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民工子女学校教师发展的大学介入机制——基于利益相关者意愿的实证研究

2013-01-02 07:43
教师教育研究 2013年2期
关键词:民工相关者顶岗

王 强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浙江杭州 310036)

我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数量庞大且不断增加,但他们多数就读于“师资薄弱、条件简陋”的民工子女学校,其公平受教育权正遭受前所未有地挑战;如北京在2011年关停近30所打工子弟学校,[1]涉及近3万名学生的入学问题。针对“市场机制”失控与“政府机制”乏力,大学作为“第三方”合法参与民工子女学校师资提升,则是化解民办民工子女校“合法性危机”[2]的最佳选择。例如可借鉴美国教师专业发展校(PDS)等模式,完善我国“大学顶岗”制度,一可缓解“民办变公办”过程中教师急剧扩编给地方财政的压力,形成不合格教师柔性退出机制;二可灵活应对民工子女频繁流动对教师数量需求的剧变,形成调节师资供需的长久机制。但其能否奏效,则要先实证调查利益相关各方对“大学介入”的意愿差异与各方诉求,并平衡不同诉求、制定利益相关各方互惠的机制。

一、利益相关者分析框架构建与本研究设计

国内外利益相关者研究框架多基于其分类体系。其中以Mitchell三维分类[3]最具影响力,但其主要针对西方社会结构,因此本文对其进行改良,构建了针对我国当前二元社会结构中特有问题的“二元三维分类体系”。其中“二元”是基于当前我国“同一社会身份、强弱两个群体”的现实;而“三维”是指由“浸入性、紧迫性、调节性”连结而成的利益相关者三角:主体型、参与型及监督型。由此,二元三维就组成了六类利益相关者:强势主体型利益相关者(如公办以民工子女为主学校的教师)、弱势主体型利益相关者(如民办民工子女学校教师)、强势参与型利益相关者(如沿海大学顶岗生)、弱势参与型利益相关者(如内地大学顶岗生)、强势监督型利益相关者(如公办学校的民工子女家长)、弱势监督型利益相关者(如民办民工子女学校家长)。

本研究的300位被问卷大学生来自“顶岗实习”实施多年的内地一所师范大学师范专业,以及尚未大范围进行顶岗实习的沿海一所师范大学师范专业及非师范专业;100名教师与150民工子女家长来自条件简陋的民办民工子女学校及办学条件较好的公办民工子女学校,并做到了被问卷对象年龄、性别及学科的均衡分布。而被访谈的大学生、民工子女校教师及家长是依据问卷答案的代表性原则,从问卷对象中随机选取的。利益相关者意愿调查问卷是在参考前人有关“顶岗实习”的调研[4]基础上,分别开发针对教师、大学生及民工子女学校家长的封闭问卷,这3套问卷问题表述虽有所不同但内容相近。

二、强弱主体型利益相关者的意愿差异及各自诉求

民工子女学校教师作为主体型利益相关者,对“大学以‘顶岗实习’等方式介入民工子女学校师资提升”的意愿与诉求至关重要。通过对公办与民办民工子女校教师问卷调查发现他们对大学生顶岗实习意愿普遍较低,其中公立民工子女校教师意愿还要显著低于民办民工子女校教师的意愿;而老中青教师的意愿高低无显著性差异。(详见表1)

表1 公办与民办民工子女校教师对“顶岗实习”意愿高低差异表

问卷统计结果出来后,本研究还对民办与公办各抽取5名教师进行了团体访谈。对公办民工子女学校5位教师访谈发现:1)他们已被各级各类教师培训“折腾的疲惫不堪”,因而对大学进修培训效果提出质疑;2)他们也不放心“大学生接手自己的班”;3)与民办校教师相比有编制、收入高,“不想再折腾了”。对民办民工子女学校5位教师访谈发现:1)他们平时几乎没有任何学习与培训机会,因而对大学深造学习充满期望;2)但他们对“顶岗实习”也有顾虑,其中最担心的是“工作被大学生取代而失业”、其次担心“大学进修期间没有收入来源”,再次担心“进修选拔不公平、成为有关系教师入编跳板”;3)他们收入只有公办教师的1/3而课时量确是公办教师的2-3倍,他们寒暑假无收入、福利保障低、工作不稳定,因而希望能通过大学培训正式入编。

三、强弱参与型利益相关者的意愿差异及各自诉求

大学顶岗生作为参与型利益相关者,对“大学以‘顶岗实习’的方式介入民工子女学校师资提升”的意愿与诉求也很重要。对大学生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对“顶岗实习”意愿也不高,其中实施时间较长范围较广的内地某师范大学师范生意愿反而显著低于尚未深入实施的沿海某师范大学师范生,而该校师范生意愿又低于其非师范生;男生意愿与女生并无显著性差异。(详见表2)这表明目前“顶岗实习”多流于形式,降低了大学生的积极性与期待。

