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吕梁养蜂业之我见

2013-01-17 09:50王永经
中国蜂业 2013年18期
关键词:养蜂业吕梁市吕梁

■ 王永经

(作者王永经单位为山西省吕梁市畜牧兽医局)

吕梁市发展养蜂业的地理优势

吕梁市位于晋西北黄土高原区,地势由东向西,自北向南倾斜,南北长200公里,东西宽100公里,全市面积3164万亩,人口360万,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多云,冬季冷风少雪,四季差异明显,无霜期133~178天,年平均气温6.7~10.4℃,年平均降雨量为464~607毫米,特殊的自然条件,为发展养蜂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由于全市境内独特的地形地势,这不仅利于蓄水保墒,降低风速,相应地延长了植物的开花期和流蜜期。据调查,在我市主要蜜源刺槐、枣花和向日葵等流蜜期间,一群蜂在7~8天的刺槐流蜜期和15天左右的向日葵流蜜期,可分别取得50千克和70千克的蜂蜜,这在全国来讲属比较高的产区。

吕梁市养蜂业现状

蜜源植物利用有限

吕梁市分布着数量众多的蜜源植物,不仅具有大面积的栽培作物,还有种类繁多的野生植物。据统计,吕梁全市现有蜜源植物300余种、650万亩,其中集中连片的主要蜜源植物有15种、350万亩,包括刺槐90万亩、枣林55万亩、柿树0.85万亩、核桃25万亩、桃杏25万亩、果园25万亩,格节、荆条、柠条、醋柳等灌木类达100万亩,葵花10万亩、棉花20万亩;苜蓿、椴树、中槐等辅助蜜源植物300万亩。如果能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些蜜源优势,大力发展养蜂业,那么,吕梁市可养蜂20~26万群(按每群需20~30亩蜜源植物计算),年产蜂蜜可达1~1.3万吨,初级产值可达到1.6~2亿元左右,成为提高全市农业的发展水平起到不可替代的作促进用。而当前据统计吕梁全市饲养蜜蜂总数2.79万箱,年产峰蜜1245吨,蜜蜂授粉和蜂产品产值仅达亿元。

发展水平低

从目前情况看,吕梁市养蜂业还没被人们所认识,且发展水平还很低。一是数量少,从近几年的农业统计来看,吕梁养蜂数量一直徘徊在2.7万群左右,加上外来3000群蜂参与采集,也仅能利用全市蜜源植物的15%左右,尚有85%以上的蜜源植物未被开发利用,故发展养蜂业是大有潜力可挖。二是养蜂还处于比较原始的生产阶段,仅生产单一的蜂蜜,而蜂王浆、蜂胶、蜂蜡、蜂毒、花粉等蜂产品不能进行加工生产,不能获得宏观经济效益,这是吕梁市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薄弱环节。

需要采取的措施

为了早日开发吕梁的蜜源植物,加快发展养蜂事业,需要解决如下几个问题:

政府引导

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引起重视,积极开展宣传、组织和引导养蜂工作,建立技术推广服务平台。首先,当务之急是从市到县成立养蜂管理机构和养蜂协会,使养蜂户有个“娘家”。过去由于没有管理机构,缺少养蜂管理人员,所以对养蜂业无人问津,处于自生自灭的自然状态,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养蜂业的发展。

吕梁沙棘

通过市、县养蜂管理机构和养蜂协会的成立,可以合理开发蜜源,统一组织管理,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地把养蜂能手组织起来,互相学习,交流经验,传递信息,传授国内外养蜂先进技术,努力提高生产效率和蜂产品质量,正确引导蜂农科学养蜂。其次,推广蜂王浆、蜂胶、蜂毒、蜂蜡、花粉等生产技术,这样一业多收,产值和效益将会成倍增长。

加强先进技术引进和培育本土人才

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大力普及养蜂科学知识。养蜂,一靠资源,二靠科学。科学养蜂,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首先,要大力普及中蜂新法饲养,迅速提高中蜂单产,在此基础上,有计划地引进新品种,进行杂交选育,培育出适应本地生态特点的蜜蜂新品种。其次,要加强蜜蜂的病虫害防治,避免农药中毒,严把蜂种引进、运蜂、放蜂检疫质量关。第三,除市、县每年定期培训养蜂外,市农校、职业中专和各县职业高中可设立养蜂专业或增加一门养蜂课,在每年的农闲时间进行技术培训,培养和壮大本土养蜂专业科技队伍,使养蜂科学技术尽快转化为第一生产力。

提高产品附加值

引进国内外资金、技术、搞好蜂产品的加工开发。蜂产品的加工开发,是促进养蜂商品生产的重要措施,二者彼此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长期以来,由于不搞蜂产品加工,严重制约了养蜂业的发展。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市或县要建立中小规模的蜂产品加工厂,使养蜂生产和加工直接协作,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在目前缺乏资金、技术的条件下,要争取引进国内外资金、技术,来开发吕梁蜂产品资源、实行就地加工增值,用逆向开发促进吕梁养蜂业的全面发展,使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搞好蜂产品流通

