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分析

2012-12-28 01:34詹晓梅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体教结合选材江西省

胡 敏,詹晓梅,黎 欣

(江西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南昌 330027)

江西省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分析

胡 敏,詹晓梅,黎 欣

(江西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南昌 330027)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以2009年江西省少年田径运动会参赛运动队的体育主管领导、教练员和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江西省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教练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运动员出路问题成为后备人才招生工作的 “绊脚石”;后备人才选材的科学化程度较低;部分县、市场地器材陈旧,有关部门及领导对竞技体育的忽视,导致地区间发展不平衡;财政投入少,经费不足。在此基础上对江西省田径后备人才培养提出了对策。关键词:江西省;田径后备人才;体教结合;选材;竞赛体制

在奥运会中,田径项目是奖牌数最多、最受关注的项目,田径是竞技体育的基础。对近两三届奥运会、亚运会各单项比赛前六名运动员的分析统计发现,参加与 “力量”和“耐力”有关的项目的运动员大多都来自农村和城市欠发达地区,其中女子运动员获奖比例大些[1]。江西省是农业大省,经济水平欠发达,但蕴藏着大批吃苦耐劳的运动人才,因此了解其田径后备人才的状况,对了解我国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状况具有一定的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9年参加江西省少年田径运动会的运动员,他们是来自江西省各个地市的年龄在16岁以下的各线运动员。

1.2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内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和田径后备人才的相关文献及运动训练学人力资源开发等有关专著,收集本课题所需资料。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设计了 “江西田径运动会调查表”,其内容主要是:教练员学历、待遇、运动水平等相关问题;运动员年龄、生源地、运动成绩、运动年龄、出路等相关问题。教练员和运动员各一份,发给教练员问卷32份,回收31份,其中有效问卷29份。发给运动员问卷170份,回收163份,有效问卷150份。采用访谈法,对参赛教练员和运动员进行访问,以训练条件、奖惩政策等为主要内容。

2 结果与分析

2.1 教练员情况

2.1.1 教练员的学历

教练员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基础。在运动选材和运动员培养过程中占主导地位,教练员素质高低对后备人才培养质量有重要影响。我省教练员主要来源总体上分为以下三种:一是退役运动员;二是体育院校毕业生;三是高校特招运动训练毕业生。在2009年江西省少年田径运动会中,对29位教练员进行的调查中,了解到本科毕业的教练员占调查人数的40%,专科毕业生占25%,高中和中专毕业的教练员各占5%,另外还有25%的教练员来自退役运动员,在这一部分教练员中包括两部分:一是取得了相应学历的退役运动员;二是没有获得任何学历的退役运动员。由此可见我省的教练员理论水平较高,大都接受了高等教育,这部分教育水平较高的教练员在训练实践中理论基础知识的应用水平比较高,但是他们的实践经验相对缺乏;退役运动员则具有很丰富的经验,但在训练指导工作中又缺乏理论依据。这就需要对教练员进行继续教育,使他们成为既有丰富经验,又具备扎实理论知识的优秀教练员[2]。

2.1.2 教练员的运动水平

在此次比赛中,参赛单位选派的带队参赛和学习的教练员共100人,其中健将级运动员5人,一级运动员35人,二级运动员45人,三级运动员15人。达到 “健将级运动员”等级的教练员占调查总人数5.3%;达到 “一级运动员”和 “二级运动员”水平的分别占36.7%和47.4%,他们对运动员训练的感受比较了解,在训练时具有直接经验,因此在比赛中能较好地把握训练的量和程度。

2.1.3 教练员待遇情况

在与本次达标赛的带队教练员访谈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教练员认为他们的社会地位不高;教练员对其工资不满意,很多人都认为他们付出大于回报。江西省经济水平在全国处于较低的水平,政府财政拨款金额不多,教练员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影响了教练员在工作中的积极性,间接影响了我省田径后备人才的质量。

2.2 运动员情况

2.2.1 运动员的参赛人数分析

从表1中可见,江西省田径后备人才主要集中在南昌、吉安、宜春、新余和萍乡等地区。其中,南昌、吉安和赣州是江西田径后备人才的主要来源。九江市是我省的经济大市,而九江在达标赛中只有两位运动员参赛,从比赛成绩来看,这仅有的两位九江选手水平都不高。如果九江竞技人才的培养能与其经济同步的话,那么这对推动江西田径后备人才的发展将有巨大作用。

