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延安市奶业发展的思考

2013-01-21 01:16高永利胡建宏
家畜生态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奶类延安市奶业

高永利,胡建宏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陕西杨凌712100;2.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延安市位于陕西北部,土地总面积3.7万km2,现已形成以林果、棚栽、草畜三大产业为主体的农村特色主导产业格局。近年来,延安市畜牧工作以中央1号文件为指导,围绕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主题,依靠科技进步,推进标准化养殖,使延安畜牧业有了一定的发展。据统计,2009年全市奶类产量达到5840t,全年实现畜牧业产值9.1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6%,农民人均牧业收入400 元。目前,延安市的畜牧业还处在传统养殖方式仍占主导地位的阶段,特别在奶业方面发展较滞后,奶牛养殖和乳品加工企业少,奶类人均占有量和消费水平较低。本文通过分析延安市的奶业发展现状,指出了延安市奶业发展目前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旨在为延安市的奶业发展提供参考。

1 延安市奶业现状

新中国成立至1979年,延安地区奶业发展缓慢,奶类产量较少。据统计[1],1980年延安地区奶类产量246t,1990年1049t,2000年2269t,2006~2011年奶牛养殖存栏数和奶类产量见表1。1980年至2010年30年间奶类产量增长了28倍。2010年,全市奶牛养殖存栏数2469头,据全球分析网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乳制品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10年全国奶类人均占有量为27.92kg,陕西省奶类人均占有量为60.14kg。而延安市2006~2011年奶类人均占有量仅为3kg左右见表2,与全国及全省水平差距甚远。

2 延安市奶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政策支持与发展措施欠缺

自从1980年延安地区奶类产量有所记载以来,延安并没有出台有关奶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直到2002年,延安市出台的《关于加快草畜产业化建设的实施意见》中,在奶业方面提出了奶类产量2005年达到3000t、2010年达到5000t的目标。在2009年制定的《延安市畜牧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中提出了到2012年奶牛存栏3000头,奶类产量8500t的目标。但在生产过程中没有针对奶业发展的目标提出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相关措施,2008~2011年奶牛存栏数平均在2 400头左右,奶类产量平均6938t见表1。由此可以看出奶牛养殖缺乏吸引力,奶类产量提高不明显。

2.2 适度的养殖规模没有形成,产业化水平不高

规模化饲养是集约化的前提和必要的载体,目的是将先进的饲养技术集成后实施,以达到提高科学饲养水平、增产、提质、节本、增效的目的。目前,延安市适度规模化养殖比重较低,规模较大的荣森畜禽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存栏奶牛500多头,宝塔区奶牛场、圣星乳业等存栏100 余头,养殖管理较先进,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养殖小区。截止2011年,延安市奶牛存栏数2359头,不及陕西关中一个规模奶牛场的存栏数,大部分奶农为5~8头至10多头的小型养殖户,养殖规模小,设施差,农民散养户达80%以上。畜牧产业化进程缓慢,畜产品加工滞后,缺乏带动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2]。大多数养殖户参与产业化经营深度和广度不够,大部分是自产自销,奶业产业化没有形成。

表1 延安市2006~2011年奶牛养殖存栏数和奶类产量Table 1 Cow population and milk output in Yan'an from 2006to 2011

表2 延安市2006~2011年奶类人均占有量Table 2 Consumption of milk per capita in Yanan from 2006~2011

2.3 有待加强对养殖户和畜牧专业人员的培训

目前奶牛养殖中存在饲料种类单一,精粗比例不当,饲料营养缺乏或不平衡,尤其是优质粗饲料供应不足,导致奶牛生产性能差异较大[3]。许多养殖户认为,奶牛在泌乳期应加强营养,因而过分看重精料的增加,造成营养过盛;而干乳期不挤奶,对营养要求低,便大幅减少精饲料用量,导致营养性疾病的发生。缺乏技术人才,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农村养殖户素质越来越差,加上事业单位机制不活,服务产业综合能力差,标准化养殖面小,科学养畜水平差,养畜的总体效益不高[2]。宝塔区除延安圣星乳业、宝塔区奶牛场存栏都在百头以上外,现有散养户近百户,大多数奶牛专业户是利用几孔窑洞、几间平房或搭建简易的牛棚作为圈舍,没有请专业人员设计,建造的牛舍不合理,场地利用率不高,采光、通风、供水、排水不便,饲养管理水平较低。目前,延安市每年完成培训市、县、乡三级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和养殖场(户)人员5000人(次)左右,但针对奶牛养殖的培训场次几乎没有,对奶牛养殖户和相关畜牧技术人员的培训相对不足。

