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镜下EMS第四代碎石清石系统在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疗效观察

2013-01-15 09:36杨国学丁晓昀陈云段秀吉沈增
中外医疗 2013年8期
关键词:肾镜弹道输尿管

杨国学 丁晓昀 陈云 段秀吉 沈增

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云南红河 661000

输尿管镜下EMS第四代碎石清石系统在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疗效观察

杨国学 丁晓昀 陈云 段秀吉 沈增

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云南红河 661000

目的 分析探讨输尿管镜下EMS第四代碎石清石系统在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中的整体疗效,为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方式选择提供参照。 方法 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80例患者采用输尿管镜下EMS第四代碎石清石系统进行治疗;对照组80例患者采用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与超声联合碎石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整体情况(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碎石一次成功率),并对术后1个月两组的结石排除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评定。结果 在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上,观察组与对照组整体情况相似;在一次碎石成功率上,观察组一次成功74例,占92.5%;对照组为72例,占90.0%;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结石排除率为92.1%;对照组结石排除率为91.3%。以上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在并发症发生情况上,观察组出现1例术后泌尿系感染患者,1例贫血患者;对照组出现3例术后泌尿系统感染患者,5例发热患者,4例术后贫血患者。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明显要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表明,观察组相对更具一定优势。 结论 输尿管镜下EMS第四代碎石清石系统在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中同样具有比较理想的效果,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今后临床推广应用。

输尿管镜下EMS第四代碎石清石系统;输尿管上段结石;疗效观察

在输尿管结石的治疗中,输尿管镜下碎石、体外冲击波碎石以及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与超声联合碎石均是比较有效且常用的治疗手段,并分别在输尿管上段结石治疗中具有比较明显的效果。但临床一般认为,输尿管镜下碎石一般更适宜于输尿管中下段的结石,对于输尿管上段结石,因输尿管进行扭曲上镜操作较为困难,碎石的成功率相对较低。实际上,输尿管镜下EMS第四代碎石清石系统在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中,效果是比较理想的[1]。为探讨输尿管镜下EMS第四代碎石清石系统在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中的整体疗效,该院对2010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8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采用了输尿管镜下EMS第四代碎石清石系统进行治疗,整体效果比较理想,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共收治8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均采用输尿管镜下EMS第四代碎石清石系统进行治疗,列为观察组;随机选取2008年7月—2010年7月该院共收治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中的80例,列为对照组,采用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与超声联合碎石方式进行治疗。其中,观察组男54例,女36例;年龄在25~67岁之间,平均37.2岁;结石位于右侧输卵管患者21例,结石位于左侧输卵管患者59例。对照组男56例,女34例;年龄在24~69岁之间,平均37.6岁;结石位于右侧输卵管患者20例,结石位于左侧输卵管患者60例。

1.2 临床诊断

所有患者均通过泌尿系CT、泌尿系超声、KUB+IVP、血常规等检查,并经临床诊断,确诊为输尿管上段结石病症。排除心、肝、肺等重要器官存在严重病变的患者。

1.3 手术方法

硬膜外连续性麻醉,将输尿管镜与进水管道、输出设备以及光源进行连接,低压持续灌注下,使输尿管镜进入膀胱,将长度适当的3F输尿管导管插入,先对输尿管的开口进行判定,然后使输尿管镜插入到输尿管中,并持续上行,直至结石区域,对输尿管的黏膜以及结石情况进行观察,并根据临床其他相关检查结果,对结石的活动情况、大小以及是否存在息肉等基本情况予以判断,继而与EMS第四代碎石清石系统连接,击碎结石,冲洗并移除输尿管镜,双腔尿管予以留置[2]。对照组:采用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与超声联合碎石方式进行治疗。

1.4 观察与评定指标

①分别对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碎石一次成功率进行观察或统计,并作出评定;②对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结石的排除率进行统计评定。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基本情况和住院时间比较

