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导论》说课设计及实践

2013-01-25 16:27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17期
关键词:导论护理学教学内容

王 艳

江苏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护理学导论》说课设计及实践

王 艳

江苏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说课是教育部新评估的重要项目之一,主要对课程标准、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课堂程序的设计和安排、学习方式的选择和实践等一系列教育教学元素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进行阐述。文章从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效果和课程特色与改革思路等方面探讨了 《护理学导论》的课程设计。

护理学导论;说课;设计

说课是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新方案)中的重要项目之一,是指学校教师面对同行和专家,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将自己对课程标准、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课堂程序的设计和安排、学习方式的选择和实践等一系列教育教学元素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进行阐述;专家通过听取教师说课,了解学校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情况及教师教学水平,然后由同行、专家进行评议,共同研讨教育教学理论,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1]。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本校护生实际情况对 《护理学导论》课程进行课程设计,设计如下。

1 课程定位

1.1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具备现代护理工作所需的人文素质,对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在各级医院、卫生服务中心等卫生机构从事护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2 课程性质与作用 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及全国护士执业考试大纲要求,在护理专业院校共建共管委员会多次研讨的基础上,院校共同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采用 “平台+模块”的专业课程体系,由公共素质课程、专业群平台、专业方向课程、专业群拓展课程及综合实践课程构成,护理学导论属于技术基础课程。

《护理学导论》是护理专业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学的启蒙教材和主干学科之一,也是医学基础课程与护理专业课程之间的桥梁,其内容涵盖了护理学的专业思想、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以对人的健康进行整体护理作为中心思想来组织课程内容,具体介绍护理学的发展、任务与工作方式、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护理学理论及相关理论、卫生服务体系、护理程序、护理思维方式和临床决策等内容。

1.3 课程目标

1.3.1 能力目标 ①能够熟练运用护理工作方法——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并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熟练运用;②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主动了解病人情况,及时准确判断其存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③具有应急和协调能力,配合医疗,针对病情做好护理工作。

1.3.2 知识目标 ①掌握基础护理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联系实际应用于病情观察、人际沟通、卫生保健指导等。运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为服务对象服务;②熟悉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工作范畴及工作方式。运用所学知识,满足服务对象的生理需要、治疗需要及心理需要。

1.3.3 素质目标 ①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人类健康事业服务的奉献精神和职业态度;② 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③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2 教学内容

2.1 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2.1.1 体现职业性与实践性 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按照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护理学导论》作为护理基础课程,与常用护理技术同步开课,将护理的理论与具体护理技能相联系,学生毕业前参加护士资格考试,使学生所学知识、技能与岗位能紧密联系,培养职业能力,体现职业性与实践性。

2.1.2 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与决策能力 《护理学导论》课程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是学生学习各专科护理知识技能的基础,因而我们将课程内容合理整合,并参照全国护士执业考试大纲中对护理基础部分的要求,采用理论与临床常见护理问题相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为学生创设临床问题的模拟情境,通过学生自学、讨论角色扮演、学生评判等活动让学生参与教学,主动探究护理的问题原理与方法。使学生变学习为主体,教师则起导向点评总结的作用,着重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与决策能力。

2.1.3 实施情感培养,增强学生职业素养 加深学生护理情感的体验与培养,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培养为病人服务,热爱护理工作的情感,引导培养牢固的专业信念。

2.2 教学内容的选取及依据 根据护理工作发展需要和完成护理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能力、知识和素质要求,结合我校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的教学内容,经过院校专、兼职教师的共同努力,研究开发选取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做到了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基本一致,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奠定基础。

2.3 教学整体设计

2.3.1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增加《护理学导论》中先进的护理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所占的比重,删去与 《护理学导论》相关性不大的健康教育、护理伦理、护理专业与法律等内容,增加护理理论与护理相关理论在临床中的应用内容,加强与护理临床课的联系,注意知识的衔接和配合,使之相互呼应,共同为课程体系总体目标服务[2]。《护理学导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为理论知识,总学时28课时。包括绪论、护理学概述、健康与疾病、卫生服务、文化与护理、需要理论与护理、压力理论与护理、护理理论、护理程序、护理思维方式和临床护理决策等章节。

2.3.2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护理程序,难点是护理思维方式和决策方式。解决方法是采用教师引导讲授,情景教学,角色扮演,采用发现教学法,教师引导讲授,小组分析讨论,案例教学法论等,并利用图书馆查阅资料,发挥护理教学资源库的作用。

