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疗效分析

2013-01-11 07:04马良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21期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疗效

马良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1年12月间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74例急性胆囊炎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治疗组的术中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 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疗效

[中图分类号] R657.4???[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21-169-02

Efficacy of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cholecystitis

MA?Liang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Siping Central Hospital,Siping 136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effect of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cholecystitis.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74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cholecystitis in the author's hospital from March 2008 to December 2011 were reviewed. Results The mean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operative time and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of Treatment group were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1);The adverse reaction rate of treatment group(5.41%)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27.03%).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cholecystitis is significant.

[Key words] Acute cholecystitis;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Clinical efficacy

急性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腹部外科疾病,其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而呈现升高趋势[1]。相关资料显示,60~80岁的发病率为20%~45%,超过80岁的发生率为40%~55%[2]。目前治疗该病首选手术治疗,但不断发展的微创技术为手术治疗方式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3]。本研究将2008年3月~2011年12月间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37例急性胆囊炎老年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同时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做对比,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08年3月~2011年12月间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74例急性胆囊炎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7例,其中男14例,女23例;年龄60~85岁,平均(71.64±4.73)岁;坏疽性胆囊炎5例,化脓性胆囊炎7例,单纯性胆囊炎25例。对照组37例,其中男16例,女21例;年龄62~82岁,平均(72.86±3.35)岁;坏疽性胆囊炎6例,化脓性胆囊炎9例,单纯性胆囊炎2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体方法:患者全身麻醉后应用三孔法。首先,在肚脐部位做1 cm的横切切口,将腹壁提起并于腹腔刺入气腹针,腹腔内部压力保持在14 mm Hg,腹腔刺入1 cm的套管针后置入腹腔镜,于显示屏下在剑突右下部做1 cm切口,腹腔刺入1 cm的套管针后,于右肋缘所锁骨中线下部刺入0.5 cm套管针。完成穿刺后调整患者体位,使其左低右高,头高脚低,放置手术器械并镜下检查胆总管、胆囊三角、胆囊以及粘连程度和炎性反应,将胆囊管分离后用钛夹夹住胆囊动脉和胆囊管,之后用电凝剪刀剪断。切除并取出胆囊,进行止血、释放CO2、去掉穿刺套管以及修补切口等操作。参考手术情况置放引流管,术后3天左右拔除[4]。对照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具体方法:麻醉后于腹直肌部位做约12 cm的切口,肉眼检查胆囊和附近组织情况,分离并结扎胆囊管,将其切除后止血、置放引流管和关腹。比较两组疗效。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术中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术后注意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统计各组出现出血、感染、胆管损伤、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5-6]。

1.4?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17.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方式表示,其间差异的比较利用t检验,计数资料利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观察指标比较

相对于对照组,治疗组手术中平均出血量明显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67 7,P<0.01);手术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900 2,P<0.01);住院时间也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49 4,P<0.01)。见表1。

2.2?两组术后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组出现不良反应2例,其发生率为5.41%;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10例,其发生率为27.0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49 4,P<0.01)。见表2。

3?讨论

急性胆囊炎主要是由囊壁血液循环受阻、胆囊管梗阻、结石嵌顿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其临床表现为发热、呕吐、恶心以及右上腹疼痛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引发腹膜炎而威胁患者生命[7]。研究表明,及时进行手术可有效治疗急性胆囊炎。目前,随着微创技术的日益成熟,临床上已开始应用腹腔镜治疗该病[8]。相关资料表明:急性胆囊炎刚发作时胆囊和附近组织水肿、充血明显,容易分离、解剖,也容易弄清楚胆总管、肝总管、胆囊管三者的相互联系[9-10]。但发作超过2 d后,胆囊附近的组织出现粘连,胆囊管的暴露也比较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术治疗的难度。因此,腹腔镜治疗急性胆囊炎应越早越好,否则手术难度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11]。

本研究只要探讨分析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术中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疗效更为显著。

综上所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冯思栋,惠明阳.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4):106-106.

[2] 王满贞.老年人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6例临床分析[J].临床急诊杂志,2008,9(1):40-41.

[3] 许江平,王炜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及其预防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3): 98-99.

[4] 甘雨平.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和输尿管结石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0):34-35.

[5] 王清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60例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8):124-124.

[6] 陈宇.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结石性胆囊炎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1):16-17.

[7] 贺卫锋.老年急性胆囊炎的外科手术治疗分析[J].临床医学,2011,31(6):59-60.

[8] 郎咸波.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人急性胆囊炎81 例[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1):131.

[9] 杨洪政,郑华容.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评价[J].亚太传统医药,2010,6(4):77-78.

[10] 苏生蔼.腹腔镜下急性胆囊炎切除术综合疗效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5):29-30.

[11] 史建中,万焕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1,20(8):895-896.

(收稿日期:2012-09-11)

猜你喜欢
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LC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早期急性胆囊炎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比较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分析
消炎利胆片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