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视野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研究

2013-01-21 18:13王武朝
中州大学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新型农村城镇化农民

王武朝

(郑州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系,郑州450044)

每年春运大潮一票难求的无奈,农民工客死在繁华的城市街头的凄惨,空巢老人的无助,留守儿童的孤独,新一代打工族的屌丝生活都让我们重新思考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的办法。中国的问题从根本上讲是农民问题,让农民不离本乡本土能增加收入,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提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就是让亿万农民就地实现城镇化的务实之路,是让农民把自己的家园建设成为宜居的田园城市和美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农村发展的历史必然选择

1.农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不断改革和调整农村的经营体制,最大限度地释放农村经营体制的巨大潜能,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农民已由解决温饱向建设小康社会迈进。农业生产方式已由传统的以手工人力作业转为机械化时代,导致农业生产的时间也大大缩短,土地所需的劳动力也大大减少,从土地上解放出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他们大部分都从事非农业生产,如从事手工业加工、农副业生产和到城市打工,有的已经完全脱离农业生产,常年从事第三产业,成为自由职业者。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状况也让人担忧,如何让这些人通过合适的渠道实现安居乐业,农村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就成为农村发展的必由之路,让农民就地城镇化,“离土不离乡、就地市民化”,不再背井离乡就能享受现代化发展的成果,成为各级政府的共同心愿,更是亿万农民的心声。

2.农村生活资料更新的需要

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吃穿不成问题后,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房屋和家具。农村生活资料更新的重要过程就是通过青年一代的结婚进行居住更新。[1]在同老乡的交谈中,得知现在农村的结婚成本很高,男方仅盖新房就需要20多万元,加上家具、聘礼和婚宴10多万花销,总体算下来要30~50万元不等,这笔开支老乡也算过账,如果用在县城买房或小城镇建房更划算。这就为小城镇的建设提出需求,房屋建多大?房屋的结构和布局如何设计?在哪选址更有利于长远建设和发展?需要各级政府可通过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合理规划和政策引导,吸引周边农民把建房成本投到社区建设,因势利导,促进当地农村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3.农民对现代文明成果的需求

互联网时代信息资源共享了,农民通过网络了解到外面的世界,对现代文明成果的需求日益迫切,不仅要求住楼房、开汽车,逛公园、看电影,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更要求子女享有同城市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但现状是每天都有一所农村中小学关闭,农村学生失学率、辍学率居高不下;随父母到城市就读的孩子因身份问题和高额的择校费而被拒之门外,农村适龄学生上学难,农民子女接受教育难的困境,虽已日渐改善,但要从根本上进行解决,需要统筹城乡规划总体战略,加快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优化教育资源,缩小城乡差距,维护教育的公平,让农民子女能在自己家门口接受优质教育,提高整体教育素质。

4.新生代农民观念的改变

近几年的城市“用工荒”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突现出的新问题,说明新生代农民工的观念正在发生转变。新一代农民工大多为80后90后,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的一代,很多从小就随父辈在城市成长,感受到父辈打工的辛酸,生存的艰难,不愿再走父辈的老路。与父辈相比,他们的择业、消费、居住和自我发展等观念都发生很大改变,他们涌入城市,不仅为了挣钱,而是为了能学到技术和本领,回老家自己创业,或寻找能在城市稳定下来的机会,享有与城市人口一样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新一代农民工已不愿做城市“屌丝族”,更愿意享受家乡的青山绿水,他们的心声是“如果在家乡能找到类似待遇的工作,肯定会考虑回家乡工作。”这就需要对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不均衡的区域发展战略进行修正和调整,“四化”协调发展,让亿万农民“就业不离家,进厂不进城”,就地享受现代文明成果,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务实之路。

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理论依据与现实成功案例

1.“田园城市理论”

19世纪末,英国城市规划师、社会活动家霍华德(E.Howard)提出田园城市的概念,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田园城市实质上是城和乡的结合体。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掌管。霍华德还设想,若干个田园城市围绕中心城市,构成城市组群,他称之为“无贫民窟无烟尘的城市群”。中心城市的规模略大些,建议人口为58000人,面积也相应增大。田园城市是以宽阔的农田林地环抱美丽的人居环境,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一切福利结合在一起的生态城市模式。田园城市理论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理论参考,可以有效指导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新型农村社区

