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及学科体系——基于 《体育科学》2000-2010年关键词共词知识图谱分析

2012-12-28 01:34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科学研究竞技图谱

王 琪

(天津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天津 300387)

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及学科体系
——基于 《体育科学》2000-2010年关键词共词知识图谱分析

王 琪

(天津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天津 300387)

以 《体育科学》为期刊样本,运用词频分析、共词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及科学知识图谱技术,对2000-2010年间发表于 《体育科学》的2 148篇论文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了新世纪以来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与学科体系,提出了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的发展思考。

中国;体育科学;学科;共词分析;科学知识图谱

及时了解体育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对体育科学研究和学科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是实现体育科学理论创新的重要基础。新世纪以来,跟踪体育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研究热点是一个备受国内体育学术界关注的问题。2005年,田野等对中国体育科学研究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1];2007年,杨桦对我国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进展做了详细的分析[2];2007年,朱唯唯通过统计高频关键词来分析体育科学的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3]。同时,众多分支学科领域的学者也关注到了本学科研究的最新进展。特别是从2007年始,我国体育科学学会根据我国科协的规划,组织各学科领域的知名专家撰写了体育科学学科发展报告,详细地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体育科学在运动医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和运动训练学等主要分支学科的研究进展[4-5]。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对体育科学的进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然而,上述研究还存在几个明显的不足:其一,“重国内,轻国际”。国内学者在总结体育科学或各分支学科的研究进展时,主要关注国内的情况,而相对忽视了国际相关领域的发展。其二, “重分支,轻整体”。论述分支学科研究进展的成果占据主导地位,从整体上论述体育科学研究前沿进展的成果偏少。其三,“重定性,轻定量”。学者们分析体育科学研究进展时,主要依靠该学科领域权威学者的主观判断以及一般统计方法,而相对忽略了专门对科学研究成果进行定量、客观分析的科学计量学方法。在当前的科学计量学领域,科学知识图谱已发展至最前沿,是显示科学知识的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种图形[6]。这种最新的科学计量方法已被广泛运用到图书馆学、情报学、科学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学科领域。

据此,文章运用代表科学计量学发展最前沿的科学知识图谱方法,及时、准确地总结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学科发展特征,这不仅对于了解我国体育科学的研究前沿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于体育科学各分支学科的前沿领域布局、研究方向选择、科研管理和科技政策制定,乃至国家体育科学技术创新发展和提高国家体育科技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战略意义。

1 研究方法、期刊样本及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词频分析、共词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及科学知识图谱技术。

1.2 期刊样本

选择 《体育科学》作为期刊样本。《体育科学》由我国国家体育总局主管,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主办,是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会刊,是我国唯一的学科级综合性学术期刊。根据《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 (2009版)显示, 《体育科学》的总被引频次 (4 217)、影响因子 (1.958)均排名第一,并远远超过其他中文体育核心期刊。可以说,它是反映国内体育科研最新成果的权威期刊。

1.3 数据来源

《体育科学》的文献数据来源于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在该数据库中下载了 《体育科学》2000-2010年间发表的2 148篇论文数据信息,数据库最后更新时间为2010年12月31日。

2 结果与分析

在关键词共词网络图谱中,每一个节点代表一个关键词,节点的大小代表其频次的高低。同时,可视化软件还会将中心性较高的关键词用紫色的圈标注出来。根据社会网络分析理论,点的中心度是指其所在网络中通过该点的任意最短路径的条数,是网络中节点在整体网络中所起连接作用大小的度量[7]。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两个关键词之间的关系,连线的粗细代表关键词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

图1 《体育科学》2000-2010年间100个高频关键词共词图谱

2.1 我国体育科学研究总体概况

图1是我国 《体育科学》2000-2010年间出现频次最高的100个关键词共词分析的可视化结果。这个时期的高频关键词形成了一个较大规模的知识网络,并且整个知识网络通过11个中心性强的核心词联系在了一起,它们分别是“运动训练”、“运动员”、“体育活动”、“中国体育”、“低氧训练”、“优秀运动员”、“大学生”、“运动医学”、“动物实验”、“游泳”、“体育锻炼”。总体而言,根据关键词之间的联系紧密程度,它们划分成三个相对独立的大聚类。其中,“运动训练”、“运动员”和 “优秀运动员”三个最重要的关键词构成了聚类1的主体,它也是连接聚类2和聚类3的中心聚类。聚类2是由 “运动医学”、“动物实验”、“低氧训练”等重要关键词组成,通过聚类2的关键词可以判断,它主要以体育自然科学研究为主。聚类3则是由 “中国体育”、“大学生”、“体育活动”等核心关键词构成的体育社会科学研究聚类。

