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腰麻痛觉阻滞平面上界的生理影响因素调查

2013-01-23 08:30虞志尧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34期
关键词:上界腹围腰麻

虞志尧

(宁波市鄞州区邱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手术室,浙江 宁波 315101)

剖宫产腰麻痛觉阻滞平面上界的生理影响因素调查

虞志尧

(宁波市鄞州区邱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手术室,浙江 宁波 315101)

目的 探讨剖宫产腰麻痛觉阻滞平面上界的生理影响因素。方法 在本院行腰麻剖宫产手术的5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年龄、孕周体质量、宫高、身高和腹围等生理因素与痛觉阻滞平面上界的相关性。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痛觉阻滞平面上界(5.7±1.6)cm。年龄,孕周,体质量,身高和腹围与痛觉阻滞平面上界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宫高与痛觉阻滞平面上界有显著负相关(r=-0.349,P<0.01),回归方程为痛觉阻滞平面上界=-0.301×宫高+18.7。结论 宫高是影响痛觉阻滞平面上界的相关因素,这对于麻醉师和手术医师在术前进行更为全面的评估,以及术中进行更准确的控制麻醉平面是很有参考意义的。

剖宫产;腰麻;平面;痛觉阻滞平面上界;生理因素

剖宫产在产科应用非常广泛,一般情况下采取椎管内麻醉。腰麻具有起效迅速,麻醉用药少,肌肉松弛良好等优势,但其麻醉平面的可控性相对较差[1]。高阻滞平面会增加麻醉的风险性,临床上多从药物因素加以改善,但对于从生理因素方面加以评估的报道则相对较少。因此,我们拟探讨产妇生理因素对痛觉阻滞平面上界的影响,以便在术前能够更为完善的制定麻醉方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0年8月至2013年3月在本院行腰麻剖宫产手术的50例产妇。入选标准[2]:初产妇,单胎足月妊娠,择期手术,ASAⅠ~Ⅱ级,身体健康,无相关的手术禁忌和麻醉禁忌。年龄(27.1±4.5)岁,孕周(40.7±1.5)周。体质量(63.4±8.9)kg,身高(161.2±7.3)cm,宫高(36.3±5.2)cm,腹围(101.3±8.1)cm。上述生理因素连续变量均经Kolmogorov-Smirnov检验,符合正态分布。

1.2 方法

所有产妇均采用腰麻,具体方法为:1mL 的10%葡萄糖+2mL的0.75%布比卡因制成0.5%的麻醉液。在多功能监护仪监护下,建立静脉通路,快速输入200 mL的乳酸钠林格液。取右侧卧位,15 min后采取直入法,在L2-3间隙行脊麻穿刺,半分钟后匀速注入2 mL麻醉液,之后退出腰麻针。产妇平卧位给予面罩吸纯氧。风险处理措施:心率≤55 bpm者,静注0.5 mg的阿托品;收缩压低下降≥25%或≤90 mmHg者,静注10~30mg的麻黄碱。若上述措施不能有效改善心率和血压,以及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者,中止本次试验。采用针刺法测试患者的痛觉阻滞绝对平面,记录平面固定时间和固定时的痛觉阻滞平面上界。并将痛觉阻滞平面上界与患者相关生理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Kolmogorov-Smirnov 检验计量资料的正态分布性;以痛觉阻滞平面上界为因变量,以各生理因素为自变量,采用Log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检验相关性。

2 结 果

①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其中有3例患者出现心律下降,2例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均经对症处理得到控制,无中途退出试验者。②痛觉阻滞平面固定时间(13.4±3.5)min,痛觉阻滞平面上界(5.7±1.6)cm。③将痛觉阻滞平面上界和各生理因素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孕周,体质量,身高和腹围与痛觉阻滞平面上界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宫高与痛觉阻滞平面上界有显著负相关(r=-0.349,P<0.01),回归方程为痛觉阻滞平面上界=-0.301×宫高+18.7。

3 讨 论

随着微创腰麻技术的发展,采用25G笔尖式腰麻针直入法穿刺,减少了对对硬膜和组织韧带的损伤,降低了术后疼痛,但对于控制麻醉平面还是未能有较大程度的改善[3]。临床麻醉中,麻醉平面过低,则麻醉的有效性降低,麻醉平面过高,则可能发生较为大幅度的血流动力学波动,麻醉的安全性降低,所以合适的麻醉平面对于维持腰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非常重要。从药物因素来说,麻醉药物的种类,数量,容量,剂量,比重,组分和注射速度等均可影响麻醉平面[4-5]。麻醉药物其可能是通过改变脑脊液的流速与流量,也可能是通过影响与阻滞区脊神经的结合程度等方面来影响麻醉平面的扩散程度。

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年龄,孕周,体质量,身高和腹围等生理因素与痛觉阻滞平面上界无显著相关性,宫高与痛觉阻滞平面上界有显著负相关。我们分析,可能是由于宫高较高的产妇的胎儿体质量相对较大,腹内压较高,在相对较大压力下,局麻药早期在蛛网膜下腔的扩散速度加快,扩散程度加大,从而导致其痛觉阻滞平面上界相对较低。有报道显示,进入产程的产妇,在短时间内由于剧烈频繁的宫缩可导致椎管内压力发生变化,腹内压上升,促使蛛网膜下腔的麻醉药物向上扩散加快,也间接支持本次试验结果的分析。

本次研究将年龄,孕周,体质量,腹围,身高和宫高等生理因素纳入考察对象,结果显示宫高与痛觉阻滞平面上界有显著负相关,当然也不能排除可能还存在与痛觉阻滞平面上界有相关性的其他生理因素。本次研究显示了宫高是影响痛觉阻滞平面上界的相关因素,这对于麻醉师和手术医师在术前进行更为全面的评估,以及术中进行更准确的控制麻醉平面是很有参考意义的。

[1] 浦鹏飞.椎管内麻醉的研究进展[J].海南医学,2012,23(4):129-131.

[2] 茆庆洪,宋娟.剖宫产腰麻痛觉阻滞平面上界的相关因素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9(9):1293-1295.

[3] 孙胜,岳利民,董玉贵,等.微创化椎管内麻醉的研究进展[J].河北医药,2012,34(9):1387-1388.

[4] 潘守俊,谢红.椎管内复合麻醉硬膜外注入液体对麻醉阻滞平面的影响[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8(4):647-648.

[5] 杨柳,马明祥,陈安基,等.不同脑脊液流体性状对“针内针” 腰麻麻醉平面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07,24(6):1045-1046.

R719.8

B

1671-8194(2013)34-0082-02

猜你喜欢
上界腹围腰麻
融合有效方差置信上界的Q学习智能干扰决策算法
孕中、晚期不同特征胎儿超声生物学指标Z-评分的差异性
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临床作用
超声测量胎儿腹围预测出生体重的探讨
胎儿超声生物学指标Z-评分值评估胎儿生长发育效果
包头地区不同性别痛风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一个三角形角平分线不等式的上界估计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双胎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
25G腰穿针超小剂量布比卡因腰麻用于肛肠科手术的临床研究
关于m2(3,q)的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