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州县杨梅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探讨

2013-01-22 12:16谢卫华黄定祥马小华向群肖功平
中国果业信息 2013年12期
关键词:靖州鲜果杨梅

文/谢卫华黄定祥马小华向 群肖功平

【导读】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杨梅种植历史悠久,是湖南省唯一的杨梅特产县。作为当地颇具特色的“绿色产业”和“朝阳产业”,靖州县发展杨梅产业具有较大优势,但也面临着品种结构不合理、生产管理粗放、营销体系不健全和加工业滞后等系列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12年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各类水果 (含板栗、核桃等干果)栽培面积10 293.67 hm2,产量62 558 t,产值17 530.76万元。其中,杨梅栽培面积3 505.33 hm2,产量12 000 t,产值14 400万元,分别占全县水果面积、产量和产值的34%、19.2%和82.1%。无论是面积、产量、产值,还是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杨梅均居全县各类水果之首。

一、产业现状

到2012年底,靖州全县杨梅种植面积已达3 505.33 hm2,产杨梅鲜果1.2万t。杨梅市场销售价格分为三级,一级果售价20元/kg左右,二级果售价约8元/kg,三级果(残次果,主要用于加工)售价2元/kg,以平均售价12元/kg算,产值可达1.44亿元,加上苗木销售收入500万元,全县仅凭杨梅产业这一块产值就近1.5亿元。全县17个乡镇(管委会)、农林场栽培杨梅,面积在333.33 hm2(5 000亩)以上的有坳上、太阳坪和艮山口3个乡镇(管委会)。其中,木洞杨梅原产地坳上镇栽培面积最大,达1 934.1 hm2。

木洞杨梅有200多年栽培历史,品种较多,品质优异的有4个品种(系)[1]。其中,以木洞光叶杨梅和木洞大叶杨梅两个品种(系)(已通过省级审定登记)为主,种植面积为1 554.5 hm2,占全县杨梅栽培面积的44.3%。上世纪80年代,靖州县从浙江引进荸荠种和东魁杨梅,目前已成为当地杨梅主栽品种,栽培面积达1 815.2 hm2,占全县杨梅栽培面积的51.8%。近几年靖州县又陆续从福建、浙江等地引进黑瑞林、王子安海、早荠蜜梅等杨梅品种,栽培面积达135.6 hm2,占全县杨梅栽培面积的3.9%。目前,全县杨梅栽培品种已达16个。

随着杨梅产业的发展,当地杨梅加工业和贮藏业也得到快速发展。目前靖州全县有省级龙头企业湖南佰诺酒业、市级龙头企业湖南红湘之梅酒业、湖南湘百仕酒业和靖州绿源现代农业等杨梅加工企业10家。加工产品除传统的杨梅蜜饯外,还成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鲜杨梅果汁饮料、杨梅酒、杨梅干红干白等产品,全县杨梅果酒年生产能力已达10 345 t,杨梅蜜饯年生产能力为160 t。湖南佰诺酒业、湖南红湘之梅酒业和湖南湘百仕酒业等3家企业年加工杨梅果酒3 000 t以上。全县共建有大小贮藏保鲜冷库27个,库房面积2 350 m2,可同时贮藏杨梅鲜果48 t左右。这些冷库使杨梅贮藏保鲜期达到18天,有效地延长了杨梅鲜果的市场供应期。

随着产业的发展,靖州杨梅品牌也逐渐得到了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1988年靖州杨梅被评为全国名特优产品,1998年和1999年连续两年获湖南省优质水果金奖;2007年被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授予 “中国杨梅之乡”;2011年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和绿色食品认定。目前靖州县杨梅已注册的商标有 “木洞杨梅”“湘之梅”和“圣仕佰诺”等,其中,“圣仕佰诺”获湖南省著名商标称号。佰诺酒业生产的杨梅酒获第九至第十二届“中国·湖南(国际)农博会”金奖;湘百仕酒业生产的杨梅酒获湖南省食品博览会金奖、湖南西部农博会银奖、广西果酒品牌奖;绿源现代农业生产的杨梅酒获2012年湖南农博会金奖;大山食品厂生产的“白云寨”牌杨梅蜜饯获湖南农博会金奖。

靖州杨梅以鲜果销售为主,销售量为8 500 t左右,占生产总量的70.8%。市场以本省为主,还销往贵州、云南、四川、重庆、广东、广西和湖北等地。加工用梅3 500 t左右,占杨梅鲜果总量的29.2%,主要是当地企业加工,少量由果农、城镇居民加工。杨梅加工品除在省内销售外,还销往贵州、云南、四川、重庆、广东、广西和江西等省(区、市)。企业自销为主,委托销售为辅。