新型农村社区是在一个或多个行政村的基础上,统一规划和建设的基础设施完备、服务功能齐全的新型社区,让农民不远离土地,又能享受城市化的管理、服务和保障。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就是按照城市的标准建设农村,把农村实际和城镇化结合起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让城市和农村错落分布,在农村营造一种新的社会生活形态,让农民过上像城里人那样的生活。新型农村社区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路径选择,让城镇化与工农业发展相适应,以农民为主体,就地实现新型农业现代化。新型农村社区是向着现代化城市转变的过渡性社区,处在中国城市链的最末端,其建设规划具有农村特色的独特性,不失其田园风光,又能让居民享受到城市丰富的公共资源和便利生活,让世代农耕的农民共享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所带来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2]

3.河南省巩义市竹林镇的建设实践

享誉全国的明星镇——河南省巩义市竹林镇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典型代表,竹林1994年由村建镇,现全镇拥有工商企业80多家,2011年产值达到37亿元,人均产值、人均收入位居全省、乃至全国小城镇前列,被确立为“联合国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试点”和“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竹林镇以“工业强镇、旅游兴镇、文化塑镇”的发展战略,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根据自身的工业优势,贯彻了“两高一带”的发展思路,即“企业高度集中,居民高度集中,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竹林镇的整体规划以“生态宜居繁荣现代”为核心,积极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实现了“村变镇、镇变城”即由山沟穷村到经济富村,由工业兴镇到建设生态城镇的实践目标。居民安居乐业,楼房依山而建,错落有致,街道干净整洁,呈现出“两端青山绿茫茫,中间白墙红瓦房,庭院个个赛花园,幸福就在密林藏”的田园城市风光。

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路径选择

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在全国各地都有很多成功的实例,总体归纳起来可分为以下几种建设类型,各地区可根据自身的地方特色和资源优势,进行合理规划和建设。

1.工业带动型

我国的耕地面积有限,经过多年的实践表明,通过提高单位面积的农产品的产量来增收的潜力已不大。要想实现农民就地城镇化的目标,就需要改变农村经济结构中农、副、工的比重,重点扶持乡镇工业的发展。乡镇企业的发展有以下三种途径:(1)原料加工,对本地区农副特产进行精深加工,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2)民俗产品加工,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或具有民间工艺品特色的地区,根据自己的风俗文化,对一些民俗产品组织规模生产,既可以保护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可以增加收入;(3)制造零件加工,在离大中城市较近的农村,可为当地大企业加工零部件,让“工业下乡”是让“工业反哺农业”的最好途径。各地在引导和支持乡镇中小企业的发展的同时,可因地制宜进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仅为企业解决了劳动力,也为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同步发展。

2.旅游资源型

我国的广阔农村不仅有迷人的田园风光,更有壮美的山川河流,还有淳朴的乡风民俗,这些都是农村宝贵的旅游资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有了更多的经济支持和闲暇时间,都愿意走去,到全国各地去领略各异的人文地理景观,感受不同的风俗文化。各地区要挖掘自身的资源潜力,进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自然风光资源,如:山川、河流、特色生物等,要以游览观光、休息疗养、体育娱乐休闲等项目进行规划建设;独特气候与天象景观,如:温泉、山庄等,以适宜于避暑、避寒、疗养、治病等特色进行建设和宣传;人文旅游资源,如历史遗迹、石窟石刻、古建筑等,要进行保护性开发和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如:特殊民俗礼仪、习俗风情、节日庆典、民族艺术和工艺等,加大建设和投入,扩大宣传,吸引游人参与,提高知名度;地方风味美食资源,如富有特色的地方风味美食、特产名品、特色市场与著名店铺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以饮食购物为引导,提供好服务,让游人吃的放心满意。

3.特色农业型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差异大,物产丰富,各地区将本地区特有的农副产品进行保护性开发,规范性种植,规模化经营。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将农民组织起来,进行分工和合作,特色植物进行规模化种植,动物类进行规范化养殖,农副产品进行规模化深加工,最终制成消费品,直接进入市场。并拓宽其销售渠道,组织专业营销团队,让这些特色产品,吸引更多人来品尝,不仅在全国畅销,而且走出国门,誉满全球。

4.交通枢纽型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已深入到田间村落,各地在进行城镇化建设时,都着力构建半小时城区交通圈或一小时城乡经济圈。在新农村建设中,可根据自身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以建设交通、物流服务型新型农村社区,建立以客货的中转、发送、到达所需的多种运输流转的综合服务设施,作为大交通网的一个物流节点,做好服务,同时也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农产品的推销提供平台。

