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成因分析及其对策设计——基于S市若干高校的调查数据

2012-12-22 02:48
关键词:消费大学生教育

林 梅

(1.华东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上海200237;2.华东理工大学 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上海200237)

社会学与社会工作

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成因分析及其对策设计
——基于S市若干高校的调查数据

林 梅1,2

(1.华东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上海200237;2.华东理工大学 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上海200237)

文章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S市1000名大学在校本科学生的消费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当代大学生消费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大学生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呈均态分布;第二,大学生消费方式超前化,呈梯度分布;第三,大学生消费场域网络化,呈二元结构;第四,大学生符号消费特征凸显,呈发展趋势。家庭、学校与社会是大学生消费现状形成的三种最主要影响因素。在学生消费社会化的过程中,学校和社会未承担起各自的角色,未完成好相应的任务与教育职责。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理念,养成科学的消费方式,从高校层面来说可以进行多维的对策设计,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课程教育、实践教育及学生组织朋辈教育相结合的消费教育体系。

大学生 消费 成因分析 对策

全球化背景下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物质商品极大丰富,也使我国逐步进入了消费社会。当代大学生大多出生于二十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即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高速转型期,在这种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经历并见证了整个社会的变迁,80后与90后共生的大学生群体已成为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消费问题,它不仅会影响到大学生的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而且其消费行为具有强烈的示范性,消费价值观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乃至全面发展与否将事关国家的前途和命运。①付晓丽:《全球化背景我国大学生消费价值观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09年第6期。因此,研究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分析影响大学生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的多种因素,构建科学的消费教育体系、嵌入有效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对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S市若干大学在校1-4年级本科学生共1000人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共916份,有效回收率为91.6%。有效问卷中,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专业、年级和生源地的具体情况如下:平均年龄在19-22岁之间;在性别方面,男生390人,占42.58%,女生526人,占57.42%;在专业类别方面,文科类专业468人,占51.09%,理工类专业448人,占48.91%;在所属年级方面,大一215人,占23.47%,大二228人,占24.90%、大三263人,占28.71%,大四210人,占22.93%。在生源地方面,乡村153人,占16.70%,城乡结合处、县城212人,占23.14%,地级市市区218人,占23.80%,省会市区、直辖市市区333人,占36.35%。所有数据进行计算机处理,利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一、当代大学消费现状调查

从宏观的总体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来看,当代大学生消费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大学生消费结构多元化,呈均态分布;其次,大学生消费方式超前化,呈梯度分布;不同经济条件、社会交往结构、家庭背景以及成长环境的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具有显著性差异;第三,大学生消费场域网络化,呈二元结构;第四,大学生符号消费特征凸显,呈发展趋势。

1.大学生消费结构多元化,呈均态分布

根据表1从总体消费结构分布上看,基本伙食仍然是大学生消费支出的主体,大学一年级至四年级分别为33.49%、31.86%、33.54%、28.29%,除了基本伙食消费以外的支出绝大部分在10%以内,呈现多元化、均态分布的特征,这表明当下S市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和质量有了显著提高,消费结构从原来的以“吃”为主的温饱型消费转向以“吃”为主的符号消费、形象消费及情感消费多元存在的发展型消费。

表1 大学生各消费群体消费结构(%)

表2 大学生消费方式现状及差异性

根据消费水平将总体划定为四个消费群体,分别为:低消费群体(A)、中下消费群体(B)、中等消费群体(C)及高消费群体(D)。消费结构的多元化对不同层次的消费群体具有着不同的内容和含义。大学一年级至三年级,高消费群体和中等消费群体中,消费结构比例居第二位的全部是“其他食品”,中低消费群体和低消费群体的消费结构比较均衡,这表明现代大学生在实现消费结构多元化的功能需求之后,对香烟、零食、饮料等享受型消费特征凸显。大学四年级的各个层次的消费群体,消费结构比例居第二位的全部是“其他食品”,这也从一个方面体现了大四学生从学校人向社会人转型过程的特征。

