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知识创新 提升研发能力——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发展中心知识管理实践

2013-01-18 06:00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发展中心侯雄张冶贾倩毕经元杨玉堃
航天工业管理 2013年5期
关键词:研究院专家评估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发展中心 侯雄 张冶 贾倩 毕经元 杨玉堃

知识的记录、传播和利用一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力量,广义的“知识管理”在人类文明早期就有所体现,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知识管理才被正式提及。

学术界一般将知识管理划分为学习、过程、技术、智力资本和战略5 个流派。各个流派从不同的目标出发讨论知识管理的概念、流程和方法论,形成了多种差异性较大的知识管理模型,但普遍遵循“促进知识共享、交流、转化和创造”的总体目标。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技术流派的研究领域得以扩展,促成了各流派相互融合的发展趋势,将知识管理定义为“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知识传递给正确的人”的观点得到大部分学者的认同。

当今世界以信息为核心的企业资源管理表现出3 种发展趋势:从信息管理走向知识管理,从信息资源开发走向知识资源开发,从知识资源积累走向知识资源分享与重用。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产物,是企业管理理念和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与融合的结果。

一、国内外知识管理现状

借助知识管理提升企业管理、产品研发及保障服务等企业核心能力已成为航空航天等大型企业的共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波音、空客、罗尔斯·罗伊斯等外国公司率先开展了知识管理研究与应用工作,并初步形成了系统化的知识管理理念、方法与技术体系。近几年,以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为代表的国内高技术企业也已开始探索符合企业实际的知识管理模式,并从中获益。

1.波音公司

波音公司知识管理的最大亮点是其知识管理平台的实用性与易用性。波音于2000年5月推出了知识管理平台My Boeing Fleet,率先以数字化方式为航空公司客户提供维修、工程和运营方面的综合数据查询等知识服务。波音的目标是把该平台建设成为与飞机业主、使用者及维修厂商的互动平台。该平台包括强大的知识库及灵活的门户系统,知识库中包含了波音商务飞机的工程技术图纸和维护手册的数字图书馆,并提供了在线订购技术资料等一系列的自助工具;门户系统是被称为便携式维护助手(PMA)的软件工具,可缩短发现及排除飞机故障的时间,其中还包含了关键性的飞机维护信息,以便机械师在现场迅速查明技术问题并加以解决。波音知识管理发展如图1所示。

2.空中客车公司

空客在整个企业全面实施知识管理,提出“把知识管理服务投入空客业务中”作为知识管理战略。空客通过构建搜索引擎、专业知识转化、流程知识获取等手段推进显性知识管理,通过专家黄页、员工网络、经验捕获等手段推进隐性知识管理。

空客通过专业知识转化固化研制经验,在某项软件改进工作中每年节省2 万英镑;构建了11 个学习小组,促成了飞机翼肋、有限元分析、工艺规划和质量控制等领域的便利学习;应用知识工程,许多在定向塔排水设备上遇到的问题及总结的经验在A380 客机等后续产品的研制中都得以复用。

3.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图1 波音公司知识管理发展概况

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经不断摸索,确定通过知识管理缓解任务与缺乏工程设计实践经验的年轻队伍之间的矛盾,并提出“知识管理就是依托信息化技术,把知识作为智力资产来管理和利用,在使用中提升其价值,以此促进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进一步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全部相关活动”。其具体措施包括:成立知识工程领导小组和专门的职能部门;组织近百名专家骨干汇总建所40多年来的技术工作经验;引进萃智(TRIZ)理论和Pro/Innovator 软件开发企业知识库;编辑制作专门的知识工程培训教材,参训员工约600 人;建立了由基层、所专家组、专业副总师三级把关的知识入库评审体系;将知识工程工作与所内有关日常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二、知识管理成熟度评估及其模式

当前,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正处在二次创业和实现市场化转型,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时期,如何充分利用以往的研制经验和教训来有效辅助新型号研发及领域探索,实现基于知识的创新,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研究院新体系建设中,对知识管理高度重视,特别强化了知识管理领域的重要性,适时启动了知识管理的探索与实践。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初步完成了知识管理战略规划、知识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管理标准及流程体系等一系列项目的建设,从组织、技术、文化等各方面持续开展知识管理的推进工作,探索了一条“以知识管理战略为指引,以知识管理平台为支撑,以制度和标准体系为准绳,以知识资源体系建设为核心”的知识管理推进模式。

1.知识管理成熟度评估

为了对当前工作进展给予量化评估,由面到点、由浅到深、由模糊到清晰地认清障碍及困难,使知识管理工作能够科学化推进,研究院于2011年启动了知识管理成熟度评估工作。旨在建立契合航天企业实际的知识管理成熟度评估体系,以量化方式评估研究院知识管理的现状,明确后续工作目标及推进方向。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研究院充分借鉴国内外大型企业知识管理评估方法,参考软件管理、项目管理等较为完善的成熟度模型,通过问卷调研、交流讨论、数据分析等方式获取影响研究院知识管理的要素及权重,构建出契合研究院实际的知识管理成熟度模型(见图2)。利用该评估模型对研究院知识管理进行成熟度评估,最终得出研究院知识管理成熟度达到“已定义级”水平。