二、产业优势

一是土地资源丰富。靖州全县山地面积多达18.5万hm2,其中,海拔700 m以下、坡度小于30°、适宜种植杨梅的有8.68万hm2,占山地面积的46.9%。以板页岩和紫色页岩母质发育形成的土壤占85%,pH值大多在5~6.5之间,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2],非常适宜栽植杨梅等经济林。

二是气候条件优越。靖州县属中亚季风湿润气候带,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 266.6 mm,年均气温13.1~16.9℃,无霜期278~291天,≥10℃年有效积温为4 500~5 200℃,≥0℃年积温为4 976~6 166℃,最低气温(1月)为1.9~5.3℃,最高气温(7月)为23.1~27.4℃,年均日照1 337小时。夏无酷暑,冬少严寒,气候温和[2]。特殊的土质和气候造就了靖州杨梅特有的品质。

三是生态环境良好。靖州是全国森林分类经营示范县和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工程县,生物多样,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4.1%。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污染源少,生态环境良好,是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理想场地,这是全国其他许多地方难以复制的优势条件。

四是交通网络发达。靖州县境有焦(作)柳(州)铁路、国道209和省道222、319贯穿南北西东,包(头)茂(名)高速公路即将建成通车。全县已实现村村通,交通相对方便。但是,与交通发达地区相比,靖州与大中城市的距离在500 km以上,这是当地杨梅远距离配送销售的一个弱势。

五是人力资源丰富。全县农村有劳动力12.6万个,每个劳动力可供耕地仅1 700 m2,劳动力富余。县内普通劳动力日平均工资约100元,技术工日平均工资150~200元,相比全国其他地区,劳动力成本较低。

六是市场前景看好。杨梅具有众多的营养保健功能,如生津止咳、消暑解渴、助消化、止呕、利尿、治痢疾、抗氧化、调节血脂、降低胆固醇和血糖等,深受消费者喜爱。据报道,杨梅果核中的苦杏仁苷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功能。杨梅是我国特产果树,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海南岛以北区域,主产区有浙江、福建、江西、湖南、云南和广西等省(区)。国外仅朝鲜、日本有少量杨梅栽培。2012年全国杨梅栽培面积约16万hm2,产量不到60万t。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一些大中城市,优质杨梅鲜果销售价格高达30~40元/kg,在县内售价也在20元/kg以上,且供不应求,是目前国内外售价较高的水果之一。除鲜食外,杨梅还可作为食品加工原料,杨梅酒、杨梅干红、杨梅干白、杨梅蜜饯等加工产品也很受市场青睐。靖州地处湖南西南部,距广东、广西、香港、澳门等地市场相对较近,距杨梅主产区之一的浙江较远,且浙江杨梅市场主要是华东地区。另外,福建、广东和广西等地所产杨梅成熟期在5月中下旬,而靖州杨梅成熟期在6月中下旬,可以错峰上市。随着保鲜贮运技术的改进和交通条件的改善,靖州杨梅鲜果不仅可以供应周边省(区)市场,还可反季节销往港澳地区,甚至出口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因此,杨梅鲜果及加工产品发展空间巨大,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七是政府高度重视。近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大湘西开发战略,着力扶持湘西地区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建设,靖州杨梅产业化开发已被列为湘西开发重点项目和武陵山片区区域扶贫攻坚开发项目予以扶持。靖州县委、县政府已把杨梅产业作为全县六大经济品牌之一予以重点开发,列入了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编制靖州杨梅产业中长期(2010—2020年)发展规划,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八是技术优势明显。全县有农林专业技术人员217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13人,有全国园艺学会杨梅分会会员2人。农村有一大批多年从事水果生产的技术工人、农民技术员和科技示范户。多年来,当地相关职能部门、科技人员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作,进行杨梅品种选育、贮藏保鲜、精深加工等技术攻关,取得了一定成效。如实施的“靖州木洞杨梅品种选育与推广”项目获2005年度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怀化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开展了杨梅太空育种和杂交育种项目,有望选育出新品种;探索了杨梅优质丰产栽培、矮化速生丰产栽培和标准化栽培新技术,制订了木洞杨梅鲜果、木洞杨梅栽培技术规范和木洞杨梅包装规范等3个地方标准。目前靖州杨梅贮运技术已达国内先进水平,库外有效保鲜期达5天,库内有效保鲜期达18天,有效公路运输距离在520 km以上,有效路铁运输距离在1 887 km以上,突破了传统的市场时空限制,进入北京、重庆、深圳、武汉和南宁等大中城市市场已成为可能。在杨梅深加工方面,与有关科研单位合作研究的杨梅果醋系列产品已成功问世;利用果核提炼精制植物油已取得突破,市场前景乐观。