对大学生问卷调查还发现大学生最担心的是“顶岗实习缺少优秀教师指导而浪费时间”,其次是“与找工作考研公务员考试等冲突”,再次是“学业受影响学分修不够”,最后是“顶岗实习校交通不便条件艰苦”,其中女生及内地学生更担心“缺少优秀教师指导”,男生与东南沿海学生更担心“与找工作考研公务员考试等冲突”。(详见图1)说明目前大学对顶岗实习重视不够,合格并能全程跟进的理论与实践导师严重不足,而且没有针对顶岗实习建立配套的课程体系与指导机制;同时也说明地方政府尤其是东南沿海在就业政策上并未出台针对顶岗实习生的有效鼓励措施。

图1 “顶岗实习”令大学生最担忧的因素排序

大学生问卷调研还发现大学生顶岗实习最希望的回报方式依次是“就业支持政策(如给外地生源户籍待遇)”、“保研加分政策”、“大学均分加分政策”、“工资与生活补贴”、“换学分免修课程政策”。其中内地学生在“保研加分”与“工资与生活补贴”方面比沿海学生有更高要求、东南沿海学生则更希望“外地生源享受户籍待遇”。(详见图2)这说明内地师范学院学生试图通过考研改变命运的希望远比沿海大学生强,而在沿海求学的大学生则希望与沿海城市户籍学生享有平等参与教师招考的机会。因而如果政府能满足大学生的这些正当要求,那么大学生的“顶岗实习”积极性会大大提高。

图2 “顶岗实习”大学生最希望的优惠政策排序

四、强弱监督型利益相关者的意愿差异及各自诉求

民工子女家长作为监督型利益相关者,对“大学以‘顶岗实习’等方式介入民工子女学校师资提升”的意愿与诉求也可影响这项机制的成败。本调研发现民工子女家长对大学生顶岗实习意愿更低,且公办民工子女学校家长的意愿显著低于民办民工子女学校家长的意愿。(详见表3)

表3 公办与民办民工子女家长对“顶岗实习”意愿高低差异表

问卷统计结果出来后,又抽取5名家长进行了团体访谈,记录整理后发现:1)民办民工子女学校家长对大学介入民工子女校改造相对乐观,但部分公办学校家长对顶岗大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表示怀疑,并对“教师频换”对孩子学习的影响表示了担忧,建议被顶岗教师每周能返岗1-2天帮助顶岗大学生;2)民办民工子女家长认为民办学校虽然有政府补贴但条件比公办还是差很多,希望民办校也能招聘到优秀大学生;3)由于公办比民办民工子女学校准入门槛高,所以与公办相比,民办民工子女学校家长的工作不稳定、不规律,工作时间长,因此他们希望学校能延长学生在校时间;4)外省家长担心孩子将来不适应回乡中考,希望学校因地制宜办相应的辅导班。

五、利益相关方各方互惠的保障机制

针对以上利益相关者分析可知,“大学介入”作为政府与市场之外的第三方机制,只有同时满足强弱主体型、参与型及监督型利益相关者的不同要求,才能有效促进民办民工子女学校师资提升。利益相关各方核心利益的保障机制具体如下:

(一)保障主体型相关者利益:民办民工子女学校教师遴选入编与退出机制

为了解决民办民工子女学校教师编制问题,减少因待遇相差悬殊导致的师资差距,对被顶岗教师系统培训、严格考核,分批遴选优秀者入编,同时柔性淘汰不合格者。遴选机制应包括多元遴选主体、均衡遴选对象、差额遴选原则、多元遴选依据及财政分摊原则。[5]而柔性退出机制应充分尊重民办民工子女学校的时代贡献与特殊性,依据Rawls“差别原则”[6]实现对弱势教师群体的合理补偿,具体如:1)对于在民工子女学校连续工作5年以上者,可以适当降低最低学历标准,进入培训遴选机制;2)首轮遴选被淘汰的教师还可进入下一轮待岗培训并参与二次遴选;3)学历低于最低标准者、二次遴选落选者等未入编教师应退出教学岗;4)退出的教师可选择从事教辅工作,以满足民工子女家长对延长学生在校时间等特殊需求;也可选择从事服务民工子女家庭的社工工作,在民工子女家庭与学校间架起协调沟通的桥梁[7]。

