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民族文化与地域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黎族传统文化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的物化

2012-12-21 15:59范秀玲蒋昌丽
行政与法 2012年8期
关键词:黎族海南民族

□ 范秀玲,蒋昌丽

(⒈琼州学院,海南 三亚 572022;⒉吉林省教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促进民族文化与地域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黎族传统文化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的物化

□ 范秀玲1,蒋昌丽2

(⒈琼州学院,海南 三亚 572022;⒉吉林省教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不仅能够促进民族文化与地域经济的良性互动,也是对民族村寨的一种有效的保护方式。作为旅游景点对外开放的历史文化村寨,能否把旅游业的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相统一,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做到保护和开发并重,避免无序开发导致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民族文化失去特色,值得我们认真思考。本文以海南为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地域经济;黎族文化游;经济利益;文化商品化;良性互动

一、民族文化与地域经济互动促进了海南旅游业的发展

民族文化与地域经济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地域经济的发展可以为文化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优秀的民族文化资源具有强大的原创力和推动力,能对地域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兴民族经济,还要兴民族文化,两者不可分割,互相促进。在民族地区,两者关系处理得好,能形成两者的良性互动。

以海南黎族传统文化与海南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为例,黎族作为最早在海南岛居住的民族,其文化在不断传承和发展中已成为海南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近年来,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升温,黎族文化游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带动了目的地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也为海南的财政收入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⒈槟榔河旅游区的运营吸引了大量游客,使当地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2008年6月,三亚市政府和槟榔河旅业公司合作开发了槟榔河5A级黎族乡村旅游度假区,预计六年完成。其中,黎族文化博览区、梦里黎乡游览区已实现了景区运营。近年来,槟榔河旅游区承办的三亚黎族传统节日“三月三”庆典活动,吸引了数十万群众前来参与盛会。几年来,槟榔河旅游区共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级领导7000余人次,已成为黎族文化传承利用的中坚力量和海南省最大、资料最详实的黎族文化博物馆。

⒉海南省民族博物馆为游客了解黎族文化提供了平台。海南省民族博物馆坐落于五指山市牙蓄岭,依山面城,占地面积56亩,1986年10月1日正式开馆。黎族展厅不仅展出了黎族刀耕火种的农耕工具,狩猎、捕捞的竹木工具,露天烧陶、钻木取火、结绳计数、漂渡的独木舟和葫芦瓜、藤竹草类的各种织器物,还展出了具有该民族特色的骨簪雕刻,丰富多彩的口头文学,多姿多彩的舞蹈,极富东方神秘文化色彩的纺织图案和宗教道具等大批具有研究价值的民族展品。其中,录像厅中播放的民族服饰纪录片、照相室及商店等附属设施,满足了游客对黎族民族文化的了解和旅游纪念之需。

⒊“三月三”节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三月三”节是黎族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和幸福的传统佳节,它的主要特色与价值在于,其集中体现了黎族生产、生活、娱乐等整体民俗风貌,同时也体现了黎族文化最具体、最典型的特征。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该民俗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每年传播黎族文化的“三月三”盛会都吸引着数以万计的国内外游客到黎族地区旅游消费,促进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

海南黎族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比以往更为兴盛,它对拉动海南地方经济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海南黎族文化游发展中存在的某些令人担忧的状况

民族旅游是一种较为新型的旅游方式,它是以民族人文环境为旅游资源,把古雅的土著习俗以及土著居民包装成旅游商品以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是以少数民族文化为特色的观赏、娱乐、商品及服务。[1]它以民族文化的互异性为诱因,以文化的碰撞与互动为过程,以文化的相互融合为结果,具有民族性、艺术性、神秘性、多样性、互动性等特征。

在以民族文化为基础的旅游业促进地域经济增长的同时,还必须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以保证传统文化与地域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势必会影响民族文化游的可持续发展。

黎族传统文化以其原始、神秘的特性,蕴含着丰富的旅游元素。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需要充分挖掘黎族传统文化,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但是,在挖掘黎族文化,发展海南民族文化游的过程中,存在的某些问题令人担忧。

