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桂各半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体会

2013-01-25 16:27李红波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17期
关键词:桂枝汤营卫外感

李红波 何 伶

解放军第303医院康复科,广西 南宁 530021

小儿外感发热,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发病年龄通常在2~5岁,以发热、恶寒、体痛、鼻塞、流涕、咳嗽、喷嚏、自汗等为主要症状,中医又称中风或伤寒。现今,家长们爱儿心切,一见发热,便立刻止热,投以退烧药,或静滴抗生素。疾病早期过早的投入退热药或抗生素等可使小儿正气受挫,抵抗力下降,耐药性增加。从而屡治屡犯,愈治愈难,严重伤害了小儿的身体健康。

针对本病笔者依据《伤寒论》六经辨证施治,灵活运用麻桂各半汤加减,取得较好疗效,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小儿外感发热,主要是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腠理不固,遇到气候突变,或寒暖失调,外邪侵犯体表,机体卫外功能不足,阳气被郁,营卫相争而出现发热等一系列症状。风邪犯卫,腠理闭塞,太阳寒水外出不畅,故见恶风寒;外邪袭表,肺失宣降,则发咳嗽、喷嚏、鼻塞,加之卫阳受挫,固护津液力弱,故见流涕;外邪束表,阳气被遏,上冲头目,故见头痛;寒为阴邪,伤阳最重,经脉不利,肌肤不荣,故体痛;营卫不和,卫阳不固,故自汗。《伤寒论》中关于太阳经证的辨证为治疗本病提供了确实可靠、可行的理论基础。

2 治则治法

调和营卫,祛邪解表为主,兼以润肺止咳,扶正补虚,清肠通便。服药中病即止,忌见热止热,过用苦寒。

3 基础方药

桂枝10g,麻黄10g,芍药10g,生姜 6g,炙甘草3g,枣2个,杏仁6g。

服法:450ml水,煮取200ml,一剂药服2~3次,或少量频服。

方解:此方乃桂枝汤与麻黄汤合方而成,风寒二邪常杂合伤人,临床症状也多伤寒、中风症状同在,故其治法也可用麻桂合方。桂枝汤主治太阳中风证,有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发汗不伤正,止汗而不留邪的功用。麻黄汤则散寒解热,通利营卫,宣肺平喘。两方相合,遵仲景法度,取其长,弃其短,辨证加减,调整剂量,疗效显著。

方中桂枝辛甘微温,辛能发散,温通卫阳,入手少阴而温营散表、发汗祛寒,为伤寒、中风营分散寒专药。麻黄味苦、温,性轻扬,主中风伤寒,发表出汗,散肺邪,止咳逆,除寒热,散营卫之外邪。芍药苦酸微寒,入肝脾血分,为手足太阴行经,敛阴血,安脾肺,固腠理。桂枝与芍药配伍,于发汗之中微有敛汗之旨,和营之中有调卫之功,与麻黄相配,可助麻黄辛温发汗,以开营卫,散风寒,宣肺郁。杏仁,辛苦甘温,入肺而疏肺降气,解邪化痰,为咳逆胸满之专药,利肺平喘,又助麻黄之宣发。生姜辛温,入肺经而散寒止呕,解郁祛痰,佐以麻桂解肌、发汗,又能暖胃止呕。大枣甘平,安中养脾,中气健旺则邪气自除。炙甘草甘、平,能补中气,除五脏六腑之寒热邪气,既安内攘外而调和营卫,又能扶正和中,在方中可合桂枝解肌,合芍药益阴。

4 辨证加减

由于小儿外感发热的同时兼有咳嗽、痰多、流涕、咽痛等症,一些患儿尚有体质差、病情反复等特点,笔者在基础方药上,辨证加减。如咳嗽痰多者加紫苑、冬花款、陈皮;咽痛者加金银花、连翘;呕逆者加姜半夏;大便不加:炒莱菔子;体质差,易反复者加附子、人参;如偏桂枝汤证者,减麻、杏用量;偏麻黄汤证者则减桂、去枣。

5 典型病例

刘某某,女,4岁,2013年5月2日初诊,患儿主诉发热1天,伴有咽痛,喉中痰鸣,时有咳嗽,平素汗多易感冒。查体:精神差,肤温高,手心烫,体温38℃,唇色鲜红,咽部红,舌红无苔,7~8至/息。辨证:外感风寒,营卫相争,见入里化热之象。处理:桂枝10g,麻黄10g,芍药10g,生姜6g,炙甘草3g,大枣2个,杏仁6g,紫苑6g,款冬花6g,陈皮3g。服2剂后,汗出热退身凉大半,喉利,痰鸣消失,查体:体温37℃,精神好转,肤温略高,手心稍热,唇色基本正常,身略见微汗,脉象缓和,薄白苔。用桂枝汤一剂善后而愈。

总之,小儿外感发热以风寒为主,笔者依据六经辨证,合理运用麻桂各半汤加减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预防了由于疾病过早投入退热药或抗生素等使小儿正气受挫,抵抗力下降,耐药性增加的弊端。结合病例,可见麻桂各半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颇有疗效,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桂枝汤营卫外感
基于营卫理论对中医护理的初步探讨*
《黄帝内经》对周围神经病的认识及启发❋
桂枝汤煎服法对临床中药学实践的启示
浅谈营卫的关系及其临床应用
王新志教授论张仲景营卫观*
桂枝汤的现代应用研究
从脾胃论桂枝汤的解肌思想
刘永业主任中医师治疗顽固性外感头痛经验
《伤寒论》中桂枝汤应用范围
宣肺止咳汤治疗外感咳嗽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