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贮藏方法的研究进展△

2013-01-23 23:57王栋范圣此李安平
中国现代中药 2013年5期
关键词:中药材药材中药

王栋,范圣此,李安平

(山西振东道地药材开发有限公司,山西 长治 047100)

中药商业

中药材贮藏方法的研究进展△

王栋,范圣此*,李安平

(山西振东道地药材开发有限公司,山西 长治 047100)

本文对中药材贮藏的历史沿革,传统贮藏方法及现代贮藏新技术进行了综述,分析比较中药材贮藏新技术的优缺点,并对中药材贮藏现代化提出了一些合理建议。

中药材;贮藏;传统方法;新技术

中药材具有季节性、地域性等特点,其品质的好坏除与中药材的采收、加工有密切关系外,贮藏也是保证中药材品质的一个重要环节。自古以来我国的中药学家在实践中就认识到中药材贮藏技术的重要性。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对中药材贮藏进行研究[1],但是中药材储藏方法的研究远滞后于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如今,在一些药材产区,中药材的存放自己家里或临时设置的仓库中,没有规范的、集中的药材储存仓库,贮藏方式落后,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导致中药材出现发霉、虫蛀、变色等。因此,本文就中药材贮藏的历史沿革,传统贮藏方法和现代贮藏新技术作一系统阐述,旨在为推动中药材贮藏现代化建设,改善中药材贮藏技术,确保中药材的质量提供理论参考。

1 中药材贮藏的历史沿革概况

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神农本草经》,该书完备的记述了中药的基本理论,对中药鉴定、贮藏等都有精辟的概括,如《神农本草经》中就有中药材“阴干、曝干”的记载[2]。梁代陶弘景撰写的《神农本草经集注》明确指出药物产地、采制方法、贮藏时间与其疗效的关系。南北朝时期《百官志》记载:……医师四十人……太医署有主药师二人……药园师二人……药藏局盛丞各二人。可见在当时已专门设立了贮藏药物的机构。唐代,中药学及贮藏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不仅讲求道地药材,而且对药物的贮藏也十分考究。孙思邈[3]《备急千金要方》记载:……诸药未即用者,候天大晴时,于烈日中曝之,令大干、以瓦器贮之,泥头密封……凡贮药法,皆须去地三四尺,则土湿之气不中也。宋、元时期的《本草衍义》、《汤液本草》等著作对中药材贮藏养护好坏与疗效的关系进行了阐述。明代陈嘉谟[4]《本草蒙荃》记载:……当春,夏多雨,水浸夜晚,或风虫啮耙,堪延见雨,着火频烘,遇晴明即悬曝,造悬架上……细腻贮罐中,人参须和细辛,冰片必同灯草,其中许多经验沿用至今。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对中药学及贮藏学的发展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清代,吴仪洛《本草从新》阐述了用药有宜陈久者,有宜精新者。用陈久者,或取其烈性减,或取其火候脱;用精新者,若陈腐而久,则气味不全,服之,必无效[5]。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中药材的贮藏养护工作,先后编写了大量的中药材贮藏专著。由此可见,中药材贮藏从古至今都受到足够的重视,而且历代相承,日渐富繁。这正是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表现。

2 中药材贮藏方法

中药材在贮藏过程中,受温度、湿度、空气、日光、霉菌和害虫等因素的影响[6],常常会出现发霉、虫蛀、变色、泛油、风化等现象,在药材贮藏过程中,要根据药材性质,采取合理有效措施,保证中药材的品质。

2.1 中药材成分不同贮藏方法各异

易发霉的中药材:如地黄、玉竹、天冬等。本身含糖量较高,不易干燥,且易吸潮而发粘,导致霉烂变质[7]。贮藏时应严把入库验收关,取样检验药材含水量,水份大的应干燥后入库;检查药材内部是否有发霉,根据情况及时处理,并将受理后药材单独存放,防止污染。

易虫蛀的中药材:如山药、黄芪、党参等。当环境温度在16~35 ℃,相对湿度在60%以上,药材含水量在13%以上[8],是蛀虫生长繁殖的有利条件。贮藏时选择干燥通风、清洁卫生的贮藏环境,入库时应检查药材包装周围和角部有无虫迹,看内部是否有生虫药材,杜绝害虫来源,贮藏过程中要勤检查,控制蛀虫传播途径,防治和消除繁殖方式。必要时可以采取密封、熏蒸等养护措施,保证药材不虫蛀。