2.4 防病意识淡薄,缺乏“防重于治”的观念

奶牛疾病是阻碍奶牛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做好奶牛保健与防病工作是奶牛饲养业的技术关键,实施科学、有效的保健措施,可避免或减少疾病发生,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增加经济效益[4]。宝塔区多数奶牛养殖户在日常饲养管理中,将奶牛养殖在露天圈舍或分散在村庄道路中,不注重防疫检疫与环境卫生的消毒,致使奶牛出现结核、布鲁氏菌病等人畜共患病。特别是家庭养殖户大多数采用人工挤奶,圈舍不经常清扫,潮湿脏乱,奶牛腹部及乳房周边沾满了粪便污物,奶牛乳房炎发病率高。调查结果显示,榆林市榆阳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为54.81%,乳区阳性率为25.22%,个体养殖户发病率高达59.17%,小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分别为54.30%和49.97%,个体户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最高,这主要与饲养管理较差有一定的关系[5]。毗邻榆林的延安个体户奶牛养殖方式基本一样,乳房炎发病率也很高,奶牛发病后才急于求医问药,造成投入增加,产出降低。

2.5 乳品科学的消费市场及消费观尚未形成

全国奶业发展规划(2009~2013年)指出,我国奶业正处于从数量扩张向整体优化、全面提高产业素质转变的关键时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从消费市场看,城镇居民的人均乳品消费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农村居民的人均乳品消费量只有城镇居民的1/5,随着人口增长特别是城镇人口大量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和消费结构不断改善,乳品消费需求增长空间巨大。延安市城镇化水平不高,大多数群众对乳的消费认识不足,且大部分消费者是城镇人群,农村消费市场还没有完全培育起来,奶类需求量少。

3 延安市奶业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3.1 需要政府支持,完善政策,加大财政投入

奶业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的产业,如果政府没有投入保障,农民承受不起风险。延安市应把奶业发展作为一种政府行为,把奶业发展与提高国民健康水平联系起来,把奶业生产作为发展畜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来抓。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重点用于良种繁育、防疫灭病、技术推广、科技教育与重要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6]。尽快制定扶持奶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制定适合延安市奶业发展的政策规划。完善扶持政策,落实相关产业扶持政策和奶牛保险政策,降低养殖风险,积极争取国家和陕西省奶牛养殖补贴项目,实施奶牛保险制度。

3.2 整合资源,建立奶牛规模化养殖小区

奶牛的规模化饲养有利于奶牛的统一管理和科学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奶牛养殖小区不仅可以使饲养品种优良化、饲喂饲料绿色化、使用兽药合法化、生产过程标准化、疫病防治制度化、生产环节生态化、产品质量安全化,而且还可以将散养与奶农家中的奶牛集中饲养,提高奶牛产奶量,增加收入,降低奶农养牛风险[7]。延安市要加快以奶牛小区为主的规模养殖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奶业规模化的进程,加大对诸如“圣星牌”鲜奶生产和吴起荣森畜禽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乳品加工企业的支持力度,促使其成为延安市奶业龙头企业。同时采取多种措施,支持奶农专业生产合作社建设,通过引导散养户“进区入园”等方式,倡导“小区养殖,分户管理”模式,发展适度规模化生产。适度规模的奶牛养殖小区是实现“规模化养殖、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科学化管理”和推进奶畜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截至2010年,延安市已培育和扶持适度规模奶牛养殖户162户,规模养殖场(小区)养牛户18 户(包括肉牛),规模养殖场和适度规模养殖户的形成为建立养殖小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以此带动全市奶业的规范发展。

3.3 加强奶牛防疫工作,增强综合防控能力

多数奶牛场在管理中重视饲养、管理、治疗及配种,而忽视奶牛防疫及卫生保健。俗话说“挣不挣钱看饲养管理,赔不赔钱看卫生防疫”。因此,奶牛卫生防疫保健体系在奶牛业生产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8]。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和“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群防群控”的方针,扎实抓好奶牛疫病的强制免疫工作,确保奶牛疫病免疫率达100%。在生产中坚持生产发展和防疫保护并重的方针,加强奶牛的疫病防控。强化定期监测和重大传染病强制免疫,定期组织人员预防结核、布鲁氏菌病等人畜共患病及对奶牛危害较大的疾病,加强卫生保健,定期对环境卫生进行消毒,建立奶牛免疫档案。

3.4 完善良种繁育体系,扩大良种覆盖范围

根据奶牛地方标准,在科技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摸清奶牛群体状况,找出问题,不断选优淘劣,强化牛群质量,并有计划地购进种公牛精液,培育、推广高产牛群,走高、产优质及高效之路[9]。开展奶业科技研发水平,加快现代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加强奶业技术服务平台与推广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延安大学、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依托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抓好延安市良种繁育场,加快品种改良步伐。通过引进推广优良奶牛品种,广泛开展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技术,改良劣质低产奶牛,加快奶牛群良种化的步伐,提高奶牛单产水平。

