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临床护理体会

2013-01-24 16:10朱惠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14期
关键词:血透内瘘动静脉

朱惠娟

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肾内科,江西 景德镇 333000

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临床护理体会

朱惠娟

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肾内科,江西 景德镇 333000

目的:探讨分析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130例实施动静脉内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选取的130例内瘘患者,经过护理后,16例患者出现内瘘闭塞症状。结论:科学的、有效的护理,可以显著减少或者是避免患者并发动静脉内瘘症,确保透析的质量,延长患者生命。

血透;动静脉内瘘;临床护理

在医学上,血液透析为一种有效的延长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生命的治疗方法。透析患者最为常见以及理想的透析血管通路为动静脉内瘘,其被称为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对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工作成为护理人员的重要工作。笔者为详细了解血透患者的动静脉内瘘临床护理效果,特选取我科在2008年5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30例实施动静脉内瘘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在2008年5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30例实施动静脉内瘘术患者,其中,男性81例,女性49例;患者年龄分布在21~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21±1.45岁;其中,16例患者在使用内瘘时,出现闭塞现象,8例患者实施了再通术,另外8例患者的血管条件较差,医护人员在患者侧颈内静脉安置长期留置管。患者每次透析4~5h,每周透析2~3次,透析治疗效果较为满意。

1.2 方法

1.2.1 术前护理

1.2.1.1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在患者实施手术前,为患者讲解相关的知识,并举实施内瘘手术血透成功患者的例子,让患者树立对手术的信心。同时,医护人员同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患者进行积极的交流,了解掌握患者的心理状况,从而可以缓解患者恐惧、焦虑的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提高手术成功率。

1.2.2 血管护理 在患者实施手术前,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血压进行相应的监测,避免患者的血压过低;最佳选择为患者不习惯使用的侧上肢前臂,选择的血管应符合以下条件:动脉直径不小于2.0mm,静脉直径不小于2.5mm。护理人员应保护血管,避免患者术侧肢体受到任何穿刺、以及血栓、血管硬化的形成,保护患者的皮肤,使之没有受到任何损伤,以防术后出现感染现象。

1.2.2 术后护理

1.2.2.1 一般护理 在实施手术时,护理人员应抬高患者进行手术的侧肢体,有效的促进患者静脉中的血液回流,从而减免肢体出现肿胀现象。护理人员应指引患者不要挤压术侧肢体,不戴手表,不穿紧袖上衣,不实施静脉穿刺等,同时还应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定时在严格的无菌环境下更换伤口处的敷料,避免患者瘘口出现感染现象。

1.2.2.2 观察内瘘通畅状况 在患者实施手术之后,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内瘘血管的血流状况进行密切观察,以免出现内瘘血管血流堵塞现象。在护理人员对患者内瘘血管进行检查过程中,若内瘘侧在没有触及的状况下出现震颤现象,以及没有听到血管内出现杂音,这表明患者内瘘出现堵塞现象或者是内瘘没有功能等,出现这一状况时,护理人员应及时报告医生,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处理。导致患者内瘘血管闭塞的主要因素为血管栓塞,血管栓塞的形成同高凝血、低血流量、低血压、按压不当、穿刺操作不规范以及过早使用瘘管等相关。在对该类患者进行护理时,主要为预防,一旦对患者实施穿刺失败,则应密切关注对患者穿破处的压迫时间以及压迫力度,高度观察患者血管状况;此时,护理人员应给与高凝血患者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进行相应的治疗。若患者出现血栓现象,应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或者是采用尿激酶进行早期溶栓[1]。

1.2.2.3 做好健康宣教 采用各种方式让患者了解内瘘的知识,指导如何正确进行内瘘的自我护理,如教会患者每日检查内瘘有无震颤或血管杂音3~4次;指导患者控制水分的摄入,两次透析间体重不超过干体重的5%,以防止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造成内瘘闭塞;术后1~2周进行局部锻炼,促使瘘管成熟。

1.2.2.4 内瘘使用时间 一般内瘘术后4~8周即可正常使用,要注意特殊人群的内瘘情况,如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及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可适当延长到术后6~8周。

1.2.2.5 穿刺部位注意事项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消毒范围大于5cm;内瘘初用时,建议用小号穿刺针,并采用较低的血流量(150~200m l/min),以降低对内瘘的刺激和损伤;内瘘使用要有计划,穿刺部位要轮流更换,避免在一点重复穿刺造成该处血管扩张、弹性减弱、硬结节瘢痕及动脉瘤形成;拔针后压迫穿刺点10分钟以上,手臂可略抬高,以减轻静脉回流阻力,加快止血,止血带加压力度以不渗血及摸到震颤和听到血管杂音为宜。

1.2.3 透析中观察 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巡视,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每小时对患者的呼吸、脉搏以及血压进行1次监测,同时对肝素追加量、每小时超滤量、静脉压以及跨膜压进行相应的记录等,密切观察患者穿刺部位的针眼是否出现渗血现象,同时观察是否出现血肿现象等。

2 结果

130例内瘘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114例内瘘功能良好,16例在使用过程中闭塞,其中8例行再通术,8例因血管条件差,予以右侧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

3 讨论

动静脉内瘘具有血流充足、通畅率高、感染和出血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可长期使用的永久性通路。为了保护好血管通路,有效延长使用寿命,建立内瘘后应避免过早使用,提高穿刺技能,包扎适宜,正确选择穿刺点,透析中防止低血压,减少栓塞和狭窄;同时做好健康教育,使病人了解更多有关内瘘的知识,做好自我监测及保护措施,从而保证透析质量,延长患者生命。

[1]倪卫君,康萍,刘沐琴.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160例护理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4):133.

R473

A

1007-8517(2013)14-0165-01

2013.04.26)

猜你喜欢
血透内瘘动静脉
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物理评估与实施建议
分析精准化干预在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中的应用效果
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预防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的技巧与护理方法
观察思维导图护理干预在老年血透患者中的应用
集束化护理策略对维持性血透患者高磷血症的影响与分析
超声引导下二次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动静脉内瘘术后再狭窄效果观察
脑脓肿并肺动静脉瘘2例及文献复习
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的护理体会
宫颈妊娠合并子宫动静脉瘘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