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监测的分析与思考

2013-01-29 03:54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3年10期
关键词:污染源排放量环境污染

齐 敏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测试化验中心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近年来,随着对环境污染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大气污染已经成为了全球化的重度污染难题,我国北京等地是大气污染问题严重的地区之一。面对如此严重的环境污染的问题,怎样实时、有效的对我们环境质量及变化进行准确的科学地进行监测,及时的对于被污染区域进行有效的治理与监督,已经成为了环境保护工作者面前非常重要的工作任务。

1 大气污染的成因

1.1 大气污染的概念

大气是指处于地球外面的由各种气体与悬浮物构成的复杂流体系统,也可说是地球周围所有空气的总和。所谓大气污染是指人类的生产与生活等活动或者是自然界向大气排出的各种污染物,含量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使得大气的质量发生严重恶化,使人们的生产、生活、人们的健康及生态环境等方面遭受到恶劣的影响和破坏。大气污染源一般可分为天然形成的污染源和人为造成的污染源。天然污染源是指自然界向大气排放的污染物的地点或地区。人为污染源则又可按不同的方法分类:按污染源空间分布方式可分为点污染源、面污染源、区域性污染源;按人们的社会活动功能可分为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等;按污染源存在的形式可分为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源。

1.2 废气污染的成分

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和人类健康威胁较大且绝对排放量较大 的 废 气 主 要 包 括 :含 NOx、SO2、P、As、PH3、CO、HF、C2HCl3、C2H3Cl3,等污染物的有毒气体及其他气体。

1.3 大气污染的成因

工业生产造成的污染。工业生产的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排放量虽然只占大气污染总排放量的五分之一左右。但是由于工业大气污染的排放点相对集中,浓度还十分高,所以工矿区或局部的大气污染较为严重。燃料燃烧的污染。在一些城市,燃煤还是主要的燃料。而且占绝大部分的还是高硫煤,这就造成了SO2的大量排放。交通运输方面产生的污染。近几年来,随着汽车的数量急剧增加。汽车尾气中含有大量的CO,对人体危害非常大。工业布局造成的污染。工矿企业的分散性使城区的大气污染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2 大气环境质量的监测

大气中的有害物质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地区污染类型和排放污染物种类不尽相同。所以,在对大气质量进行评价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检测的大气环境指标。大气中常见的污染物有总悬浮颗粒物、降尘、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烃、铅、氟化物、臭氧和苯并芘。

2.1 监测的项目

污染物随时空变化大,受到排放源的位置、排放量的多少、地形和地貌及气象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一次污染物在清晨、黄昏的时候浓度较高,在中午的时候较低;二次污染物一般是在中午的时候比较高。所以,在进行大气监测的时候,需要测定污染物的瞬时最大浓度、日平均、月平均、季平均、年平均等各项指标。必测项目,如硫酸盐化速率、降尘、SO2、NO2、TSP等方面;自动监测的项目有SO2、NO2、TSP或PM10、CO等方面。

2.2 监测站(点)的布局

原则上监测的采样点需要分设在高、中、低等三个不同污染物浓度的地方;对于下风向需要增加采样点,上风向一般采样点少一些;对于人口密度大的地方,或者是污染超标的地区需要适当增加一些采样点;对于采样点的周围环境,应该选择开阔的地方,没有高大树木、建筑物等;不同采样点的监测设施的设置条件尽可能做到一致;采样的高度需要根据监测污染物的目的而设定。

2.3 直接采样法

主要适用于污染物浓度特别高或者是分析方法比较灵敏的情况,主要方式是注射器采样法、塑料袋采样法、采气管采样法、真空瓶采样法。

2.4 富集(浓缩)采样法

大多数情况利用此法,主要包括:溶液吸收法、填冲柱阻留法、滤料阻留法、低温冷凝法、静电沉降法、扩散(或渗透)法、自然集积法、综合采样法等方法。

2.5 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质的测定

主要是对包括SO2、NO2、CO和光化学氧化剂、硫酸盐化速率、总烃(THC)和非甲烷烃(NMHC)、F-Hg(空气中的金属汞)等方面项目进行测定,采取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专用仪器分析法、重量分析法等测定的方法。

3 大气环境的综合整治与展望

大气污染的监测的目的是用于环境污染的治理,我们必须制定综合的环境污染整治规划。要根据城市的大气质量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城市功能区的划分,并按照规划的区域科学制定各城市功能区的最大允许排放量和削减量;进一步调整城市工业的布局,根据监测出来的大气自净规律,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治本之策是强化对各大污染源的治理,如重污染企业的治理、燃煤方式的转变、汽车尾气的治理等方面。另外,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强化和完善环境的法律手段,这是全面扭转我国环境转变的一个重要方向。

[1]李欣,齐晶瑶,王郁萍.大气环境监测的数字化测量[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5(04).

[2]匡跃辉.环境污染热点问题初探 [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0:43-45.

[3]王秀梅,张淑红.大气环境监测的应用及布点方法[J].北方环境,2011(07).

猜你喜欢
污染源排放量环境污染
饲粮蛋白质水平对妊娠期云南半细毛羊氮平衡和养分排放的影响
气相色谱法测定固定污染源有组织废气中的苯系物
天然气输配系统甲烷排放量化方法
持续推进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全覆盖
加强农业环境污染防治的策略
十二五”期间佳木斯市污染源排放状况分析
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其治理对策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 青政〔2017〕23号
50%,全球最富有的10%人口碳排放量占全球一半
黄明表示:对环境污染犯罪,绝不能以罚代刑