表1 运动员参赛人数统计表

2.2.2 运动员的成绩与分析

2009年江西省少年运动会比赛总参赛人数为474人,其中122人比赛成绩达到优秀,71人达到良好,达优率为25.7%,达良率为15.0%,总体培养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江西省田径后备人才的质量在全国还处于弱势状态。据统计,吉安市达到优秀的人数和其参赛人数的比例最高为48.1%,是所有参赛地区达优率最高的,九江市最低,没有一人优秀。由此可见江西省田径后备人才培养效果最好的是吉安地区,其次是赣州、宜春、和南昌,其它地市悬殊较大,江西省田径后备人才力量分布很不均匀。吉安地区的田径后备实力最强,其主要原因是与该地区的经济水平有一定的关系,而且该地区运动员大部分来自农村,从访谈中得知,来自农村的孩子,在训练中更能吃苦,更能坚持。吉安地区田径后备人才力量在江西省领先,和该地区的生源特点、经济环境等都有一定的关系。

2.2.3 运动员的来源

调查显示,此次比赛中来自城市的运动员占总人数的56%,略多于来自农村的运动员人数,但农村运动员总体比赛成绩要优于城市运动员成绩。在与教练员的交谈中了解到,大部分教练员更偏爱农村的生源,他们认为来自农村的学生更好教育,比起城镇的学生来说他们更愿意招收农村学生。

2.2.4 运动员出路问题

运动员的训练与文化学习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为了达到提高竞技成绩这一主要目的,不得不侧重于体育训练这一方面,这就影响了运动员的文化成绩,运动员的文化基础差,对运动员今后的就业带来了一定的阻碍。据了解,运动员的出路主要有以下几条:一部分运动技能较好的运动员可以留在省体校或各个地 (市)的体校任教练员工作;一部分特招到高等院校,为该校比赛,并接受高等教育,毕业后颁发专科或本科学位证书;还有相当多的一部分运动成绩平平的运动员,在退役后政府不能给他们安排工作,由于文化成绩不好等原因,使得他们很难在社会上找到合适的工作,这部分运动员退役之后就面临着就业困难的问题。运动员出路问题,成为后备人才招生工作的 “绊脚石”[3]。

2.3 场地器材

江西省大部分学校有标准400米煤渣跑道和标准的400米塑胶跑道,72.3%的教练员认为体育设施基本满足运动队训练。因此,从调查结果来看,我省体校的田径场基本上可以满足训练需要,但在经济落后地区,如赣州、抚州地区的县级体校场地器材比较落后、陈旧。场地器材的条件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训练积极性和教师训练计划的制订。

2.4 竞赛制度的现状分析

江西省的竞赛制度属于自我封闭和行政依附的专业竞技体制,政府机关是它们依赖的经济基础,竞赛制度的不合理导致田径后备人才选拔的弄虚作假,在对后备人才的培养中还出现了 “拔苗助长”的现象等,制约了我省田径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3 完善江西省田径后备人才建设的对策分析

3.1 坚持走 “体教结合”的道路

解决学习和训练之间的矛盾,完善运动员的输送和升学途径,提倡在高校建立高水平运动队,加强对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以充分调动各级学校训练的积极性,构建地 (市)体校新的体制[4];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也应当有所创新,鼓励重点体校与当地大学和中学的结合,在条件成熟时可以把训练基地建立在体育院校、普通高校以及重点中学,使之为实现竞技体育教育体制的战略转移创造条件;对年龄小的优秀运动员,应强化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完成,使得教训协调发展,全面提高我省运动员总体素质。

3.2 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

教练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后备人才的培养质量,政府部门及有关领导应该重视教练员的继续教育[5]。为了提高田径教练员队伍的整体素质,要采取各种措施吸引更多有才华的教练员,管理部门要重视教练员的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培训,聘请专业的高水平教练员进校指导;为基层教练员多提供培训进修机会,定期请一线队伍的教练员或训练学专家给他们开设讲座,组织教练员观摩一线队伍训练,召开传统项目学校教练员经验交流会,鼓励教练员参加体育科学研究等,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

3.3 促使运动选材的科学化

目前我省大多田径教练员对运动员的选拔,仅局限于按经验选材和按比赛成绩选材,缺乏科学依据;对运动员的训练大都采用传统训练方法。对此,有关部门要加大科学在田径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投入,制定出符合田径项目发展规律和要求的选材指标和选材评价标准,并把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到田径运动员的选拔上,根据不同项目不同的要求将那些有天赋和潜力的苗子选出来,经过科学训练来提高竞技人才培养的成功率,使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更有发展前景,促进我省田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4 完善竞赛体制

