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颗粒细胞瘤1例临床病理分析

2013-01-25 16:27尹宜海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17期
关键词:颗粒细胞象限免疫组化

尹宜海

江苏省沛县中医院病理科,江苏 沛县 221600

乳腺颗粒细胞瘤1例临床病理分析

尹宜海

江苏省沛县中医院病理科,江苏 沛县 221600

目的:探讨乳腺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乳腺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进行分析,并综述文献。结果:乳腺颗粒细胞瘤无特殊临床症状及体征,肿瘤细胞排列呈片状或巢状,细胞分界不清,呈圆形、多边形,胞质富含嗜酸性颗粒状,免疫组化:S-100(+)、NSE(+)、Vimentin(+),CK(-)、EMA(-)、ER(-)、PR(-)、LCA(-)。结论:乳腺颗粒细胞瘤较少见,临床、细胞学及冰冻快速病理检查均易误诊为恶性肿瘤,应提高对此疾病的认识,减少不必要的过度治疗。

颗粒细胞瘤;乳腺;临床病理

乳腺颗粒细胞瘤,或称颗粒细胞肌母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和任何部位,尤以舌和皮肤等处多见[1]。临床易误诊为乳腺癌。本文通过报道1例乳腺颗粒细胞瘤,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36岁,发现右侧乳腺肿块5月余,查体:右侧乳腺内上象限约2cm×1.5cm×1cm大小肿块,边界清,活动度好。乳腺钼靶摄影:发现右侧乳腺内上象限可见一结节影大小约2cm×1.5cm×1cm,边缘光滑,密度均匀,皮肤未增厚,乳头无凹陷。诊断意见:右乳内上象限结节,良性可能性大。临床以乳腺纤维腺瘤行单纯肿块切除术,术后常规送病理检查。

1.2 方法 标本经4%中性甲醛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连续切片4μm厚,分别行HE染色与免疫组化染色。免疫组化采用Envision二步法,所用抗体为:CK、EMA、ER、PR、Vimentin、S-100、NSE、LCA均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2 结果

2.1 目检 灰白灰黄组织,约2.5cm×2cm×2cm大小,切面灰白色,见一实性不规则肿块,大小约2cm×1.5cm× 1cm,质地中等。

2.2 镜检 肿瘤组织50%呈结节状,无包膜,在乳腺内弥漫浸润,间质反应性增生,肿瘤细胞呈片状、巢团状,细胞分界不清,胞浆嗜伊红颗粒粗大,核小圆形嗜碱性,居中。

2.3 免疫组化 肿瘤细胞Vimentin(+)、S-100(+)、NEE(+),CK(-)、EMA(-)、ER(-)、PR(-)、LCA(-)。

2.4 病理诊断(右侧乳腺)颗粒细胞瘤。

3 讨论

3.1 临床特点 颗粒细胞瘤常见于软组织,近1/3发生于舌[2],其余发生于乳腺、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系统等。目前,免疫组化和电镜检测证实细胞来源于神经鞘瘤细胞。颗粒细胞瘤很少发生于乳腺,乳腺颗粒细胞瘤仅占全部颗粒细胞瘤的4%-9%[3]。乳腺颗粒细胞瘤多见于女性,也可见于男性,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9[4]。约2.5%的乳腺颗粒细胞瘤为恶性,体积较大 (平均7.9cm)[5]。乳腺颗粒细胞瘤临床表现可以边界清楚,活动度好的肿块;也可以为边界不规则、固定的肿块。与乳腺癌好发于外上象限不同,颗粒细胞瘤多位于内上象限,这与锁骨上神经支配乳腺的范围一致,反映其可能来源于锁骨上神经[6]。

3.2 影像学特征 钼靶摄影和超声检查,病变多以类圆形,界限清楚的高密度结节,也可呈放射状、不规则的肿块,类似乳腺癌,极易误诊。

3.3 病理学特征与免疫组化 肿瘤肉眼一般无包膜,切面灰白色,部分结节状,呈浸润性生长。镜下可见肿瘤细胞呈不规则的片状、巢状排列,瘤细胞圆形、多边形,细胞界限不清,胞质嗜酸性颗粒,核小,居中,可见小核仁。纤维组织增生和不清楚的边界是乳腺颗粒细胞瘤常有的特征[7]。免疫组化:肿瘤细胞Vimentin(+)、S-100(+)、NEE(+),CK(-)、EMA(-)、ER(-)、PR(-)、LCA(-)。虽然雌激素和孕激素被认为在乳腺颗粒细胞瘤的发生中起主要作用,而且肿瘤在患者怀孕期间生长迅速[8],但在目前文献记载中两者均呈阴性。乳腺颗粒细胞瘤大多为良性,恶性的诊断依据主要为:肿瘤直径≥5cm,可见坏死,细胞多形性,核分裂易见,核仁明显,局部复发[9]。

3.4 鉴别诊断 乳腺颗粒细胞瘤主要与乳腺癌、腺泡状软组织肉瘤、转移性肿瘤鉴别。乳腺癌免疫组化CK、EMA均阳性,而乳腺颗粒细胞瘤为阴性。腺泡状软组织肉瘤,肿瘤细胞排列呈腺泡状,腺泡之间为裂隙状或血窦样毛细血管网,而颗粒细胞瘤不呈腺泡状排列,瘤细胞也无毛细血管网。转移性肿瘤主要与肝细胞癌鉴别。

3.5 治疗与预后 本病治疗一般广泛切除,其预后好。有报道,切除不彻底可出现局部复发,但预后也好。诊断为恶性者,应局部扩大切除,但化疗及放疗效果尚不确切。

[1]阚秀.乳腺癌临床病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195.

[2]顾绥岳.实用外科病理学 [M].第一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87.

[3]Cogas J,Markopoulos C,Kouskos E,et al,Granular cell tumor of the breast:a rare lesion resembling breast cancer[J].Eur JGynaecol Oncol,2002,23(4):333-334.

[4]Lee S,Morimoto K,Kaseno S,et al,Granular cell tumor of the male breast:report of a case[J].Surg today,2000,30(7):658-662.

[5]武忠弼,杨光华.中华外科病理学 [M].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681-1682.

[6]Adeniran A,Al-AhmadieH,Mahoney MC,et al.Granular cell tumor of the breast:aseries of17 case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BreastJ,2004,10(6):528-531.

[7]Kragel PJ,Fiorella RM,Kremer H.Tumoral fibrosis and lack of circumscription in granular cell tumor of the breast[J].South Med J,1995,88(11):1146-1148.

[8]Kommoss F,Mercer L,Schmidt RA,et al.Granular cell tumor of the breastmimicking carcinoma in pergnancy[J].Obstet Gynecol,1989,73:898-900.

[9]Rosen PP.Benign mesenchmal neoplasms[A].In:Rosen PP,edior. Rosen's breast pathology[M].2nd.Philadelphia:Lippincott Williams&Wilkins,2001.775-777.

R361+.2

A

1007-8517(2013)17-0087-01

2013.07.13)

猜你喜欢
颗粒细胞象限免疫组化
体外诱导猪颗粒细胞黄体化方法的比较研究
勘 误
复数知识核心考点综合演练
免疫组化病理技术及质量控制方式的研究
常数牵手象限畅游中考
夏枯草水提液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人卵巢颗粒细胞随年龄增长衰老的相关研究
大腿肌内颗粒细胞瘤1例
婴幼儿原始黏液样间叶性肿瘤一例及文献复习
结直肠癌组织中SOX9与RUNX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