易变色、散失气味的中药材:如红花、丁香、玫瑰花等。由于含有挥发油、色素等,受环境影响,易失去原有色泽和气味[9]。花类、叶类等一般不宜干透,入库时要特别注意。贮藏过程中要控制一切促使药材变色、散失气味的外界环境,选择干燥阴凉的条件,单独堆放,严格控制温湿度,不宜过多通风,防止阳光照射,防止药材串味。

此外,还有些易融化的药材如阿胶、樟脑,易潮解的药材如芒硝等[10],贮藏时应选择干燥阴凉、避风避光的仓库里,或将药材包装好,装入容器。

2.2 中药材传统贮藏方法

在中药材贮藏历史进程中,一些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贮藏方法被传承下来,在中药材贮藏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2.2.1 自然通风法 自然通风法一种经济又简单的防潮方法。在晴天、空气干燥时开启仓库门窗通风透气,通风时间一般为春秋季上午8点至11点,夏季为上午7点至10点,下午一般不通风。通风时还应注意风向、风速,不利于自然通风时,应打开换气扇,强迫通风[11]。

2.2.2 干燥法 当药材水分超过10%时应立即进行干燥处理,常采用晒干、晾干、烘干、石灰吸潮等方法。大多数药材可以置于日光下暴晒,晒药时应注意药厚度适中;对于含糖、挥发油等药材,常在通风阴凉的地方干燥。晾晒药材时要注意场所卫生和翻动,以便药材晒干晒透和避免药材污染[12]。碰到阴雨天气无法晾晒而急需处理时,常采用机器烘干或放于烘房加温烘干。另外,在库房内放入一定的生石灰可以保持库房干燥;对于一些不能烘晒的特殊药材,可将包装好的药材与石灰一起存放,也能保证药材干燥[13]。

2.2.3 对抗贮藏法 中药材对抗贮藏是将某些有特殊气味的药材同易虫蛀、变色、泛油的药材一起贮藏,以此来防治药材变质现象[14]。常用的对抗方法有:具有腥气的动物类中药与装在纱布袋内的花椒或细辛同贮;含糖、淀粉、油脂类较多的药材与草木灰同贮;白矾与种子类药材同贮;明矾与花类药材同贮[15];对于一些不易暴晒、烘烤的药材,也可与95%酒精密闭共贮[12]等。

2.2.4 化学药物熏蒸法 中药材在贮藏过程中被虫蛀且量大的情况下,多采用化学药品熏蒸方法防蛀。常用的杀虫剂主要有氯化苦、磷化铝、溴甲烷、二氧化硫等[16]。化学药物熏蒸时要严格密封以防泄漏,用药必须符合释放浓度,投放人员必须穿戴防毒器具,药物布放点必须记录,事后必须清理彻底[17]。化学杀虫剂都有较大的毒性,使用后药材上会有部分残留,并且对环境、人员有一定的影响,使用时应给予高度重视,并寻找安全、无毒的方法予以取代。

2.2.5 其他方法 除上述一些方法外,还有一些如干沙埋藏法、谷糠贮藏法[18];对于一些易挥发的贵重中药采用密闭贮藏方法[19]等,在中药材贮藏过程中都起到一定的作用。如今,现代化的科学贮藏方法的应用,不仅能满足中药材杀虫、防霉、防变色、品质保持的要求,也能减少综合贮存成本,保证了中药材的品质。

2.3 中药材贮藏新技术

2.3.1 气调贮藏技术 气调贮藏是一种通过充加N2或CO2等气体,或放置气调剂,通过降低环境中氧气含量,杀灭害虫和好氧性霉菌,抑制中药材自身的一些氧化反应,来保持中药材的品质。该方法无毒、无污染,节能,保存质量好等优点[20],特别是对于易生虫中药材及贵重、稀有中药材的贮藏。但是,气调贮藏要求中药材入库速度快,平时不能随便进出货物,出库时,最好一次出完或短时间内分批出完。

