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国际文化智库主席对《环球时报》表示流行文化能让公共外交“提速”

2013-01-11 17:12
环球时报 2013-01-11
关键词:罗德流行音乐外交

本报记者 段聪聪“公共外交”是近年来颇为流行的一个概念。人们通常将它理解为以外交为目的而推动的一些文化活动,也因此显得官方色彩较为浓厚。近些年,中国越来越重视发展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活动,组织了文化年、旅游年活动,建立孔子学院、文化中心等。那么,外国的文化政策专家又是如何看待这些文化交流活动在文化传播和提升中国软实力方面所起的作用呢?《环球时报》记者日前专访了英国国际文化智库主席罗德·菲舍尔,他认为,流行文化的传播力比政府行为更加高效,政府在制定文化传播政策时不能忽略这股力量。 环球时报:作为研究文化政策的专家,您如何看待政府主导的文化活动与具有商业色彩的流行文化对一个国家的文化传播力所起的不同作用? 罗德·菲舍尔:我认为政府愿意花力气来搞文化交流,发展与其他国家的文化关系,无疑是一件好事。不过,由政府主导的文化交流活动通常见效比较慢。流行文化却能够在提升国家认知度方面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比如2012年红遍全球的韩国流行音乐“江南Style”,它在全球范围内促进的对韩国的了解和认识,比过去韩国政府或文化机构能达到的影响力要大得多。我想说的是,一部电影、一个电视节目、一首歌曲所能达到的文化传播力,可能超过政府所做的许多文化活动。中国电影《英雄》在英国就是这样,英国人从这部电影中更多地了解了中国。 环球时报:为什么一个国家成功的流行文化能在较短时间、较大范围提升他国对这个国家的认知和了解? 罗德·菲舍尔:文化交流固然是传播一国文化非常重要的一个工具,但商业的力量也不可低估。政府既要有明确的文化政策,同时也必须保持一定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允许一些“出了圈的意外”发生。我个人并不觉得“江南Style”有多好,但它的确产生了轰动效应。“江南Style”的走红其实并不意外,因为它的背后是强大的韩国流行音乐产业。 J-Pop(日本流行音乐的英文简称)曾经引领了很多趋势、风格,其很多元素取自美国,加入日本风后自成一派,然后出口到整个亚洲。现在“K-Pop”(韩国流行音乐的英文简称)产业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新媒体巨大的分享和传播能力比任何有计划的文化传播政策都更加高效。“江南Style”在外国视频网站上的观看和转载次数超过9亿。政府主导的文化交流活动有较为固定的目标群体,传播面小;新媒体和流行文化涉及的传播面则要大很多。 环球时报:您对中国的文化外交有什么建议吗? 罗德·菲舍尔:中国能够做到向世界全面展示自己吗?文化外交过去的做法是进行有选择的传播,即只向世界展示好的部分,而不愿意涉及自己的问题。现在英国文化委员会和德国的歌德学院在进行文化传播时越来越不避讳谈及我们社会的问题,比如穆斯林青年难以融入的问题。 软实力对中国很重要,因为已经有一些国家开始担心中国的快速发展。从对外关系来说,追求软实力有助于促进中国的国际形象。关键在于,政府不应试图控制一切,而应更加放手鼓励艺术家、创意、新媒体产业等参与到国家软实力建设当中,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空间。我们的经验是,政府通常不太重视流行文化在文化传播中所起的作用,这一点应该提醒政策制定者注意。▲

猜你喜欢
罗德流行音乐外交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理解流行音乐的变化
阿多诺流行音乐理论视域下的中国流行音乐思考
吃呼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书评|《流行音乐与文化关键词》:为流行音乐研究树范本
浅谈小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兴趣
巩辰卓申请罗德奖学金时的个人陈述
指纹在哪里
扁亲信为“外交案”出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