(二)保障参与型相关者利益:大学顶岗生专业培养与就业支持机制

为了帮助大学生解决顶岗与考研/就业的冲突,应建立“本硕一体化的选优与培养机制”选拔从教意愿较高的优秀大学生自愿去民工子女学校顶岗实习,而非通过考研或大学成绩加分政策将从教意愿较低的大学生“利诱”到顶岗实习队伍中来。一方面因为在考研与就业激烈竞争的大背景下,“顶岗加分”无疑又增加了一个“权力寻租、伦理出轨”的可能。另一方面,师范生中有不愿从教的,而非师范生中有渴望从教的,顶岗实习只有与教育专业硕士挂钩才是有效激励。为此大学可根据教育硕士招生名额与顶岗实习岗位数,在从教意愿较高的学生中遴选优秀生去民工子弟校顶岗代教。顶岗结束考核合格者,一可自由选择进入“3+1+2”本硕一体化体系,即1年顶岗带教+2年硕士学习;二可不受户籍限制,同本地户籍生源同样报考教师岗位。

“3+1+2”本硕一体化教师培养模式是在借鉴了英国 PGCE[8]、日本教职大学院[9]及德国 2年间隙期二次认证制基础上,对我国现行教师培养学制的改良与升级。它不仅可以提升我国教师整体水平,还可以灵活高效地解决因城乡差异导致的民工子女学校及农村学校优质师资短缺的难题。因此,我国应扩大“本硕一体化教育专业硕士”招生规模;并引入竞争机制,将各高校教育硕士招生规模与其顶岗支援校教师岗位数按比例挂钩。“3+1+2”本硕一体化教师培养模式应先在已实行农村支教免试在职攻读教育硕士的六所部属师范院费师范生中实行,并尽快扩大到地方师范院校及有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的综合大学;同时“本硕一体化”应先在同一学校实行,待规模化与制度化以后可逐步完成不同学校间课程互认与对接。

(三)解决监督型相关者的实际困难:地方适应课程与弹性教学

虽然各地异地高考政策已陆续出台,但在多方利益博弈下,民工随迁子女数量较大的东南沿海及京沪等地的准入门槛还比较高。在部分随迁子女依然还要返乡中考高考的现实面前,如何提高民工子女学校课程的适应性则是家长最关心的。在本次调研的民工子女学校里,初三学生因返乡中考而人数不断减少,留下来的“三不管”学生在家长与学校的共同漠视下,学习兴趣一降再降、学习习惯不断恶化;并且学生之间相互影响、恶性循环,课堂秩序混乱不堪。在异地高考政策全面落实之前,为减少民工子女家长的后顾之忧,大学应将促进返乡适应性课程实施与民工子女学校教师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因而大学应以地方课程建设为契机,引领民办民工子女学校教师积极投入到地方性课程建设与弹性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来。在具体操作上,大学教师或教育研究者可与民办民工子女学校教师合作,提高课程开发与教学组织的针对性;在提高民办民工子女学校教师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能力的同时,增加了民工子女学校学生适应“一纲多本、不同考试”的能力。同时,弹性的课程与教学时间也可解决民工子女家长因工作时间长而无暇照顾子女的后顾之忧。

[1] 中华网 北京,民工孩子怎么更爱你[EB/OL][2011-9-1]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30/60/67/3.

[2] [德]哈贝马斯著,郭官义译.重建历史唯物主义[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2):10.

[3] Mitchell R.Towards a theory of stakeholder identification and salience:defining the principle of who and what really count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7,18(3):39-46.

[4] 问卷星 华南师大在校大学生顶岗实习情况调查[EB/OL][2011-8-10]http://www.sojump.com/report/747440.aspx.

[5] 王强民办民工子女学校教师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2(3):35.

[6] 周琦罗尔斯差别原则的理论价值[J]学术界2009(2).

[7] 王强民办民工子女学校教师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2(3):35.

[8] 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面向中学教师的PGCE课程[EB/OL].(2007-01-15)[2007-03-13].http://www.ioe.ac.uk/study/teacher Training/97.html.

[9] 日本兵库教育大学.教职大学院课程[EB/OL].(2008-01-17)[2008-02-10].http://www.office.hyogo-u.ac.jp/pro/koho/doc/setti20.html.

猜你喜欢
民工相关者顶岗
校园篮球利益相关者的分类研究*
乡村旅游开发中利益相关者的演化博弈分析——以民族村寨旅游为例
寒冷冬夜 地下通道睡滿待業農民工
教育部要求保障顶岗学生实习安全
谁更老实?
浅谈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财务会计报告与管理会计报告融合
高职煤炭类顶岗实习“421”运行机制
基于微信的移动客户端在顶岗实习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江苏:调整五年制高职顶岗实习时间
民工孩子的“知心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