“已定义级”水平表明研究院组织内的知识管理部门已较为成熟,具有一套较为成熟的知识采集与利用程序,并建立起大量的知识模板。大量知识可被重用,信息孤岛正在打破,知识共享的意识正在传播。同时明确了研究院后续工作中需要改进的方面:积极创新组织文化氛围;强化知识管理对业务绩效的影响;建立知识资产价值的评估机制;进一步深入涵盖组织知识及业务活动的流程。

成熟度的评估结果肯定了研究院知识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果,为知识管理的深化开展提供了指导和依据。同时明确了后续知识管理工作的着力点,并全面牵引了知识管理在制度、文化、平台等方向的课题研究与工作开展。

2.知识管理实施策略分析

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是以促进企业知识持续积累、重用、改进、升值为目标,以组织保障、制度建设、技术条件为手段,自顶向下实施的、全员参与的企业智力资产管理活动总和。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研究院知识管理体系需要从战略规划层面、知识管理软件课题研究层面、知识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层面、院级共性知识管理业务实践层面以及各单位特色知识管理业务实践层面开展工作(见图3),逐步将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打造为具有航天特色的知识型企业。

图2 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知识管理成熟度模型

研究院知识管理战略纲要从知识管理的目标、阶段规划、实施策略和效果评估等方面确定实施知识管理的路线图,并作为指导知识管理推进工作的基本纲领性文件;知识管理3年规划对近期的知识管理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将作为知识管理推进工作的指南。

知识管理软课题研究是探索知识管理实施模式的关键环节,针对知识管理面临的瓶颈问题开展专项软课题研究,通过国内外调研、本单位现状分析、相关策略探索研究以及小规模试点等手段,形成切实可行的解决思路和实施路线,为知识管理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知识管理业务实践的推广提供支持。

知识管理基础设施是推进知识管理工作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知识管理组织机构体系建设、知识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知识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知识管理标准体系建设、知识管理流程体系建设等方面。

知识管理业务实践是推进知识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一方面要大力推广知识库建设、专家访谈、情报知识体系建设等院级共性的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各单位的知识资源共享和重用水平;另一方面也要鼓励厂所根据各自实际探索特色的知识管理业务实践,促进知识管理工作与工程实践的有机结合。

图3 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知识管理实施策略

三、知识管理实践

根据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知识管理战略纲要、知识管理推进实施方案以及知识管理信息系统二期建设方案的规划,系统(二期)的建设内容重点围绕面向业务活动的显性知识管理、知识社区以及信息系统集成等方面展开,以促进显性知识资源体系化、隐性知识挖掘与共享。

系统(二期)具体建设内容包括面向业务活动的显性知识管理子系统、知识社区子系统以及信息系统集成,借助IDEF0 等标准形成支撑岗位知识体系梳理、隐性知识挖掘的功能体系,可提供专家网络、专家问答以及知识推送等多种知识智能应用(见图4)。

1.知识资源价值评估与交易机制研究

为促进知识资源在全院的交流与分享,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发展中心牵头开展了研究院知识资源价值评估与交易机制研究,一方面可通过建立知识的有偿使用机制维护知识拥有者的权益;另一方面可打破厂所之间存在的资源壁垒,促使各厂所及个人间互通有无、共同提高,增强研究院的整体核心竞争力。

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知识资源价值的影响因素,对各个因素进行总结和归纳,形成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知识资源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并以此为依据构造知识资源价值评估模型。通过获得具体的知识资源价值,制定相应的知识资源价值评估流程与交易机制,指导研究院实现知识资源价值评估、共享与交易工作。在此基础上,建立知识资源价值评估系统,与现有的知识管理系统集成,实现知识资源价值评估的落实(见图5)。

在完成研究院各类知识资源价值评估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企业的知识交易实例,探索了研究院的知识资源交易机制,从交易范围、交易发起方、第三方参与等不同维度分析了知识交易的出发点、驱动力、约束条件等,并针对研究院的不同知识资源类型提出了交易方式的选择建议(见表1),为研究院的知识交易实施提供参考。

图4 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知识管理信息系统(二期)架构

2.标准及制度体系建设

知识管理标准规范体系是保障知识管理高效规范运行的基础。该体系主要从知识管理术语、知识管理活动、知识管理流程、知识资源保密管理、知识库编码、知识采集、术语语义网、知识集成、知识迁移、知识评价和知识管理系统维护等方面进行规范,为知识管理工作的推进提供全面的规范与指导,促进知识管理工作的科学高效开展。

研发中心通过研究并借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生产力与质量中心等国家或组织的知识管理标准体系建设思路,以及对波音公司、NASA、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等的充分调研,结合实际规划了研究院的知识管理标准体系(见图6)及制度体系(见图7)。

