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院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置现状与改革探究

2012-12-27 06:10汤小红曹福祥周灵芝付红军
关键词:课程体系林业设置

汤小红,曹福祥,周灵芝,付红军

(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4;2.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1)

林业院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置现状与改革探究

汤小红1,曹福祥1,周灵芝2,付红军1

(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4;2.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1)

通过对我国高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置的历史回顾,分析了林业高等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置的现状以及存在的弊端,提出了课程体系设置改革的具体思路,构建了“三体系、三平台、多专业方向模块”的课程结构体系,创建了各专业相对独立、渐进式、立体化和开放性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为林业高等院校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林业院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

一、课程结构体系设置的历史回顾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计划的主要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人才培养规格塑造、人才培养特色体现的主要教学载体[1]。我国高等教育课程结构体系的设置,从建国之初到现在经历了以下几个主要阶段:

(1) 20世纪建国之初,我国高等教育的课程结构体系,采用的是前苏联的模式。其基本特征是:课程结构体系高度集中统一,表现为全国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把培养“现成的专家”作为高等学校本科的目标[2]。

(2) 20世纪5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虽然有所调整、改革与发展,但基本的框架、结构体系没有多大变化。课程体系的基本特征是:课程模式集中度高、统一性强;课程内容以及教材选择,主要遵循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的规定和要求;课程建设也是根据以上内容与要求进行管理与实施的[3]。

(3) 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逐步推进,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我国的经济、科技、教育思想观念等都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变,因此,计划经济体制下高度集中、统一的课程结构体系越来越显露出其存在的问题与弊端,已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全面发展型人才的要求。为此,我国高校课程结构体系的全新改革也应运而生,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21世纪初,随着我国高校连续数年的不断扩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因此,高校课程结构体系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革就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心,高校的课程设置从“学科中心型”向综合化发展,课程模式从单一走向多样化,课程内容趋向现代化。

二、林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

我国林业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的设置同样经历了上述三个主要阶段。最初的课程体系沿袭了原苏联的模式,是根据当时林业资源的状况、国家对木材的需求以及林区亟待开发的形势而设置的[4]。其弊端是:知识结构单一、专业知识面狭窄。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为此,林业的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就必须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基础。因此,旧有的课程体系就体现出与时代发展的步伐不相一致,而且不适应现代林业发展实际需要的矛盾。我国高等教育理论界针对现行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种种问题与弊端,积极、广泛地开展了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理论探索和教育教学实践。林业高等院校的教育者们,也针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虽然经过不断的改革探索与实践,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结构体系设置仍然存在如下问题[5]:

(1)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陈旧,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2) 忽视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不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3) 课程体系不完善,专业课程与非专业课程结构失衡。

(4) 必修课偏多,选修课不足。

(5) 实践性课程严重不足。

三、课程结构体系设置的改革与构建

培养方案是高校教学工作的规范性文件,是高校组织教学和培养人才的依据。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具体实践通过培养方案得以体现与实施。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应首先明确培养方案的构建主线;其次,根据不同的学科专业,选择适合本学科专业的课程体系的结构模式。针对林业院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现状及弊端,根据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所提出的“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需求,经过广泛的调研,采用“平台+模块”式结构,以“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为一体”作为构建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线,建立了“三体系、三平台、多专业方向模块”的课程结构体系,见表1。

表1 “三体系、三平台、多专业方向模块”课程结构体系

1、课程结构体系的特点

由表1可知,该课程结构体系表具有以下特点:其一,“三体系”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与素质拓展等三个体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这两个体系彼此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理论教学体系中的每一课程模块大都有与之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而且实践教学环节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之中。其二,“三平台”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平台、学科基础课程平台和专业课程平台。模块是专业知识体系的内容分解,并按其结构与功能组合而成各种课程群。其三,在公共基础课程平台,设置的各类课程模块旨在从“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角度注重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与身体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其四,专业课程平台构建了专业必修课程模块和专业选修课程模块两个模块群,可以让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专业方向,充分体现了分流培养的个性。