2.2 我国体育科学的核心研究领域

“运动训练”和 “运动员”是新世纪以来 《体育科学》中出现频次最高的两个关键词,它们同样也是中心性最高的两个关键词。此外,“优秀运动员”是与之联系最为紧密的关键词。这充分表明,围绕运动员和优秀运动员的运动训练开展研究是我国体育科学学术研究最突出的特征之一。通过与运动训练、运动员发生共现的关键词可知,田径、中长跑、蹦床、链球、排球、游泳等项目的运动训练研究倍受学者重视。另外,优秀运动员与心理活动有较强的共现关系。可见,突出强调对竞技体育的研究已经成为中国体育科学最具特色的研究工作。当今世界,竞技体育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载体和窗口,集中反映出人类的社会文明和向上、健康的生活追求。特别是在现代奥运会的推动下,世界竞技体育的竞争日益激烈,竞技运动水平不断接近,竞技体育越来越受到各个国家的普遍重视。中国在竞技体育奥运战略的指导下,体育科技工作者在运动员的科学运动训练、运动伤病防治、运动营养、心理调控、运动的生理机制、运动能力评定等内容上展开了深入和大量的研究。

2.3 我国体育自然科学研究概况

在图谱左边的体育自然科学聚类中,“运动医学”是一个核心高频词,围绕在其周围的关键词包括 “运动能力”、“运动损伤”、“运动创伤”、“运动营养”等。可见,运动医学和作为运动医学组成部分的运动营养学、运动创伤学,以及如何运用运动医学最大限度地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都是新世纪以来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的热点。“动物实验”也是一个核心高频词,与之相连的是 “耐力训练”、“运动性疲劳”、“生物力学”、“骨骼肌”、“游泳”。可见,动物实验仍是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其应用热点领域主要包括耐力项目运动训练、运动性疲劳、运动生物力学等。

根据连线的疏密程度以及数量,运动员的运动训练与图谱左边的关键词的联系较为密切。具体而言,“低氧训练”、“高原训练”将 “运动训练”、“运动员”与 “运动医学”连接起来;“游泳”将 “运动员”与 “动物实验”连接起来。这些充分说明了运动训练与运动人体科学的紧密联系,在人体运动科学研究成果为竞技运动训练提供了强大的科学支持的前提下,我国运动训练不断走向科学化。与此同时,“低氧训练”在整个图谱左侧占据了重要地位,这反映出低氧训练是近几年国内在运动训练领域、运动人体科学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

2.4 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概况

图谱右侧的聚类是以 “中国体育”、“大学生”、“体育活动”、“体育锻炼”为核心词组成的体育社会科学知识网络。“中国体育”是图谱右侧中心性和频次最高的关键词,这说明解决中国体育的相关问题是我国体育学者开展学术研究的主要目标之一。

通过细微的观察发现,在与 “中国体育”共现的关键词中,“奥运会”、“奥林匹克运动”、“北京奥运会”、“武术”形成了一个与奥运会有关的知识网络。上述关键词表明,随着北京奥运会在新世纪的成功举办,奥运会研究、北京奥运会研究、北京奥运会与武术成为我国学者关心的热点课题。

“体育发展”也与 “中国体育”发生了共现,这表明学者们围绕我国体育自身发展问题也展开了探讨。

“体育经济”是与 “中国体育”发生共现的高频关键词之一,而 “体育经济”又与 “体育产业”、“体育消费”紧密相连,可见,中国的体育经济问题,特别是体育产业问题是我国体育科学领域的热点课题[8]。

“大学生”也是一个中心性较高的核心词。通过与之共现的关键词可知,新世纪以来,我国学者就大学生的体育教育问题、大学生的体育活动、体育锻炼与运动问题,以及大学生的心理活动问题都展开了热烈的探讨。