九是经营方式多样。靖州县杨梅产业开发,主要实行“政府引导,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及农户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经营方式。全县有1.2万户、5.04万人从事杨梅产业,其中,种植规模在0.67 hm2以上的有3 200余户。同时,全县林权登记到户率达99%,农户林地承包权得到了充分保证,给果农发展杨梅产业吃了定心丸。

三、存在问题

一是品种结构不合理。目前全县人工栽培的杨梅品种以中熟品种为主,80%的杨梅鲜果在6月5—25日成熟。上市期前后约20天,既给采收、销售、贮藏和加工带来了很大压力,又因鲜果销售期短而限制了市场的做大。

二是管理粗放。部分果农认为“栽培杨梅不必管理”,杨梅园管理比较粗放,既不松土施肥,又不整形修剪,致使单产低,大小年结果明显,品质参差不齐,树势提前衰老退化,栽培经济年限缩短,市场供应不稳定,价格波动幅度大,影响产量、质量和效益的提高[2]。

三是规模不大。靖州杨梅栽培面积仅有全国杨梅栽培大县的一半,产品供不应求,鲜果销售价格居高不下,有些品种产地售价在30元/kg以上,已接近或超过大中城市的销售价格。从某种意义上讲,杨梅对普通消费者来讲是“礼品”,还不是商品[2]。湖南佰诺酒业、湘百仕酒业等加工企业,如果达到现有设计生产能力,每年要消耗杨梅鲜果2万t以上,仅佰诺酒业一家就要6 000 t多,现有产量无法满足鲜销和加工需求。

四是加工滞后。2012年全县杨梅果酒产量只有372 t,只占加工能力的3.6%;加工杨梅蜜饯45 t,只占加工能力的28.1%;全县加工消耗杨梅鲜果1 039 t,包括果农和城镇居民泡酒加工在内,杨梅鲜果加工率也只有29.2%;销售收入1 234万元,利税248.6万元,实现就业167人。由于加工企业面临资金周转难、怕产品积压、原料供应不足等问题,整个杨梅加工业还处在建设起步阶段,规模小、效益低和缺乏市场竞争力。

五是基础设施不配套。因资金投入有限,杨梅生产基地道路、水利、无害化处理等基础设施没有完全配套,制约了杨梅标准化生产、无害化处理和休闲观光业开发。鲜果采后商品化处理能力弱,无规范化的交易市场,冷藏库容量小,缺乏冷藏运输车,杨梅鲜果采后不能及时处理,无法远距离配送。杨梅加工企业的水、电、路等配套设施落后,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六是市场建设滞后。目前靖州县境内还没有一个规模较大的杨梅专业销售市场,大多数果农在路边摆摊设点交易,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为主;销售网络不健全,在大中城市没有一个直销窗口;缺乏大的产业集团,杨梅“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不完整;合作社、物流和中介等销售组织不发达,靖州杨梅专业合作社组建时间不长,组织化程度低,杨梅销售量占杨梅总产量的比例还不高,带动农户数量有限;龙头企业受资金、仓储等条件的限制,实际生产量与加工能力有很大差距,收购加工杨梅鲜果数量少,龙头带动作用不明显。此外,相关部门多年来只注重生产环节的研究和技术推广,忽略了市场信息体系建设,特别是对产品销售环节的支持和投入较少,销售人才匮乏。

七是融资困难。不论是企业还是果农,均存在融资困难瓶颈,企业规模小,不能扩大生产,无法发挥现有产能;果农不能扩大种植规模,也无力进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四、发展对策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认识。要搞好杨梅产业建设,各级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应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产业强县这一发展思路上来,突出发展重点。成立以县委、县政府领导任组长,各职能部门领导为成员的杨梅产业化开发领导小组,设立专门产业化办公室,全面负责杨梅的发展规划、组织、协调、指导、检查等工作[2]。各主产乡镇 (管委会)也要设立杨梅开发办公室,负责本乡镇杨梅生产基地建设及组织开发工作,使杨梅产业开发做到组织健全、领导有力、协调有方、规范有序。

二是搞好规划布局,明确发展目标。要制订靖州县杨梅产业中短期发展目标和远景发展规划,把杨梅产业开发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行立项,确保杨梅栽培面积到2015年和2020年分别达到4 667 hm2和6 667 hm2以上,杨梅鲜果产量分别达到1.5万t和3万t,到2020年杨梅鲜果加工率达到60%以上,加工产值达5亿元,实现利税1.5亿元。发展重点应放在生产条件较好、交通相对方便、并具有一定基础的乡镇。新建基地要坚持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原则,高标准建园。