⒈民族地区的古朴习俗被包装成旅游商品后,可能会使其失去原有的内涵。十里不同俗,民族地区的古朴习俗是民族旅游的主要资源之一,它具有不可替代性。怎样在出售少数民族的传统习俗礼仪时保存其内在的固有价值,这对旅游业及开发商来讲是一个重要的课题。[2]如果毫无选择地把少数民族的习俗礼仪都包装成旅游商品出售给旅游者,有可能会使这些有特定含义的习俗礼仪商品化。例如:在贵阳市郊天河潭旅游区的民族村,游客体验苗族婚礼的节目中,一群漂亮的苗族姑娘站在门口等游客,并且把手中的香袋——苗族姑娘的定情物,挂在选中的男性游客脖子上,然后邀请游客与之经历一次苗族的“婚礼”仪式。期间,女孩子不断地告诉游客,如果加一点钱,可以进入下一个项目,再加一点钱,又可以满足什么要求等等,在海南民族文化游中也存在与之类似的情况。用这种方式把少数民族纯朴的婚俗包装成旅游产品,势必会使其婚俗失去原有的内涵,还可能给当地民族社区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⒉对本民族文化习俗缺乏保护意识,势必会影响黎族文化游的基础。海南的大多数黎族文化游景点不是本地人开发的,而是由政府牵头、开发商投资的,其根本的受益者不是当地百姓,这就造成了当地人保护本民族文化习俗积极性的缺失,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黎族文化游的基础,从而影响黎族文化游的可持续性。

⒊利益的驱使导致部分个体经营者的价值观发生变化。海南黎族文化游的开发给当地少数民族群众提供了一个比较广阔的旅游商品市场,很多群众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纷纷进入景区从事个体经营。随着旅游业的日益繁荣和发展,经营人数越来越多,经营规模越来越大,经营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商品经济初期资本原始积累阶段所固有的那种尔虞我诈、惟利是图的本性也不可避免地出现在这些原本淳朴的群众当中,导致部分少数民族个体失去其固有的传统美德,个人价值观发生变化。

⒋过度的开发、改造使原有的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使部分旅游景点缺少黎族传统文化习俗的特点。发展民族文化旅游本该是对民族村寨的一种有效的保护方式,对外开放的历史文化村寨旅游景点应该把旅游业的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相统一,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做到保护和开发并重,避免因无序开发而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民族文化习俗失去原有的特色。但海南黎族文化游中出现的某些状况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如在某个“梦里黎乡”景点,从衣食住行这些最基本的生活层面上看,改造后的黎乡没有体现出黎家传统文化习俗的特色。

三、保护海南黎族文化的几点设想

如何在保护和开发民族文化游过程中有效地推动地域经济的发展,又能在经济发展中保护好民族文化,是当前许多地方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此,笔者以海南为例作如下分析并提出几点设想,希望能对促进民族传统文化与地域经济的良性互动有所裨益。

⒈在发展黎族文化游的过程中,黎族文化的核心内涵不能商业化。黎族有青年男女对唱山歌谈恋爱的习俗,每当夕阳西下,男女青年们通过对歌、吹口弓、鼻箫来寻找情人。表面看上去双方在情感表达方式上很浪漫、外露,实际上并非如此。相反,对歌双方的表情都十分严肃,歌词比较含蓄,男子选择女孩的标准也比较实际,一般不选择条件明显高于自己的女子;对唱时十分认真、专心。本质上,这个民族在婚恋问题上并像外人所想象的那么随意。为了不使这种原汁原味的习俗中所包含的对婚姻爱情的态度和观念发生变化,笔者认为,黎族的婚俗不能商品化。特别是在婚俗的开发问题上,可以考虑让旅游者在自己的同伴中寻找一个“伴侣”去体验少数民族的婚礼,而不是单向地以少数民族姑娘作为男性旅游者的“求婚对象”。

黎族有许多宗教仪礼、仪式,每一种仪礼、仪式都是庄严神圣的,它发挥着增强这个民族内聚力的作用,这种活动的参加成员只在黎族内部,关健环节外人不能参加。对待宗教仪式,非洲某些民族在旅游开发过程中,采取的是在表演现场进行纯粹的表演,表演的目的是为了赚钱,但为了不使自己的民族文化失传,为了保护原来意义的宗教仪式,他们保留了祭祀场地,按规定的时间在他们的祭祀场地祭祖,此时,外人是绝对禁止参与的。国外这些有关的经验或方法虽与我国国情有所不同,但在开发黎族文化游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⒉要处理好黎族文化游的可持续发展与商业利益的关系,政府提供服务、开发商加强管理、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十分重要。首先,如果旅游带来的成本主要是由当地人承担,当地人就应当是旅游带来效益的主要接收人。如果受益者没有完全支付成本,这样的旅游就不是持续的。[3]其次,假如民族旅游开发到哪里,哪里的传统面貌就会急剧改变,从衣着、建筑到生活方式都迅速地与外来者趋同,那么该社区将不会再对观光者有吸引力。[4]现实中,这种情况已经在部分民族地区出现。海南黎族文化游发展的主力不是政府而是企业、开发商,因此,要使黎族文化游健康发展,政府必须规范、引导开发商的商业行为,在开发黎族文化游的过程中,明确规定哪些事情必须做,哪些事情不能做,防止其纯粹为了商业利益而损害黎族文化的健康发展。比如:建设黎族文化村,要充分利用黎族的人力、人才资源,凡是黎族的文化展示节目,如歌舞表演等,要最大限度地吸纳黎族人员参加,把解决黎族就业问题作为一个硬性指标进行规范。政府还应把投资人和黎族村寨民众的利益并举,使当地社区分配到的旅游收入足以能够提高当地社区少数民族群众的受教育水平,提高其参与和管理旅游业的能力,从而使民族旅游的正效益可以持续获得,因为只有当地人的切身利益是与民族文化的保护最相关的。

