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疗分析

2013-01-23 08:30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34期
关键词:下腹腹膜炎穿孔

彭 成

(河南省周口市中医院 外一科,河南 周口 466000)

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疗分析

彭 成

(河南省周口市中医院 外一科,河南 周口 466000)

目的 学习提高对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治水平。方法 总结我院43例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病例经手术治疗及积极对症处理,均痊愈出院。结论 小儿急性阑尾炎诊断应重视病史询问,结合辅助检查,早期诊断,积极手术治疗。

阑尾炎;小儿;外科手术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急腹症中最常见的疾病,约占普外科住院病人的10%~15%。小儿的生理发育不同于成年人,因此小儿急性阑尾炎的病情亦不同于成年人。本文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43例小儿急性阑尾炎的病例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治水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43例小儿急性阑尾炎病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26例,年龄3~12岁。发病时间最短2h,最长3d。以腹疼来诊者29例,以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来诊者8例,以胃肠道症状来诊者6例。其中有典型的右下腹限局性腹膜炎10例,弥漫性性腹膜炎15例。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分类升高者41例,正常者2例。发病时间最短2h,最长约3d;从发病到确诊并手术<24h的有15例,在24~48h之间的有23例,>48h的有5例。

1.2 治疗与结果:43例均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1例,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20例。术后4例出现切口感染,经换药等对症治疗后痊愈,其余均一期痊愈出院。

2 讨 论

小儿阑尾炎是儿童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其发病率虽然较成人低,国内统计,在收治的急性阑尾炎中,12岁以下的小儿约占4%~5%[1],但因小儿生理发育等特点与成人不同,造成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与成人不完全相同。

小儿急性阑尾炎的病情较成人严重,不仅病情发展较快,且穿孔机会较多,因而病死率较成人高。其主要有以下特点[1]:①发病率岁低,但并发症多,病死率大。有专家统计,小儿急性阑尾炎就诊时已穿孔形成腹膜炎或阑尾周围脓肿的约有30%~40%,病死率约为2%~3%,较成人高10倍以上。②小儿急性阑尾炎发病腹疼后,家长或部分医师常误认为是由于饮食、肠道寄生虫、便秘等原因所致,往往延误治疗。③小儿阑尾管壁薄,管腔发生梗阻或血运障碍时,易引起坏死穿孔,有统计发病24h后,穿孔率约50%,48h后约70%。④小儿大网膜发育不全,不能起到充分的保护作用,腹腔内有炎症时,不易使炎症局限化。⑤小儿的腹膜吸收力较强,全身中毒症状较重,而机体抵抗力较弱,因此病死率高。

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与成人基本相同,如腹疼、胃肠道症状及发热等全身反应等。但又因其特殊的解剖和生理特点,使其症状和特征具有以下特殊性:①小儿急性阑尾炎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或肠炎等诱因,不一定以腹疼为首发症状,首发症状可能是寒战、发热、惊厥、恶心、呕吐、腹泻等,且发热和胃肠道症状一般出现较早和剧烈。②小儿因年龄小,不能配合,无法获得准确病史。③小儿盲肠位置较高或移动度大,且腹肌薄弱,因而多没有典型的右下腹压疼和腹膜炎体征。本组病例以腹疼为首发的29例,其他症状首发的14例,有典型的右下腹压痛和局限性腹膜炎的仅10例。

特殊的病理特点和临床表现导致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较困难,以致常常延误诊断和治疗[2]。本组病例在发病24h内诊断明确并及时手术的仅15例。我们总结认为,在诊疗过程中,应特别注意:①对凡有腹疼、恶心、呕吐以及不明原因发热的小儿,都应考虑到有急性阑尾炎的可能。②局部触痛是最可靠的诊断依据,在体检时应注意技巧,尽量先取得患儿的信任和合作,以免影响检查结果的可靠性。如反复体检均发现右下腹有明显触痛,即可诊断为急性阑尾炎。③如果腹部检查不满意时,应尽可能做直肠指诊。必要时做腹腔穿刺,取穿刺液涂片检查,可明确腹膜炎。④对于不能确诊者,应留院观察病情变化如持续腹疼,腹部压痛和腹肌紧张趋于明显,体温和白细胞持续升高,应考虑诊断急性阑尾炎。另外,肺炎、肠系膜淋巴结炎、肠套叠、美克尔憩室炎、肠道蛔虫病在小儿也很常见,与急性阑尾炎鉴别有时十分困难,因此在诊断阑尾炎后,手术前要常规胸透排除胸部疾病;直肠指诊和大便检查排除肠道的炎性疾病;小便检查排除肾盂肾炎和膀胱炎,减少诊断上的错误。

小儿急性阑尾炎在治疗上和成人稍有差别。因为小儿的病理特点决定了小儿急性阑尾炎的病情发展快而重,因此不宜采取药物保守治疗。如果没有全身情况极差不能耐受手术的情况,只要确诊急性阑尾炎后,均应及早手术治疗,并配合输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在具体手术操作方面,我们体会到,手术切口以右侧中下腹经腹直肌切口为宜,因为小儿急性阑尾炎化脓和穿孔者居多,且其位置高、活动度大,经腹直肌切口易于探查和操作。手术中要保护好切口,避免污染切口。同时应用生理盐水和甲硝唑彻底冲洗腹腔。一般情况下,不主张术后切口引流,因为引流片相当于切口异物,容易滋生细菌而增加切口感染的可能性[3]。若阑尾发生坏疽穿孔并且腹腔脓液较多时,可在行腹腔冲洗后留置引流管。关腹前再用甲硝唑和稀碘伏溶液冲洗切口,起到明显稀释及减少细菌数量的作用,同时注意洗净切口内积液,彻底止血,减少切口感染发生率[4]。本组病例术后有4例出现切口感染,经换药等对症治疗后痊愈,其余均一期痊愈出院。

[1] 张启瑜.钱礼腹部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21-422.

[2] 苏域,高娣.小儿阑尾炎误诊25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 (5):937.

[3] 戴先鹏,秦春宏,熊国祚.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9,16(1):64-65.

[4] 许建海.左氧氟沙星和碘伏冲洗防治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9):62-63.

R574.61

B

1671-8194(2013)34-0078-01

猜你喜欢
下腹腹膜炎穿孔
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腹直肌子宫悬吊术在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研究
腹膜炎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护理效果
养胃 “一揉二提”
鼻石致鼻中隔巨大穿孔1例
NGAL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诊断中的应用
擦胸揉腹增强免疫力
頤和園十七孔橋再現“金光穿孔”景象
单中心近3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临床分析
结核性腹膜炎与癌性腹膜炎的CT鉴别诊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