图5 知识资源价值评估及交易机制研究思路

在标准体系及制度体系的框架指导下,编写并完善了2 项知识管理制度及10 项知识管理要求征求意见稿(或初稿)。具体包括:《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知识管理办法(暂行)》征求意见稿;《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知识评审办法(暂行)》征求意见稿;《显性知识资源采集通用要求》征求意见稿;《基于Word模板的知识资源采集要求》征求意见稿;《知识资源分类通用要求》征求意见稿;《知识管理系统与业务系统集成要求》征求意见稿;《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基于专业维度分类的知识管理要求》征求意见稿;《知识管理实施要求》初稿;《知识术语地图建设、维护及使用要求》初稿;《知识资源批量处理要求》初稿;《知识资源借阅管理要求》初稿;《情报知识资源采集要求》初稿。

表1 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知识资源交易方式建议

3.研发中心的知识资源体系建设

(1)专业知识库

为深入推进研究院的知识管理工作,系统梳理技术专业知识资源,推动知识管理深入业务流程实践,研发中心以背景型号、重大预研项目以及总体共性关键技术攻关为需求牵引和应用依托,按照“领域层—系统层—专业层—专业方向层”确定了研发中心专业结构树,编制了研发中心“十二五”专业梳理计划,分层次、分领域、有重点地加强专业技术的知识管理工作。计划每年选取5~10 个专业,按基本内容、经验禁忌、故障案例、共用模型、发明专利、科技成果、标准规范等10 类知识资源类型开展知识资源整理工作,并完成向研究院知识管理平台的上传和入库工作。

2012年,研发中心选取了战略研究、运载火箭总体设计、热控设计等11 个专业作为专业知识资源梳理的试点专业,组织梳理各专业的体系结构树,按照10种类型分门别类,并经过“研究室—研发中心—研究院”三级评审,对知识资源的内容、范围、层次进行全面审核把关,实现了专业知识的系统、完整梳理,为知识后续的共享与利用提供了基础及保障。

图6 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知识管理标准体系图

图7 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知识管理制度体系图

(2)专家访谈

按照研究院关于开展专家访谈工作的部署和相关要求,研发中心对承担的院级专家访谈工作提前筹划,制定并实践了访谈专家确定、成立访谈组、草拟访谈提纲、访谈提纲审议及上报、访谈实施、整理访谈记录、形成专家访谈成果等专家访谈工作流程,为有效开展工作提供了保障。借助院级专家访谈工作的契机,还积极开展研发中心的专家访谈工作。

以访谈的形式挖掘专家积累多年的隐性知识,为技术人员传承知识,掌握成熟的技术思路,实现技术创新具有较大的帮助作用,同时专家们以个人魅力、较好的个人品质向员工们展现了老一辈航天人的风采,为研究院员工,特别是新员工了解航天、投身航天、矢志航天树立了典范。

通过此次专家访谈工作积累了经验,也深刻认识到专家访谈是一种有效的且操作性较强的隐性知识挖掘方法,是减少企业优质知识资源流失的重要途径,后续将进一步加强专家访谈工作,扩大专家访谈的范围,建立专家库体系,对中心级专家、室级专家和外部专家进行管理;建立专家访谈长效机制,对专家库中的专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访谈,持续挖掘专家经验;建立专家访谈反馈机制,定期将知识管理系统中对访谈内容的评价和评论反馈给相关专家,请专家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或修正,增强互动性。

(3)外协成果知识库

通过外协工作的形式,研发中心可利用成熟的技术成果进行研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研发中心的预研创新效率。目前,研发中心每年均有一定的外包合同进行签订和履行。为了加强研发中心外包合同成果的共享,促进外包合同的技术成果转化,研发中心特别设计了外包成果摘要模板,要求外包合同提出人在合同验收后一个月内将外包成果摘要上传至知识管理系统,系统地管理研发中心外包合同,充分发挥外协作用,避免重复工作,提高研发效率。

(4)培训课件知识库

培训是提升员工技术水平和拓展知识面的重要途径,研发中心作为创新型单位尤其重视员工培训。研发中心将培训与知识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将培训课件提交到知识管理系统,提高培训知识的受众范围和有效期限。

(5)小帖士

为将知识资源管理落到实处,研发中心实施了专业小贴士每日一期制度。简明扼要地介绍各个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技术和典型案例,为促进知识共享和建立学习型研发团队提供支持。每个研究室负责一周并依次轮换,室内各个专业依次轮换,确保专业知识在各领域和各专业上的广泛覆盖。目前已形成专业技术小贴士650 余期,为各室之间、各专业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提供了平台。

经过3年来的不懈努力,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知识管理工作已经迈出了关键性的第一步,后续任务将更加复杂和艰巨。需要决策层的引导和推动、各部门的协同配合、全院员工的广泛参与,加大知识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扩大知识管理业务活动的应用范围,促进知识管理业务与传统业务的有机融合,将知识管理工作做实做细,力争用10年时间完成知识管理工作从型号推进到全面深化、再到持续发展的三个阶段转变,将研究院打造成以知识利用和创新促进效益增长的知识型企业。◄

猜你喜欢
研究院专家评估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
不同评估方法在T2DM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致谢审稿专家
工程技术研究院简介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从心所欲不逾矩——为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70周年作
不是我!是他捣乱!
请叫我专家
专家面对面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