在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上分别进行统计比较,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整体情况上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另外,在一次碎石成功率上,观察组一次成功74例,占92.5%;对照组为72例,占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输尿管镜下EMS第四代碎石清石系统在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中,与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与超声联合碎石方式。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基本情况和住院时间比较

2.2 两组碎石一次成功率、结石排除与并发症发生率

经统计,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结石排除率为92.1%;对照组结石排除率为91.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在并发症发生情况上,观察组出现1例术后泌尿系感染患者,1例贫血患者,总发生率为2.5%对症处理后痊愈,不影响患者手术情况。对照组出现3例术后泌尿系统感染患者,5例发热患者,4例术后贫血患者,总发生率为15.0%两组比较,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明显要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碎石一次成功率结石排出

3 讨论

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由于一旦操作不慎或者选择的手术方式不当,容易出现冲到肾盂的现象,因此,临床对于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相对中下段结石,更为慎重,通常会选择体外冲击波碎石以及经皮肾镜微创取石术进行治疗。当前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与超声联合碎石方式经临床验证,整体效果比较显著,得到了医学临床以及患者的认可。而输尿管镜下碎石术的方式仍然一般被认为更适宜于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治疗中[3]。而实际上,随着输尿管镜下碎石术的不断发展,EMS第四代碎石清石系统在对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中,也可以取得比较显著的效果。

输尿管镜下EMS第四代碎石清石系统与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与超声联合碎石方式类似,均是将气压弹道和超声进行结合,较之单纯的EMS或者气压弹道方式,碎石时间更快,由于可以将不同能量的方法进行优势结合,更易实现满意的碎石效果,且手术操作简单方便,一次成功率比较高,患者的出血量少,对患者身体的损伤程度较小[4],是临床具有可行性的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手术方式。

较之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与超声联合碎石方式,输尿管镜下EMS第四代碎石清石系统在整体手术效果可以同样比较显著的情况下,另外还具有并发症少且轻的优势,大大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临床整体而言表现出更佳的效果。

该文资料也充分对以上的结论进行了验证,输尿管镜下EMS第四代碎石清石系统与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与超声联合碎石方式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中,在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上,两者整体情况相似;在一次碎石成功率上,前者一次成功74例,占92.5%;后者为72例,占90.0%;术后1个月前者治疗组的结石排除率为92.1%;后者治疗组结石排除率为91.3%,以上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在并发症发生情况上,前者治疗组出现1例术后泌尿系感染患者,1例贫血患者;后者治疗组出现3例术后泌尿系统感染患者,5例发热患者,4例术后贫血患者。前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明显要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情况表明,输尿管镜下EMS第四代碎石清石系统治疗方式相对更具一定优势。

综上可知,输尿管镜下EMS第四代碎石清石系统在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中,同样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且手术时间短,对患者损伤小,并发症发生几率小,是临床值得推广的一种手术方式。

[1]张坚,高仁昌,周和兴.输尿管镜下EMS第四代碎石清石系统在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中的临床疗效[J].中国实用医药,2011(8):463-465.

[2]李陆安.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弹道碎石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10(10):313-315.

[3]孔东波,邹伟,饶志刚,等.微创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39例报告[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9(5):74-76.

[4]张军.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100例的临床分析[J].求医问药, 2011(8下半月):115-117.

R699

A

1674-0742(2013)03(b)-0073-02

2013-01-17)

猜你喜欢
肾镜弹道输尿管
弹道——打胜仗的奥秘
不同通道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研究进展
一维弹道修正弹无线通信系统研制
经尿道输尿管镜下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远端输尿管狭窄26例临床观察
基于PID控制的二维弹道修正弹仿真
输尿管结石并发输尿管息肉66例临床分析
连续筋膜扩张法和球囊扩张法建立经皮肾镜通道在经皮肾镜碎石术中的对比研究
经皮肾镜治疗肾结石的护理体会
消除弹道跟踪数据中伺服系统的振颤干扰
开放手术辅助输尿管镜处理输尿管结石1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