2、课程结构体系的调整与改革

调整了课程结构和各模块课程比例,进一步完善了“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结构调整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各专业的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按照一级学科范围进行设置,课时量占总理论课时量的44%,学科基础选修课课时量占总理论课时量的8%左右。必修和选修的基础课课程总量能满足专业对基础知识的要求,体现了厚基础的模式。

(2) 专业必修课课程具有较宽的覆盖面,包含了专业面向领域的多种知识点,体现了宽口径的特征。

(3) 在选修课课程组中淡化了“专业方向”的概念,设置了多个知识模块课程组,允许学生在“专”与“宽”的两种选样中进行选择,使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够具有宽、专结合的特征,更加适应社会对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

(4) 各专业的基础课按学科门类设置,学科基础课按一级学科设置,专业课按专业大类要求设置,层次分明,体系完整。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构建起专业大类基础课程平台,如机械类大类基础课程平台就适应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森林工程、交通运输、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等专业;工商管理类大类基础课程平台就适应会计学、旅游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除此之外,还构建了经济学类、电气信息类等大类基础课程平台。

3、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力手段和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林业院校所开设的与林业相关的各专业都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更需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实践能力强的本科层次人才。通过多年的改革实践,基本构建了各专业相对独立、渐进式、立体化和开放性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相对独立:逐步改变实践教学依附理论教学的传统,将实验课程、课程设计(论文)、实习等单独列课,单独考核和计算学分,学生获得规定的实践教学学分作为毕业和获得学位的必备条件。

渐进式:按照公共基础技能、专业基础能力、专业能力与创新能力对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分类,结合专业知识教育和学生认知规律,科学合理地安排和实施实践教学环节,建立起渐进式的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

立体化:以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将实践教学环节分为实验、实习与社会实践、课程设计(论文)、创新实践四个模块,并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对各模块的教学环节进行统筹设计和综合分析,科学合理地设置实验(实践)课程。鼓励相关专业将基础课实验、学科基础课实验、专业课实验教学上下贯通,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比例,并依托财政部共建实验室、学科重点实验室开展学生科研创新能力训练,使课程实践、科技创新与课内教学有机结合,形成立体化的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的新方式。

开放性:明确要求教学内容开放性,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课程构成和课程教学内容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相关行业技术革新和变化实际,调整课程设置或改革更新教学内容,一般专业每年实验(实践)项目的更新率应在5%以上。

[1] 鲁 虹,马 强.高校如何以培养目标变化为导向进行课程体系改革[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1):78-80.

[2] 张继华.论高校课程改革及发展趋势[J].煤炭高等教育,2000,(3):56-59.

[3] 陈 璐,刘奇军.近十年来我国高校课程建设理论与实践述评[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5):161-164.

[4] 程雨梅.关于我国高等林业教育的发展对策问题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7):46-47.

[5] 李雪莹,叶家炜.关于我国高校课程建设的回顾与反思[J].经营管理者, 2011,(07):305.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Reform Inquisition on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Undergraduate Professional Talent Cultivation in Forest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NG Xiao-hong1, CAO Fu-xiang1, ZHOU Ling-zhi2, FU Hong-jun1
(1.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 Technology,Changsha,Hunan 410004,China;2. Swan College,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 Technology,Changsha 410201,Hunan, China)

With a historical review on curriculum system of the professional talent cultiv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this thesis makes an analysis 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establishment in professional talent cultivation of forestry universities, puts forward concrete thoughts of reforming in the curriculum system establishment and constructs the curriculum structure system of “three systems, three platforms and multiple specialized direction modules”,which establishes a relatively independent, evolutional, three-dimensional and opening practice teaching curriculum system an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highly-qualif i ed talents training and innovation in forestry universities .

forest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lent cultivation; curriculum system; reform

G642.0

A

1673-9272(2012)01-0132-03

2011-11-22

湖南省教学改革“林业院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课程结构体系设置的现状及改革与优化”研究项目资助(湘教通[2009]321号)。

汤小红(1968-),男,湖南益阳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务处副教授,硕士,在读博士,研究方向:教学及教学管理方面的工作。

[本文编校:李浩慧]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林业设置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land produces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7招教你手动设置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