三是制订优惠政策,拓宽融资渠道。政府应出台推动杨梅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形成发展杨梅产业的合力。鼓励企业、金融机构、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和各种能人志士投资杨梅产业建设,通过招商引资、银企对接、吸纳民间资本、实行股份制、向上申报争取项目等途径和方式广开融资渠道。县财政设立杨梅产业化开发专项基金,用于扶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生产基地和市场建设、品种选育引进、新技术研究与推广等,并对在杨梅产业化开发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同时,建议实行“放水养鱼”政策,对新建企业给予一定年限和一定数量的税费减免政策。

四是优化品种结构,丰富种质资源。选育和引进一批品质优良、丰产、稳产、成熟期各异的杨梅新品种,对现有劣质品种进行高接换种,使全县杨梅早、中、晚熟品种按3∶5∶2的比例合理搭配,鲜食和加工品种比例协调。要搞好杨梅良种繁育,建立杨梅种质资源圃、采穗圃和育苗圃,丰富种质资源,确保苗木纯度和质量,为杨梅产业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五是搞好技术创新,提升产业素质。要按照现代农业理念,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杨梅产业,重点抓好标准化栽培、保鲜贮运和加工等环节的技术改造[2]。栽培方面,加大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指导农户按有关标准进行栽培管理;示范推广杨梅设施避雨栽培新技术,全面提高杨梅果品质量。保鲜贮运方面,使用现代新型设备和材料对鲜果分级、保鲜、贮藏、包装、配送和运输等环节进行技术改造;改善果园交通和采后商品化处理等基础设施,合理布局冷藏库和销售点,实现鲜果远距离配送,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加工方面,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进行杨梅品种选育、果实加工等技术攻关,选育出一批综合性状优良的新品种,研发出一批风味独特并具有保健功能的加工产品;同时,做好换代产品的项目储备和技术储备,对果实进行综合开发和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综合开发效益。

六是培育龙头企业,加快产业化进程。尽管目前全县已有10多家杨梅加工企业,但多数是无规模、无品牌、无效益的家庭作坊,既浪费资源,又易形成无序竞争,扰乱市场秩序。要加强宏观调控和引导,优化资源配置,不盲目扩张,不重复建设,鼓励强强联手,组建龙头企业,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之路。发挥龙头企业在杨梅产业化开发中的技术、资金、管理、市场等优势,真正形成资金势力雄厚、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市场份额多、经济效益好的企业集团,打造靖州杨梅产业“航母”。企业要加大产品宣传力度和市场开拓力度,搞好产品市场定位和营销,做到高、中、低档产品齐全,适应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增加市场占有份额。要加大科研经费投入,不断研发新产品,做好项目储备工作。要与专业合作社或农户联手建立原料生产基地,与果农形成利益共同体,签订合同,按最低保护价收购杨梅鲜果,确保果农利益和企业原料供应,实现企业、果农双赢。

七是搞好品牌建设,健全营销网络。首先要做好“三品一标”申报和管理工作,并鼓励企业进行相关申报、认证,为杨梅产业化、规范化发展开辟绿色通道。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坚决打击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制假售假等违法违规行为。其次,要结合佛教圣地、人文历史、自然景观、民族风情、农家休闲等开发杨梅园旅游观光项目,办好杨梅节,并通过参加各种商品交易会和农博会以及各种媒体广告宣传,扩大靖州杨梅知名度,使靖州杨梅成为驰名大江南北和享誉世界的名牌产品。此外,要加快农村现代流通业体系建设,组织农民自办流通中介组织、外销网络,鼓励各种能人创办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大中城市设立各种形式的销售窗口,形成多渠道、多形式的流通销售网络。

[1]马小华,莫光珍,张 军.木洞杨梅品种选育初报[J].中国南方果树,2006(2):30-32

[2]黄定祥,莫光珍,曹荣淦.立足优势打造靖州杨梅经济品牌[J].中国果业信息,2008(7):7-9

猜你喜欢
靖州鲜果杨梅
湖南靖州:特种土猪成抢手年货
想去旅行的杨梅等7 则
靖州杨梅新品、新技、新景结“新果”
基于区块链技术在鲜果与健康领域结合的应用探究
冰温结合塑料盒包装对枸杞鲜果品质的影响
杨梅
发展靖州山区禾花鱼的几点建议
湖南靖州设立湿地自然学校
鲜果出远门得用新招儿
腊月杨梅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