私欲和攀比之后的心理失衡,该如何调适?这或许需要外来的监督制度与法律震慑,但时时警戒自己“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多看看腐败分子的下场和教训,加强廉政制度的学习以及提高党性修养,这些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担任领导后期——补偿心理

在领导干部临近退隐时期,上进心逐渐平淡乃至消失,容易出现的矛盾心理是:是两袖清风留下秉公守法的美名,还是金钱比荣誉重要“最后捞一把”?有着后一种想法的人其实就是补偿心理在作怪,因之就出现了“59岁”现象和“天花板”现象。很多领导干部在卸甲归田之前都是因为权力即将丧失,引起心理失落,产生不安、压力、恐惧等症状,便采取一些极端的、以损坏他人利益为前提的、为自己牟利的、不正当的甚至违法的行为以满足私欲。

如何面对离职退休后的失落与空虚,是每个领导干部都要思考的问题。如果站在个人或家庭角度考虑,势必会产生补偿自己或家人、“留后路”等心理。这时,不妨从邓小平等领导人身上学习一种以天下苍生为念的高尚情怀,跳出个人狭隘的私欲藩篱;经常换些角度思考得与失、名与利等之间的关系;更应该从精神生活中寻找退休后的生活乐趣,或者参加志愿活动、讲究奉献,为他人为社会发挥余热。

二、腐败心态的防治

经过分析上述四个腐败心理阶段不难发现,腐败心理的出现是内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要防治腐败心理的出现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外因层面——完善各种制度

1.完善制度建设,堵住侥幸、投机心理的来源。腐败心理的存在和中国在转型过程中的制度缺位、制度老化、制度缺陷有很大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制度需要彻底改变或者进行较大的修正,在建立新制度、完善旧制度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漏洞,腐败分子就是抓住这些漏洞,企图逃脱法律的惩罚。邓小平同志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党的高度重视。”所以,在现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加强各方面的制度建设,包括法律制度、管理制度、决策制度等各方面,尤其是使决策制度走向正规化、民主化、科学化、程序化。

2.加大打击腐败力度,提高腐败成本。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中央三令五申加大反腐力度,并且采取了严厉措施,取得了重大成果。但在一些地方对于中央的政策阳奉阴违,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拒不执行或者部分执行,维护地方利益、小团体利益,致使腐败现象屡禁不止。所以,在健全制度的基础上,要加大打击腐败力度,使得社会上形成一种贪污可耻、腐败必纠的社会良好风气,彻底打掉社会上形成的不健康的腐败文化心态,使得腐败者受到严厉惩罚,使得腐败一地然后易地做官的现象彻底消失。

(二)内因层面—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领导干部的心态是领导干部的主观意志的体现,具有个体自主独立性。因此,切实防止腐败心态的发生,领导干部本人更需要从主观心理层面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突出强调了在新形势下保持党的纯洁性问题,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保持党的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要始终保持党在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的纯洁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保持纯洁性,作为党的领导干部,一定要以正确的世界观立身、以正确的权力观用权、以正确的事业观做事,带头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以淡泊之心对待个人名利和权位,以敬畏之心对待肩负的职责和人民的事业,任何情况下都要稳住心神、管住行为、守住清白,做到一尘不染、一身正气,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清廉形象。

2.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具有健康的心理的人,对周围事物和环境能作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并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会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与奢望。他对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信心,对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都能妥善处理,心理不健康的人往往以幻想代替现实,不敢面对现实,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接受现实的挑战,总是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或者责备社会环境对自己不公而怨天尤人,因而无法适应现实环境。大量的事实证明:腐败行为是干部身处顺境时发生的,但一些干部的腐败心理往往是身处逆境时出现的。这就要求领导干部注重自我改造,注重慎独,善于在逆境和顺境中自觉磨砺坚强的意志,把握好心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自觉做到在顺境中不忘乎所以,在逆境中不怨天尤人,切实过好“权力关”“地位关”和“利益关”。

3.培养高尚的兴趣。兴趣有高尚和庸俗之分。高尚的兴趣能给人带来快乐、欢乐、满足等愉快的情感,激发人们积极地创造性地从事工作和学习;而不健康的、庸俗的兴趣,则往往使人沉湎于低级趣味中,对工作、事业不管不顾,长此下去,极易滑向腐败的境地。“不怕领导没原则,就怕领导没爱好。”这句话很好地说明很多领导干部之所以滑向腐败的深渊,就是从缺乏高尚的兴趣开始的。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注意培养良好而健康的工作、生活兴趣,自觉抵制庸俗甚或不健康的情趣。

4.制定崇高的目标并努力实现。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人生成败的关键取决于是否制定了崇高的目标并坚持自己选择的目标。对于任何人来说,目标与坚持尤为重要,一些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练就了承受重压的能力,更有耐力和毅力。因此,领导干部想要避免腐败,少走弯路,必须有一个崇高的目标并坚持不懈地实现它。

5.追求高级别的需求。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可以划分为五类,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及其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人的需求的五个层次中,生理和安全需求是低层次的需要,是人的本能的对生命延续的需求。在低层次需求没有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之前,对大多数一般人来说,很难产生高层次需求。但在特殊情况下,也有人为了追求高级的需要而自愿牺牲低级的需要。作为人民公仆的领导干部,其最高需要应该体现在社会价值上。领导干部要注重操守,崇尚高尚,不断升华自己的需要,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最高追求。

猜你喜欢
腐败领导干部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2016重要领导变更
领导致辞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
国外警察腐败控制与启示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腐败至死怎么死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