2.大学生消费方式超前化,呈梯度分布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方式金字塔倾向日趋明显,不再是呈现一边倒的“节约型”倾向。大学生消费方式的金字塔倾向是社会多元化的折射与反映,同时也是消费主义浸润的体现。本次调查针对大学生消费方式进行了多层次深入调查分析,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性别、年级、经济条件、活动参与度、社会交往结构的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呈现显著性差异。宏观体现为:第一,85.81%的大学生具有科学的消费方式,能够对消费过程做好计划或节约消费;另外14.19%的“月光族”和大学生“负翁”彰显群体性,并且比例女生超过男生;第二,三年级学生“月光族”比例突出,四年级比例最低,四年级学生体现出社会化特征;第三,经常参与社会活动的学生“月光族”和大学生“负翁”比例远低于不经常参与社会活动的学生,说明参与社会活动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第四,月均支出越高“月光族”比例越高,说明越是贫困的学生越会精打细算,越是有钱的学生越是挥金如土;第五,主要依靠家庭供给的大学生,“月光族”比例最高,说明获取生活资料越容易,花钱越不假思索。

3.大学生消费场域网络化,呈二元结构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社会环境,构建了一个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虚拟网络社会。①程毅等:《高校思政工作者在大学生网络社会中的角色定位》,《化工高等教育》2009年第1期。网络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大学生赖以生存的虚拟社会。大学生自然成为网络消费的顾客。本次调研显示,20.63%的大学生经常网络消费,27.95%的大学生有时网络消费,36.79%的大学生偶尔网络消费,仅有14.63%的大学生从不网络消费。另外,对网络消费的信任程度选择非常信任占2.73%,选择比较信任占47.27%,选择一般信任占33.84%,选择不信任的占16.16%。大学生的消费场域凸显网络化特征,呈现传统消费与网络消费共存的二元结构。

4.大学生符号消费特征凸显,呈趋势发展

消费全球化使西方消费主义思潮在中国得以传播并盛行,消费主义价值观崇尚物质消费,追求享乐主义。受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越来越不再注重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依赖其所体现出的象征价值,实现了从“物的消费”向“符号消费”的跨越。“符号消费”已经成为大学生自我表达的主要形式和身份认同的主要来源。②付晓丽:《全球化背景我国大学生消费价值观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09年第6期。在本次调查中,对于“拥有名牌衣服、鞋、手机等,能显示一个人的品位”,有51.20%的大学生表示完全同意和基本同意;对于“消费水平能显示一个人的身份和地位”有52.62%的大学生表示完全同意和基本同意。大学生们正通过符号消费的“从众”和“立异”,体现着“自我价值”。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的成因分析

当今的中国社会依旧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利益关系复杂,生活方式多变,缺乏统一的价值规范取向与道德标准。再加上西方消费主义思想的传播,对中国传统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进行着挑战。贫困、温饱、小康、富裕的“并驾齐驱”,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追求炫耀式消费、奢侈性浪费的“共时性”是当代中国消费社会的一大特色。③莫少群:《20世纪西方消费社会理论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236页。当社会转型与变迁的速度太快时,社会规范的要求就会不够清晰,很容易影响个体的行为表现。同样地,作为特殊人群的大学生中,由于经验缺乏,还不足够能进行相应的选择或判断各种价值观的好坏,由此,其消费理念处于矛盾冲突中,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方面产生困惑,甚至导致在消费方式方面的失范行为产生。家庭、学校与社会作为大学生消费观念形成的三种最主要影响因素,在学生社会化的过程中未承担起各自的角色,未完成好相应的任务与教育职责。由表3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学生成长发育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进行消费教育的程度是比较缺乏的。