“体育锻炼”同样是图谱右侧的一个高中心性关键词,它不仅与 “大学生”相连,还与 “群众体育”、“中国居民”相连,“群众体育”的频次较高,这充分表明我国大众体育研究也是当前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领域。

除上述关键词之外,“竞技体育”、“体育管理”是这一时期出现的高频关键词,反映出竞技体育管理问题是当前的研究热点。

3 结论

(1)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包括竞技体育、大众体育和学校体育。其中,竞技体育研究涉及的内容有竞技运动训练、竞技运动管理、竞技体育发展等;大众体育研究主要涉及社区体育、全民健身、居民体育锻炼、体育消费等;学校体育研究则主要集中在大学生体育教育方面。

(2)我国的体育科学体系注重自然和社会科学平衡发展,注重各学科研究的全面发展。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的重点学科主要分布于运动训练科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社会科学三个领域。具体学科主要包括:运动训练学、运动医学、运动创伤学、运动营养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体育管理学、体育经济学、奥林匹克学、体育教育学、体育社会学。如果按照我国体育学的四个二级学科来划分领域,我国的体育人文学科以及民族传统体育学研究还较为薄弱。

(3)我国有关优秀运动员运动训练的研究成果丰富,学者们非常重视体育科技在运动训练中的作用,科训结合使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这也成为我国自23届奥运会以来取得优异成绩的有力保障。

4 展望

(1)继续加强我国特色体育科学研究。我国应当以我国特殊的文化传统和社会背景为依托,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特色的体育科学研究,取得具有我国特色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对于我国的竞技体育发展来说,进一步提高体育科学研究水平,促进运动训练的科学化仍是未来体育科学研究的重要目标。此外,要加强目前发展相对落后的民族传统体育学、体育人文学科的研究。

(2)进一步加强大众体育和青少年儿童体育锻炼研究。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曾指出,在建设体育强国的进程中,加强群众体育是首要任务[9]。而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10]。加强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的研究,不断提高儿童青少年的健康素质以及全民身体素质是今后我国体育学者努力的重要方向。

(3)加强多种研究方法,进行多学科视角的综合研究。在当今国际体育科学研究综合化、研究问题复杂化、大科学化的背景下,我国体育科研工作者应根据研究对象、内容、目的的需要,熟练地掌握和正确地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借鉴多学科理论进行综合研究。

[1] 田野,任海,冯连世,等.中国体育科学发展现状与展望[J].体育科学,2005,25(1):5-10.

[2] 杨桦,任海,王凯珍,等.我国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1):1441-1448.

[3] 朱唯唯,李俊,邵旭.体育学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J].体育学刊,2007(2):20-24.

[4]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6-2007体育科学学科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5]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9-2010体育科学学科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6] 刘则渊,陈悦,侯海燕.科学知识图谱:方法与应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7] 林聚任.社会网络分析: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8] 刘伟.我国体育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7(4):21-23.

[9] 刘鹏:要把群众体育这一“首要任务”落到实处[EB/OL].(2011-05-19)[2011-10-12].http://www.gov.cn/jrzg/2011-05/19/content_1866981.htm.

[1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Z],2007.

The Hot Areas and Disciplinary System of Sports Science Research in China——Based on Key Words Co-words Knowledge Mapping Analysis in“Sport Science”During 2000-2010

WANG Qi
(Sports Science Institute,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Tianjin 300387,China)

“Sports Science”as a sample of journals and adopting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word frequency analysis,co-word analysis and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and so on and scientific knowledge mapping technology,this paper made analysis on 2148 papers published in“sports science”during 2000-2010 and summarized hot areas and disciplinary system in China’s sports science study since the new century.Finally it proposed the development ideas for sports science.

China;sports science;discipline;co-word analysis;scientific knowledge map

G812.6

A

1008-3596(2012)03-0021-04

2012-01-13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 (TJTY10-698)

王 琪 (1980-),男,湖南湘潭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体育科学计量与知识可视化。

猜你喜欢
科学研究竞技图谱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欢迎订阅《纺织科学研究》
纺织科学研究
绘一张成长图谱
纺织科学研究
竞技精神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
花与竞技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