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我国石油安全问题的战略对策

2012-12-21 15:59王宝华杨晓丽
行政与法 2012年8期
关键词:储备石油能源

□ 王宝华,杨晓丽

(1.江苏油田物探处,江苏 扬州 225000; 2.吉林财经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

基于我国石油安全问题的战略对策

□ 王宝华1,杨晓丽2

(1.江苏油田物探处,江苏 扬州 225000; 2.吉林财经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

石油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耗竭性资源,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由于我国对石油资源的依赖程度不断加大,因而如何使石油资源得到 “可持续”利用就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增加了石油供需的矛盾,石油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因此,我国要及时采取措施,积极面对石油安全问题,并且把石油安全提高到一定的战略高度。

石油安全;石油储备;能源法;人才储备

石油又称为黑金,作为重要的不可再生能源,石油在当今的地位是无可取代的,正如石油问题专家丹尼尔·耶金所说的那样:“石油提供了构建人类现代文明的塑料和化学制品,如果世界上的油井立即枯竭,那么这个文明将会立刻瓦解”。石油作为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它的供给不仅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还会影响到社会稳定和国家石油安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需求量日益增多,而我国石油储量并不丰富,再加上多年的开采,使得我国的石油逐步依赖进口。石油安全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仅仅依靠国内石油开采,已经不能满足我国对石油的需求,作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我国在石油定价方面缺少定价权,因此,一旦国际油价发生巨变,我国将会受到严重的冲击。

一、我国石油安全面临的问题

⒈国内石油需求量剧增,但本国石油开采量有限。目前,美、中、日三国一直依次稳居世界石油年消费总量的前三位。自2009年起,中国就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石油进口国。有数据表明,预计到2035年,中国的石油消费需求将会增加到1280万桶,这与2009年的430万桶需求量相差巨大,这个数量相当于拉丁美洲与中东地区两个地区石油用量的总和。与此同时,我国的石油开采量有限,且开采速度增长缓慢。我国的石油储量仅占世界的1.1%,可以说缺少石油资源,而且经过长达数十年的开采,像大庆、胜利这样的富含石油的老油田每年的产油量已经越来越少。根据美国能源资料协会的统计,中国现有石油储量仅够中国使用15年,而现在我国石油开采量远远落后于国内的消费量。石油作为不可再生资源,随着现有储量的日益减少,如果再无法探明新的产油区,数十年之后,我国很可能面临无油可采的局面。

⒉石油对外依存度升高。我国石油安全的现状不仅仅是石油消费需求不断上升的问题,还包括进出口逆差逐渐拉大的问题。从开展石油进口以来,我国对石油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而国内石油的产量却缓慢增长,因此,石油对外的依赖程度正逐年增加。自1993年以来,我国每年的石油进口增长率高达13.99%。据工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中国石油消费量环比上涨10.3个百分点,达1.98亿吨;在此期间,石油进口量上涨11.3个百分点,达1.07亿吨。

⒊石油的储备量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所谓石油储备,是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的简称,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应对短期石油供应冲击 (比如说石油大规模减少或供给中断)的有效途径之一。石油储备服务于国家能源安全,其目的是保障原油的持续供给,同时也起到稳定国内油价的作用。这个制度起源于1973年,在中东战争期间,由于欧佩克石油组织成员国对西方发达国家开展石油禁运,西方国家为了应对国内石油短缺问题,合作成立了国际能源署,各个成员国纷纷储备石油,以应对潜在的石油危机。在上世纪80年代第二次石油危机后,国际能源署规定国家的石油安全储备应该达到90天的程度。目前,美国、日本及欧洲等国,其国家的战略石油储备天数都超标完成,达到200天以上。而在我国,由于石油储备起步较晚,石油储备天数不足百天。据业内人士估计,我国石油储备天数约为30-45天,与国际能源署所规定天数的标准线相差甚远,而据国内官方口径,中国需至2020年才能实现90天的储备目标。

我国是在成为石油进口国多年之后才开始进行石油储备的,具体时间是在2007年,而当时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了50%。由于我国石油储备在5年间快速发展,国内四个大型储备基地已经投入使用,镇海、舟山、黄岛、大连的总储备量约1400万吨,但如此巨大的存量也只相当于我国石油十几天的进口量。在国内,商用储备量只相当于我国21天的石油进口量。正在建设的储备基地,2012年底完工投入使用后,我国石油储备总能力将达到2.74亿桶 (大约3753万吨)。 计划到2020年我国将完成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的全部工作,该计划完成后我国的石油储备将达到5亿桶,大约相当于我国90天的石油进口量,至此我国的石油储备规模将与进口量一样位居世界第二。虽然总量位居前列,但储备数量却不容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⑴我国石油储备建设相对滞后、起步较晚。我国于2007年开始石油储备,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法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石油储备制度的国家,法国政府在1923年就开始要求国内石油运营商必须保持足够的石油储备量;1968年,欧共体开始实施石油储备政策。在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时,石油短缺对日本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此后,日本政府于1975年通过了本国的《石油储备法》,通过立法,日本正式开始实施石油储备制度。美国政府从1977年7月开始实行储备石油制度,当时的石油储备目标是 10亿桶,但由于种种原因,实际的储备能力为7亿桶。1995年开展商业化运作后,美国的石油储备设施开始向国内企业出租,同时还向国外用户提供石油储存服务。目前,美国的石油储备已经开始获得收益。而我国的石油储备才开始5年,由于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规模。⑵民间储油量不足,国内石油市场多被国有企业垄断。在石油行业,我国的民间储油量偏低。据2009年的相关资料显示,位居世界石油储备量第一位的美国,其石油储备相当于150天的进口量,其中,政府储备为53天的进口量,仅占总量的1/3,而民间储油量达到2/3。“藏油于民”是石油储备的重要方式。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都有自己的商业石油公司和民间组织参与石油储备,并且占据着很大的份额。而在德国,施行“联盟储备”机制,国内的联盟储备量、政府储备和民间储备比率为57:17:26,政府储备仅占一小部分;日本是个缺油国,但其民间储备达到77天,约是储备总量的一半。