蜂产品的价格、供求关系、供销渠道以及相应的配套服务体系都是理顺市场关系的内容,它直接关系到养蜂业能否大规模发展的大问题。因此,理顺市场关系,开辟蜂产品的销售渠道,是亟待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各级政府和业务部门要积极帮助蜂农开拓蜂产品销售市场,成立养蜂协会,组建养蜂专业合作社,培育养蜂龙头企业,以龙头带基地,搞好蜂产品流通。市、县成立蜂业管理站,逐步建立种蜂场、蜂具、蜂产品加工厂,确实搞好养蜂业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让蜂农放心地发展养蜂,解除后顾之忧,使吕梁养蜂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政府出台扶持政策,推动养蜂业的发展

政府将适当地加以引导,推广蜜蜂授粉技术,将蜜蜂授粉技术融入到大农业的生产增收中去,为蜂农增收,为农民增收,真正起到“农业之翼”的作用,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蜜蜂授粉是一个新型产业,各级政府应出台一些扶持和鼓励蜂农的措施政策,如奖励资金、赠送蜂箱等,促进蜂农扩大养殖规模,引进蜜蜂为大田农业授粉项目,开发利用蜜蜂为大田农业授粉试验研究和推广示范,使全市的红枣、核桃、苹果、葵花、玉米等农作物均取得增产效果和更大的社会效益。

养蜂业增加的效益

养蜂不占耕地,不要肥料,不要强劳力,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社会效益高的生产项目,是现代化农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意义:

从微观经济效益看,是帮助农民尽快脱贫致富的一个可行项目

养蜂微观效益,指的是养蜂业本身的经济效益,即养蜂业中劳动投入与蜂产品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一般讲,一群蜂(2~3万只)一年至少可繁殖成三群,如果管理的好,则可发展成5~6群,一群蜂的价格在400~500元之间,因此单是一群蜂繁殖后分出来的蜂群,平均收入在1200~1500元之间,根据当地各种蜜源植物的流蜜期,每群蜂每年产蜜50千克是完全可能的。每千克蜂蜜按国家平均收购价16元计,每群蜂单蜂蜜收入800元。这样仅繁殖和产蜜两项,每群蜂每年纯收入1000元是不成问题的。

一些养蜂户的实践证明:一个中等劳力,只要掌握了养蜂技术,一年可养30~40群蜂,据此计算,仅这一项的经济收入是很可观的。临县林家坪乡后庄村农民高乃喜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养蜂,每年饲养蜜蜂200余群,仅采蜜和繁殖蜂群两项年收入在15~20万元,多年来一直稳产高产。

从宏观经济效益看,是促进全市经济发展,提高农民致富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

养蜂宏观经济效益,是指从微观经济效益外延到蜂产品加工业的经济效益。因为蜂产品加工业的原料来源于养蜂业,蜂产品从一个产业部门生产出来后,会作为生产资料再进入另一个生产部门,形成蜂产品加工业与养蜂业不可分离的关系。

从国内外市场看,近年来,蜂产品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医药、卫生、化妆、工农业等方面的加工制造业。如果能将蜂产品进行初建工或深加工,产值可增加2~4倍。全市年产蜂蜜约为1245吨,以初加工(蜂蜜分类,装瓶注册商标)为例,将全市年产50%的蜂蜜进行初加工,预计可增收1000余万元。

从社会效益看,是促进整个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

养蜂社会效益,指的是蜜蜂授粉对农作物,果树增产的经济效益。它远远超过养蜂直接收入的数倍、数10倍以上,博得了“农业之翼”的美誉。美国利用蜜蜂为农作物授粉已基本成为一个独立的行业,每年为农作物授粉的社会效益约为100亿美元,相当于蜂产品本身收入的100倍。由于蜜蜂有其独特的授粉功能,从而成为农作物,果树最理想的授粉者,任何昆虫是不可比拟的。综合国内外资料,与隔绝蜜蜂授粉相比,蜜蜂授粉可使棉花增产12~15%、油菜增产40~60%、向日葵增产30~50%、荞麦38%、红枣增产30~50%、果树增产50%以上,同时还可节省人工辅助授粉劳动力。故蜜蜂授粉是农业增产的一项有效措施,是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已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猜你喜欢
养蜂业吕梁市吕梁
吕梁市2022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鄂西武陵山区五峰县及周边主要木本蜜源植物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策略
Raoultella terrigena RtZG1 Electrical Performance Appraisal and System Optimization
田安平:讲好乡村振兴的吕梁故事
省植保站站长杨军赴吕梁调研
吕梁枣芽茶产业蓄势待发
吕梁市:召开第一届特约监察员聘请会议
吕梁市土蝗发生趋势预报
吕梁市科协举办功能食品开发研讨会 同时吕梁市第一家科技工作者之家共建单位挂牌
对绍兴市柯桥区养蜂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