2.3.2 低温冷藏技术 低温冷藏是利用机械制冷设备产生冷气,使中药材处于低温状态下,防止中药材的霉变、虫蛀、变色、走油等现象的发生,较好的保存了药材的品质[15]。低温冷藏由于受到设备限制,费用较高,主要适用于一些量少贵重、受热易变质的中药材,应用范围较窄。

2.3.3 气幕防潮技术 气幕防潮技术就是利用气幕装在库房门上,配合自动门以保证仓库内干燥冷空气不排出仓库,阻止湿热空气进入仓库,达到仓库防潮目的[21]。即使是在雨季,气幕防潮技术也能够保证库内空气相对湿度和温度的相对恒定。另外,采用机械吸湿[22]的方法,也能保证库房内中药材的干燥,该方法的优点是费用低,不污染中药材,操作简便。

2.3.4 气体灭菌技术 利用环氧乙烷或环氧乙烷混合气体与细菌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羟基等活跃氢原子加成反应,使细菌正常代谢途径受阻,达到杀灭细菌的作用。该方法灭菌效果好,操作简便,有较强的扩散性和穿透力,对各种细菌、霉菌、昆虫、虫卵等都有杀灭作用。但是环氧己烷有致突变和致癌变作用,使用时有最高允许浓度[23]。

2.3.560Co-γ射线辐射灭菌技术 利用60Co-γ射线辐射穿透力强的特点,在安全辐射剂量范围内,对贮藏的中药材进行辐射处理,可以有效的杀灭中药材中各种细菌、霉菌,而且对药材成分影响较小[24],该方法简便、杀菌效果好,便于贮藏。但60Co-γ射线对人体有辐射作用,设备投资大,管理措施严,维护难,不容易大面积推广。

2.3.6 中药挥发油熏蒸防霉技术 多种中药的挥发油都有一定的灭菌、抑菌作用,利用中药挥发油的挥发特性熏蒸中药材,能够迅速破坏霉菌结构,杀灭霉菌或抑制其繁殖的作用,而对中药材表面色泽、气味均无明显影响。其中以荜澄茄、丁香挥发油的效果最佳[25]。

现代的贮藏新技术通过控制中药材含水量、库房温湿度、氧气含量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或者是利用现代技术直接杀灭害虫、霉菌。在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库房条件及中药材特点,选择不同的方法,或几种技术联合使用,一定会使得中药材的贮藏保管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

3 讨论

中药材贮藏是中药材生产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做好此项工作,对确保临床用药及安全、有效,提升我国中药材国际竞争力,促进中医药事业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就中药材贮藏现代化建设提出一些看法:

3.1 政府应加大政策及财政扶持力度,推进中药材的贮藏现代化

我国中药材贮藏现代化刚刚起步,继康美药业在甘肃陇西建设50万吨中药材现代仓储物流园之后,九州通、香雪制药等药业也相继投资中药材仓储项目,而这仅仅是探索如何破解中药材贮藏现代化难题的一个缩影,而要实现中药材贮藏的现代化,需要政府重视中药材贮藏问题,给予一定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对中药材品质安全对于中医药事业发展重要意义的认识;建设中药材现代化贮藏试点基地,为专家制定方案提供实际数据,建立中药材贮藏现代化标准体系;健全中药材行业管理制度,规范中药材流通秩序。

3.2 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先进技术,加速中药材贮藏现代化的科学研究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川产道地药材川贝母、白芷、黄连的系统研究”项目中,研制了白芷、黄连贮藏新方法,为我国中药材行业发展提供了成功范例。但是中药材品种来源广泛,因内在活性成分不同,贮藏方法也各不相同。还需要集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制药企业等多方面力量,成立中药材贮藏现代化研究专家组,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先进技术,增加中药材贮藏的科学研究,开展新型熏蒸剂和现代中药材养护技术探索研究,并建设相关的研究平台,就中药材贮藏现代化问题加强交流与合作,将一些科学合理、经济实用的现代贮藏新技术应用到实际中,推进中药现代化发展。

