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志教授论张仲景营卫观*

2018-01-18 21:12杨海燕韩景辉
中医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仲景卫气营卫

杨海燕,韩景辉

(1.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一区,河南 郑州 450000; 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河南 郑州 450000)

王新志教授是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二级教授,从医近40载,熟读经典,精于临床,善于运用经方论治疾病。营卫学说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机体的生理、病理方面,可以用来解释机体的健康状态及疾病的病因病机等。王教授重视营卫理论,从《伤寒杂病论》中认真总结和提炼张仲景对营卫的认识,提醒后学者在临证时重视营卫,运用营卫理论指导疾病的诊治、防护及调适。

1 历史渊源

营卫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邪客》[1]曰:“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卫者,水谷之悍气也。”指出了营卫的概念:营气为水谷精微中富含营养的柔润部分,有营养机体五脏六腑、肌肉筋骨经脉的作用;卫气是水谷精微中彪悍的部分,行动迅速,具有固护机体肌肤腠理、抵御外邪的作用。《灵枢·营卫生会》曰:“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指出了营卫的来源。然而,《黄帝内经》这些论述仅针对营卫的生理方面而言。张仲景对其进行了发展,不仅能从营卫认识机体的生理,而且能从营卫认识疾病的病因、病机,还能够通过调和营卫治疗多种疾病。

2 生理方面

张仲景以营卫和合通畅为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平脉法》曰:“卫气和,名曰缓;荣气和,名曰迟;缓迟相搏,名曰沉。”[2]指出在营卫和合状态下,机体机能从容和缓,元气固秘,身体健康。又曰:“阴阳相抱,荣卫俱行,刚柔相搏,名曰强也。”成无己注言:“阴阳调和,二气相抱,而不相戾,荣卫流通,刚柔相得,是为强壮。”[3]指出营卫流行通畅可以使人刚柔相济、身体强壮。这些论述深刻地揭示了仲景将荣卫和合流畅视为机体健康的重要标志。

3 病因病机方面

在伤寒的发病过程中,仲景通过营卫的病变来认识其发病。《伤寒论》第12条的太阳中风证曰:“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第95条曰:“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文中“阳浮”“阴弱”“荣弱卫强”均是讲营卫不和的,是太阳中风发病的病机。六经均有中风,其他经病凡是出现太阳中风临床表现的,病机也都是营卫不和,只是有所兼夹而已,若太阳中风的表现占大部分,皆可用调和营卫法治疗。

《伤寒论》第96条曰:“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指出少阳病的发病原因是气血不足。在少阳病的主方小柴胡汤中,人参、生姜、甘草、大枣均有补脾胃、壮营卫的作用。营卫不足在三阴病的发病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因为疾病的传变总是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的,而营卫之气具有抵御外邪的作用,若营卫充足,则不会发生三阴病。中焦脾胃是营卫生成的场所,阳明胃多气多血、营卫充足,而太阴脾易营卫不足,故轻则用桂枝汤调和营卫,重则用四逆辈温补营卫。

《伤寒论》第281条曰:“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灵枢·营卫生会》曰:“老者之气血衰……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伤寒论》中的“但欲寐”当是《灵枢》中“昼不精”之义,其病机当是营气衰少卫气内伐。由此可以看出:少阴病病因是卫阳不足、营卫不和。厥阴病是六经病的最后阶段,阴尽阳生之时,脉见“微而厥”,正气已虚,营卫不足,同时见厥热胜负,寒热夹杂,是六经病的极期。

对于杂病,仲景亦多从营卫的角度来认识。《伤寒论·平脉法》曰:“卫气弱名曰惵,荣气弱名曰卑,惵卑相搏名曰损。”是言其总纲,说明营卫不足是身体虚弱的根本原因。《伤寒论》第53条曰:“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和谐故尔。”第54条曰:“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皆是以营卫不和来解释疾病的病因病机的。《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4]18曰:“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缓则为虚,营缓则为亡血,卫缓则为中风。”由于营卫不足,肌表不固,易招致风寒外邪,正气抗邪无力,容易形成中风病。又曰:“味酸则伤筋……营气不通,卫不独行,营卫俱微,三焦无所御,四属断绝。”指出营卫不足,则不能濡养温煦身体,全身皮、肉、筋、骨失于充养,身体日渐消瘦,气血不足,三焦气化不利,湿浊下流,足胫肿大,形成痹证。《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4]57曰:“寒气不足……营卫不利,则腹满肠鸣相逐……荣卫俱劳,阳气不通即身冷,阴气不通即骨疼。”说明在发病过程中,除了营卫不足,也要责之于营卫运行不利;营卫不利导致卫阳之气“温分肉、充皮肤、熏肓膜、散胸腹”功能受限,在外产生手足逆冷,在内产生腹部胀满、肠鸣及寒气攻冲小腹、膀胱等表现。