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优势和展望

随着各地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的推行和发展,已越来越得到广大农民的接受和认可,农民作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和最大的受益者,已通过实践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积极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已形成各方达成共识,上下联动协同努力,建设美丽新农村。

1.整合土地资源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富裕了都想改变自己的居住状况,一些农村基层政府缺乏规划意识,随意批宅基地;一些农民因土地法制意识淡漠,将责任田或自留地就变成了宅基地;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通过考学、当兵等方式实现了从“农民”到“市民”的转换,但在农村一定要留有自己的宅基地;还有一些农民认为宅基地为私有财产,千方百计批地建新房,多要多占,新屋建成后不拆旧房等这些情况使老宅空置着,新建房随意乱建,造成了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因此,在农村住宅重新修建过程中,通过合理规划和政策引导,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实现集中居住,通过统一规划建设基础设施,不仅节省建设成本,而且有利于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同时,对空心村进行改造,将废旧的宅基地、场院、村舍道路进行复垦整理,形成大面积田地,以便于现代化耕种。通过对农村土地资源的整合,不仅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还为工业用地和城镇化建设提供支持,保证经济的持续良性发展。

2.缓解大中型城市的压力

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会造成了人口膨胀、环境污染、治安恶化、交通拥堵、能源紧缺、就业困难等城市病,加剧城市的负担、制约城市的发展,引发市民的身心疾病等。大量进城务工人员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自身对就业城市没有归属感,生存状况恶劣。将工业化和城镇化结合起来,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比如把零部件的生产转移到小城镇,支持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让农村群众能就近、就地、就便地从事适合他们的工作,不仅缓解城市的压力,而且让农民就地进行职业转移,享受城镇化发展的成果。

3.节约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成本

我国农村面积大,再加上重复性的修建,虽然已投入巨额资金,但农村基础设施整体改善不大,严重阻滞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将对农村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重新分配,以农业现代化为引导,科学规划和建设农田水利等生产性基础设施,有利于资源的节约利用和机械化耕种;集中居住将改变过去农户居住分散,统一规划建设水、电、路、通信等生活性基础设施,避免资金的重复和浪费;社区建设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机构,改变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差,教育落后的现状;对荒山、滩涂和湿地进行保护性开发,将治理改造和天然林资源保护结合起来,让生态环境建设与农村经济持续长久发展。

4.吸引社会财富投资农村建设

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发展观光农业,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结合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改变农村传统经济结构,将农业生产和观光旅游结合起来,为人们提供休闲、度假等优质服务,寻找回归田园的惬意;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从源头上要着力发展绿色农业,不仅改善生态环境,还节约能源和资源,为人类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新鲜的空气和健康的食品。

5.保留农村淳朴的乡风民俗

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陌生、冷漠和功利化,诚信的缺失,使人与人之间更难沟通、理解和宽容,随着社会的急剧转型,传统美德已被经济发展的浪潮掩盖,社会普遍缺乏公德心、相容相让和互相关爱。乡风民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展现了中国人尊老爱幼、仁爱、善良、勤奋、节俭、敬业等传统美德,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传统村落的消失,很多乡风民俗也即将被淡忘或丢失。[3]新型农村社区在同一地区是由一个村或相邻的多村合并建设,人与人之间基本上都熟悉,保持相同的风俗习惯,记忆中保持着共同的社会经验,保留相互信任的关系,遵从相同的道德标准,建立一种以诚信、互助和仁爱的友好关系。保留淳朴的乡风民俗,构建守望相助、尊老爱幼、和睦相处、其乐融融的新社区。

6.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中国的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三农”问题,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以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为主导,以工业化为中心,以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为推力,让农民收入增加,安居乐业,在广阔农村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目标,把农村建设成为美丽的田园城镇,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1]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1.

[2]吴业苗.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如何可为——以城乡一体化为视角[J].社会主义研究,2012(3):65-69.

[3]于春江.试论民俗在村民自治中的作用[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3):79-80.

猜你喜欢
新型农村城镇化农民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新型农村合作经营组织财务管理的特殊性研究
乡村振兴视域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难点与对策——以潍坊市为例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研究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城镇化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应对之道
城镇化与报纸双赢——二论赢在守护这张纸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