我国约有8万家民营石油企业,资产超万亿、拥有储油能力达10万吨以上的油库至少有10座,但由于缺少油源,这些油库大多处于闲置状态,而无法“藏油于民”的根本原因就是国企垄断国内石油市场,民营资本拿不到油源。

⒋油价波动制约了国家的经济发展。石油价格的波动就像股市波动一样,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变化的“晴雨表”。石油价格的高与低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总的来说,石油价格既受到石油的品质、出口目的地、市场情况和炼油结构的影响,也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由于我国主要依赖石油进口,因此油价的波动会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2012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在2011年的石油净进口量达到2.716亿吨,每桶油增加一美元,相当于增加19亿美元的成本,约占我国GDP的0.0322%,直接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加之我国的石油进口对外依存度不断升高,而我国在国际石油贸易中又缺乏定价权,这不仅会增加我国生产企业的成本,而且不利于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二、基于石油安全应采取的策略

⒈优化石油的消费结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一直是我国主要的基础能源,而像水电、风电和核能的开发还处在起步阶段。我国目前是单位GDP增长二氧化碳排放最多的国家,一直承受着来自国际社会关于节能减排方面的压力,对煤炭、石油资源的过度依赖加重了我国节能减排的任务。国内能源的发展受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的双重约束,所以,优化我国能源的消费结构特别是石油的消费结构,是新时期中国能源发展的关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这一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广低碳技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强现代化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推动能源安全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加快新能源开发,推进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将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转变传统的能源消费观念,提高对核能、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利用率,普及清洁煤炭技术,把发展能源循环可持续经济作为我国“十二五”时期的重要任务和目标,显示出了我国在确保能源安全,重视大国在国际间承诺的决心和信心。

⒉扩大开展石油外交的范围。长期以来,我国石油进口一直存在的问题就是进口单一,由于南北苏丹的政治争端,于2011年7月宣布独立的南苏丹已停止石油生产。该国原油日产量约为35万桶,而我国每日从南苏丹进口的石油约为26万桶。我国多家石油公司已削减了对伊朗的石油进口,加之南苏丹的停产风波,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也就意味着将出现日约54.5万桶的供应缺口,而这也相当于原油日进口量的10%,因此,拓宽石油进口范围,广泛开展石油外交迫在眉睫。

石油外交的概念是从能源外交的概念引申出来的,很多国家为了实现能源互补都在进行国家间的合作,我国与东盟的能源合作就是战略层面的能源合作,合作内容广泛,正从单一的石油天然气贸易转向以油气资源的联合勘探与开采、共同保护能源运输通道的安全以及建设新的能源运输通道为合作内容。在石油方面的合作包括:成品油进口大部分来自新加坡,成品油出口则大部分面向越南。在缅甸,我国的采油面积已经超过了渤海油田。在印度尼西亚,我国拥有13个区块的石油开采权,同时还拥有1个勘探区块的权益。我国的中石化与泰国国家石油公司签订了一份长期的液化石油气和成品油贸易买卖合同。今后我国与非洲的能源合作将会更为广泛。另外,中日、中韩的深海石油争夺战正在展开,东南亚各国对于海外石油资源的竞争也会日益激烈,在将来,我国对石油的需求也将始终处于不断的竞争与合作之中。

⒊完善战略石油储备。无论从我国石油安全现状考虑,还是为了加快经济发展,加强我国石油储备体系建设对于保障我国石油安全都是十分必要的。现阶段的战略石油储备体系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政府石油储备、商业石油储备和企业义务储备。我国《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就曾提出,要加快政府石油储备建设速度,适时建立企业义务储备体系,大力发展商业石油储备;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国家石油储备管理条例》的颁布也为我国石油储备体系建设提供了法律支持。2012年1月31日,中国石化曹妃甸原油商业储备基地工程正式竣工投产,可储存原油320万立方米,为我国第三大原油商业储备基地,此前我国已经拥有4个储备基地。

三、实施石油安全策略的保障措施

⒈坚持节能优先政策。加强国内石油生产并选择性开发石油资源,采取节能措施,能够从石油上、中、下各个产业链整体保证本国石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宏观方面减少高污染、高能耗的项目投资,在微观方面开发可替代能源,大力推行太阳能、核能、风能、海洋能等的使用,通过财税等优惠政策推动石油替代能源的发展。