3 教学实施

3.1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组全体老师,对护理学导论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度的探讨,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课堂演示、多媒体技术手段等,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根据教学内容采取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灵活选用问题定向式教学法、提问式教学法、自学讨论式教学法和角色扮演式教学法,改变传统 “填鸭式”、“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以这种教学法帮助学生激活思维,提高兴趣,完善知识,拓展能力。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理想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评判性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体现其直观性、生动性、动态性、交互性、可重复性、针对性等特点,并注意在多媒体教学中设计真实的背景,设计学生的反思过程,设计学生的表述过程等,提高教学效果。采用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教学方法,从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3.2 教学内容与考核 在考核内容上采取过程考核与终极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包括学生平时的课前预习工作、课堂小练习、课后作业、学习态度;终极考核为期末理论考试。其中过程考核占总成绩的30%,终极考核占70%。重视学生平时能力的培养。

3.3 学情分析和学习方法指导

3.3.1 学情分析 ①教学对象为高职院校一年级学生。没有医学专业的基础,因此所选择的临床案例要简单典型,易于学生理解接受。②学生对护理专业课程重视程度较高,但护理学导论理论内容多,学生容易感到枯燥,接受较慢。选择合理教学内容,贴合临床实际,用简单易懂的方法,直观演示,情景演示,角色扮演调动学生的兴趣,易于理解接受。③学生相对缺乏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对理论性的知识,接受比较慢。

3.3.2 学习方法指导,关键在于引导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地 “学会”向 “会学”转变,“学会设疑”“学会发现”“学会尝试”“学会总结”。①课前:布置预习工作,引导吸引学生自主学习;②课中:结合临床真实病例授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③课后:鼓励通过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理论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巩固理论知识。

4 教学条件与资源

4.1 教材选用情况、数字化教辅资源 选用高等医学职业教育 “十二五”重点教材 《护理学导论》,本校与临床一线护理专家合作的校本教材;本教材的编写是根据临床护理岗位工作过程确定的,符合 《护理学导论》课程标准。本课程作为必修课,可引导学生全面了解护理专业学科体系的形成、发展和构成。内容上包括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应用,围绕护理工作任务进行展开,以临床实践为依据,兼顾执业考试,知识点前后衔接,以期达到提高护生的基本素质、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的临床护理人员的目标。数字化教辅资源有中国卫生人才网:http://www.21wecan.com.cn/、护士执业考试网:http://www.exam8.ocm/yixue/hushi/、中国护理在线:http://www.ccmb.com.cn/、中国护士网:http://www.47521581.com/。

4.2 实训基地 本校在校内建设有护理实训中心 (国家级实训中心),总面积3500平方米,学生可于课后或在常用护理技术课上进行实训,将理论充分运用实际操作中,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泰州市人民医院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在课前进行认识性见习,去医院实地感受临床工作氛围,由学院老师与医院护理专家共同上课和指导,实现人才培养与医院需要的无缝对接。

4.3 教学团队 课程团队共有教师19名,其中研究生及在读研究生占26.3%,本科学历73.7%,学历层次高。课程团队中,双师素质教师占84.2%。高级职称教师占36.8%,中级职称教师占37.4%,初级职称15.8%,职称结构合理。

5 教学效果

5.1 建设成效 学生实习期间受到实习单位及带教老师的好评。近4年来,执考通过率在99.5%以上,其中2010年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100%,2007年在教育部、卫生部举办的第二届 “天堰杯”全国护理技能大赛中荣获团队第三名和最佳创意奖等13项大奖。

5.2 评价 校内督导专家、校外行业专家、学生对本课程从教师的为人师表、教学态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教学内容的适用度、学生的综合能力等方面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6 课程特色与改革思路

6.1 课程特色 ①本课程作为基础课程,与其他课程联系紧密。②理论教学与临床结合紧密,基于临床护理工作程序化,组织教学过程,使课程教学与临床护理工作高度统一。③体现以综合素质提高为导向教育教学特色。④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发展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6.2 改革思路存在的问题及改革举措 ①校企合作密切程度仍需深化,加强校企合作;②课程网站等信息化资源建设尚显不足,进一步加强课程信息化建设,完善网络教学资源。③青年教师仍需加强培养。

[1]黄敏,刘娜.高职课程说课内涵浅析 [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3):109-112.

[2]谢虹,徐淑秀,金莉. 《护理学导论》的学科地位和教材改革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4).

R471

A

1007-8517(2013)17-0124-02

2013.06.25)

猜你喜欢
导论护理学教学内容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护理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护理学杂志》稿约
评《工程管理导论》(书评)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打造平衡中的适度:一部值得推荐的英语文学教材——评《文学导论》
评《普通术语学和术语词典编纂学导论》(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