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水环境的生态发展

2013-01-29 03:54韩雨薇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3年10期
关键词:污水水资源环境保护

韩雨薇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学院 北京 100083)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伴随着人类经济高度发展,常出现以短视的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的过度使用、肆意污染等行为,造成水环境污染、水资源匮乏,水环境已经对人类行为的敲响了警钟。因此,重视水环境的生态发展,强调节流与开源并重,科学防治水污染,对水资源进行综合的调配与管理,成为人类解决水环境生态失衡问题的长期策略与任务。

1 我国水环境的总体现状

经过对我国水环境的调研发现,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增大,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升高,还会有逐渐恶化的趋势,水环境保护机制的欠缺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我国水环境恶化的主要问题还是在水资源的调配上能力还比较弱,在水资源的开发上还存在一定失调,再有保护水环境的意识还不是很强,个别单位和家庭用户对水的使用还存在浪费情况。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有将近百分之五十的地下水已经受到污染,城市河流有近百分之八十不能作为饮用水源,我国人民有百分之六十五的人所用的饮用水都是不合格的。我国水利部门通过对我国的主要河流进行调查发现有将近百分之五十的河段已经受到了污染,有百分之十的河流在长期经受着污染,水本身所具有的使用价值正在被淡化,加强对水环境的整治亟待加强。

2 水环境具体恶化的主要原因

工业生产造成的水污染不断扩大和现代化城市拓展造成生活用水量的增大,致使生活废水与工业污染废水大量的进入水体,水环境的恶化也在逐步的深入。在污水的总量中仅工业方面的污水就占到了百分之七十左右,而且其中还含有大量有害、有毒物质。在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物质和病原体污染也是水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另外,在大气环境中存在的污染物会以酸雨的形式降落到地面,深入土壤,造成水体酸化。在可溶解土壤中存在的矿物质,能够造成水体重金属和盐浓度的加大。还有一些固体的废弃物长时间的大量堆积在地面上,在降雨过后有些有害物质被水溶解掉,进入到水环境,造成水环境污染。

3 水环境防治策略

水环境与人们生活品质息息相关,关系人类的生存与繁衍,改善水环境,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研究水环境问题的落脚点所在,具体的防治措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树立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碧水蓝天不是专属于某一带人的专利品,应该惠及子孙后代,在预防水环境恶化方面相关部门应该制定周密的水环境保护规划、科学统筹、按步实施;做好保护水环境的宣传工作,使全民树立水资源忧患意识与可持续利用的理念,使生态水环境的思想深入人心。建立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保护管理模式,实行水量水质统一管理。

3.2完善水环境信息收集处理机制

水环境的信息收集处理是研究水环境问题的客观基础,制定检测项目齐全的水文水质检测网站并制定相应的监测规范及标准,满足水环境的保护及管理需要;加强监测站点的建设、优化检测项目、提高检测技术手段,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水环境信息的数据库;细化检测的项目与标准,健全流域水环境监测网络,实行动态监测、区域联防,促使检测水准的科学化。

3.3 健全水环境防治的科学方案

水环境的保护是一个综合、动态的过程,在实践的工作中首先,需要加强对水环境功能的分类研究,按照河段的划分原则、河流自然属性进行缓冲区、保护区、保留区范围的分类监测和监督管理。其次,完善水体允许纳污量研究,通过对水环境进行调查后,确定水域功能及水环境目标,建立水量、水质保护的模型,研究水内污染物的转移规律即计算方式,为水环境的治理提供技术性参考资料。再次,完善水环境的节水规划及生态用水功能,在水资源的市场价格准入方面做好防范与管理,实现水资源保护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3.4 完善水环境保护立法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掀起了水环境的保护立法的一个小高潮,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的修改,2002年8月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确立了新的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保护的战略思路。我们需要继续深入研究水环境保护的保护的法规和政策,制定流域水资源的保护条例,按照水物理分类制定地表水功能区的技术指导管理条例,制定入河排污的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制定科学的水环境恢复政策等。在立法研究中注意水质资源的分类、水系的保护,达到规划立法的社会效果与经济效果的统一。

3.5 依法治水

防治水污染,做好水污染资源的与配套管网的配套建设,加强水污染的监管处理力度,出台水处理厂污水改造项目优惠政策,及时清理污水产生的污泥,避免引起水体二次污染;建立以流域、水域功能进行的水治理系统,严格控制水域总量排污设施的建设;推行清洁生产为源头控制的政策,强化水污染治理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以流域的水环境质量的整体改善为实施目的。

3.6 合理开发利用水环境

水资源具有时空分布不均匀的特征,实现水环境的生态发展需要建立合理开发利用的使用机制。在建立大型水利工程前进行严格的科学论证,并提出相应的缓解措施;在水利工程建设投入使用后,需及时对大型水电工程进行预测评估,加强水利工程对生态的叠加预防措施,利用高科技GPS、GIS和遥感技术进行水环境的评估与污水检测,减缓流域及区域内水资源群体工程对水环境及生态不利影响。

[1]李启家.我国水环境保护立法的创新与进化.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8,(1):8.

[2]瞿颖、屈恩文.浅析实现城市水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

猜你喜欢
污水水资源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生活污水去哪儿了
水资源(部级优课)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2019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摘录)
污水的自述
污水罐坍塌
水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对策初探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