4 治疗方面

4.1 在治疗六经病时常用到调和营卫的方法

针对太阳中风证,病机为外邪侵袭、荣弱卫强,仲景采用桂枝汤调和营卫;针对太阳伤寒证,病机乃风寒侵袭导致卫阳被遏、营阴郁滞,仲景采用发汗峻剂——麻黄汤,以迅速通达营卫;针对太阳蓄水证,病机乃卫阳不足、水饮内停,仲景采用辛温之桂枝温通卫阳,饮以暖水助其温通。

阳明为气血生化之源,多气多血,容易形成实热证。阳明经证见大热、大渴、脉洪大等症,采用白虎汤治疗。方中石膏清大热;知母甘寒,滋营阴;粳米、甘草甘平,入中焦,调补脾胃,固护营卫。阳明腑证,治需速去燥实以救营阴,采用阳明虚寒之吴茱萸汤。方中人参补中焦,生营卫;生姜、大枣调营卫。

少阳主枢,为气机内外出入的枢纽;脾胃主中焦,为气机上下出入的枢纽。在疾病过程中,少阳之枢与中焦枢纽常相互影响。少阳发病的关键是血弱气尽,脾胃虚弱,中焦枢机不利,影响少阳,形成少阳病。少阳病主方小柴胡汤方中柴胡、黄芩清少阳,调枢机;半夏、人参、生姜、甘草、大枣补脾胃,壮营卫。

病入三阴,营卫已有不足。在治疗过程中,除了兼有外邪采用桂枝汤治疗外,总体以补法为主。太阴病中焦虚寒,治疗采用理中汤温补中焦,方中人参、白术、干姜、甘草通阳化气、温中散寒、生化营卫。少阴寒证治予四逆汤类方,方中附子温补下焦,干姜、甘草俱走中焦、生化卫气。少阴热化证治予黄连阿胶汤,方中芍药、阿胶、鸡子黄滋补营阴。厥阴病厥热往来、寒热错杂,治疗方药以中焦之药居多,可见仲景化生营卫、调和营卫用意之深。

4.2 治疗内伤病时也可采用调和营卫之法

《伤寒论》原文第53条曰:“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和谐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第54条曰:“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这2条论述的均是内伤杂病,在出现营卫不和表现的时候,治以调和营卫,其病自愈。

4.3 虚体生病、营卫不足时,忌用汗、吐、下、温灸等法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不但讲述了如何辨证论治,采用什么法治什么病,还反复强调了某某法的禁忌症。《伤寒论》第38条曰:“太阳中风……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指出营卫不足时不可过汗,否则易出现逆证。第50条曰:“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亦指出营卫不足时禁用汗法。

《伤寒论》第166 条瓜蒂散证方后注曰:“诸亡血虚家,不可与瓜蒂散。”指出虚体不可用吐法。第264条曰:“少阳中风……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第265条曰:“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皆强调气血虚弱之证不可采用吐下之法。

《伤寒论》第116条曰:“微数之脉……焦骨伤筋,血难复也。”指出营阴不足、内热之人不可用温灸之法,否则祸不旋踵。

4.4 服药后护理注重调和营卫

桂枝汤方后注有“啜热稀粥”,桂枝加葛根汤、葛根汤和麻黄汤方后都注有“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五苓散方后注有“以白饮和服”,十枣汤方用大枣肥者煮汤、服药方法、方后注有“糜粥自养”,以及理中汤后注有“饮热粥”等,均是为了固护脾胃,使营卫不伤。此表明了仲景重视营卫的思想。

[1]佚名.黄帝内经灵枢[M].田代华等整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5.

[2]张仲景.伤寒论[M].钱超尘等整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

[3]成无己.注解伤寒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7.

[4]张仲景.金匮要略[M].何任等整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仲景卫气营卫
基于营卫理论对中医护理的初步探讨*
《黄帝内经》对周围神经病的认识及启发❋
从卫气与经脉关系论“审察卫气,为百病母”*
“老干爹” 难追老干妈
仲景食品首发过会面临经销商流失等多重风险
论“卫出三焦”与脏腑的关系※
秋天失眠、嗜睡,《黄帝内经》提醒你注意肠胃保健
历史各时期关于营卫理论的研究概况
培养“仲景学子”的几点思考
补益营卫方对衰老小鼠皮肤端粒酶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