⒉完善我国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石油是经济发展的润滑剂,油价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我国的石油消费量受价格影响,油价甚至影响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现在我国油价与国际接轨,要减少油价波动对我国石油安全的影响,就要改进石油价格形成机制,既要考虑到我国的市场行情,又要保证国家对油价的控制。只有规范我国石油期货和现货交易,扩大交易规模,完善交易市场秩序,加快我国石油的市场化进程,利用资本市场交易规则、手段,才能避免或减少油价波动带来的种种交易风险。在国际石油价格波动较大时,我国政府要加大控油力度,综合考虑各群体的利益,为我国石油安全提供保障。

⒊加强国际能源合作。国家发改委于2012年2月12日发布了中石油、中石化及中海油三大石油巨头7个海外项目的核准通知。然而,三大油企的国际化程度仍然远远落后于国际油气公司,因此,我国应在立足国内石油开发的前提下,逐步加快对国外石油资源共同开发和勘探合作的步伐,加快推进我国对能源价格的控制和其他经济制度的改革,加大对海外石油资源的开发力度。继续加强与俄罗斯和中亚国家的石油能源合作,加强与非洲等国的石油贸易往来。非洲的石油储量非常丰富而且待开发的石油储量巨大,但由于勘探和开发技术落后,其石油开采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我国政府应该专门设立石油顾问委员会,用以指导石油发展,加大海外石油方面的投资和国际间石油合作开发的力度,不断提升海外油田的资源开采量,以此来保证我国稳定的石油供给。

⒋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激励机制。本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只有创建良好的石油技术研发环境,才能留住人才,培养人才,才能保证我国石油行业的有序发展。首先,加强石油企业自身建设,建立留住人才的管理机制。石油行业有其特殊性,这一行业的人才一般都是在本系统培养起来的,出去后还可能在本行业工作,因此,石油企业要坚持人性化管理,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石油施工技术人员常年在外工作,其工作、学习、个人健康、家庭生活都会遇到很多困难,作为管理者就要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让他们感觉到大家庭的温暖,时刻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企业要有一个畅通的信息网络,把责任落实到单位、个人,解除在外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其次,培养人才要因材施教,善于在工作中发现人才,用发展的眼光制定培训计划,分层施教,努力达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在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的同时,优化人才结构,培养能够参加国际项目施工和国内项目运作的各个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并且通过岗位实践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和水平,稳定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优胜劣汰,形成人才培养梯队,以满足不同层次石油工程施工的需要。总之,企业留人要留心,只有真正做到关心员工、爱护人才、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才能成就一支石油建设的“铁军”。

5.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我国与石油相关的法律较少,一直沿用至今的有1982年出台的《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1986年出台的 《矿产资源法》和1989年出台的 《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条例》,这些法律对于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对石油工业的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这些法律法规都有不完善的地方,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是我国石油安全的重要保障,能源发展、立法先行是国际石油储备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中国石油储备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在于储备体系建设先于能源立法,在石油储备体系建设的具体过程中,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与之配合,因此就导致了我国现有的石油储备体系的不完善。

我国要实现国家能源安全,面临许多挑战,最主要的就是如何控制国内能源需求。石油虽然是自然资源,但因其重要作用和稀缺性,不仅需要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管理,还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调控和保护。换言之,完善我国石油储备体系,不只是要把我国的油桶装满,更需要通过法律法规解决石油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够改善我国能源管理无序的局面,还能在面对能源安全问题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1]李亚洲.国内石油储运业现状及安全建议[J].中国科技投资,2012,(15).

[2]钱学文.中国石油安全战略的若干对策建议[A].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创新·发展·安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 (2006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6.

[3]王宝锟.国际石油市场呈现三大特点[N].经济日报,2009.

[4]李褕,张猛,刘百芳.论我国石油供给发展战略[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6).

[5]杨睿娟.低碳经济是保障石油生态安全的现实选择[A].低碳陕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

[6]孟光建.完善我国战略石油储备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

[7]时鹏.打好我国石油安全“保卫战”[J].发展,2005,(08).

(责任编辑:高 静)

Strategic Countermeasures Based on China's Oil Security Issues

Wang Baohua,Yang Xiaoli

The oil resources is not the depletion of renewable resources,assets of strategic significance to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continue to increase dependence on oil resources,how to make the oil resources“sustainable” use has become imminentthing.China's economy sustained rapid growth to enlarge the oil supply and demand,oil security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China must take timely measures to face the oil security problem,and oil security to our strategic height.

oil security;oil reserves;Energy Law;talent pool

F124.5

A

1007-8207(2012)08-0030-04

2012-06-26

王宝华 (1966-),男,江苏人,江苏油田物探处经济师,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杨晓丽 (1984-),女,吉林长春人,吉林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

猜你喜欢
储备石油能源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释放钾肥储备正当时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国家储备林:为未来储备绿色宝藏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
外汇储备去哪儿了
石油PK太阳能
假如地狱里发现了石油
好大的方块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