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位移传感系统动态辨识及补偿实验仿真

2012-12-28 06:12贾群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振动台淮南脉冲响应

贾群

(淮南师范学院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淮南 232038)

光纤位移传感系统动态辨识及补偿实验仿真

贾群

(淮南师范学院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淮南 232038)

通过对光纤位移传感器进行动态系统测试,并由实验数据进行相应的系统辨识和补偿,通过脉冲响应梯度校正模型和滤波器设计确定较为合适的系统模型,达到了较好的系统辨识效果。

光纤位移传感器;动态系统;辨识

前言

光纤传感器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基于光导纤维的新型传感器。它是光纤和光通信技术迅速发展的产物,它与以电为基础的传感器有非常大的区别。光纤传感器用光作为敏感信息的载体,用光纤作为传递敏感信息的媒质。它同时具有光纤及光学测量的特点,具有电绝缘性能好、抗电磁干扰能力强、非侵入性、高灵敏度/容易实现对被测信号的远距离监控。光纤传感器可测量位移、速度、加速度、液位、应变、压力、流量、振动、温度、电流、电压、磁场等物理量。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器与传统的位移传感器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它具有灵敏度高、耐腐蚀、抗电磁干扰、安全可靠等特点,特别适合于在超长距离或恶劣环境下使用[1]。

1 光纤位移传感实验系统

(1)实验条件:

图1 光纤位移传感实验系统

(2)实验所需器材[2]:

单元及部件:主、副电源、差动放大器、光纤位移传感器、低通滤波器、振动台、低频振荡器、激振线圈、示波器。

(3)实验过程:

①测微头与振台面脱离,测微头远离振动台。将光纤探头与振动台反射纸的距离调整在光纤传感器工作点,可利用静态特性实验中的得到特性曲线,选择线性中点的位置为工作点,目测振动台的反射板与光纤探头端面之间相对距离即线性区△X中点;

②低频振荡信号接入振动台激振线圈上,开启电源,调节低频振荡器频率与幅度旋钮,使振动台振动且振动幅度适中;

③保持低频振荡器输出Vp-p幅值不变,改变低频振荡器的频率,用示波器观察幅频特性曲线并进行系统辨识。

2 系统辨识过程

2.1 辨识基本理论

对于一个系统,在输入输出数据的基础上,从一组给定模型类中,确定一个与所测系统等价的模型,这种方法叫做辨识。辨识方法是在实际应用中获取系统模型的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也是数学模型和实际应用联系的纽带。系统的测得数据用h(k)表示,输出用z(k)表示,估计辨识模型的输出,实际输出与它的偏差。辨识就是通过某种算法,利用模型输出与实际输出间的误差不断纠正模型参数,最终得到最优模型的过程。

2.2 辨识过程理论依据

由于所辨识对象系统是一个典型的SISO系统,所以可采用脉冲响应梯度校正模型(当然还可采用其他方法模型)[3]。

图2 脉冲响应梯度校正模型

系统的输出 yk与输入序列 u(k-1)、u(k-2)、u(k-N)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其中,g1,g2,…gN组成系统的脉冲响应。

利用实验数据辨识系统的脉冲响应,由于实测数据较少,N可取3时,则有:

图3 输入脉冲离散数据的响应

图4 输出辨识参数模型

从图3、图4上可以看出设定的N=3个辨识参数能够基本上达到稳定,输出误差也能够达到稳定。被辨识的参数,随着实验数据的增加,可以增加系统模型递推的能力,可以提高算法的收敛性和泛化性,所以要提高系统的辨识能力需要一定的数据规模进行建模。

2.3 脉冲响应传递函数的递推

图5 基于脉冲递推辨识关系的幅度响应

图6 输入脉冲响应

从图5、图6可以看出随着采样增长输出幅度趋于稳定,说明系统模型具有一定逼近性。

3 系统动态补偿的设计

3.1 基本思路和步骤

(1)考虑到被测对象本身连续过程,把求解出来的离散模型采用b2c转换为连续模型

(2)采用FDAtool进行滤波器的设计[4]

(3)采用simulink进行仿真模拟[5]

(4)根据模拟滤波器绘制模拟电路图

3.2 b2c转换

4 simulink中对原模型进行仿真

图7 系统阶跃响应

在输入阶跃信号时,示波器输出波形从图7中发现阶跃响应有杂波,所以在滤波器设计中应消除噪声信号。通过滤波处理杂波基本被滤除,但是牺牲了一定的响应时间和带宽。

5 结语

在实验过程中通过matlab进行仿真,对构建光纤位移传感系统模型进行了一定的参数设计和选择,并通过滤波系统的设计,使控制模型达到较好地对光纤位移传感系统进行动态辨识的目的。

[1]田裕鹏.传感器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9

[2]杭州赛特传感器实验指导书

[3]李永新,卜雄洙等.动态测量原理讲义全本[M].南京: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8

[4]郑君里.信号与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5

[5]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6

The simulation experiments for dynamically identifying and compensating fiber-optic displacement sensor system

JIA Qun

Based on the fiber-optic displacement sensor for a dynamic system testing,the experimental data by the corresponding system identification and compensation,by the gradient correction model of impulse response and filter design to determine the more appropriate system model,and achieve a better system identification result.

fiber optic displacement sensor;dynamic system;identification

TP15

A

1009-9530(2012)03-0014-03

2011-12-21

淮南师范学院科学研究项目(2011LK84)

贾群(1976-),男,淮南师范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自动控制与检测技术。

猜你喜欢
振动台淮南脉冲响应
基于振动台试验的通信机柜地震易损性分析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投稿须知
基于重复脉冲响应的发电机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脉冲响应函数下的我国货币需求变动与决定
CRADLE OF TOFU BY DAVID dawson
基于有限元素法的室内脉冲响应的仿真
民国时期淮南经济近代化的历史进程及特点
大型液压离心振动台控制策略的仿真研究
玻璃气体放电管与陶瓷气体放电管的纳秒脉冲响应特性比较
420 kV避雷器振动台抗震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