运动竞赛体制是培养后备人才的杠杆,修改不利于田径运动员培养的竞赛制度,建立和完善与后备人才培养规律相一致的竞赛体制,才能促进田径后备人才的发展。虽然当今竞赛制度对弄虚作假的现象有了相应的处分规定,但还是存在不少漏洞,在青少年比赛中,加强对运动年龄的监管,对比赛中的所有弄虚作假现象给予严厉的处分,借鉴其它省的成功经验,使我省的竞赛体制趋于完善。

3.5 加大财政投入、多方筹集资金

有25.4%的教练员认为,场地、器材、设施落后陈旧,不能满足训练的需要。各地市、县体校不属于体育产业的范畴,没有创收,只有耗资。筹资机制不健全,筹资渠道单一,经费匮乏成为江西省田径人才培养发展道路上的最大障碍。尽管省体育局以赠送体育器材的方式进行赞助,但真正每年发放到学校的经费往往只有千元左右,甚至有些地方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管机制,这为数不多的拨款还总不能如期满额兑现,大多数学校基本上是靠自筹的有限经费在艰难支撑[6]。因此,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业余运动学校应利用各种机会,多方面寻求与企业集团合作,争取得到企业集团在物质和资金方面的帮助,以解决经济问题,优化硬件设施,改善训练条件,调动运动员和教练员的积极性,使我省竞技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4 结论

江西省田径教练员的整体素质有待继续提高。教练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后备人才的质量,政府部门及有关领导应该重视教练员的继续教育。

运动员出路问题已成为后备人才招生工作的 “绊脚石”,坚持走 “体教结合”的道路是较好的解决途径[7]。

大多田径教练员对运动员的选拔,仅局限于按经验选材和按比赛成绩选材,缺乏科学依据。有关部门要加大科学在田径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投入,提高竞技人才培养的成功率,使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更有发展前景[8]。

有关部门及领导对竞技体育的忽视,导致地区间发展不平衡,部分县、市场地器材陈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优化硬件设施,改善训练条件,以充分调动运动员和教练员的积极性,使我省田径运动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1] 李建英,曲宗湖.中国欠发达地区学校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5(10):3-11.

[2] 盖国富,戚鹏宇,李海波.黑龙江省田径后备人才现状调查与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2):108-110.

[3] 吕东江.全国U-14田径后备人才身体条件及综合能力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1):93-97.

[4] 刘庆山.广东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现状与对策分析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0):1413-1415.

[5] 姜传银,谢守玲.上海市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1):24-27.

[6] 俞继英.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激励的原则与模式[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60.

[7] 董广新,高岁抗.广东省田径后备人才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4):92-94.

[8] 张建廷,张桃臣.对河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8(6):32.

The Status Quo and Countermeasures Analysis of the Track and Field Reserve Athletes in Jiangxi Province

HU Min,ZHAN Xiao-mei,LI Xin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Nanchang 330027,China)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documentary study,survey,etc,this thesis takes sports responsible leaders,coaches and athletes of sports teams which participated in 2009 Teenager Sports Meeting on Track and Field of Jiangxi Province as research subjects,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rack and field reserve athletes in Jiangxi Province.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Coaches’comprehensive quality needs to be enhanced;The biggest stumbling block to recruit athletes is the issue of obtaining employment of the athletes;The methods to select reserve athletes are not very scientific;Because athletic ground and equipments in some counties and cities are out-of-date and not good,and those relevant departments and their leaders neglect competitive sports,leading to unbalance of regions;Because of little financial input,shortage of finance becomes the bottleneck of the development of athletes’education.Finally,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the thesis advances appropriate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track and field reserve athletes in Jiangxi Province.

Jiangxi Province;track and field reserve athletes;combin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competition system

G812.5

A

1008-3596(2012)03-0081-03

2011-12-05

胡 敏 (1985-),女,江西宜丰人,硕士,研究方向为运动人体科学。

猜你喜欢
体教结合选材江西省
模拟成真
《江西省志•审计志》顺利通过验收
考了个大的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体教结合“一条龙式服务”模式探索
发展校园足球现存主要问题及改进策略
作文选材中的要与不要
实木门窗的选材应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