⒊提高黎族民众对自身文化重要性的认识,使其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得以保持。黎族自古有着朴实善良,恪守信誉,不偷、不欺的传统美德,在同别人进行贸易、借贷或其他往来时,耍诡计、欺骗人的行为为黎族社会所不容。黎族文化游的发展给这里的黎族民众带来了经济观念上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某些个人价值观的扭曲。其中,极个别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的人,为了达到迅速过上“现代化生活”的目的,常以不正当手段掠取财富。如某些民族风情园里,以假充真、以高价出售假的黎族织锦的现象时有发生。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政府要以行政手段对其进行规范和引导,以促进黎族文化游的有序发展。景点里面可以出售黎族文化商品,但行政部门要加强检查、监督,防止个别人的不诚信行为造成市场的混乱。其次,要教育黎族从业人员发扬本民族的优良传统,避免拜金主义思想影响。同时,提高黎族民众对自身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其传承本民族文化的责任心。

⒋把旅游业的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相统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黎族文化游能够吸引大量旅游者的重要原因,也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5]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要加强管理,明确管理机构。要根据实际情况成立管理办公室,制定统一的发展规划,完善旅游设施,规范收费价格,加强日常指导和管理,避免出现无序发展和管理混乱的情况;其次,要把黎族文化游的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统一,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强化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到保护和开发并重,实现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第三,要加强自然村、农居房前屋后的绿化和美化工作,做好卫生和保洁工作,加大对已经遭到损坏的自然环境的恢复和治理力度,努力营造优美的自然景色和田园风光;第四,要有效保护村寨环境和民居建筑,保存和发展独具特色的民族服饰、民族歌舞、民族节日等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要防止过度的旅游开发侵蚀当地的传统文化;第五,要处理好与当地村民的关系,让他们意识到开发旅游资源并非是破坏他们的生活,而是帮助他们发掘身边的经济价值,改善生活环境,使之受益。同时,必须增强当地居民的自然保护意识,培养其旅游发展意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乡土旅游实用人才队伍,使之为黎族文化游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谢彦君.旅游文化学[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

[2]马晓京.民族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民族旅游的有效模式[J].人文地理,2003,18(03).

[3]武魏巍.民族旅游发展与民族文化保护的研究[D].广西大学旅游管理硕士学位论文,2004.

[4]张河清.区域民族旅游开发导论[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

[5]邓敏.民族旅游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大学旅游管理硕士学位论文,2007.

(责任编辑:高 静)

Promoting National Culture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A Benign Interaction——Li Traditional Culture in Hainan Islan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ational Tourism Materialized

Fan Xiuling,Jiang Changli

The Chinese nation is a 56 nationality harmonious family.All the nationalities belong to regional unique national culture and spirit connotation,how to promote national culture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a benign interaction,I think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cultural tourism is a minority village of a kind of effective protection way.As a tourist attraction's opening of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illage,being or not to put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o the protection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unifies,fully considering the resources,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environment,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to pay equal attention toavoiding disorderly development leads to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national culture destroyed,is worth pondering.This paper makes Hainan as an example and putting forward several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regional economy;Li Traditional Culture;economic interests;cultural commodification;benign interaction

F127

A

1007-8207(2012)08-0027-03

2012-05-05

范秀玲 (1963—),女,吉林省吉林市人,琼州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文化学;蒋昌丽(1965—),吉林长春人,吉林省教育学院中文系教授,研究方向为文化学。

本文系三亚市院地合作项目 “国际旅游岛建设中黎族文化保护与开发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1YD21。

猜你喜欢
黎族海南民族
黎族小伙闯“深海”
《黎族母亲》等
怀念海南
《黎族元素建筑再生设计方案》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海南杂忆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