表3 大学生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社会、家庭、学校进行消费教育的程度

一是家庭因素。家庭是对学生进行消费教育的最主要的教育主体之一,是个体社会化的首要场所,是个体开始学习各种社会规范、价值观念的地方,它在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家长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是孩子早期消费教育的启蒙者与教育者,父母的消费形象对孩子消费理念的形成影响重大。家庭教育的好坏、父母对消费的态度与价值观念以及消费方式都影响着孩子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现在家长普遍有一种观念,认为“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哪怕父母及双方长辈共同省吃俭用也要为子女成长的整个过程创造肥沃的“土壤”。但是,这肥沃的“土壤”恰恰使孩子成长的环境滋生了优越消费的“细菌”。尤其是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更容易造成孩子不良的消费习惯。本次调查中有9.39%的学生认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家庭进行消费教育的程度比较缺乏和非常缺乏。

二是学校因素。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系统的、正式的消费教育的场所。但是,学校开设的课程基本上没有关于大学生消费教育的课程,仅仅是大学生活动中会涉及一点关于消费教育的内容,不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没有达到消费教育目的,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大学生们并没有真正学到关于消费的知识。如果青少年对于消费知识的渴求通过学校这个正规的渠道得不到满足,那么他们自然会被另外一种宣传占领这个缺位,比如电视广告、网络广告以及各种方式宣传。另外,现代学校教育往往更看重应试教育的结果,家长和老师对于成绩的强调压倒一切,学生是否成才基本是通过成绩来反映,对于学生心理方面的需求疏于关注,学校教育中对于青少年在消费知识方面的引导仍显不足或直接处于缺位状态。本次调查中有57.42%的学生认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学校进行消费教育的程度比较缺乏和非常缺乏。

三是社会因素。部分大学生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的异化,除其自身内在的原因外,社会文化因素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的进一步开放,来自电影、电视、报纸、书刊及网络等渠道的有关信息,对他们形成了强烈的刺激,各类广告以及明星代言,人们时时刻刻浸泡在消费诱导的海洋里。可以这么说,这些社会文化是今天学生获得消费知识、消费教育的主要渠道,当今的大学生对涉及消费方面知识的了解程度,大大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同龄人。这些不良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信息对于处在青春期“时尚达人”状态中的大学生来说,无异于强烈的“兴奋剂”。在这样强大的外在信息刺激下,大学生的消费意识迅速地萌芽、生长、成熟起来。但大众传媒作为一把双刃剑,没有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现在的许多媒体报道、影视作品、网络舆论都有着许多不良的信息,这些所谓消费知识、消费教育所传达的信息并不是客观的、科学的,有时甚至给人以误导,而学生又很难自己去分辨,有选择性地认识,对于大众媒体宣传方面处于一个被动接受的局面,使得人格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形成对消费有偏差的价值观与态度,对消费产生困惑,甚至成为“月光族”和大学生“负翁”。本次调查中有97.93%的学生认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社会进行消费教育的程度比较缺乏和非常缺乏。

三、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消费理念的对策设计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呈现不均衡多元结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大学生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已经出现严重的偏差,导致“月光族”明显增多。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理念,进行深入的消费教育是当今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的重要课题。高校作为大学生接受系统、正式教育和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及平台,能够在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消费观念以及矫正大学生的消费失范行为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笔者认为,加强当代大学生消费教育,从学校层面来说可以进行多维的对策设计,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课程教育、实践教育及学生组织朋辈教育相结合的消费教育体系。