3.5 进行标准化养殖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养殖户和业务人员指导生产的能力

加强实用技术培训,根据工作需要,制定年度培训计划,落实培训人员和经费,采取集中培训,以会代训,巡回培训和“请进来,送出去”培训等形式,适时开展各项奶牛实用技术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养殖户科学饲养水平。组织村级防疫员、养殖大户、养殖小区人员,进行奶牛常见病防治及实用技术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他们对疫病的预防能力和检测能力。要逐步加大培训范围,全市每年培训市、县、乡三级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和养殖场(户)人员达到10000人(次)以上,不断提高养殖户科学养畜和业务人员的指导能力水平,特别是要针对奶牛养殖户进行经常性地专场培训,以便他们适应新的饲养技术和管理水平。

3.6 积极发挥区域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提高奶牛产业化水平

延安土地辽阔,光照充足,延安北部7县区总面积2.09 万km2,占延安13 县(区)总面积的56.8%,牧业用地0.83万km2,占延安总牧业用地的83.1%[10-11]。宝塔区提出利用南川丰富的饲草资源和环境优势,以南泥湾镇为中心,建立肉牛生产基地和奶牛养殖小区,引导、鼓励城郊奶牛养殖户向小区集中,肉牛养殖大户向基地发展,逐步形成奶源基地和肉牛产区。《延安市“十二五”畜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力争到2015年全市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养殖全面发展,畜牧发展方式更加科学,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养畜综合效益进一步增强,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年生产奶1.5万t。《延安市城乡统筹发展畜牧业规划》中指出,延安市在畜牧业方面要重点建设五大基地,其中中部万头奶牛基地就是规划之一,发展规划对奶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7 调整消费结构,扩大乳品消费

牛乳被誉为营养价值最接近于完善的食物,人均乳制品消费量是衡量一个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对增加乳制品消费给予高度重视,加以引导和鼓励。从消费趋势来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食物结构的需求将发生明显变化,肉食结构将从以猪肉为主的消费向低脂肪、高蛋白的牛(羊)肉消费转变,牛(羊)肉的消费比重和数量会越来越大,乳产品消费也将从奶粉消费向鲜奶消费转变[13]。延安市要通过扩大城镇市场,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扩大学生“蛋奶工程”覆盖范围,普及乳制品知识,倡导乳品科学消费,拓展市场空间。2008年出台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明确建议,国内居民应提高奶类的摄入量,每人每天饮奶300g以上或相当量的乳制品才能达到合理膳食水平。如果按2011年延安市218万人口计算,一天的奶类摄入量应为654t,一年为238710t才能达到合理膳食水平,而延安市2011年的奶类总产量只有7563t。因此,加强奶类营养及需求宣传,对延安市奶类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奶业发展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1]严 明.延安统计年鉴[G].陕西延安:延安市宝塔区来宾印务,2011,178-233.

[2]贺 宁.对延安发展畜牧产业的思考[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1,27(2):11-12.

[3]马鲜萍.欠发达地区奶业发展的探索与思考[J].陕西农业科学,2007(1):112-122.

[4]许腊梅,于万才,史同瑞,等.奶牛的保健与防病措施[J].中国乳业,2005(2):32-33.

[5]马 杰,张 勇,赵献军,等.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流行病学调查[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3):126-127.

[6]武东明,杜森有.延安畜牧产业发展的方向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9):266-267.

[7]熊忙利,刘锐锋.陕西省泾阳县奶牛生产现状的调查[J].陕西农业科学,2010,56(4):88-90.

[8]张洪涛,孙晓玉,陈国福,等.奶牛防疫卫生保健体系的建立[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5(4):17-18.

[9]袁进升,侯 谱,牛华锋,等.杨凌示范区奶牛业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J].畜牧兽医杂志,2007,26(3):53-54.

[10]冯宏珠,崔志峰,杨明耀.延安北部七县牧草栽培的几点思考[J].草业科学,2005,22(4):63-64.

[11]崔志峰,魏建民,宋 珍,等.陕西省延安市种草养畜的现状、发展方向与前景[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32(5):62-63.

猜你喜欢
奶类延安市奶业
换届后,乡镇班子干事状态观察——以延安市96个乡镇班子为例
老年人不同生命阶段奶类摄入状况与成功老龄化关系研究
农业农村部:培育奶业知名品牌
中国15省(区、直辖市)1991—2015年中老年居民奶类摄入状况及变化趋势
第一章吃的基础课⑧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
乡村教师及学校面临的问题与发展取向——基于对延安市“国培计划”实施推进的实证研究
共同推动中国奶业全面振兴
奏响中国奶业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