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业技术体系的知识管理研究与实践

2013-01-18 06:00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向菁王英浩刘靖东谷立祥
航天工业管理 2013年5期
关键词:总体设计研究院研制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 向菁 王英浩 刘靖东 谷立祥

知识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核心要素。2009年,国家标准局颁布了知识管理框架、术语、组织文化、知识活动、实施指南、知识评价等六大部分的标准(GB/T 23703.1-2009~GB/T 23703.6-2010),标志着我国的知识管理已逐步向规范化方向发展。

中国航天具有50多年的型号研制历程,积累和沉淀了型号研制、系统工程管理等众多成果和经验,如研制试验文件、科技成果、标准规范、试验数据、经验教训、专利等,但这些信息零散分布在各个部门及个人手中,而且大量知识存在于专家、设计人员的头脑中,无法显性化展示。信息的分散导致无法有效整合形成有价值的知识,使得知识资源在研制部门之间、型号队伍之间的共享和利用率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技术的传承和能力的拓展,影响了航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挥,而知识管理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手段。

一、知识管理现状及需求

目前,NASA 等国外航天机构已全面实施了知识管理,从知识管理战略规划制定、知识管理系统开发与实施、企业知识门户的建设、知识管理文化的形成等多方面不断推进企业智力资产的积累、管理和利用。在国内,以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为代表的军工企业成立了专业化知识管理队伍,开展编制专业技术手册、开发企业知识库、建立知识入库评审体系等知识管理活动,在知识管理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效。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作为总体设计和系统集成单位,在50多年的型号研制和系统工程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宝贵的航天技术与工程实践的知识,但知识在单位、部门、员工之间尚未形成积累、共享、集成、创新的有效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技术创新及核心竞争力的发挥。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目前已颁布了知识管理10年战略纲要,知识管理作为总体设计部新总体战略下的重要一环,需要通过严密的顶层策划、明晰的管理思路、健全的规范体系形成知识的长效积累机制,方便员工快捷、有效地获取知识,通过提供规范的参考平台并融入研发活动与流程,最终实现提升创新能力的目标。

二、工作思路与方法

1.构建专业技术知识管理体系

结合专业技术体系与研制流程的梳理,分阶段、分步骤梳理专业技术知识资源,逐步建立基于流程推送、设计推理的专业技术知识管理体系。

在知识梳理阶段,系统梳理专业知识资源,构建专业维度知识元模型,建成知识数据库,高效、方便地实现“人找知识”。

在知识推送阶段,基于详细、全面的研制流程梳理,根据研制项目和研制节点逐级细分知识资源,主动向专业研制人员推送,系统、全面地实现“知识找人”。

在知识推理阶段,依据设计要求、优化策略和许可准则自动开展设计工作,自动进行设计流程推进和设计状态转换,设计完成后自动进行知识获取,知识工程与信息化建设、流程建设充分融合,全面建成“智慧系统”。

2.基于专业技术体系的知识梳理

明确研究院专业和技术的内涵与构成要素是构建基于专业技术体系知识管理的基础。要明确专业技术评价标准与现状,确定不同专业建设、技术开发的策略和方法,根据战略规划目标,制定技术成熟计划和专业成熟计划,在明确知识要素的基础上依据专业技术体系梳理知识资源,确定知识管理策略。

(1)内涵及要素构成

专业和技术的内涵与外延含义众多,应结合研究院科研生产实际明确专业和技术的内涵及要素构成。专业是具有相近的基础设计(工艺)理论与方法、数字化技术与工具、试验技术与条件、工作内容与流程、研制经验与知识管理的设计活动的组合体。技术是专业与任务需求相结合产生的具体应用。按科研生产分工与流程划分,研究院具有设计、试验、工艺三大类技术。专业及技术的要素构成见表1。

(2)知识分类

可通过调查访谈、会议研讨等方式搜集研究院科研实践中通用、实用、易用的知识资源类型,结合研究院近年来专业技术体系梳理结果归纳提炼构建专业层面知识管理元模型(见图1),将设计师手册、设计流程、标准模板、报告、论文、综述、经验、案例、标准、规范、专利、技术情报等内容按元模型进行归类,构建包括基本内容、经验禁忌、故障案例、共用模型、最新发展、最佳实践、学术论文、发明专利、科技成果、标准规范等十大类知识资源类型的专业知识管理元模型,并从专业的设计理论与方法、试验技术与条件、数字技术与工具3 个层面结合专业流程与工作内容,围绕成熟度、战略重要性、竞争性的评价标准确定各专业的知识管理策略。

表1 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专业、技术要素构成

图1 专业层面知识管理元模型

(3)知识梳理流程

在明确基于专业维度知识资源类型基础上,通过梳理专业结构树、专业研制流程,对照专业知识管理模型梳理10 个维度知识资源以及知识评审制度,明确知识资源梳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最后将知识资源上传数据库供查询利用(见图2)。

在图2中,遵照研究院新体系建设技术树梳理的思路,专业结构树梳理到专业层和专业方向层。专业研制流程梳理,一方面以研制的阶段步骤或重要里程碑为划分依据,按照“方案阶段—初样阶段—试样阶段—定型阶段”梳理业务内容,明确专业输入输出内容;另一方面按照每一阶段不同业务工作流程细分工作步骤。结合研制流程、十大类知识资源类型梳理专业知识资源并与之对应和明确,实现知识资源梳理与研制流程紧密结合,为基于流程推送的知识管理创造条件。建立知识资源审理制度,各单位成立知识审理专家委员会并下设专业组,负责知识资源的审核、知识资源级别和状态评估,通过设计人员梳理、专家经验访谈等形式沉淀、固化设计知识,定期召开知识审理会,确保知识资源的准确性和可用性。经过知识资源审理的知识上传到数据库或平台系统供查询与应用。

三、知识管理试点应用

图2 基于专业维度知识资源梳理流程

总体设计部从专业技术体系入手,建立了专业知识管理元模型,研究知识资源分类方法与流程,总结形成了《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基于专业维度分类的知识管理要求》,并作为规章制度为全院知识资源梳理提供指导。

2011年,总体设计部在全院率先开展知识管理专业试点,选取气动专业开展试点工作,对气动专业结构树进行了梳理,结合研制流程及知识资源类型梳理了基本内容、故障案例等十大类知识资源,并完成了知识资源入库等工作。该项试点工作获得了研究院的好评,提炼形成了规范、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可将成果与经验在全院推广应用。

2012年,总体设计部进一步扩大了专业试点范围,对九大专业进行试点,并在前期研究的基于专业维度分类知识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专业知识资源梳理的颗粒度,建立由科技委专家、部室专家构成的知识评审机制,以确保知识资源梳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通过知识管理专员、知识管理系统员等人员队伍构建,保证知识资源梳理、知识资源应用的责任落实。

知识管理是助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工作,后续知识管理工作将通过严密的策划、清晰的思路和规划、健全的体系,分阶段、分步骤持续深入推进,为将研究院打造成知识型、智慧型的国际一流宇航企业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总体设计研究院研制
璀璨浦江、魅力上海
——“永远跟党走”黄浦江两岸光影秀的总体设计考虑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
工程技术研究院简介
仿生眼的研制有新突破
“天问一号”火星环绕器总体设计综述
从心所欲不逾矩——为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70周年作
不是我!是他捣乱!
典型旅游公路总体设计思路和方法总结
一种新型固定翼无人机的研制
XV-24A垂直起降验证机的研制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