首先,课程教育系统化,打造与消费相关学科相结合的选修课、金融理财类选修课程及相关专家讲座教学平台,在大学生中普及有关消费者行为学、消费经济学、消费社会学等多专业领域知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迁,大学生群体的不断扩张以及大学生本身理财自主权的增强,大学生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但在他们对消费的感性体验越来越丰富的同时,有关消费的通识教育却并没有同步跟上,对于消费、消费行为、消费文化、消费主义等概念和相关知识的了解缺位,对金钱、理财基本知识及技能的缺乏,往往也导致了大学生对消费的非理性认识,消费行为容易被误导。正所谓“固立本心,则万物皆难扰之”,对于消费、消费行为等相关概念本质的了解和学习,有助于大学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能为大学生树立健康理性的消费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而金融理财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学习和提升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科学性及合理性。在具体实施和课程建设过程中,可秉持以下几方面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教育理念人性化和科学化,师资人员多元化和专业化,教育目标同步化和内容系统化、课程教育形式多样化和适宜化。即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以及通识教育的出发点,避免教条式或命令式的表达,组织多元化的教师队伍参与到此类教学中,例如利用经济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的师资力量,注意交叉学科之间的融合,提高参与教学老师的专业化水平,充分运用互动式、启发式教学法,由本质到现象,力求将有关消费的专业性较强的概念深入浅出地表述给学生,让学生在课程教学环节中逐渐树立对消费的理性认识。

其次,实践教育多元化,从身心两方面作为切入点,开展实践教育活动。一是提高学生的心理调控能力。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及社会心理压力急剧膨胀的今天,大学生也不可避免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而导致自身心理因素的不稳定,为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而消费以达到心理上的补偿和代替,之后又为之矛盾自责。为此高校应多渠道开展心理咨询、团队辅导和集体熔炼等,以提高学生的心理调控能力,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应对和宣泄不良情绪,帮助大学生缓解不良的消费情绪。二是增加勤工助学的渠道。在校大学生利用课余或假期勤工助学,不仅能培养他们自强、自立的意识,而且能促使大学生追求自我价值实现,提高大学生经济独立意识,体会到父母的辛苦,考虑到家庭的经济承受力,从而提升自己的消费素质和理性观念。三是适当开展金融理财类技能实践活动。通过理财情境教育,实际操作训练和理财氛围的营造,让学生理性分析什么是必须的开支,哪些是不必要的开支,建立合理的消费计划,增强学生对金钱的认知和掌控力,树立会花钱的理性消费观念。

最后,在学生组织朋辈教育方面,以朋辈影响为切入点,通过建立或整合与消费、理财、绿色生活主旨相关的学生社团等学生自发组织,由其承接或开展一些贴近大学生消费生活、衣食住行各方面的实践活动,通过其在学生中推广健康生活小贴士、节约小妙招等各种活动将健康理性的消费观、节约型社会的科学理念等逐渐渗透到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此不断挖掘和扩大学生中朋辈间的正面影响力。同时,还可在此类学生组织中引入高校社工,具体参与到一些特殊案例或者相关研究中,利用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嵌入和技术应用,能充分发挥其独特作用,对传统高校大学生消费教育工作的不足之处进行很好的补充,打破仅学校给予的封闭式教育模式,协助学生与家庭、学校、社会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进一步增进学校大学生消费观念教育的社会功能。

当然,在大学生消费社会化以及大学生消费观念形成进程中,仅靠学校教育单方面入手所能起到的作用是不能持久的,必须由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形成合力,共同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才能使积极健康的消费观念成为大学生内心深处的自觉选择。

Survey,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Consumption—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Several Colleges in S City

LIN Mei

Consum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urrent college students are mainly revealed in four aspects:1)consumption structures of college students have come in multiple forms and evenly distributed;2)Excessive consumption becomes more comm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and distributed hierarchically;3)Field of college students consumption has been networked,and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ual stucture;4)Symbol consump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becomes more and more obvious.Family,school and community are the three main factors of student consumption formation.In the process of students’consumer socialization,school and community did not assume their role to accomplish the corresponding tasks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education.In order to instruct college students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concept of consumption and develop reasonable consumption patterns,the university should design a multi-dimensional policy,and to establish a consumer education system which is a combination of course education,practical education and peer education based on student organizations.

college students,consumption,causes analysis,education solutions

本文受上海市重点学科——社会学建设项目资助(项目编号:B501)。

林梅(1982-),女,江苏江阴人,华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社会学、消费社会学。

C913.5

A

1008-7672(2012)02-0033-07

徐澍)

猜你喜欢
消费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40年消费流变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新消费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