3.3 提高中药材贮藏管理的科学化和信息化,加强中药材贮藏藏中的养护管理

中药材贮藏在继承传统贮藏方法的同时,应注意吸收现代贮藏方法新技术、新设备。将现代仓储管理的先进理念、方法引入到中药材贮藏管理中,借助中药材追溯系统(二维条码或RFID技术),确保中药材从种植加工、贮藏、流通、使用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不断完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中有关贮藏保质的条款,在中药材贮藏的各个环节,严格执行,最大限度地保持中药材的原有品质,避免中药材二次污染,遵从“安全贮藏、科学养护、保证质量、收发迅速”的原则,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稳定、有效、可控。

3.4 合理布局中药材仓储网络,不断完善中药材的储备机制

由于中药材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各地生产和经营的中药材种类和数量亦不同,为了减少中药材中间流通环节,实现中药材产销对接、规避掺杂使假现象的发生,建立中药材产地储藏库;在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建立规范化、集约化、现代化的中药材储藏库及仓储的信息平台,有效整合区域性中药材资源在国内外进行合理配置。国家应不断完善中药材储备制度,将对大宗中药材进行收储,以利调控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引起的中药材市场价格大起大落,哄抬药价,确保中医药事业快速、持续、健康的发展。

[1] 王俊英,郭凤霞,陈垣,等.不同包装储藏法对黄芪品质和保质期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6):2031-2033.

[2] 潘永康.现代干燥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124-126.

[3]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4] 明·陈嘉谟.本草蒙筌[M].点校本.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9.

[5] 清·吴仪洛辑.本草从新[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6] 关艳娟,冯艳梅,高励聪.中药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异的原因[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2):188.

[7] 姜成.中药贮藏方法探要[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5):98.

[8] 李莹.中药的贮藏[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5,4(7):700.

[9] 王亭兰.试探中药材的养护[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3):138.

[10] 吴金兰,丁伯萱.中药贮藏保管中常见的变异现象与对策[J].安徽医药,2000,4(4):35.

[11] 吴先云.试谈提高仓贮中药质量的途径[J].医学文选,1995,16(6):493-494.

[12] 洪剑平.中药材仓贮养护方法及应用[J].中药材,1998,21(2):77-79.

[13] 汤晶波,尤海春.中药材的贮藏与保管[J].吉林医学信息,1994,(5):45.

[14] 黄振国.中药的对抗贮藏法[J].福建中医药,1992,23(5):19-20.

[15] 章霞,田建兵.中药材贮藏保管经验拾要[J].亚太传统医药,2008,4(3):92.

[16] 许国梁.中药材仓贮害虫防治办法[J].传统医药,2002,11(7):67-68.

[17] 陈峰.高效快速熏仓法[J].中药饮片,1992,(3):29.

[18] 余中.中药贮藏[J].加工贮藏,2005,(6):33.

[19] 唐本华. 浅谈中药贮藏原理[J].时珍国医国药,2001,12(6):525.

[20] 黄丰,张义华,许世彬,等 .新技术在中药贮藏中的应用[J].中药通报,1988,13(6):54.

[21] 陶薇,马梅芳.浅谈中药贮藏保管新技术[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8,24(3):200.

[22] 曹金珍,赵广杰. 木材的机械吸湿蠕变[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8,(5):96.

[23] 李荣芬.气体灭菌法[J].中国消毒学杂志,1986,3(1):117.

[24] 吕伟,徐莉. 新技术在中药贮藏保管中的应用[J].中药研究,2005,17(6):610-611.

[25] 吴淑荣. 荜澄茄、丁香挥发油防治中药材霉变的初步探讨[J].中成药研究,1982,(10):15.

ProgressofStudiesonChineseHerbalMedicineStorageMethod

WANG Dong,FAN Sheng-ci*,LI An-ping

(ShanxiZhendonggeoherbsDevelopmentCo.Ltd,Changzhi,Shanxi,047100)

This paper reviewed storage historical evolution,traditional storage methods and modern storage technologies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modern storage technologies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 were analyzed.In the end,reasonable recommendations about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 modern storage were proposed.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torage;Traditional method;New technology

2012-10-19)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2011BA107B01);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20120313015-9)长治市科技计划项目(20118033-1)

*

范圣此,E-mail:fanshengci2008@sina.com

猜你喜欢
中药材药材中药
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春季种什么药材好?
药材价格表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