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发展 吴老苍天可鉴——纪念吴阶平院士逝世两周年

2013-01-23 04:04哈志年
黑龙江史志 2013年22期
关键词:吴老泌尿外科笔者

哈志年

清明随笔

今年3月2日,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双院士”吴阶平教授逝世两周年纪念日。

余拜会吴老的机会并不多,时间也不长,但每次相见,都给余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

(一)

被国外媒体誉为“中国医学界第一位的人物”吴阶平教授,不仅是中国泌尿外科创始人和中国性教育的开拓者,而且他对口腔医学也情有独钟。他领衔众教授主编了《中华医学百科全书·口腔医学类》,并相继为北京朗瑞口腔医院题词:“以人为本,精益求精”,为河北秦皇岛口腔医院题词:“仁心仁术,博济惠民”,为厦门口腔医院书写院名,甚至在年近九旬高龄时,还不辞辛劳为北京海淀社区瑞龙口腔门诊部写匾,充分体现了吴老对口腔医学的发展关爱有加。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余还在哈尔滨医科大学读书时,就听赵世杰教授(世界首例狗头移植术者)讲过:吴阶平教授是中国泌尿外科创始人。并在课堂上进一步听刘載生教授(《外科学总论》编著者,时任哈医大基础部主任、党支部书记)介绍:吴阶平是我国又红又专的杰出代表人物,他1942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并获美国州立大学博士学位。1949年在北医附属医院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泌尿外科,1951年担任北京市抗美援朝志愿手术队队长。1952年即提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申请书,因未获批准而加入九三学社。直到195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最早入党的高级知识分子……

之后,有关吴老多次赴印度尼西亚为苏加诺总统治病疗疾,给周恩来总理做膀胱癌切除手术,以及主持毛泽东主席遗体科学保护工作等等,更是家喻户晓,全国人民热议的话题了。

(二)

直到1984年初,余终于有幸与吴老零距离接触。时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名誉院长的吴阶平院士,在夫人高睿的陪同下,到哈尔滨开展学术活动,同行的还有山东省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黄真嘉(副主任医师)和该所科研科科长孙林(主治医师)等。

记得当时胡耀邦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而且正值整党期间,对外事接待工作有极严格的纪律。接待外宾需有国家外交部和国家安全部层层下达的正式文件;接待国内客人的规格和陪客人数也有详细标准。接待吴老这一级的宴会,人均餐费不得超过三十元。余时任哈尔滨市卫生局副局长,主管办公室、科教、妇幼和计划生育等工作。因此,局党委书记、局长穆青生同志决定,由余全权负责接待吴阶平院士。

白天,余陪吴老等参观了新落成的五百张床位的妇产医院(当时在全国是最大的)、计划生育技术指导所和市第一医院泌尿外科等。

当晚在市第一医院餐厅宴请吴老一行。该院院长毛树林(也是泌尿科医生),泌尿科主任曹维纯和吴老的学生吕德滨主任医师等人,也都出席作陪。

吴老不仅是举世闻名的外科专家,而且是桃李满天下的医学教育家和颇具影响的社会活动家。给人的印象是,既有大科学家的风度,又有温文尔雅、平易近人的言谈举止,令人无不肃然起敬。

吴老那天神采奕奕,高兴至极,谈笑风生,甚至兴致勃勃地告诉我们,他和高睿是1983年12月29日正式结婚的。

席间,高睿也不无自豪地补充说:邓颖超同志曾多次电话约我们去中南海西花厅做客。邓妈妈还对我说:吴大夫为党为人民作出了特殊贡献,他是咱们的“国宝”,你可得好好照顾他。这是党和国家委托给你的任务。

吕德滨主任在我耳旁轻声说:“吴老的发妻赵君恺早在八年前就因心脑血管病突然病逝了。”

吴老对哈尔滨市的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工作,说了许多表扬和鼓励的话,特别是他对自己的学生吕德滨,多年来率领技术小分队,深入广大农村,开展男性结扎绝育手术工作,给予极高的评价。

(笔者至今还保存着那次宴请吴老的客人名单和名签)

我们知道,吴老1978年即创立北京医大泌尿外科研究所,1980年创办《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82年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同年主持编译《性医学》,1984年之后,吴老相继被选为中华医学会会长、担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1992年又当选了国际计划生育联合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主席。同时当选为“九三学社”中央主席。1993年3月,又光荣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因此,吴老对医药卫生、计划生育等事关人民健康的事业和社会活动更加热心,鼎力支持,并作出了巨大贡献。

1992年5月24日至28日,《国际优生优育会议》在北京举行。吴阶平副委员长不仅亲临大会指导,而且与中国优生优育协会会长严仁英教授(严复之女)一道,为每个论文作者颁发了亲笔签名的获奖证书。

笔者当时任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人口普查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在会上发表了论文《哈尔滨人生命素质的国际对比》,不仅被译成英文,而且制作了放大的壁报,在会场展出。因此,笔者不但再一次有机会与吴老交谈,而且也得到了吴老签署的证书。

2001年5月在海口举行的《新世纪中国医院院长论坛》上,笔者又一次有幸见到吴老夫妇。当时吴老虽已是耄耋之年,但仍心系国事,为中国医药改革事业,竭尽全力,出谋划策。

吴老在大会上的讲话,英才勃勃、大家风范,不减当年。笔者至今还记得,吴老在大会讲话时,直言不讳地批评医改方案的不当语言时说:“医改方案里讲‘大病统筹’令人费解。我当了一辈子医生,不明白什么是大病,什么是小病!医生治病,首先是治人,疾病不分大小,病人也不分高低贵贱。这是每个医生应有的道德。”可谓一针见血,令人叫绝。因此,吴老的讲话,始终掌声不断。

那时,笔者已于1998年退休,并且发挥余热,在哈尔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关怀支持下,创办了民办非企业单位——哈尔滨市圣安医疗研究所。令笔者喜出望外的是,在这次大会上,还由吴老亲自抽奖,奖励给余一台索尼数码相机。精神矍铄的吴老记忆力惊人,居然还记得当年来哈尔滨的一些细节。并风趣地对我讲:“当年你请我吃一顿饭,今天我给你发一个奖,就算我报答你了。”把在场的高睿和卫生部副部长、中国医院管理协会会长曹荣桂以及海南省副省长等人都说笑了。余诚惶诚恐地说“我今年已经六十五岁了,可能在此次会议代表中我是年纪最大的了。”吴老又鼓励我说“你六十五岁不算大,你看我都八十五岁了,比你还大二十岁,不是照样满世界跑吗?你就好好干吧,你至少还能干二十年!”顿时,使我感慨万千,并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活到老,学到老,为谋求众人健康,竭尽绵薄之力,绝不辜负吴老厚望!

(三)

2003年以来,余在参与创办黑龙江伍连德纪念馆和哈尔滨圣安齿科博物馆时,曾不止一次得到钱信忠老部长和吴阶平老教授面授机宜。钱老为前者题写了馆名,吴老则介绍笔者参观了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及其口腔科历史展览室。

在该院前厅,笔者有幸在吴老为该院题写的院训前摄影留念。在五楼展室内,看到了“元谋人牙齿化石”、“兰田人头骨化石”和“北京人头骨化石”的复制品,并经吴老引见,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特为我们制作了上述文物的复制品,成为圣安齿科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因此,我们一刻也不敢忘记,圣安齿科博物馆能有今日“全国第一”之盛誉,都是得益于吴老的谆谆教导。

猜你喜欢
吴老泌尿外科笔者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稿约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稿约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稿约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第五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虚惊一场
唱歌排解烦心事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